Collabo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the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副标题:无
作 者:于一丁[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1215347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协作与共赢--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作者于一丁、胡跃平、徐昊、袁建峰、胡怡婷等)梳理了武汉城市圈发展历史,以相关理论为支撑,借鉴国内外城市最新建设发展的经验,以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为重点,对武汉城市圈发展建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既有对武汉城市圈多种整体空间的协调,又有对城市圈的重要区域空间(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地区、武汉新港沿线地区、环梁子湖地区)以及武汉城市圈与“两湖”城市群和中部城市集群区域的协调。可以说,这是当前关于城市圈区域协调和空间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成果,不仅为同类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对探索武汉城市群的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历程
一、“大武汉”及其规划
1.《建国方略》与“大武汉”(191O年代)
2.大武汉市建设计划草案(1940年代)
3.武汉区域规划实施纲要(1940年代)
二、武汉视角的武汉区域规划
1.武汉地域国土规划(1990年代)
2.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0年代)
三、湖北省域视角的武汉及周边地区规划
1.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年代)
2.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1O年代)
3.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年代)
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获批前后的两轮总体规划
1.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年)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空间规划(2008年)
第二章 城市群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理论与实践
一、城市群发展演变与空间协调特征
1.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空间演变特征
2.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共同特性
二、国内外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理论演变
1.国外城市群发展规划理论演变
2.国内城市群发展规划理论演变
3.城市群发展规划理念的新趋向
三.国内外城市群空间整合规划的实践探索.
1.巴黎地区从限制走向引导的区域规划演变
2.伦敦地区通过培育新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纽约地区建设世界中心城市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4.北京地区由单中m圈层蔓延向双核心都市固发展的战略演变
5.上海地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城镇群网络化的演变
6.广州地区由绝对单中心到城市主导区域的演化
第三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规划调控
一、武汉城市圈现状基本特征
1.武汉城市圈的基本空间特征
2.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阶段特征
3.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理念及整合策略
1.“两型”导向的区域发展观
2.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理念
3.集约有序的空间整合策略
4.空间格局分析与结构划分
5.城乡发展与保护的全域空间结构
三、武汉城市圈重叠空间的整合协调
1.重叠空间的“三规”协调逻辑
2.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政策协调
3.基于城镇体系的空间支撑协调
4.基于土地资源的空间指标协调
四、武汉城市圈交错空间的整合协调
1.交错空间的“多规”协调逻辑
2.生态环境资源的统一协调保护
5.综合交通系统的支撑引导
4.产业发展空间的整体协调
五、武汉城市圈区域协调的空间引导机制
1.专项规划和次区域规划协调机制
2.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利益导向和协调机制
3.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圈耕地占补平衡机制
4.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机制
5.圈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联合建设与投资机制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重点区域空间整合与优化调控
一、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及空间调控
1.据点式生长到轴向拓展的发展历程
2.缺乏整体协调的现状发展态势
3.面向区域的开放式空间结构优化
4.构建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
5.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梯度化产业空间调控
6.内外双向畅通的交通网络优化
7.稳定与平衡的生态网络重构
二、武汉新港沿线地区港城一体化整合协调
1.航运复苏趋势下的武汉新港发展
2.港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
5.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城镇空间整合
4.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调控
5.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交通集疏运系统完善
6.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生态保护格局
三、环梁子湖地区生态保护与有限发展协调平衡
1.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的不平衡矛盾
2.整体保护与有限开发的整体空间框架
3.环境优先基础上的生态网络织补
4.土地集约引导下的城镇等级体系重构
5.生态优先的产业经济转型与空间引导
6.跨地区联动的区域交通网络对接
7.以分区管制为手段的全域空间管控
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与“两湖”城市群区域空间协调
一、“两型”背景下“两湖”城市群建设对比
1.“两湖”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现状对比
2.“两湖”城市群目标体系对比
5.“两湖”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对比
4.“两湖”城市群的竞争与合作
5.“两湖”城市群建设的着力点
二、“两湖”城市群空间协调模式
1.基于国家宏观战略的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
2.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空间一体化发展
3.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空间一体化发展
4.基于流通畅达的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
三、空间合作下的“两湖”城市群空间重组
1.中部地区空间发展格局
2.“两湖”城市群空间拓展趋势
3.“两湖”城市群空间重组
4.“两湖”城市群一体化空间发展框架
四、“两湖”城市群对接区域的发展构架
1.“两湖”城市群对接区域的选择
2.“两湖”城市群对接区域的空间发展策略
3.“两湖”城市群对接框架下重点城市空间形态拓展
4.“两湖”对接框架下重点城市空间质心转移
五、“两湖”对接框架下武汉城市圈重点地区发展
1.重点区域的空间策略与架构
2.四个重点城区空间发展
3.三个重点新城空间发展
第六章 武汉城市圈与中部城市集群区域空间协调
一、中部城市集群的现实与合作基础
1.中部城市集群的现实困境
2.中部城市集群的合作基础
二、中部城市集群的空间协调框架
1.空间秩序:多中心的中部城市集群空间发展体系
2.空间功能:四轮驱动的产业结构
3.空间联系:一体化区域交通系统
4.空间安全:清江绿山的生态安全格局
第七章 区域协作与共赢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历程
一、“大武汉”及其规划
1.《建国方略》与“大武汉”(191O年代)
2.大武汉市建设计划草案(1940年代)
3.武汉区域规划实施纲要(1940年代)
二、武汉视角的武汉区域规划
1.武汉地域国土规划(1990年代)
2.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0年代)
三、湖北省域视角的武汉及周边地区规划
1.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年代)
2.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1O年代)
3.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年代)
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获批前后的两轮总体规划
1.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年)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空间规划(2008年)
第二章 城市群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理论与实践
一、城市群发展演变与空间协调特征
1.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空间演变特征
2.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共同特性
二、国内外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理论演变
1.国外城市群发展规划理论演变
2.国内城市群发展规划理论演变
3.城市群发展规划理念的新趋向
三.国内外城市群空间整合规划的实践探索.
1.巴黎地区从限制走向引导的区域规划演变
2.伦敦地区通过培育新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纽约地区建设世界中心城市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4.北京地区由单中m圈层蔓延向双核心都市固发展的战略演变
5.上海地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城镇群网络化的演变
6.广州地区由绝对单中心到城市主导区域的演化
第三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规划调控
一、武汉城市圈现状基本特征
1.武汉城市圈的基本空间特征
2.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阶段特征
3.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理念及整合策略
1.“两型”导向的区域发展观
2.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理念
3.集约有序的空间整合策略
4.空间格局分析与结构划分
5.城乡发展与保护的全域空间结构
三、武汉城市圈重叠空间的整合协调
1.重叠空间的“三规”协调逻辑
2.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政策协调
3.基于城镇体系的空间支撑协调
4.基于土地资源的空间指标协调
四、武汉城市圈交错空间的整合协调
1.交错空间的“多规”协调逻辑
2.生态环境资源的统一协调保护
5.综合交通系统的支撑引导
4.产业发展空间的整体协调
五、武汉城市圈区域协调的空间引导机制
1.专项规划和次区域规划协调机制
2.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利益导向和协调机制
3.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圈耕地占补平衡机制
4.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机制
5.圈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联合建设与投资机制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重点区域空间整合与优化调控
一、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及空间调控
1.据点式生长到轴向拓展的发展历程
2.缺乏整体协调的现状发展态势
3.面向区域的开放式空间结构优化
4.构建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
5.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梯度化产业空间调控
6.内外双向畅通的交通网络优化
7.稳定与平衡的生态网络重构
二、武汉新港沿线地区港城一体化整合协调
1.航运复苏趋势下的武汉新港发展
2.港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
5.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城镇空间整合
4.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调控
5.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交通集疏运系统完善
6.基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生态保护格局
三、环梁子湖地区生态保护与有限发展协调平衡
1.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的不平衡矛盾
2.整体保护与有限开发的整体空间框架
3.环境优先基础上的生态网络织补
4.土地集约引导下的城镇等级体系重构
5.生态优先的产业经济转型与空间引导
6.跨地区联动的区域交通网络对接
7.以分区管制为手段的全域空间管控
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与“两湖”城市群区域空间协调
一、“两型”背景下“两湖”城市群建设对比
1.“两湖”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现状对比
2.“两湖”城市群目标体系对比
5.“两湖”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对比
4.“两湖”城市群的竞争与合作
5.“两湖”城市群建设的着力点
二、“两湖”城市群空间协调模式
1.基于国家宏观战略的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
2.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空间一体化发展
3.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空间一体化发展
4.基于流通畅达的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
三、空间合作下的“两湖”城市群空间重组
1.中部地区空间发展格局
2.“两湖”城市群空间拓展趋势
3.“两湖”城市群空间重组
4.“两湖”城市群一体化空间发展框架
四、“两湖”城市群对接区域的发展构架
1.“两湖”城市群对接区域的选择
2.“两湖”城市群对接区域的空间发展策略
3.“两湖”城市群对接框架下重点城市空间形态拓展
4.“两湖”对接框架下重点城市空间质心转移
五、“两湖”对接框架下武汉城市圈重点地区发展
1.重点区域的空间策略与架构
2.四个重点城区空间发展
3.三个重点新城空间发展
第六章 武汉城市圈与中部城市集群区域空间协调
一、中部城市集群的现实与合作基础
1.中部城市集群的现实困境
2.中部城市集群的合作基础
二、中部城市集群的空间协调框架
1.空间秩序:多中心的中部城市集群空间发展体系
2.空间功能:四轮驱动的产业结构
3.空间联系:一体化区域交通系统
4.空间安全:清江绿山的生态安全格局
第七章 区域协作与共赢
参考文献
后记
Collabo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the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