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内容简介:得知胡建华副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即将付印成书,感到由衷的高兴。特别是能为该书作序,我作为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大学制度成立过程之研究——以50年代初期大学教学改革为中心》(名古屋大学)的主要审查者,更觉无上荣光。
我与胡建华氏相识于90年代初期。现在我手头尚存有一封日期为1992年2月10日的信函,发信者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权威专家、时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的潘懋元教授。该信函的内容是潘教授向我推荐曾在厦门大学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的胡建华,希望我能够接受他为博士研究生。记得当时我正在原工作单位广岛大学大学研究中心参加一个高等教育国际会议,收到潘教授的信后,立刻复信表示同意。
1992年4月,胡建华氏来到名古屋大学进修,一年后正式进入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课程。此后,他早起晚睡,一心钻研,并克服了疾病等许多困难,于1997年10月完成并提交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5月成功地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胡建华氏的博士论文是一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在前苏联影响下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之力作,得到学位审查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目录
总序
序
引论 分化与综合——现代中国大学制度创新的历史反思
第一编 50年代初大学改革前大学制度的展开
第一章 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 近代大学的诞生
一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二 从“癸卯学制”到“壬子·癸丑学制”
三 北京大学的改革
第二节 教会大学的发展
一 教会高等教育的滥觞
二 教会大学的发展
三 教会大学的中国化
第三节 近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一 从日本模式到美国模式
二 法国教育行政制度移植的失败
三 大学法规的充实
四 统一的公共课程的制定
第四节 根据地、解放区大学教育的发展
一 大学教育的发展过程
二 大学的教学活动与课程设置
第二编 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理念与体制改革
第二章 社会主义大学教育改革的理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 关于大学改革的基本法令的制定
二 新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发端
第二节 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
一 业余教育的展开
二 工农速成中学的设立
第三节 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一 专修科的设立
二 科类比例的调整
第四节 导入前苏联模式
一 “向苏联学习”政策的形成过程
二 前苏联模式对中国大学制度的影响
三 俄语教育的展开过程
第三章 大学体制改革与院系调整
第一节 关于体制改革政策的形成过程
一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
二 大学教师对体制改革的意见
三 体制改革政策的确定
第二节 华东地区1951年的院系调整
一 调整前华东地区大学的状况
二 院系调整的过程
第三节 华东地区1952年的院系调整
一 院系调整的政策与计划的制定
二 院系调整的实施过程
三 院系调整的特点
第三编 50年代初大学教学制度改革
第四章 全面学习前苏联模式之前的大学教学改革
第一节 政治科目的导入
一 1950年7月前华北地区的政治课教学改革
二 1950年暑期的全国大学政治课教学讨论会
三 1950—1951学年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政治课教学改革
四 1951—1952学年的政治课教学改革
第二节 课程改革
一 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
二 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 1950年与1944年课程之比较
第三节 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
一 中国人民大学的设立及其组织机构
二 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与学生
三 中国人民大学的课程设置
四 前苏联专家的作用
第四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改革
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历史发展
二 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 前苏联专家的作用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改革的影响
第五章 专业的设置
第一节 专业设置的概念
第二节 专业设置的过程
一 专门化的发展
二 单科工业院校的设立与系的分工计划
三 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计划
四 专业设置的实例分析
第三节 1953年后的专业调整
一 工科院校的专业调整
二 综合大学的专业调整
三 财经院校的专业调整
第四节 专业目录的制定
第六章 教学计划的制定及统一化
第一节 教学计划的概念与构成
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地位分析
二 教学计划的构成
第二节 教学计划的全国统一化过程
一 关于教学计划全国统一化的认识
二 教学计划全国统一化的实现
三 教学大纲的全国统一化
第三节 大学教学改革的实例分析
一 清华大学的教学改革
二 东北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
第四节 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与调整的实例分析
一 1952年的教学计划
二 1954年的教学计划
三 两个教学计划的比较分析
第七章 教学研究组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教学研究组的概念与政策
一 教学研究组政策的制定
二 前苏联专家关于教学研究组的指导意见
三 系、专业、教学研究组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从教学小组到教学研究组的发展
一 教学小组的成立
二 教学研究组的发展
第三节 教师职责的规定与教学工作量制度的试行
一 教师职责的规定
二 教学工作量制度的试行
结论 大学改革的特点与评价
第一节 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特点
第二节 关于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评价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图表名称一览
后记
序
引论 分化与综合——现代中国大学制度创新的历史反思
第一编 50年代初大学改革前大学制度的展开
第一章 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 近代大学的诞生
一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二 从“癸卯学制”到“壬子·癸丑学制”
三 北京大学的改革
第二节 教会大学的发展
一 教会高等教育的滥觞
二 教会大学的发展
三 教会大学的中国化
第三节 近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一 从日本模式到美国模式
二 法国教育行政制度移植的失败
三 大学法规的充实
四 统一的公共课程的制定
第四节 根据地、解放区大学教育的发展
一 大学教育的发展过程
二 大学的教学活动与课程设置
第二编 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理念与体制改革
第二章 社会主义大学教育改革的理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 关于大学改革的基本法令的制定
二 新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发端
第二节 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
一 业余教育的展开
二 工农速成中学的设立
第三节 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一 专修科的设立
二 科类比例的调整
第四节 导入前苏联模式
一 “向苏联学习”政策的形成过程
二 前苏联模式对中国大学制度的影响
三 俄语教育的展开过程
第三章 大学体制改革与院系调整
第一节 关于体制改革政策的形成过程
一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
二 大学教师对体制改革的意见
三 体制改革政策的确定
第二节 华东地区1951年的院系调整
一 调整前华东地区大学的状况
二 院系调整的过程
第三节 华东地区1952年的院系调整
一 院系调整的政策与计划的制定
二 院系调整的实施过程
三 院系调整的特点
第三编 50年代初大学教学制度改革
第四章 全面学习前苏联模式之前的大学教学改革
第一节 政治科目的导入
一 1950年7月前华北地区的政治课教学改革
二 1950年暑期的全国大学政治课教学讨论会
三 1950—1951学年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政治课教学改革
四 1951—1952学年的政治课教学改革
第二节 课程改革
一 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
二 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 1950年与1944年课程之比较
第三节 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
一 中国人民大学的设立及其组织机构
二 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与学生
三 中国人民大学的课程设置
四 前苏联专家的作用
第四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改革
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历史发展
二 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 前苏联专家的作用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改革的影响
第五章 专业的设置
第一节 专业设置的概念
第二节 专业设置的过程
一 专门化的发展
二 单科工业院校的设立与系的分工计划
三 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计划
四 专业设置的实例分析
第三节 1953年后的专业调整
一 工科院校的专业调整
二 综合大学的专业调整
三 财经院校的专业调整
第四节 专业目录的制定
第六章 教学计划的制定及统一化
第一节 教学计划的概念与构成
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地位分析
二 教学计划的构成
第二节 教学计划的全国统一化过程
一 关于教学计划全国统一化的认识
二 教学计划全国统一化的实现
三 教学大纲的全国统一化
第三节 大学教学改革的实例分析
一 清华大学的教学改革
二 东北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
第四节 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与调整的实例分析
一 1952年的教学计划
二 1954年的教学计划
三 两个教学计划的比较分析
第七章 教学研究组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教学研究组的概念与政策
一 教学研究组政策的制定
二 前苏联专家关于教学研究组的指导意见
三 系、专业、教学研究组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从教学小组到教学研究组的发展
一 教学小组的成立
二 教学研究组的发展
第三节 教师职责的规定与教学工作量制度的试行
一 教师职责的规定
二 教学工作量制度的试行
结论 大学改革的特点与评价
第一节 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特点
第二节 关于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评价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图表名称一览
后记
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