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构架了管道卫生学的组成、内涵及发展,从管道卫生学的视角实验
、研究、分析管道水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管网水质问题的对策,是一部具
有开拓性的专著。
书中深入分析了管道生长环的生成机理,通过试验室实验、理论分析、
现场实践,阐明了生长环的成分、性质构造和危害,如何避免其生成,以及
如何清除管道生长环是本书重点之一。
书中详细阐述了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以及管道生物膜的生成机理;
对消毒剂在管道中的衰减规律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机理,作了细致的阐明
;基于管网水力模型建立管网水质模型是本书重点之二。
本书详述了如何改善管道的卫生状况,如何提高管网水质的管理水平,
提供了新型供水模式——管网区块化供水,借以从根本上解决保障管网安全
供水的问题是本书重点之三。
本专著基本上涵盖了管道水质所涉及的内容,既是一部理论专著,同时
兼有生产实践与工程实例。书中从理论到实践含有作者多项专利,是一部理
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专著。
书后所附光盘,展现了给水管道卫生学实验室和实验装置,以及相关的
现场试验录像。加深和拓展了书中的主体内容,也是对书中文字内容的补充
,并具有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功能,为读者阅读与应用提供形象、直观的帮
助。此外,为读者阅读、使用及查询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条件。
本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本书可以作为市政、环境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是给水排
水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院从事设计的参考书。也是供水行业实施水质科学
管理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给水管道卫生学的建立背景
1.2 给水管道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给水管道卫生学的发展方向
第2章 给水管道生长环
2.1 生长环的定义
2.2 生长环的组成分析
2.2.1 物理结构分析
2.2.2 化学组成
2.2.3 微生物检测
2.3 生长环的成因
2.3.1 管道后沉淀
2.3.2 水质化学稳定性指标
2.3.3 电化学腐蚀
2.3.4 微生物腐蚀
2.4 生长环对供水的影响
2.4.1 生长环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2.4.2 生长环对通水能力的影响
第3章 生物稳定性及生物膜
3.1 管网水的生物稳定性
3.1.1 生物稳定性概念
3.1.2 AOC的测定
3.1.3 AOC与生物稳定性
3.1.4 BDOC的测定
3.1.5 BDOC与生物稳定性
3.2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2.1 给水系统生物稳定性概况
3.2.2 AOC的季节变化
3.2.3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2.4 AOC和大肠菌群关系
3.3 BD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3.1 取样点的选择及取样时间
3.3.2 BD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3.3 BDOC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3.4 生物膜
3.4.1 生物膜概述
3.4.2 生物膜的形成
3.4.3 组成生物膜的微生物
3.4.4 生物膜生长因素
3.4.5 生物膜的检测
3.4.6 生物膜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3.4.7 生物膜的控制
3.5 给水管网水中细菌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概述
3.5.1 PCR技术
3.5.2 16SrRNA基因技术
3.5.3 PCR-DGGE技术的应用
第4章 给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动力学
4.1 给水处理中的氯消毒
4.1.1 氯的“歧化反应”
4.1.2 氯与水中物质的反应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4.2 常用的余氯衰减模型
4.2.1 简单一级反应模型
4.2.2 多元重回归方程模型
4.2.3余氯衰减的数学实验模型法
4.3 余氯衰减的动力学机制
4.3.1 水中余氯的消耗
4.3.2 管壁生长环余氯消耗
4.3.3 余氯衰减的动力学方程
4.3.4 管壁余氯衰减系数计算
4.3.5 管网中余氯浓度的计算
4.4 反应器中余氯衰减变化规律
4.4.1 余氯衰减反应器模型
4.4.2 余氯衰减影响因素
4.5 给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变化的实例
4.5.1 测试地点与方法
4.5.2 统计结果分析
4.5.3 管道属性影响
4.5.4 季节因素影响
4.5.5 水力工况影响
第5章 给水管道材质对供水水质影响
5.1 给水管道材质现状及发展
5.1.1 金属管
5.1.2 非金属管
5.2 给水管道材质对供水水质影响
5.2.1 色谱-质谱联机定性检测
5.2.2 扫描电镜观察
5.2.3 X射线衍射检测(XRD)
5.3 管材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
5.4 管材对管道的余氯衰减的影响
5.5 管材对水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第6章 给水管网中消毒副产物变化规律
6.1 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
6.2 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
6.2.1 前体物来源
6.2.2 腐殖质
6.2.3 腐殖酸
6.3 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6.4 卤乙酸的测定
6.4.1 研究概况
6.4.2 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6.4.3 测定结果
6.4.4 测定方法质量控制
6.4.5 测定方法检测限
6.5 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确定
6.5.1 加氯量的确定
6.5.2 反应时间的确定
6.6 消毒副产物形成影响因素
6.6.1 有机物浓度对形成DBPs的影响
6.6.2 加氯量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
6.6.3 反应时间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4 温度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5 pH值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
6.6.6 氨氮浓度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7 澳离子浓度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8 水力条件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
6.7 消毒副产物在供水系统中的变化
6.7.1 供水系统中消毒副产物
6.7.2 预氯化对THMs、HA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6.7.3 THMs变化规律
6.7.4 HAAs变化规律
6.8 消毒副产物控制指标
第7章 水质模型
7.1 概述
7.2 管网水力模型
7.2.1 管网微观水力模型的建立
7.2.2 管网水力模型的校核
7.3 管网水质模型
7.3.1 水质模型的种类
7.3.2 给水管网水质模型的建立
7.3.3 管网水质模型的校核
7.3.4 WNW水质模型分析软件
第8章 分质供水与分区供水系统
8.1 分质供水系统
8.1.1 我国分质供水系统概况
8.1.2 我国分质供水系统的分类
8.1.3 分质供水系统的净水工艺概述
8.1.4 分质供水系统的管材选择
8.1.5 分质供水系统管道布置
8.2 分区供水系统
8.2.1 分区供水的意义
8.2.2 实施区块化供水流程
8.2.3 供水管网区块化划分
8.2.4 供水管网区块化的优缺点
8.2.5 区块化供水划分的理论与计算
第9章 给水管道卫生状况的改善
9.1 给水管道生长环的控制
9.1.1 用pH值控制细菌总数
9.1.2 pH值控制管道腐蚀
9.1.3 改善净水工艺控制生长环
9.2 给水管道生长环的清除方法
9.2.1 化学药剂法
9.2.2 机械刮管法
9.2.3 炮弹(Pig)法
9.2.4 水力清洗法
9.2.5 高压射流法
9.2.6 气压脉冲法
9.2.7 水击式清洗
9.3 给水管道的修复
9.3.1 管道修复的意义
9.3.2 反转法内衬软管
9.3.3 内衬管法
9.3.4 纤维布法
9.4 给水管道的涂衬
9.4.1 水泥砂浆涂衬
9.4.2 环氧树脂涂衬
第10章 给水管网水质管理
10.1 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10.1.1 给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意义
10.1.2 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
10.1.3 水质数据采集系统
10.1.4 水质数据传输系统
10.1.5 实时显示系统
10.2 管网水质远程监测系统
10.2.1 系统实现
10.2.2 水质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实例
10.3 管网内余氯浓度的管理
10.3.1 监控管网余氯浓度的意义
10.3.2 余氯的预测
10.3.3 余氯预测的方法和程序
10.4 二次加氯
10.4.1 二次加氯的意义
10.4.2 二次加氯位置数量及加氯量
10.5 CT值及THM控制
10.5.1 CT值的定义和规定
10.5.2 管网THM的预测
10.6 控制管网的细菌数
结语
术语索引(汉英)
术语索引(英汉)
附录1
附录2
附录A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1.1 给水管道卫生学的建立背景
1.2 给水管道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给水管道卫生学的发展方向
第2章 给水管道生长环
2.1 生长环的定义
2.2 生长环的组成分析
2.2.1 物理结构分析
2.2.2 化学组成
2.2.3 微生物检测
2.3 生长环的成因
2.3.1 管道后沉淀
2.3.2 水质化学稳定性指标
2.3.3 电化学腐蚀
2.3.4 微生物腐蚀
2.4 生长环对供水的影响
2.4.1 生长环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2.4.2 生长环对通水能力的影响
第3章 生物稳定性及生物膜
3.1 管网水的生物稳定性
3.1.1 生物稳定性概念
3.1.2 AOC的测定
3.1.3 AOC与生物稳定性
3.1.4 BDOC的测定
3.1.5 BDOC与生物稳定性
3.2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2.1 给水系统生物稳定性概况
3.2.2 AOC的季节变化
3.2.3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2.4 AOC和大肠菌群关系
3.3 BD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3.1 取样点的选择及取样时间
3.3.2 BD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3.3.3 BDOC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3.4 生物膜
3.4.1 生物膜概述
3.4.2 生物膜的形成
3.4.3 组成生物膜的微生物
3.4.4 生物膜生长因素
3.4.5 生物膜的检测
3.4.6 生物膜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3.4.7 生物膜的控制
3.5 给水管网水中细菌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概述
3.5.1 PCR技术
3.5.2 16SrRNA基因技术
3.5.3 PCR-DGGE技术的应用
第4章 给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动力学
4.1 给水处理中的氯消毒
4.1.1 氯的“歧化反应”
4.1.2 氯与水中物质的反应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4.2 常用的余氯衰减模型
4.2.1 简单一级反应模型
4.2.2 多元重回归方程模型
4.2.3余氯衰减的数学实验模型法
4.3 余氯衰减的动力学机制
4.3.1 水中余氯的消耗
4.3.2 管壁生长环余氯消耗
4.3.3 余氯衰减的动力学方程
4.3.4 管壁余氯衰减系数计算
4.3.5 管网中余氯浓度的计算
4.4 反应器中余氯衰减变化规律
4.4.1 余氯衰减反应器模型
4.4.2 余氯衰减影响因素
4.5 给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变化的实例
4.5.1 测试地点与方法
4.5.2 统计结果分析
4.5.3 管道属性影响
4.5.4 季节因素影响
4.5.5 水力工况影响
第5章 给水管道材质对供水水质影响
5.1 给水管道材质现状及发展
5.1.1 金属管
5.1.2 非金属管
5.2 给水管道材质对供水水质影响
5.2.1 色谱-质谱联机定性检测
5.2.2 扫描电镜观察
5.2.3 X射线衍射检测(XRD)
5.3 管材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
5.4 管材对管道的余氯衰减的影响
5.5 管材对水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第6章 给水管网中消毒副产物变化规律
6.1 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
6.2 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
6.2.1 前体物来源
6.2.2 腐殖质
6.2.3 腐殖酸
6.3 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6.4 卤乙酸的测定
6.4.1 研究概况
6.4.2 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6.4.3 测定结果
6.4.4 测定方法质量控制
6.4.5 测定方法检测限
6.5 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确定
6.5.1 加氯量的确定
6.5.2 反应时间的确定
6.6 消毒副产物形成影响因素
6.6.1 有机物浓度对形成DBPs的影响
6.6.2 加氯量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
6.6.3 反应时间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4 温度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5 pH值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
6.6.6 氨氮浓度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7 澳离子浓度对DBPs形成的影响
6.6.8 水力条件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
6.7 消毒副产物在供水系统中的变化
6.7.1 供水系统中消毒副产物
6.7.2 预氯化对THMs、HA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6.7.3 THMs变化规律
6.7.4 HAAs变化规律
6.8 消毒副产物控制指标
第7章 水质模型
7.1 概述
7.2 管网水力模型
7.2.1 管网微观水力模型的建立
7.2.2 管网水力模型的校核
7.3 管网水质模型
7.3.1 水质模型的种类
7.3.2 给水管网水质模型的建立
7.3.3 管网水质模型的校核
7.3.4 WNW水质模型分析软件
第8章 分质供水与分区供水系统
8.1 分质供水系统
8.1.1 我国分质供水系统概况
8.1.2 我国分质供水系统的分类
8.1.3 分质供水系统的净水工艺概述
8.1.4 分质供水系统的管材选择
8.1.5 分质供水系统管道布置
8.2 分区供水系统
8.2.1 分区供水的意义
8.2.2 实施区块化供水流程
8.2.3 供水管网区块化划分
8.2.4 供水管网区块化的优缺点
8.2.5 区块化供水划分的理论与计算
第9章 给水管道卫生状况的改善
9.1 给水管道生长环的控制
9.1.1 用pH值控制细菌总数
9.1.2 pH值控制管道腐蚀
9.1.3 改善净水工艺控制生长环
9.2 给水管道生长环的清除方法
9.2.1 化学药剂法
9.2.2 机械刮管法
9.2.3 炮弹(Pig)法
9.2.4 水力清洗法
9.2.5 高压射流法
9.2.6 气压脉冲法
9.2.7 水击式清洗
9.3 给水管道的修复
9.3.1 管道修复的意义
9.3.2 反转法内衬软管
9.3.3 内衬管法
9.3.4 纤维布法
9.4 给水管道的涂衬
9.4.1 水泥砂浆涂衬
9.4.2 环氧树脂涂衬
第10章 给水管网水质管理
10.1 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10.1.1 给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意义
10.1.2 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
10.1.3 水质数据采集系统
10.1.4 水质数据传输系统
10.1.5 实时显示系统
10.2 管网水质远程监测系统
10.2.1 系统实现
10.2.2 水质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实例
10.3 管网内余氯浓度的管理
10.3.1 监控管网余氯浓度的意义
10.3.2 余氯的预测
10.3.3 余氯预测的方法和程序
10.4 二次加氯
10.4.1 二次加氯的意义
10.4.2 二次加氯位置数量及加氯量
10.5 CT值及THM控制
10.5.1 CT值的定义和规定
10.5.2 管网THM的预测
10.6 控制管网的细菌数
结语
术语索引(汉英)
术语索引(英汉)
附录1
附录2
附录A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给水管道卫生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