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述南京师范大学1902~2002年间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目录
目录
校史篇
第一章 拼搏前进的“八五”时期(1993—1995)
一 全方位推进改革
二 学科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三 学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章 成果辉煌的“九五”时期(1996—2000)
一 “九五”事业发展计划和2001年远景目标
二 仙林校区的建设与管理
三 校董事会成立和九十五周年校庆
四 学校事业的综合化发展
第三章 “211工程”一期建设(1994—2001)
一 奋力争进“211工程”
二 进入国家立项建设行列
三 中期检查
四 国家验收
第四章 紫金校区的建立
一 艰苦创业——南京动力学校的创建和发展(1955—1966)
二 历尽艰难——南京动力学校停办和恢复(1966—1980)
三 自强不息——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1980—1990)
四 创建示范——在拼搏中脱颖而出(1990—1999)
五 体制改革——在机遇中得到发展(1999—2001)
第五章 “十五”时期学校的发展(2001—2002)
一 “十五”计划的制定
二 “十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三 未来十年的蓝图
体制篇
第六章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一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完善过程
二 党委常委(扩大)会
三 校务会议
第七章 党政机构改革
一 1997年机构改革
二 2000年机构改革
第八章 校务委员会及其他专门委员会
一 校务委员会
二 学术委员会
三 教学委员会
四 学位评定委员会
五 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
六 体育运动委员会
七 其他专门委员会
教学篇
第九章 全日 制本专科教学工作综述
一 教学管理
二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
三 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四 通修课程与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五 实践教学
第十章 全日 制本专科学生工作
一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二 招生
三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四 就业工作
五 公寓管理
六 勤工助学
七 国防教育
第十一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一 学位点建设
二 导师队伍建设
三 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
四 教育管理
第十二章 院(系)概况
一 金陵女子学院
二 文学院
三 公共管理学院
四 商学院
五 法学院
六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七 教育科学学院
八 外国语学院
九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十 社会发展学院
十 一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十 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十 三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十 四地理科学学院
十 五生命科学学院
十 六音乐学院
十 七美术学院
十 八体育科学学院
十 九中北学院
二 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 十一动力工程学院
二 十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二 十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 十四继续教育学院
二 十五强化培养部
二 十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研部
二 十七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二 十八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
二 十九江苏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中心
第十三章 合作办高等教育
一 中北人才培训中心
二 晓庄学院
三 泰州学院
四 人武学院
五 同兄弟高校合作办学
第十四章 公共服务体系
一 图书馆
二 分析测试中心
三 计算中心
四 教学实验室
五 生产实习基地
六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七 信息网络中心
学术篇
第十五章 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
一 概况
二 重点学科建设
三 重点实验室建设
第十六章 学术机构
二 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一 学术机构概述
三 江苏省工程中心——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 校重点研究机构
五 其他研究机构
六 学术团体
七 重要学术活动
第十七章 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
一 概述
二 科研项目
三 科技开发
第十八章 学术成果
一 概述
二 学术成果统计及获奖情况
三 知识产权工作
第十九章 学术期刊与出版社
二 学术期刊
一 概况
三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党群篇
第二十章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一 党员代表大会简况
二 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 党的组织发展工作
四 党员教育与党员管理
五 党的干部工作
六 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
七 统一战线工作
八 纪检监察机构及其工作
第二十一章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一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京师大支部
二 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师大委员会
三 中国民主促进会南京师大委员会
四 九三学社南京师大支社
五 中国致公党南京师大支部
第二十二章 群众团体
一 基层教育工会与教职工代表大会
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
三 学生会与研究生会
人事篇
第二十三章 教师
一 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变化
二 三个五年规划及执行情况
三 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
四 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特聘教授岗位
五 教师职务的评聘、考核与奖励
第二十四章 管理干部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一 管理干部
二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第二十五章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一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二 人才交流培训中心
第二十六章 博士后流动站管理
第二十七章 工资与福利
一 工资制度的沿革
二 各类人员在主要年份的工资水平
三 福利
第二十八章 人事档案工作
第二十九章 离退休教职工
一 离休干部
二 退休教职工
三 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及其活动
外事篇
第三十章 国际交流与地区合作
一 校际交流与合作
二 聘请外国专家
三 留学生工作及对外汉语教学
四 出国派遣工作
五 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
保障篇
第三十一章 校园
一 校园变迁
二 校园绿化
第三十二章 基本建设工作
一 随园校区及河西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二 仙林校区基本建设
三 紫金校区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章 生活设施
一 宿舍管理
二 膳食管理
三 医院
四 水电、通讯、机动车辆
五 幼儿园
第三十四章 财务、资产与校办产业
一 财务管理工作
二 资产管理
三 科技实业集团与产业管理办公室
第三十五章 校园稳定与治安保卫工作
一 校园稳定工作
二 校园治安保卫工作
人物篇
第三十六章 校史人物录(1953—1983)
第三十七章 校领导干部录(1993—2001)
第三十八章 教授名录(1993—2001)
一 院士名录
二 博士生导师名录
三 特聘教授名录
四 教授名单(1953—2001)
第三十九章 人物表(1993—2001)
一 被选为省、市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的名单
二 荣获省、市以上荣誉称号或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三 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文教界校友名单
附校篇
第四十章 附属中等学校
二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四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五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师范学校
六 同地方政府联合办实验中学
第四十一章 附属小学、实验小学、幼儿园
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二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南京市力学小学)
三 同地方政府联合办实验小学
四 幼儿园
附录一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大事记
附录二南京师范大学教职工人数统计表(1994—2001)
附录三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1993—2001)
后记
var cpro_id = 'u317582';
校史篇
第一章 拼搏前进的“八五”时期(1993—1995)
一 全方位推进改革
二 学科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三 学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章 成果辉煌的“九五”时期(1996—2000)
一 “九五”事业发展计划和2001年远景目标
二 仙林校区的建设与管理
三 校董事会成立和九十五周年校庆
四 学校事业的综合化发展
第三章 “211工程”一期建设(1994—2001)
一 奋力争进“211工程”
二 进入国家立项建设行列
三 中期检查
四 国家验收
第四章 紫金校区的建立
一 艰苦创业——南京动力学校的创建和发展(1955—1966)
二 历尽艰难——南京动力学校停办和恢复(1966—1980)
三 自强不息——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1980—1990)
四 创建示范——在拼搏中脱颖而出(1990—1999)
五 体制改革——在机遇中得到发展(1999—2001)
第五章 “十五”时期学校的发展(2001—2002)
一 “十五”计划的制定
二 “十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三 未来十年的蓝图
体制篇
第六章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一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完善过程
二 党委常委(扩大)会
三 校务会议
第七章 党政机构改革
一 1997年机构改革
二 2000年机构改革
第八章 校务委员会及其他专门委员会
一 校务委员会
二 学术委员会
三 教学委员会
四 学位评定委员会
五 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
六 体育运动委员会
七 其他专门委员会
教学篇
第九章 全日 制本专科教学工作综述
一 教学管理
二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
三 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四 通修课程与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五 实践教学
第十章 全日 制本专科学生工作
一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二 招生
三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四 就业工作
五 公寓管理
六 勤工助学
七 国防教育
第十一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一 学位点建设
二 导师队伍建设
三 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
四 教育管理
第十二章 院(系)概况
一 金陵女子学院
二 文学院
三 公共管理学院
四 商学院
五 法学院
六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七 教育科学学院
八 外国语学院
九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十 社会发展学院
十 一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十 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十 三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十 四地理科学学院
十 五生命科学学院
十 六音乐学院
十 七美术学院
十 八体育科学学院
十 九中北学院
二 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 十一动力工程学院
二 十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二 十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 十四继续教育学院
二 十五强化培养部
二 十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研部
二 十七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二 十八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
二 十九江苏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中心
第十三章 合作办高等教育
一 中北人才培训中心
二 晓庄学院
三 泰州学院
四 人武学院
五 同兄弟高校合作办学
第十四章 公共服务体系
一 图书馆
二 分析测试中心
三 计算中心
四 教学实验室
五 生产实习基地
六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七 信息网络中心
学术篇
第十五章 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
一 概况
二 重点学科建设
三 重点实验室建设
第十六章 学术机构
二 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一 学术机构概述
三 江苏省工程中心——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 校重点研究机构
五 其他研究机构
六 学术团体
七 重要学术活动
第十七章 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
一 概述
二 科研项目
三 科技开发
第十八章 学术成果
一 概述
二 学术成果统计及获奖情况
三 知识产权工作
第十九章 学术期刊与出版社
二 学术期刊
一 概况
三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党群篇
第二十章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一 党员代表大会简况
二 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 党的组织发展工作
四 党员教育与党员管理
五 党的干部工作
六 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
七 统一战线工作
八 纪检监察机构及其工作
第二十一章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一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京师大支部
二 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师大委员会
三 中国民主促进会南京师大委员会
四 九三学社南京师大支社
五 中国致公党南京师大支部
第二十二章 群众团体
一 基层教育工会与教职工代表大会
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
三 学生会与研究生会
人事篇
第二十三章 教师
一 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变化
二 三个五年规划及执行情况
三 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
四 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特聘教授岗位
五 教师职务的评聘、考核与奖励
第二十四章 管理干部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一 管理干部
二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第二十五章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一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二 人才交流培训中心
第二十六章 博士后流动站管理
第二十七章 工资与福利
一 工资制度的沿革
二 各类人员在主要年份的工资水平
三 福利
第二十八章 人事档案工作
第二十九章 离退休教职工
一 离休干部
二 退休教职工
三 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及其活动
外事篇
第三十章 国际交流与地区合作
一 校际交流与合作
二 聘请外国专家
三 留学生工作及对外汉语教学
四 出国派遣工作
五 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
保障篇
第三十一章 校园
一 校园变迁
二 校园绿化
第三十二章 基本建设工作
一 随园校区及河西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二 仙林校区基本建设
三 紫金校区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章 生活设施
一 宿舍管理
二 膳食管理
三 医院
四 水电、通讯、机动车辆
五 幼儿园
第三十四章 财务、资产与校办产业
一 财务管理工作
二 资产管理
三 科技实业集团与产业管理办公室
第三十五章 校园稳定与治安保卫工作
一 校园稳定工作
二 校园治安保卫工作
人物篇
第三十六章 校史人物录(1953—1983)
第三十七章 校领导干部录(1993—2001)
第三十八章 教授名录(1993—2001)
一 院士名录
二 博士生导师名录
三 特聘教授名录
四 教授名单(1953—2001)
第三十九章 人物表(1993—2001)
一 被选为省、市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的名单
二 荣获省、市以上荣誉称号或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三 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文教界校友名单
附校篇
第四十章 附属中等学校
二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四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五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师范学校
六 同地方政府联合办实验中学
第四十一章 附属小学、实验小学、幼儿园
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二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南京市力学小学)
三 同地方政府联合办实验小学
四 幼儿园
附录一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大事记
附录二南京师范大学教职工人数统计表(1994—2001)
附录三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1993—2001)
后记
var cpro_id = 'u317582';
南京师范大学志:1902~2002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