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多利莫尔文化批评理论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王丽

分类号:

ISBN:978751960347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乔纳森.多利莫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史家和社会学家,是一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英国新左派理论家,作为英国"文化唯物论"的重要实践者和积极创新者,他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多利莫尔政治文化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了层次分明的阐释,动态地论述了多利莫尔批评思想的政治文化语境及其政治文化批评体系的建构和批评思想的实现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具体论述中,首先通过详尽探讨多利莫尔的文学史观,即他关于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思考,为其"政治文化"视角的提出建立了强有力的历史语境和前提背景;然后,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互动的关系结构中,多利莫尔着重探讨了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动态的复杂的结构关系;并将"政治文化"的视角贯穿始终,通过动态地诠释"文本生产(作者)--政治文化批评方法(作品)--文本重塑(读者)"这一过程的双向逆反建构的过程,详尽阐释了主体性与政治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

目录


序 言 ……………………………………………………………………… 1
*章 政治文化及代表人物 …………………………………………… 1一、概念界定与视角探析 ……………………………………………… 1二、代表人物与研究状况 ……………………………………………… 10三、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15 第二章 政治文化与时代语境 ………………………………………… 22 *节 贫穷、反叛的社会历史背景 ………………………………… 23第二节 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 28一、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借鉴与革新 ………………………………… 28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吸收与发展 …………………… 38三、英国本土文化批评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 46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 …………………………………… 55 *节 意识形态:复杂的话语体系 ………………………………… 55一、争论与反思 ………………………………………………………… 56二、意识形态与权力 …………………………………………………… 60三、意识形态与文化 …………………………………………………… 63四、意识形态与合法性 ……………………………………………… 76 第二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批评 ………………………………… 78 一、“复合”与“冲突”:文学的建构性 ……………………………… 79二、“虚构”与“毁灭”:文学文本的意识形态性 …………………… 83 三、“颠覆”与“遏制”:文学文本的意识形态功能 ………………… 85 第四章 政治文化与主体建构 ………………………………………… 93 *节 “主体性”争论:“本原主义”与“去中心论”………………… 93一、“本原主义”的内在张力 …………………………………………… 94二、福柯与“去中心论”………………………………………………… 97 第二节 政治文化视野下的主体建构 …………………………… 99 一、主体与“政治文化”……………………………………………… 100二、主体与文学生产 ………………………………………………… 106 第五章 政治文化与历史“互文” …………………………………… 116 *节 历史观与文学的历史维度 ……………………………… 116一、宗教历史主义批评 ……………………………………………… 117二、黑格尔历史哲学批评 …………………………………………… 121三、进化历史主义批评 ……………………………………………… 124四、历史的“反思”与“改造”……………………………………… 127 第二节 文学与历史的互动 ………………………………… 131 一、政治文化视野下的“文本”论 …………………………… 131二、“互文性”批评 ……………………………………………… 141 第三节 “互文”的政治释析 …………………………………… 149 一、文本的相对独立性 ………………………………… 149二、文本对抗“秩序”…………………………………………… 151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现代启示 ……………………………… 153参考文献 ……………………………………………………………… 161乔纳森•多利莫尔(Jonathan Dollimore)的著述 ………………… 161
【书摘与插画】
一、概念界定与视角探析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政治文化”?什么是政治文化?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 对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态”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马克思在 对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经典表述中,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出发,对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功能和理论构成进行 了完整而清晰地阐释: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 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 系。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 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 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 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 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 些变革时(指整个社会变革),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 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 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 治的、宗教的、艺术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这个意识 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 解释。”a


a 马克思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83.

以上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本质的论述为我们以后有关意识形态或者相关意识 形式的研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并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 明晰的指导方向和思路。列宁在 1920 年底所作的《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他说:“从原则上 说,对于应该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我们不应有任何怀疑。政治文化、政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 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 家。”a 尽管,列宁在上述讲话中并没有对政治文化做出明确的定义,但涉及到 政治文化是特殊的政治现象,主要指人们对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倾向。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中揭示政治文化的实质。马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作为社会意识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的政治文化是因为社会存在从根本 上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政治文化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映和抽象,揭示了 政治文化的本质。换句话说,政治文化是由社会存在(主要是社会实践)决定 的、又反映和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被人民所接受的思想政治上层建 筑。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政治文化既来源于以生产社会化为主导的实践,又 必须进行被人们所接受这一社会化过程才真正成为政治文化。b 马克思于 1859 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 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c“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 他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d 当然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在形式上也不 一定是直接决定的,马克思曾论述道:“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初是直接与 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 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 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

a 列宁全集 . 第 39 卷 . 人民出版社,1986:368.b 赖黎明 .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探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c 马克思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32 页。d 马克思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33 页。

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 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 *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 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a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化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一反作用是在人们 认识到了政治文化的作用之后才发生的。恩格斯指出:“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 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再进一步的加工; 不然,它就不是意识形态了。”b“德国工人同欧洲其他各国工人比较起来,有 两大优越之处。*,他们属于欧洲*有理论修养的民族……如果工人没有理 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c 列宁 早在 1902 年就指出:“马克思写信给党的领袖们说,如果需要联合,那么为了 达到运动的具体目标,可以缔结协定,但是决不能拿原则来做交易,决不要作 理论上的‘让步’。马克思的意思就是这样,而我们这里却有人假借马克思的 名义来竭力贬低理论的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d“我 们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 去。”e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观不仅揭示了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揭示 了政治文化研究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要求对于任何社会政治文化的研究,都 不能仅停留在政治文化这一层面上,而应深入到政治实践中去,进而深入到社 会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的领域中去进行探索,从政治文化的来源和反作用两方 面进行辩证分析,这即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论。f 并对我们全面理解和把 握“政治文化”概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体到“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则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的社会学,或 者甚至启蒙运动时期,但它真正成为政治和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理论视野,却是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乔纳森·多利莫尔文化批评理论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