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副标题:无

作   者:杨栋梁主编;刘岳兵著

分类号:

ISBN:978721408157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3卷)(1840-1895)》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引言: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
一问题之所在
二一个典型的例子:佐藤信渊的中国认识
三中国认识变化的机制之一:对象化中国
四中国认识变化的机制之二:类型化中国
五简单的结语
第一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日本中国观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殷鉴论
二唇齿论
三敌对论
四亲善论
第二章从“臆测”到实证
一古贺侗庵的《海防臆测》与《鸦片酿变记》
二洋学者的视线:渡边华山与高野长英
三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儒者及志士的中国观
四幕府“千岁丸”上海之行与实证的中国观的形成
补论:近代日本的立宪政体与中国--以加藤弘之的《邻草》为例
第三章作为“经略”的“修好”
一“万国对峙”与“万国并立”
二《中日修好条规》(上):“修好”的交涉
三《中日修好条规》(下):“修好”的种种“如意算盘”
四出兵台湾:无理取闹的得逞
第四章“可侮”与“不可侮”之间:以福泽谕吉为中心
一舆论界“可侮”与“不可侮”的讨论
二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上):《文明论之概略》以前的中国认识
三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中):《文明论之概略》中的中国认识
四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下):走向《脱亚论》
第五章蔑视中国的普及化
一从《征讨清国策案》到甲午战争的爆发
二蔑视中国的普及化(一):竹越与三郎的《支那论》与德富苏峰的《大日本膨胀论》
三蔑视中国的普及化(二):荒尾精的《对清意见》与尾崎行雄的《支那处分案》
四蔑视中国的普及化(三):歌曲与漫画中的中国丑化管窥
结语:由胜海舟的中国认识所想到的--与松浦玲先生商榷
一所谓胜海舟自始至终反对日清战争
二“尧舜的政治”真意何在?
三胜海舟与丁汝昌、康有为
四“所谓历史,实在是难呀。”
人名索引
征引及参考文献
相关事项年表
附录: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田中梓都美)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