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hrmechauik der ketten fanrzeuge
副标题:无
作 者:(联邦德国)梅尔霍夫,(联邦德国)哈克巴尔特(Hackbarth,E.M.)著;韩雪海等译
分类号:
ISBN:978711800461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目录
1.5 燃气轮机与增压柴油机比较
5.3.2.3.1 原理
5.3.2.3.2 计算基础
5.3.2.3.2.1 最小转向半径
5.3.2.3.2.2 功率平衡
5.3.2.3.3 无级转向输入的结构型式
5.3.2.3.3.1 液压转向机构
5.3.2.3.3.2 液力转向机构
5.3.2.3.3.3 液压——液力转向机构
5.3.2.3.3.4 液压——机械转向机构
5.4 履带车辆动力传递和转向机构的另一种方案
1.6 柴油机—燃气轮机综合动力装置
第六章 履带行动装置的难点
1. 任务和课题的提出
1.1 行动装置的任务
1.2 行动装置对机动性的影响
1.2.1 越野能力
1.2.1.1 地面单位压力
1.2.1.2 附着力
1.2.1.3 越壕能力
1.2.1.4 攀越能力
1.2.1.5 车底距地高
2. 换档
1.2.1.6 侧倾坡
1.2.2 反应能力
2. 行动装置的种类和结构
2.1 行动装置的分类
2.2 履带行动装置构造
2.2.1 主动轮
2.2.2 带履带张紧装置的诱导轮
2.2.3 负重轮和平衡肘
2.2.4 托带轮
2.2.5 弹性元件和减震器
2.1 齿轮变速箱
3. 对行动装置的要求
3.1 振动载荷
3.1.1 振动方式和起因
3.1.2 对加速度的承受能力
3.2 悬挂装置
3.3 减震器
3.4 设计和使用可靠性
4. 应用中的履带行动装置的性能
4.1 复合悬挂行动装置
4.2 独立悬挂
2.2 无级变速箱
4.2.1 扭杆弹簧装置
4.2.2 碟形弹簧悬挂装置
4.2.3 液压空气弹性元件
4.2.4 交替蓄能悬挂装置
附录
参考文献
2.3 动力流:发动机——行驶路面
3. 力向地面(行驶路面)的传递
4. 履带车辆行驶阻力
4.1 行动装置阻力
4.1.1 行动装置构造
第一章 引论
4.1.2 履带预加张力
4.1.2.1 履带预加静张力
4.1.2.2 履带预加动张力
4.1.2.3 履带总预张力
4.1.3 履带牵引力
4.1.4 行动装置的单项阻力
4.1.4.1 主动轮啮合摩擦阻力
4.1.4.2 履带导向齿摩擦阻力
4.1.4.3 链节摩擦阻力
4.1.4.4 撞击阻力
第二章 符号简缩写
4.1.4.5 内滚动阻力
4.2 外行驶阻力
4.2.1 车首阻力
4.2.2 爬坡阻力
4.2.3 空气阻力
4.2.4 拖挂阻力
4.2.5 加速阻力
4.3 滚动阻力
4.4 计算例题
第四章 转向行驶的物理基础
第三章 行驶力学(概论)
1. 履带车辆实现转向行驶的难点
2. 现代履带车辆转向行驶时的履带运动
3. 履带主动轮速度
3.1 大半径区R≥S/2的速度
3.2 小半径区S/2≥R≥0的速度
3.3 相对主动轮速度
4. 主动轮上的力
4.1 大半径区R≥S/2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
4.2 小半径区S/2≥R≥0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
4.3 转向阻力系数
1. 发动机的选用
4.4 主动轮上相对力的关系
5. 主动轮上的功率
5.1 大半径区R≥S/2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功率
5.2 小半径区S/2≥R≥0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功率
5.3 主动轮上相对功率关系
5.4 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所需的总功率
6. 履带车辆转向灵活性
7. 简化假定的讨论
7.1 履带宽
7.2 横滑、转向中心
1.1 选用合适的动力装置
7.3 对转向中心位置的影响
7.4 不等速的转向过程
7.5 纵向滑移、横向滑移的理解
第五章 转向传动的评价
1. 转向传动比的产生
1.1 转向半径——转向传动比——行驶速度的关系
1.2 差速式转向机构
2. 输入功率、损失、效率
2.1 履带主动轮上所需的功率
2.2 传动损失和转向损失
1.2 电驱动
2.3 效率
3. 功率平衡
3.1 功率流与规定转向传动比的关系
3.2 以转向半径表达的功率平衡
3.3 转向行驶速度
4. 精确转向
5. 对于现有转向机构的评价
5.1 转向机构的分类
5.2 独立式转向机构
5.2.1 离合器——制动器转向机构
1.3 柴油机
5.2.2 行星转向机
5.2.2.1 由离合器——制动器转向机构发展而来的行星转向机构
5.2.2.2 行星排的基本原理和传动方式
5.2.2.3 行星转向机构的行驶力学特性
5.3 差速式的转向机构
5.3.1 单流差速式转向机构
5.3.1.1 单差速器转向机构
5.3.1.2 多重转向差速器
5.3.2 双流转向机构
5.3.2.1 原理
1.4 其它类型发动机
5.3.2.1.1 双流转向机构的特性
5.3.2.1.2 汇流排的作用
5.3.2.1.3 双流转向机构的发展
5.3.2.1.4 总结
5.3.2.2 多半径双流转向机构
5.3.2.2.1 原理
5.3.2.2.2 规定转向传动比的计算
5.3.2.2.3 功率平衡
5.3.2.2.4 实例
5.3.2.3 无级双流转向机构
1.5 燃气轮机与增压柴油机比较
5.3.2.3.1 原理
5.3.2.3.2 计算基础
5.3.2.3.2.1 最小转向半径
5.3.2.3.2.2 功率平衡
5.3.2.3.3 无级转向输入的结构型式
5.3.2.3.3.1 液压转向机构
5.3.2.3.3.2 液力转向机构
5.3.2.3.3.3 液压——液力转向机构
5.3.2.3.3.4 液压——机械转向机构
5.4 履带车辆动力传递和转向机构的另一种方案
1.6 柴油机—燃气轮机综合动力装置
第六章 履带行动装置的难点
1. 任务和课题的提出
1.1 行动装置的任务
1.2 行动装置对机动性的影响
1.2.1 越野能力
1.2.1.1 地面单位压力
1.2.1.2 附着力
1.2.1.3 越壕能力
1.2.1.4 攀越能力
1.2.1.5 车底距地高
2. 换档
1.2.1.6 侧倾坡
1.2.2 反应能力
2. 行动装置的种类和结构
2.1 行动装置的分类
2.2 履带行动装置构造
2.2.1 主动轮
2.2.2 带履带张紧装置的诱导轮
2.2.3 负重轮和平衡肘
2.2.4 托带轮
2.2.5 弹性元件和减震器
2.1 齿轮变速箱
3. 对行动装置的要求
3.1 振动载荷
3.1.1 振动方式和起因
3.1.2 对加速度的承受能力
3.2 悬挂装置
3.3 减震器
3.4 设计和使用可靠性
4. 应用中的履带行动装置的性能
4.1 复合悬挂行动装置
4.2 独立悬挂
2.2 无级变速箱
4.2.1 扭杆弹簧装置
4.2.2 碟形弹簧悬挂装置
4.2.3 液压空气弹性元件
4.2.4 交替蓄能悬挂装置
附录
参考文献
2.3 动力流:发动机——行驶路面
3. 力向地面(行驶路面)的传递
4. 履带车辆行驶阻力
4.1 行动装置阻力
4.1.1 行动装置构造
第一章 引论
4.1.2 履带预加张力
4.1.2.1 履带预加静张力
4.1.2.2 履带预加动张力
4.1.2.3 履带总预张力
4.1.3 履带牵引力
4.1.4 行动装置的单项阻力
4.1.4.1 主动轮啮合摩擦阻力
4.1.4.2 履带导向齿摩擦阻力
4.1.4.3 链节摩擦阻力
4.1.4.4 撞击阻力
第二章 符号简缩写
4.1.4.5 内滚动阻力
4.2 外行驶阻力
4.2.1 车首阻力
4.2.2 爬坡阻力
4.2.3 空气阻力
4.2.4 拖挂阻力
4.2.5 加速阻力
4.3 滚动阻力
4.4 计算例题
第四章 转向行驶的物理基础
第三章 行驶力学(概论)
1. 履带车辆实现转向行驶的难点
2. 现代履带车辆转向行驶时的履带运动
3. 履带主动轮速度
3.1 大半径区R≥S/2的速度
3.2 小半径区S/2≥R≥0的速度
3.3 相对主动轮速度
4. 主动轮上的力
4.1 大半径区R≥S/2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
4.2 小半径区S/2≥R≥0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
4.3 转向阻力系数
1. 发动机的选用
4.4 主动轮上相对力的关系
5. 主动轮上的功率
5.1 大半径区R≥S/2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功率
5.2 小半径区S/2≥R≥0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功率
5.3 主动轮上相对功率关系
5.4 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所需的总功率
6. 履带车辆转向灵活性
7. 简化假定的讨论
7.1 履带宽
7.2 横滑、转向中心
1.1 选用合适的动力装置
7.3 对转向中心位置的影响
7.4 不等速的转向过程
7.5 纵向滑移、横向滑移的理解
第五章 转向传动的评价
1. 转向传动比的产生
1.1 转向半径——转向传动比——行驶速度的关系
1.2 差速式转向机构
2. 输入功率、损失、效率
2.1 履带主动轮上所需的功率
2.2 传动损失和转向损失
1.2 电驱动
2.3 效率
3. 功率平衡
3.1 功率流与规定转向传动比的关系
3.2 以转向半径表达的功率平衡
3.3 转向行驶速度
4. 精确转向
5. 对于现有转向机构的评价
5.1 转向机构的分类
5.2 独立式转向机构
5.2.1 离合器——制动器转向机构
1.3 柴油机
5.2.2 行星转向机
5.2.2.1 由离合器——制动器转向机构发展而来的行星转向机构
5.2.2.2 行星排的基本原理和传动方式
5.2.2.3 行星转向机构的行驶力学特性
5.3 差速式的转向机构
5.3.1 单流差速式转向机构
5.3.1.1 单差速器转向机构
5.3.1.2 多重转向差速器
5.3.2 双流转向机构
5.3.2.1 原理
1.4 其它类型发动机
5.3.2.1.1 双流转向机构的特性
5.3.2.1.2 汇流排的作用
5.3.2.1.3 双流转向机构的发展
5.3.2.1.4 总结
5.3.2.2 多半径双流转向机构
5.3.2.2.1 原理
5.3.2.2.2 规定转向传动比的计算
5.3.2.2.3 功率平衡
5.3.2.2.4 实例
5.3.2.3 无级双流转向机构
Fahrmechauik der ketten fanrzeug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