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2008

副标题:无

作   者:王琦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11711353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从概论、中医体质学理论渊源及其形成、中医关于体质形成与影   响因素的认识.中医体质分类法,体质生理、体质病理、体质辨识、辨体   与治疗、体质养生与预防、中医体质学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等方面,全面   、系统地总结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与实践。其中也融入了近几年本书作者   团队——中医体质学课题组承担并完成的国家“十五”“211工程”和“十   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资助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课题、垦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   题等所取得的新发现、新成果,色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个体差异的发   现,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及其评分标准的建立等。这些发现与成果的相关   研究内容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这些   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本书内容新颖权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对深化中   医基础理论研究,开拓临床中医辨体论治领域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医护人员参考   。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一、体质及其相关概念
   (一)中医体质概念
   (二)素质、气质与性格
   (三)形态、体格与体型
   二、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内涵
   三、中医体质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范畴
   (一)中医体质学的学科性质
   (二)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范畴
   四、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医体质学的地位
   二、中医体质学的作用
   (一)创新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
   (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体系
   (三)丰富中医预防医学理论
   (四)促进与多学科的交融
   (五)实现与其他医学的对话
   第三节 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体质学的哲学基础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精气学说
   二、中医体质学的生理学基础
   (一)脏腑经络学说
   (二)精气血津液理论
   第四节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一、生命过程论
   二、形神构成论
   三、环境制约论
   四、禀赋遗传论
   第五节 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
   (一)体质可分论——体质可以客观分类
   (二)体病相关论——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
   (三)体质可调论——通过干预可以调整体质偏颇
   二、中医体质学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三、中医体质学基础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中医体质学临床应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小结
  第二章 中医体质学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第三章 中医关于体质形成与影响因素的认识
  第四章 中医体质分类
  第五章 体质生理
  第六章 体质病理
  第七章 体质辨识
  第八章 辨体育治疗
  第九章 体质养生与预防
  第十章 中医体质学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附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医体质学:2008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