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刘春梅著

分类号:

ISBN:978751181840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编辑宗旨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最新判例学说,深入研究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法律问题。为中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民商事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民商法理论水平,推出民商法理论研究人才,使中国民商法理论研究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著作之入选丛书,不论作者职称、地位、亲疏,以学术性为唯一考量。   ——梁慧星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是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后,针对该部法律以及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从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人手,以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为主线,以百余个经典案例为素材,比较研究了英、美、法、德、日等十多个国家的相关制度,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立法建议。这些建议正是《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的创新点:建议以“非财产损害”作为财产损害的对应概念,以此替换“精神损害”这个不确切的术语;建议将非财产损害归入“疼痛和痛苦”与“生活乐趣的丧失”两种类型;建议将身体权法定为独立的人格权;建议将对健康和身体完整性的侵害作为法定的独立诉因;建议扩大侵权受害人的主体范围;建议采用法官自由裁量原则与赔偿金适当原则来裁定并增加赔偿金的数额。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占有大量的第一手外文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近十几年的经典著述。外文资料的翔实与前沿保证了《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不仅适合作为法律工作者了解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参考著作,也适合作为法学院学生研习侵权损害赔偿法的必备著作,同时对于侵权行为法的研究人员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二章 非财产损害概述
   一、损害与损失的辨析
   (一)“损害”的概念
   (二)“损害”与“损失”的概念辨析
   二、与非财产损害相关的概念
   (一)非财产损害的概念
   (二)非财产损害的分类
   (三)非财产损害的特点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与非财产损害赔偿金
   (一)概念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性质与特点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特点
  第三章 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赔与不赔的争论
   (一)关于人格商品化的争论
   (二)关于财产损害与损害赔偿金无法估算的争论
   (三)关于无法补偿说的争论
   (四)关于法官行使宽泛的自由裁量权的争论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历史沿革
   (一)英美法系
   (二)大陆法系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正义与法道德
   (二)社会成本与侵权威慑
   (三)社会利益的衡量
   四、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职能
   (一)金钱承栽着多元信息
   (二)赔偿金具有补偿、抚慰与惩戒的作用
   (三)赔偿金是对人格权的确认与尊重
   (四)金钱赔偿是唯一放之四海皆准的形式
  第四章 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的归类与赔偿范围
   一、“疼痛和痛苦”
   (一)“疼痛和痛苦”的概念
   (二)“疼痛和痛苦”的表现形式
   (三)“疼痛和痛苦”的可赔偿范围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
   (一)“安乐生活的丧失”的概念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的表现形式
   (三)“安乐生活的丧失”的可赔偿范围
   三、特殊状态下的自然人――感知能力是否为先决条件?
   (一)受害人处于昏迷状态、植物人状态和大脑损伤的情况
   (二)胎儿与婴幼儿
   (三)精神病人
   (四)受害人受伤至死亡期间的非财产损害――对死者求偿权的继承
   四、受害人近亲属的非财产损害
   五、刑事案件受害人的非财产损害
  第五章 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确定与支付
   一、裁定赔偿金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因素
   (二)法律因素
   (三)经济因素
   (四)文化因素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估算因素
   (一)加害人的过销
   (二)伤害的严重性
   (三)多重伤害
   (四)业已存在的残疾与伤害
   (五)伤害的持续时间
   (六)受伤害的环境
   (七)受害人的年龄与性别
   (八)当事人的身份、地位与资力
   (丸)其他因素――减额因素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计算
   (一)法官的自由裁量
   (二)司法价目表
   (三)专家证人
   四、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裁定原则
   五、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或定期支付
   (一)弊端所在
   (二)益处所存
   (三)各国概况
   六、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赔偿金裁定的现状与趋势
   (二)最高赔偿额的限定
  第六章 我国人身伤害市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
   一、立法与司法解释的不足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用语不规范
   (二)权利主体范围模糊,对受害人的保护受限
   (三)《侵权责任法》未规定“身体权”,弱化了对身体完整性的保护
   (四)“严重性”的标准过于模糊
   二、司法实践的不足
   (一)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范围过小
   (二)原告不主张非财产损害赔偿
   (三)赔偿金数额过低
   三、《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侵权责任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明文规定精神损害赔偿
   (二)《侵权责任法》将生命健康权作为第一位序的民事权益
   (三)《侵权责任法》将一般条款和具体列举相结合来保护民事权益
   (四)《侵权责任法》采纳三元论的归责原财更好地保护民事权益
   (五)《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责任优先承担的原则
  第七章 我国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立法建议
   (一)用非财产损害赔偿取代精神损害赔偿并使之成为法定概念
   (二)将“非财产损害”归类为“疼痛和痛苦”与“生活乐趣的丧失”
   (三)将身体权法定为独立的人格权
   (四)对健康与身体完整性的损害是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独立诉因
   (五)扩大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范围
   二、赔偿额的确定原则与裁量因素
   (一)裁定赔偿金数额的原则
   (二)确定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裁量因素
   三、增加非财产损害赔偿的金额
   (一)关于限额赔偿的争论
   (二)提高赔偿额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