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郁道银的《工程光学(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及更新教材内容、反映现
代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原则,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
程光学(第2版)》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的。本书编写一贯坚持注重基本理
论的论述,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突出现代光学与光学技术发展的
指导思想。本书修订后仍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
下篇为物理光学。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工程光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仪器仪
表类及其相近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物理和光学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或参
考书,也是从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工作的
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工程光学》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上篇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1
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1
一、光波与光线1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2
三、费马原理5
四、马吕斯定律6
第二节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6
一、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6
二、完善成像条件6
三、物、像的虚实7
第三节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7
一、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8
二、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8
三、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9
第四节球面光学成像系统10
.一、单个折射面成像10
二、球面反射镜成像12
三、共轴球面系统13
习题14
第二章理想光学系统16
第一节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16
第二节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18
一、无限远的轴上物点对应的像点f′18
二、无限远轴上像点对应的物点f19
三、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间的关系19
四、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20
第三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21
一、图解法求像21
二、解析法求像22
三、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24
四、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25
第四节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26
一、轴向放大率26
二、角放大率27
三、光学系统的节点27
四、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28
第五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28
一、两个光组组合分析29
二、多光组组合计算31
三、举例32
第六节透镜35
习题37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39
第一节平面镜成像39
一、平面镜成像原理39
二、平面镜旋转特性40
三、双平面镜成像40
第二节平行平板41
一、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42
二、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42
第三节反射棱镜43
一、反射棱镜的类型43
二、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47
三、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与展开48
第四节折射棱镜与光楔50
一、折射棱镜的偏向角50
二、光楔及其应用52
三、棱镜色散53
第五节光学材料53
一、透射材料的光学特性53
二、反射光学材料的光学特性54
习题55
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57
第一节光阑57
一、孔径光阑57
二、视场光阑60
第二节照相系统中的光阑60
第三节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62
第四节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65
一、简单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65
二、远心光路65
三、场镜的应用66
第五节光学系统的景深67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67
二、光学系统景深的含义68
第六节数码照相机镜头的景深72
习题73
第五章光度学和色度学基础75
第一节辐射量和光学量及其单位75
一、辐射量75
二、光学量76
三、光学量和辐射量间的关系77
第二节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规律78
一、点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形成的照度78
二、面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形成的照度79
三、单一介质元光管内光亮度的传递79
四、光束经界面反射和折射后的亮度79
五、余弦辐射体81
第三节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82
一、轴上像点的光照度82
二、轴外像点的光照度82
三、光通过光学系统时的能量损失83
四、光学系统的总透射比85
第四节颜色的分类及颜色的表观特征85
一、颜色及其分类85
二、颜色的表观特征85
第五节颜色混合及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86
一、颜色混合86
二、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86
第六节颜色匹配87
一、颜色匹配和颜色匹配实验87
二、颜色方程式88
三、颜色匹配实验的结论88
第七节色度学中的几个概念88
一、颜色刺激88
二、三原色88
三、三刺激值88
四、光谱三刺激值或颜色匹配函数89
五、色品坐标及色品图89
六、色度学中常用的光度学概念89
第八节颜色相加原理及光源色和物体色的三刺激值91
一、颜色相加原理91
二、光源色和物体色的三刺激值92
第九节cie标准色度学系统92
一、 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92
二、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学系统98
三、 cie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99
四、 cie关于照明和观察条件的规定100
五、 cie色度学系统表示颜色的方法101
第十节均匀颜色空间及色差公式101
一、(x,y,y)颜色空间是非均匀颜色空间101
二、均匀颜色空间及相应的色差公式102
习题104
第六章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105
第一节概述105
一、基本概念105
二、像差计算的谱线选择106
第二节光线的光路计算106
一、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107
二、沿轴外点主光线细光束的光路计算109
三、计算举例110
第三节轴上点的球差111
一、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11
二、球差的校正113
第四节正弦差和彗差115
一、正弦差115
二、彗差117
第五节场曲和像散118
一、场曲与轴外球差118
二、像散120
第六节畸变121
第七节色差123
一、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级光谱123
二、倍率色差125
第八节像差特征曲线与分析126
一、像差特征曲线126
二、像差特征曲线分析127
第九节波像差129
习题131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133
第一节眼睛及其光学系统133
一、眼睛的结构——成像光学系统133
二、眼睛的调节及校正133
三、眼睛——辐射接收器135
四、眼睛的分辨率135
五、眼睛的对准精度136
六、眼睛的景深136
七、双目立体视觉137
第二节放大镜138
一、视觉放大率138
二、光束限制和线视场139
第三节显微镜系统140
一、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140
二、显微镜的线视场141
三、显微镜的出瞳直径141
四、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141
五、显微镜的景深142
六、显微镜的照明方法143
七、显微镜的物镜145
第四节望远镜系统145
一、望远系统的分辨率及工作放大率146
二、望远镜的视场147
第五节目镜148
第六节摄影系统150
一、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150
二、摄影物镜的景深152
三、摄影物镜的类型152
四、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154
第七节投影系统155
一、基本参数155
二、投影物镜的结构型式156
三、照明系统156
第八节变焦距光学系统157
一、变焦距光学系统的原理157
二、变焦距系统的变焦方程159
三、机械补偿变焦系统162
第九节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164
一、转像系统和场镜164
二、带有对称透镜转像系统的望
远镜165
习题169
第八章现代光学系统171
第一节激光光学系统171
一、高斯光束的特性171
二、高斯光束的传播172
三、高斯光束的透镜变换173
四、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175
第二节傅里叶(fourier)变换光学系统176
一、相干光学处理系统176
二、傅里叶变换物镜的光学设计要求及结构型式177
第三节扫描光学系统178
一、扫描方程式178
二、常用光学扫描系统179
三、扫描物镜——fθ物镜180
第四节光纤光学系统181
一、阶跃型光纤的基本原理181
二、梯度折射率光纤183
三、光纤束的传光、传像特性186
四、光纤光学系统的构成189
第五节红外光学系统191
一、红外光学材料192
二、红外光学系统的探测器193
三、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型式193
四、红外光学系统的冷阑与冷阑效率195
五、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196
第六节特殊面型及特殊结构光学系统196
一、自由曲面光学系统196
二、折/衍混合成像光学系统198
三、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200
四、微透镜及微透镜阵列201
五、自适应光学系统201
习题203
第九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204
第一节瑞利判断与波前图204
一、瑞利判断(rayleigh judgement)204
二、波前图(wavefront map)205
第二节中心点亮度与能量包容图205
一、中心点亮度(brightnessof center disk)205
二、能量包容图(encircledenergy)205
第三节分辨率与点扩散函数206
一、分辨率(resolving power)206
二、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function)208
第四节星点检测法与点列图208
一、星点检测法(star test)208
二、点列图(spot diagram)209
第五节光学传递函数评价成像质量210
一、利用mtf曲线来评价成像质量211
二、利用mtf曲线的积分值来评价成像质量211
第六节其他像质评价方法212
一、方均根(root-mean-square,rms)统计评价212
二、光程差曲线与光线差曲线213
三、照度分析与光谱分析214
四、杂散光分析215
第七节光学系统的像差公差216
一、望远物镜和显微物镜的像差公差216
二、望远目镜和显微目镜的像差公差217
三、照相物镜的像差公差218
习题218
第十章光学设计219
第一节pw形式的初级像差系数219
一、 pw的定义及pw形式的初级像差系数219
二、薄透镜系统初级像差的pw表示式221
第二节薄透镜系统的基本像差参量221
一、对像差参量p、w进行规化222
二、对物体位置进行规化222
三、规化色差系数c1223
四、用规化像差参量p、w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224
第三节双胶合薄透镜组的基本像差参量与结构参数的关系224
一、双胶合薄透镜组的独立结构参数224
二、基本像差参量p∞、w∞和c1与结构参数的关系225
三、p∞、w∞与玻璃材料的关系226
四、求解双胶合薄透镜组结构参数的步骤227
第四节单薄透镜的p∞、w∞和c1与结构参数的关系228
第五节用pw方法求解初始结构参数实例229
一、双胶合物镜的初始结构设计229
二、双分离物镜的初始结构设计234
第六节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方法236
一、系统中各光组(以至各面)的像差分布合理,尽量减小高级像差237
二、系统的像差具有合理的匹配237
三、改变单个面的曲率半径237
四、整体弯曲237
五、利用特殊位置的透镜或透镜组的像差特性237
六、利用对称型结构的像差特性,成对地修改结构参数238
七、增加胶合面,校正色差或单色像差238
八、更换玻璃,校正色差或单色像差238
九、加入无光焦度校正板238
十、移动光阑至合适的位置238
十一、通过拦光,改善轴外点成像质量238
十二、加入非球面238
第七节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238
一、概述238
二、光学镜头设计中常用优化方法的数学原理240
三、阻尼因子p、权因子μj和评价函数241
四、边界条件243
五、小结244
第八节-5×显微物镜的优化设计实例244
一、方法1244
二、方法2246
第九节he-ne激光光束聚焦物镜优化设计实例250
一、设计任务250
二、镜头片数及玻璃选择的考虑和初步分析250
三、高折射率双片透镜252
四、小结258
第十节激光扫描物镜优化设计实例258
一、设计要求258
二、优化设计过程与结果259
第十一节非球面镜头优化设计实例269
一、概述269
二、非球面激光聚焦物镜优化设计实例271
三、孔径角u′=61°、后工作距l′≥20mm的非球面聚光镜的优化设计275
习题285
上篇习题参考答案287
上篇主要参考文献290下篇物理光学
第十一章光的电磁理论基础291
第一节光的电磁波性质291
一、电磁场的波动性291
二、平面电磁波及其性质294
三、球面波和柱面波297
四、光波的辐射和辐射能298
第二节光在电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300
一、电磁场的连续条件300
二、光在两电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301
三、菲涅耳公式302
四、反射和折射时的振幅关系304
五、相位变化305
六、反射比和透射比306
七、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特性307
八、全反射309
第三节光在金属表面的反射和透射313
一、金属中的光波313
二、金属表面的反射314
第四节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316
一、光的吸收316
二、光的色散318
三、光的散射321
第五节光波的叠加323
一、波的叠加原理323
二、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叠加324
三、驻波326
四、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单色光波的叠加327
五、两个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330
第六节光波的傅里叶分析332
一、非简谐周期波的傅里叶级数表示332
二、非周期波的傅里叶积分表示334
三、实际光源发出的光波的分析335
习题337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340
第一节光波干涉的条件340
第二节杨氏干涉实验342
一、杨氏干涉条纹的分析342
二、两个单色相干点源在空间形成的干涉场344
第三节干涉条纹的可见度344
一、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定义345
二、影响条纹可见度的因素345
第四节平板的双光束干涉349
一、干涉条纹的定域349
二、平行平板产生的等倾干涉349
三、楔形平板产生的等厚干涉352
四、斐索干涉仪和迈克耳逊干涉仪354
第五节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及其应用357
一、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357
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359
三、光学薄膜与干涉滤光片362
第六节现代干涉技术和干涉系统367
一、外差干涉和泰曼-格林系统368
二、剪切干涉和马赫-曾德系统369
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371
四、用于制作光学元件的干涉系统372
习题373
第十三章光的衍射378
第一节光波衍射的基本理论378
一、光的衍射现象378
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379
三、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380
四、巴比涅原理381
五、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近似382
第二节菲涅耳衍射384
一、菲涅耳波带法384
二、菲涅耳圆孔衍射386
三、菲涅耳圆屏衍射386
四、菲涅耳波带片(菲涅耳透镜)386
五、泰伯(talbot)效应389
第三节典型孔径的夫琅和费衍射390
一、夫琅和费衍射公式的意义391
二、矩孔衍射392
三、单缝衍射394
四、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395
第四节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397
一、成像系统的衍射现象397
二、在像面观察的夫琅和费衍射398
三、成像系统的分辨率399
第五节多缝的夫琅和费衍射401
一、多缝衍射的强度分布公式401
二、多缝衍射图样特特征402
第六节衍射光栅403
一、光栅的分光性能404
二、正弦(振幅)光栅406
三、闪耀光栅408
四、阶梯光栅409
五、体光栅410
第七节二元光学元件412
一、二元光学概述412
二、二元光学元件的结构、特性与制造412
三、二元光学元件应用举例416
习题416
第十四章傅里叶光学421
第一节平面波的复振幅分布和空间频率421
一、光场中任一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421
二、复振幅分布的空间频率及物理意义422
第二节复杂复振幅分布及其分解423
一、单色波场中复杂的复振幅分布423
二、复杂复振幅分布的分解425
第三节光波衍射的傅里叶分析方法425
一、夫琅和费衍射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426
二、夫琅和费衍射图样的特点427
三、夫琅和费衍射的傅里叶变换处理实例428
四、菲涅耳衍射的傅里叶变换处理433
第四节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和成像性质433
一、透镜的透射函数434
二、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434
三、透镜的成像性质436
第五节相干成像系统分析及相干传递函数437
一、成像系统的普遍模型438
二、成像系统的线性和空间不变性438
三、扩展物体的成像439
四、相干传递函数(ctf)439
第六节非相干成像系统分析及光学传递函数442
一、非相干系统的成像442
二、光学传递函数(otf)443
三、 otf与ctf的关系444
四、衍射受限系统的otf445
第七节阿贝成像理论与波特实验447
一、阿贝成像理论447
二、波特实验449
第八节光学信息处理451
一、相干光学信息处理452
二、非相干光学处理456
三、白光信息处理458
第九节全息术459
一、全息术的原理460
二、基元全息图461
三、全息术的特点464
四、全息术的应用464
习题468
第十五章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471
第一节偏振光概述471
一、偏振光和自然光471
二、产生线偏振光的方法471
三、马吕斯定律和消光比473
第二节光在晶体中的传播473
一、晶体的双折射现象473
二、晶体的各向异性和介电张量474
三、单色平面波在晶体中的传播475
第三节晶体光学性质的几何表示478
一、折射率椭球478
二、法线面、光线面和波矢面479
三、单轴晶体光学性质的几何表示481
第四节光波在晶体表面的折射和反射484
一、光在晶体表面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484
二、光在单轴晶体中传播方向的确定484
第五节晶体偏振器件489
一、偏振棱镜489
二、波片491
三、补偿器492
四、退偏器493
第六节偏振的矩阵表示494
一、偏振光的琼斯矢量表示494
二、正交偏振496
三、偏振器件的琼斯矩阵表示496
第七节偏振光的变换和测定499
一、偏振光的变换499
二、偏振光的测定500
第八节偏振光的干涉502
一、平行偏振光的干涉503
二、会聚偏振光的干涉506
三、偏光干涉仪507
第九节磁光、电光和声光效应509
一、旋光现象和磁致旋光效应510
二、电光效应514
三、声光效应520
第十节液晶523
一、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性质523
二、液晶的电光效应525
三、液晶的应用527
习题529
第十六章导波光学基础533
第一节光在平板波导中的传播533
一、平板光波导的射线理论533
二、平板光波导的波动理论536
三、耦合模理论538
第二节光在光纤中的传播540
一、光纤的结构特性540
二、阶跃光纤的射线理论541
三、阶跃光纤的模式理论543
四、光纤的传输损耗与色散545
第三节导波光学的应用546
一、导波光学的典型器件与应用546
二、光纤的应用547
习题549
第十七章光子学基础550
第一节光的量子性550
一、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子学说550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552
第二节光谐振腔的辐射模552
一、谐振腔及其特性552
二、腔模553
第三节光子的特性555
一、光子的能量555
二、光子的定位556
三、光子的动量556
四、光子的偏振556
五、光子的自旋557
第四节光子流558
一、光子简并度558
二、平均光子通量558
三、光子通量的随机性559
四、光子数的统计分布560
第五节光的量子态561
一、光的量子态及其描述561
二、相干态光563
三、压缩态光564
第六节应用举例565
一、量子保密通信565
二、光子晶体激光器和光子晶体滤波器566
三、光子学的应用前景568
习题569
下篇附录570
附录a矢量分析及场论的主要公式570
附录b二维傅里叶变换关系及其基本定理571
附录c几个常用函数的定义及傅里叶变换572
附录d卷积和相关574
附录eδ函数575
附录f贝塞尔函数578
附录g矩阵580
下篇习题参考答案583
下篇主要参考文献589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上篇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1
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1
一、光波与光线1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2
三、费马原理5
四、马吕斯定律6
第二节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6
一、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6
二、完善成像条件6
三、物、像的虚实7
第三节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7
一、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8
二、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8
三、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9
第四节球面光学成像系统10
.一、单个折射面成像10
二、球面反射镜成像12
三、共轴球面系统13
习题14
第二章理想光学系统16
第一节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16
第二节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18
一、无限远的轴上物点对应的像点f′18
二、无限远轴上像点对应的物点f19
三、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间的关系19
四、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20
第三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21
一、图解法求像21
二、解析法求像22
三、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24
四、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25
第四节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26
一、轴向放大率26
二、角放大率27
三、光学系统的节点27
四、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28
第五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28
一、两个光组组合分析29
二、多光组组合计算31
三、举例32
第六节透镜35
习题37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39
第一节平面镜成像39
一、平面镜成像原理39
二、平面镜旋转特性40
三、双平面镜成像40
第二节平行平板41
一、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42
二、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42
第三节反射棱镜43
一、反射棱镜的类型43
二、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47
三、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与展开48
第四节折射棱镜与光楔50
一、折射棱镜的偏向角50
二、光楔及其应用52
三、棱镜色散53
第五节光学材料53
一、透射材料的光学特性53
二、反射光学材料的光学特性54
习题55
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57
第一节光阑57
一、孔径光阑57
二、视场光阑60
第二节照相系统中的光阑60
第三节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62
第四节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65
一、简单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65
二、远心光路65
三、场镜的应用66
第五节光学系统的景深67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67
二、光学系统景深的含义68
第六节数码照相机镜头的景深72
习题73
第五章光度学和色度学基础75
第一节辐射量和光学量及其单位75
一、辐射量75
二、光学量76
三、光学量和辐射量间的关系77
第二节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规律78
一、点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形成的照度78
二、面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形成的照度79
三、单一介质元光管内光亮度的传递79
四、光束经界面反射和折射后的亮度79
五、余弦辐射体81
第三节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82
一、轴上像点的光照度82
二、轴外像点的光照度82
三、光通过光学系统时的能量损失83
四、光学系统的总透射比85
第四节颜色的分类及颜色的表观特征85
一、颜色及其分类85
二、颜色的表观特征85
第五节颜色混合及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86
一、颜色混合86
二、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86
第六节颜色匹配87
一、颜色匹配和颜色匹配实验87
二、颜色方程式88
三、颜色匹配实验的结论88
第七节色度学中的几个概念88
一、颜色刺激88
二、三原色88
三、三刺激值88
四、光谱三刺激值或颜色匹配函数89
五、色品坐标及色品图89
六、色度学中常用的光度学概念89
第八节颜色相加原理及光源色和物体色的三刺激值91
一、颜色相加原理91
二、光源色和物体色的三刺激值92
第九节cie标准色度学系统92
一、 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92
二、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学系统98
三、 cie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99
四、 cie关于照明和观察条件的规定100
五、 cie色度学系统表示颜色的方法101
第十节均匀颜色空间及色差公式101
一、(x,y,y)颜色空间是非均匀颜色空间101
二、均匀颜色空间及相应的色差公式102
习题104
第六章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105
第一节概述105
一、基本概念105
二、像差计算的谱线选择106
第二节光线的光路计算106
一、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107
二、沿轴外点主光线细光束的光路计算109
三、计算举例110
第三节轴上点的球差111
一、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11
二、球差的校正113
第四节正弦差和彗差115
一、正弦差115
二、彗差117
第五节场曲和像散118
一、场曲与轴外球差118
二、像散120
第六节畸变121
第七节色差123
一、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级光谱123
二、倍率色差125
第八节像差特征曲线与分析126
一、像差特征曲线126
二、像差特征曲线分析127
第九节波像差129
习题131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133
第一节眼睛及其光学系统133
一、眼睛的结构——成像光学系统133
二、眼睛的调节及校正133
三、眼睛——辐射接收器135
四、眼睛的分辨率135
五、眼睛的对准精度136
六、眼睛的景深136
七、双目立体视觉137
第二节放大镜138
一、视觉放大率138
二、光束限制和线视场139
第三节显微镜系统140
一、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140
二、显微镜的线视场141
三、显微镜的出瞳直径141
四、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141
五、显微镜的景深142
六、显微镜的照明方法143
七、显微镜的物镜145
第四节望远镜系统145
一、望远系统的分辨率及工作放大率146
二、望远镜的视场147
第五节目镜148
第六节摄影系统150
一、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150
二、摄影物镜的景深152
三、摄影物镜的类型152
四、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154
第七节投影系统155
一、基本参数155
二、投影物镜的结构型式156
三、照明系统156
第八节变焦距光学系统157
一、变焦距光学系统的原理157
二、变焦距系统的变焦方程159
三、机械补偿变焦系统162
第九节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164
一、转像系统和场镜164
二、带有对称透镜转像系统的望
远镜165
习题169
第八章现代光学系统171
第一节激光光学系统171
一、高斯光束的特性171
二、高斯光束的传播172
三、高斯光束的透镜变换173
四、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175
第二节傅里叶(fourier)变换光学系统176
一、相干光学处理系统176
二、傅里叶变换物镜的光学设计要求及结构型式177
第三节扫描光学系统178
一、扫描方程式178
二、常用光学扫描系统179
三、扫描物镜——fθ物镜180
第四节光纤光学系统181
一、阶跃型光纤的基本原理181
二、梯度折射率光纤183
三、光纤束的传光、传像特性186
四、光纤光学系统的构成189
第五节红外光学系统191
一、红外光学材料192
二、红外光学系统的探测器193
三、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型式193
四、红外光学系统的冷阑与冷阑效率195
五、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196
第六节特殊面型及特殊结构光学系统196
一、自由曲面光学系统196
二、折/衍混合成像光学系统198
三、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200
四、微透镜及微透镜阵列201
五、自适应光学系统201
习题203
第九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204
第一节瑞利判断与波前图204
一、瑞利判断(rayleigh judgement)204
二、波前图(wavefront map)205
第二节中心点亮度与能量包容图205
一、中心点亮度(brightnessof center disk)205
二、能量包容图(encircledenergy)205
第三节分辨率与点扩散函数206
一、分辨率(resolving power)206
二、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function)208
第四节星点检测法与点列图208
一、星点检测法(star test)208
二、点列图(spot diagram)209
第五节光学传递函数评价成像质量210
一、利用mtf曲线来评价成像质量211
二、利用mtf曲线的积分值来评价成像质量211
第六节其他像质评价方法212
一、方均根(root-mean-square,rms)统计评价212
二、光程差曲线与光线差曲线213
三、照度分析与光谱分析214
四、杂散光分析215
第七节光学系统的像差公差216
一、望远物镜和显微物镜的像差公差216
二、望远目镜和显微目镜的像差公差217
三、照相物镜的像差公差218
习题218
第十章光学设计219
第一节pw形式的初级像差系数219
一、 pw的定义及pw形式的初级像差系数219
二、薄透镜系统初级像差的pw表示式221
第二节薄透镜系统的基本像差参量221
一、对像差参量p、w进行规化222
二、对物体位置进行规化222
三、规化色差系数c1223
四、用规化像差参量p、w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224
第三节双胶合薄透镜组的基本像差参量与结构参数的关系224
一、双胶合薄透镜组的独立结构参数224
二、基本像差参量p∞、w∞和c1与结构参数的关系225
三、p∞、w∞与玻璃材料的关系226
四、求解双胶合薄透镜组结构参数的步骤227
第四节单薄透镜的p∞、w∞和c1与结构参数的关系228
第五节用pw方法求解初始结构参数实例229
一、双胶合物镜的初始结构设计229
二、双分离物镜的初始结构设计234
第六节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方法236
一、系统中各光组(以至各面)的像差分布合理,尽量减小高级像差237
二、系统的像差具有合理的匹配237
三、改变单个面的曲率半径237
四、整体弯曲237
五、利用特殊位置的透镜或透镜组的像差特性237
六、利用对称型结构的像差特性,成对地修改结构参数238
七、增加胶合面,校正色差或单色像差238
八、更换玻璃,校正色差或单色像差238
九、加入无光焦度校正板238
十、移动光阑至合适的位置238
十一、通过拦光,改善轴外点成像质量238
十二、加入非球面238
第七节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238
一、概述238
二、光学镜头设计中常用优化方法的数学原理240
三、阻尼因子p、权因子μj和评价函数241
四、边界条件243
五、小结244
第八节-5×显微物镜的优化设计实例244
一、方法1244
二、方法2246
第九节he-ne激光光束聚焦物镜优化设计实例250
一、设计任务250
二、镜头片数及玻璃选择的考虑和初步分析250
三、高折射率双片透镜252
四、小结258
第十节激光扫描物镜优化设计实例258
一、设计要求258
二、优化设计过程与结果259
第十一节非球面镜头优化设计实例269
一、概述269
二、非球面激光聚焦物镜优化设计实例271
三、孔径角u′=61°、后工作距l′≥20mm的非球面聚光镜的优化设计275
习题285
上篇习题参考答案287
上篇主要参考文献290下篇物理光学
第十一章光的电磁理论基础291
第一节光的电磁波性质291
一、电磁场的波动性291
二、平面电磁波及其性质294
三、球面波和柱面波297
四、光波的辐射和辐射能298
第二节光在电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300
一、电磁场的连续条件300
二、光在两电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301
三、菲涅耳公式302
四、反射和折射时的振幅关系304
五、相位变化305
六、反射比和透射比306
七、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特性307
八、全反射309
第三节光在金属表面的反射和透射313
一、金属中的光波313
二、金属表面的反射314
第四节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316
一、光的吸收316
二、光的色散318
三、光的散射321
第五节光波的叠加323
一、波的叠加原理323
二、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叠加324
三、驻波326
四、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单色光波的叠加327
五、两个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330
第六节光波的傅里叶分析332
一、非简谐周期波的傅里叶级数表示332
二、非周期波的傅里叶积分表示334
三、实际光源发出的光波的分析335
习题337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340
第一节光波干涉的条件340
第二节杨氏干涉实验342
一、杨氏干涉条纹的分析342
二、两个单色相干点源在空间形成的干涉场344
第三节干涉条纹的可见度344
一、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定义345
二、影响条纹可见度的因素345
第四节平板的双光束干涉349
一、干涉条纹的定域349
二、平行平板产生的等倾干涉349
三、楔形平板产生的等厚干涉352
四、斐索干涉仪和迈克耳逊干涉仪354
第五节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及其应用357
一、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357
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359
三、光学薄膜与干涉滤光片362
第六节现代干涉技术和干涉系统367
一、外差干涉和泰曼-格林系统368
二、剪切干涉和马赫-曾德系统369
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371
四、用于制作光学元件的干涉系统372
习题373
第十三章光的衍射378
第一节光波衍射的基本理论378
一、光的衍射现象378
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379
三、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380
四、巴比涅原理381
五、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近似382
第二节菲涅耳衍射384
一、菲涅耳波带法384
二、菲涅耳圆孔衍射386
三、菲涅耳圆屏衍射386
四、菲涅耳波带片(菲涅耳透镜)386
五、泰伯(talbot)效应389
第三节典型孔径的夫琅和费衍射390
一、夫琅和费衍射公式的意义391
二、矩孔衍射392
三、单缝衍射394
四、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395
第四节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397
一、成像系统的衍射现象397
二、在像面观察的夫琅和费衍射398
三、成像系统的分辨率399
第五节多缝的夫琅和费衍射401
一、多缝衍射的强度分布公式401
二、多缝衍射图样特特征402
第六节衍射光栅403
一、光栅的分光性能404
二、正弦(振幅)光栅406
三、闪耀光栅408
四、阶梯光栅409
五、体光栅410
第七节二元光学元件412
一、二元光学概述412
二、二元光学元件的结构、特性与制造412
三、二元光学元件应用举例416
习题416
第十四章傅里叶光学421
第一节平面波的复振幅分布和空间频率421
一、光场中任一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421
二、复振幅分布的空间频率及物理意义422
第二节复杂复振幅分布及其分解423
一、单色波场中复杂的复振幅分布423
二、复杂复振幅分布的分解425
第三节光波衍射的傅里叶分析方法425
一、夫琅和费衍射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426
二、夫琅和费衍射图样的特点427
三、夫琅和费衍射的傅里叶变换处理实例428
四、菲涅耳衍射的傅里叶变换处理433
第四节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和成像性质433
一、透镜的透射函数434
二、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434
三、透镜的成像性质436
第五节相干成像系统分析及相干传递函数437
一、成像系统的普遍模型438
二、成像系统的线性和空间不变性438
三、扩展物体的成像439
四、相干传递函数(ctf)439
第六节非相干成像系统分析及光学传递函数442
一、非相干系统的成像442
二、光学传递函数(otf)443
三、 otf与ctf的关系444
四、衍射受限系统的otf445
第七节阿贝成像理论与波特实验447
一、阿贝成像理论447
二、波特实验449
第八节光学信息处理451
一、相干光学信息处理452
二、非相干光学处理456
三、白光信息处理458
第九节全息术459
一、全息术的原理460
二、基元全息图461
三、全息术的特点464
四、全息术的应用464
习题468
第十五章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471
第一节偏振光概述471
一、偏振光和自然光471
二、产生线偏振光的方法471
三、马吕斯定律和消光比473
第二节光在晶体中的传播473
一、晶体的双折射现象473
二、晶体的各向异性和介电张量474
三、单色平面波在晶体中的传播475
第三节晶体光学性质的几何表示478
一、折射率椭球478
二、法线面、光线面和波矢面479
三、单轴晶体光学性质的几何表示481
第四节光波在晶体表面的折射和反射484
一、光在晶体表面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484
二、光在单轴晶体中传播方向的确定484
第五节晶体偏振器件489
一、偏振棱镜489
二、波片491
三、补偿器492
四、退偏器493
第六节偏振的矩阵表示494
一、偏振光的琼斯矢量表示494
二、正交偏振496
三、偏振器件的琼斯矩阵表示496
第七节偏振光的变换和测定499
一、偏振光的变换499
二、偏振光的测定500
第八节偏振光的干涉502
一、平行偏振光的干涉503
二、会聚偏振光的干涉506
三、偏光干涉仪507
第九节磁光、电光和声光效应509
一、旋光现象和磁致旋光效应510
二、电光效应514
三、声光效应520
第十节液晶523
一、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性质523
二、液晶的电光效应525
三、液晶的应用527
习题529
第十六章导波光学基础533
第一节光在平板波导中的传播533
一、平板光波导的射线理论533
二、平板光波导的波动理论536
三、耦合模理论538
第二节光在光纤中的传播540
一、光纤的结构特性540
二、阶跃光纤的射线理论541
三、阶跃光纤的模式理论543
四、光纤的传输损耗与色散545
第三节导波光学的应用546
一、导波光学的典型器件与应用546
二、光纤的应用547
习题549
第十七章光子学基础550
第一节光的量子性550
一、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子学说550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552
第二节光谐振腔的辐射模552
一、谐振腔及其特性552
二、腔模553
第三节光子的特性555
一、光子的能量555
二、光子的定位556
三、光子的动量556
四、光子的偏振556
五、光子的自旋557
第四节光子流558
一、光子简并度558
二、平均光子通量558
三、光子通量的随机性559
四、光子数的统计分布560
第五节光的量子态561
一、光的量子态及其描述561
二、相干态光563
三、压缩态光564
第六节应用举例565
一、量子保密通信565
二、光子晶体激光器和光子晶体滤波器566
三、光子学的应用前景568
习题569
下篇附录570
附录a矢量分析及场论的主要公式570
附录b二维傅里叶变换关系及其基本定理571
附录c几个常用函数的定义及傅里叶变换572
附录d卷积和相关574
附录eδ函数575
附录f贝塞尔函数578
附录g矩阵580
下篇习题参考答案583
下篇主要参考文献589
Engineering optics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