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纳西族文化史论》的作者将自己长年从事纳西学的田野调查所得和国
内外民族志资料融会一体,全面论述了纳西族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中
包括对纳西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个性特点和纳西人民族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
用的东巴文化,以及后来传入纳西族地区的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文化
的论述。同时,全书对纳西族文学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纳西族历史上有代
表性的一些哲学观念、纳西族的汉学教育等也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对
它们的性质、特征、历史变迁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作者还对清代“改
土归流”后随着汉文化和儒家礼教传入纳西族中后导致的重大社会文化变迁
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以丽江古城为例,论述了历史上外来文化和纳西族本
土文化的整合,以及不同民族在纳西族地区的融合。
目录
目录
导论
1 纳西族社会与历史概述
1.1 纳西族社会概述
1.2 旧石器、新石器文化的考古发现
1.3 从石棺葬考古发现看纳西族的历史
1.4 从古文献看纳西族的历史渊源
2 纳西东巴教文化发展史论
2.1 东巴教概述
2.2 图画象形文和东巴经籍
2.3 东巴文化中的古羌文化溯源
2.4 东巴文化中的巫文化溯源
2.5 历史上本教对东巴文化的影响
2.6 东巴教与本教之比较研究
2.7 敦煌吐蕃文书与东巴经比较研究一例
3 纳西社会的佛教、道教文化史论
3.1 藏传佛教文化发展史论
3.2 汉传佛教文化发展史论
3.3 道教文化发展史论
3.4 释、道及东巴教的整合
4 纳西族的汉文化史论
4.1 元明时期汉学的传入和发展
4.2 清代汉学的发展及清末的汉学教育改革
4.3 民国期间汉学的发展
5 纳西族艺术史论
5.1 本土文学的发展
5.2 绘画和书法的发展
5.3 歌舞与音乐的发展
6 清代“改土归流”与纳西族的文化变迁
6.1 “改土归流”中的“以夏变夷”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以夏变夷”
6.2 文化冲突导致的殉情悲剧
7 纳西族哲学思想史个案研究
7.1 生命三阶段论
7.2 灵魂观
7.3 “气”与生命观
7.4 “青蛙五行”与生命观
7.5 生死观
7.6 生态观
8 从丽江古城看历史上的纳汉文化交融
8.1 引言
8.2 汉文化对丽江古城的影响
8.3 纳、汉文化在丽江古城的交融
8.4 本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导论
1 纳西族社会与历史概述
1.1 纳西族社会概述
1.2 旧石器、新石器文化的考古发现
1.3 从石棺葬考古发现看纳西族的历史
1.4 从古文献看纳西族的历史渊源
2 纳西东巴教文化发展史论
2.1 东巴教概述
2.2 图画象形文和东巴经籍
2.3 东巴文化中的古羌文化溯源
2.4 东巴文化中的巫文化溯源
2.5 历史上本教对东巴文化的影响
2.6 东巴教与本教之比较研究
2.7 敦煌吐蕃文书与东巴经比较研究一例
3 纳西社会的佛教、道教文化史论
3.1 藏传佛教文化发展史论
3.2 汉传佛教文化发展史论
3.3 道教文化发展史论
3.4 释、道及东巴教的整合
4 纳西族的汉文化史论
4.1 元明时期汉学的传入和发展
4.2 清代汉学的发展及清末的汉学教育改革
4.3 民国期间汉学的发展
5 纳西族艺术史论
5.1 本土文学的发展
5.2 绘画和书法的发展
5.3 歌舞与音乐的发展
6 清代“改土归流”与纳西族的文化变迁
6.1 “改土归流”中的“以夏变夷”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以夏变夷”
6.2 文化冲突导致的殉情悲剧
7 纳西族哲学思想史个案研究
7.1 生命三阶段论
7.2 灵魂观
7.3 “气”与生命观
7.4 “青蛙五行”与生命观
7.5 生死观
7.6 生态观
8 从丽江古城看历史上的纳汉文化交融
8.1 引言
8.2 汉文化对丽江古城的影响
8.3 纳、汉文化在丽江古城的交融
8.4 本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纳西族文化史论[电子资源.图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