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以“语言学概论”的名义出版的论著就不下几十种,它们的内容或详或略,或深或浅,或宽或窄,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的一部分心得,把这些心得记录下来,以便能够帮助有志于从事语言学专业的青年学者锻炼基本功。本书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实际出发,将比较典型的语料与最基本的理论方法结合,希望使初学者能够用最经济的时间,通过最愉快的方式,达到掌握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
本书设置了20个专题,涵盖了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的基本内容。作为一个初学者,能够掌握这些内容就算进入语言学的大门了。现在各个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课程的安排不得不精打细算。各个专题的教学时间要灵活掌握,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以每周授课3个学时计算,包括讲课、考试和练习在内,总共48个课时应当可以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本书的作者有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自愿结合,共同努力,对准一个目标,就是传递好语言学教学的接力棒,如此而已,别无奢望。承蒙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办公室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诚挚相扶,本书得以顺利问世,深感欣慰。
目录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页
第一章 民族的形成与民族语言的产生
第一节 人类的出现与人类语言的产生
一、地球上生物的出现
二、民族社会与民族语言共生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特殊交际工具
一、人类的交际工具与非人类的交际工具
二、人类语言的符号性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规定性
四、语言符号的可转换性
五、“本族语言”与“第一语言”
第三节 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
一、早期的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二、现代的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第二章 民族语言的记录与音标字符
第一节 国际音标的创制与应用
一、适合于统一记录人类各民族语言的音标
二、国际语音协会近期公布的音标表
第二节 通用字符的编码
一、通用编码(Unicode)编码的由来
二、通用编码字符在操作系统中的转换
三、国际音标通用编码
四、中国语言常用音标字符编码简表
第三节 国际音标字符键盘输入法
一、程序安装
二、2005年新颁国际音标字符键盘布局
第三章 发音器官与发音作用
第一节 发音器官的构造
一、人类发音器官的相同构造与不同的发音习惯
二、发音器官的总系统
第二节 发音器官的分工
一、发音动力器官的作用
二、发音成声器官的作用
三、发音加工器官的作用
第四章 辅音的构成与辅音的分类
第一节 辅音的发音
一、辅音的成音过程
二、感觉器官对辅音的反应
第二节 辅音成音的条件
一、辅音的发音部位
二、辅音的发音方法
第三节 单纯辅音和复合辅音
一、单纯辅音单位
二、复合辅音单位
第四节 辅音的分类
一、双唇辅音
二、唇齿辅音
三、齿间辅音
四、舌尖前辅音
五、舌尖中辅音
六、舌尖后辅音
七、混合舌叶辅音
八、舌面前辅音
九、舌面中辅音
十、舌面后 (舌根)辅音
十一、小舌辅音
十二、喉壁辅音
十三、声门辅音
第五节 辅音的附加作用
一、鼻音化
二、舌根化
三、硬腭化
四、软腭化
五、齿背化
六、清音化
七、浊音化
八、挤喉化
九、长音化
十、零除阻
十一、颤唇化
十二、圆唇化
第六节 中国民族语言常用单辅音
一、单辅音字符的通用编码
二、中国民族语言常用单辅音字符
第七节 中国民族语言复辅音的多样性
一、同部位“塞擦音”或“擦塞擦音”
二、擦音+其他辅音
三、颤音+其他辅音
四、边音+其他辅音
五、双唇鼻音+其他辅音
六、舌尖中鼻音+其他辅音
七、舌面后鼻音+其他辅音
八、半元音+其他辅音
九、塞音+其他辅音
第五章 元音的构成与元音的分类
第一节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一、气流畅通
二、声带颤动
三、肌肉紧张
四、用力平稳
五、声音响亮
六、某些元音和辅音可以互相转化
第二节 元音成音的条件
一、舌体的部位
二、舌位的高低
三、下颌的张合
四、嘴唇的圆展
第三节 元音音区的划分
一、舌尖元音音区
二、舌面元音音区
第四节 元音的分类
一、元音按使用频率分类
二、元音按舌位前后分类
三、元音按舌位高低分类
第五节 元音的附加作用
一、鼻音化
二、清音化
三、辅音化
四、卷舌化
五、紧音化
六、装饰化 (过渡音)
七、长短化
八、宽窄化和前后化
九、气嗓化
十、带擦化
第六节 中国民族语言的单元音
一、单元音的性质
二、各民族语言单元音的数量
三、部分民族语言基本单元音的音区
四、部分民族语言单元音实例
第七节 中国民族语言的复元音
一、复元音的分类
二、各民族语言的复元音
第六章 音位的性质与音位的归纳
第一节 音素的具体性与音位的抽象性
一、音位的时空性
二、音位的区别性
三、音位的概括性
四、音位的简约性
第二节 音位的变体
一、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二、音位变体出现的可能性和特殊性
第三节 音位的归纳
一、归纳音位的步骤
二、归纳音位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第七章 音位上加成素与语音韵律
第一节 声调的实质和作用
一、“零调语言”与“多调语言”
二、字调的高低
三、调域的划分
四、句子的高低
五、基本调型
六、声调符号
七、调类与调值
八、各民族语言调类的发展
九、声调的变化
第二节 长短音、轻重音、松紧音的实质和作用
一、长短音
二、松紧音
三、轻重音
第八章 音节的结构与音节的形式
第一节 音节结构规律
一、音节的构成要素
二、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第二节 民族语言音节的形式
一、有调语言音节结构形式
二、无调语言的元音在音节划分中的作用
三、无调语言音节结构的特点
四、单纯词的音节数量
第九章 语音变化现象与语音变化方式
第一节 语音变化现象的产生
一、共时的语音变化和历时语音变化
二、语音变化的条件
三、语音变化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第二节 语音变化的方式
一、同化现象
二、异化现象
三、减音现象
四、合音现象
五、增音现象
六、脱音现象
七、弱化现象
八、移位现象
九、交替现象
十、紧化现象
十一、元音“和谐”现象
十二、变调现象
第十章 言语备用单位与运用单位
第一节 言语单位的切分
一、语素、词、词组、句子
二、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第二节 语素的位置与功用
一、语素的位置
二、语素的功用
第三节 单词的义项
一、单项义素与多项义素
二、共同性义素与区别性义素
三、语义场与义素
第十一章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
第一节 词汇的核心部分
一、基本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二、基本词汇的特点
第二节 词汇的辐射成分
一、专业词汇
二、方言词汇
三、特殊词语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古今言殊
二、词汇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十二章 词的自然分类与功能分类
第一节 词的自然分类
一、民族语言基本固有词语类目
二、民族语言常用词汇类目
第二节 词的功能分类
一、黏着性民族语言词的功能分类
二、分析性民族语言词的功能分类
第十三章 同义词、反义词与同音词
第一节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一词一义
二、词的本义和转义
三、词义引申的途径
四、词义的引申有民族性
五、多义词的作用
第二节 绝对同义词与相对同义词
一、绝对同义词
二、相对同义词
三、同义词的作用
第三节 相反概念和反义词
一、反义词的形成
二、有些词类有反义词有些词类没有反义词
三、“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反义词
四、寓两个相反意义于一体的反义词
第四节 绝对同音词与相对同音词
一、同音词的形成
二、绝对同音词
三、相对同音词
四、同音词的作用
第十四章 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
第一节 词的声音与词的意义
一、“词”和“语”的总汇
二、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三、声音跟意义结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四、声音跟意义结合的可变性
五、声音跟意义结合的规定性
第二节 词义与客观事物的关系
一、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间接性
二、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概括性
三、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概括程度
四、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准确性和偏差性
第十五章 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
第一节 言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语法规则
一、各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规则
二、语法规则潜在于具体的言语之中
三、语法规则与语法体系
四、概括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
第二节 语法意义和形态标识
一、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的区别
二、语法意义的形态表现
第三节 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
一、语法方式与语法功能
二、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
第十六章 词的结构与词组的结构
第一节 词的构成方法
一、合根法
二、附加法
第二节 词的构成方式
一、分析性语言词的构成
二、黏着性语言词的构成
第三节 词组的构成方式
一、黏着性语言词组的构成方式
二、分析性语言的词组结构
第十七章 句法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句法分析的出发点
一、句法与逻辑的关系
二、句法分析首先关注“语法意义”
第二节 中心词分析法
一、中心词分析法的基点
二、中心词分析法的特点
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来源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线性句型分析法
一、线性句型分析法中句型的含义
二、线性句型分析法的纯形式描写
三、线性句型的“常体”与“变体”
第五节 句型转换分析法
一、句法同义现象
二、“同义”句型与“同一”句型
三、句型的内部转换
第十八章 单句的成分与单句结构
第一节 单句的条件与常用成分
一、单句成立的基本条件
二、句法成分的确定
三、常用句子成分
第二节 单句的结构和类型
一、不同语气的单句形式
二、不同结构的单句形式
第十九章 复句的构成与复句的类型
第一节 复句的结构与复句的类型
一、复句的特点
二、复句的类型
三、主从复句的类型
第二节 多重复句
一、二重复句
二、三重复句
三、复杂多重复句
第三节 句群的构成与类型
一、比复句更大的语法单位
二、句群的类型
第二十章 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的语种和系属
一、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二、中国的多民族和多语种
三、中国民族语言的系属
四、少数民族语言的通行领域
五、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
一、多民族和多文种
二、少数民族现行的文字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标准语与方言
一、方言与“通语”
二、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方言
重点参考文献
版权页
目录页
第一章 民族的形成与民族语言的产生
第一节 人类的出现与人类语言的产生
一、地球上生物的出现
二、民族社会与民族语言共生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特殊交际工具
一、人类的交际工具与非人类的交际工具
二、人类语言的符号性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规定性
四、语言符号的可转换性
五、“本族语言”与“第一语言”
第三节 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
一、早期的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二、现代的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第二章 民族语言的记录与音标字符
第一节 国际音标的创制与应用
一、适合于统一记录人类各民族语言的音标
二、国际语音协会近期公布的音标表
第二节 通用字符的编码
一、通用编码(Unicode)编码的由来
二、通用编码字符在操作系统中的转换
三、国际音标通用编码
四、中国语言常用音标字符编码简表
第三节 国际音标字符键盘输入法
一、程序安装
二、2005年新颁国际音标字符键盘布局
第三章 发音器官与发音作用
第一节 发音器官的构造
一、人类发音器官的相同构造与不同的发音习惯
二、发音器官的总系统
第二节 发音器官的分工
一、发音动力器官的作用
二、发音成声器官的作用
三、发音加工器官的作用
第四章 辅音的构成与辅音的分类
第一节 辅音的发音
一、辅音的成音过程
二、感觉器官对辅音的反应
第二节 辅音成音的条件
一、辅音的发音部位
二、辅音的发音方法
第三节 单纯辅音和复合辅音
一、单纯辅音单位
二、复合辅音单位
第四节 辅音的分类
一、双唇辅音
二、唇齿辅音
三、齿间辅音
四、舌尖前辅音
五、舌尖中辅音
六、舌尖后辅音
七、混合舌叶辅音
八、舌面前辅音
九、舌面中辅音
十、舌面后 (舌根)辅音
十一、小舌辅音
十二、喉壁辅音
十三、声门辅音
第五节 辅音的附加作用
一、鼻音化
二、舌根化
三、硬腭化
四、软腭化
五、齿背化
六、清音化
七、浊音化
八、挤喉化
九、长音化
十、零除阻
十一、颤唇化
十二、圆唇化
第六节 中国民族语言常用单辅音
一、单辅音字符的通用编码
二、中国民族语言常用单辅音字符
第七节 中国民族语言复辅音的多样性
一、同部位“塞擦音”或“擦塞擦音”
二、擦音+其他辅音
三、颤音+其他辅音
四、边音+其他辅音
五、双唇鼻音+其他辅音
六、舌尖中鼻音+其他辅音
七、舌面后鼻音+其他辅音
八、半元音+其他辅音
九、塞音+其他辅音
第五章 元音的构成与元音的分类
第一节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一、气流畅通
二、声带颤动
三、肌肉紧张
四、用力平稳
五、声音响亮
六、某些元音和辅音可以互相转化
第二节 元音成音的条件
一、舌体的部位
二、舌位的高低
三、下颌的张合
四、嘴唇的圆展
第三节 元音音区的划分
一、舌尖元音音区
二、舌面元音音区
第四节 元音的分类
一、元音按使用频率分类
二、元音按舌位前后分类
三、元音按舌位高低分类
第五节 元音的附加作用
一、鼻音化
二、清音化
三、辅音化
四、卷舌化
五、紧音化
六、装饰化 (过渡音)
七、长短化
八、宽窄化和前后化
九、气嗓化
十、带擦化
第六节 中国民族语言的单元音
一、单元音的性质
二、各民族语言单元音的数量
三、部分民族语言基本单元音的音区
四、部分民族语言单元音实例
第七节 中国民族语言的复元音
一、复元音的分类
二、各民族语言的复元音
第六章 音位的性质与音位的归纳
第一节 音素的具体性与音位的抽象性
一、音位的时空性
二、音位的区别性
三、音位的概括性
四、音位的简约性
第二节 音位的变体
一、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二、音位变体出现的可能性和特殊性
第三节 音位的归纳
一、归纳音位的步骤
二、归纳音位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第七章 音位上加成素与语音韵律
第一节 声调的实质和作用
一、“零调语言”与“多调语言”
二、字调的高低
三、调域的划分
四、句子的高低
五、基本调型
六、声调符号
七、调类与调值
八、各民族语言调类的发展
九、声调的变化
第二节 长短音、轻重音、松紧音的实质和作用
一、长短音
二、松紧音
三、轻重音
第八章 音节的结构与音节的形式
第一节 音节结构规律
一、音节的构成要素
二、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第二节 民族语言音节的形式
一、有调语言音节结构形式
二、无调语言的元音在音节划分中的作用
三、无调语言音节结构的特点
四、单纯词的音节数量
第九章 语音变化现象与语音变化方式
第一节 语音变化现象的产生
一、共时的语音变化和历时语音变化
二、语音变化的条件
三、语音变化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第二节 语音变化的方式
一、同化现象
二、异化现象
三、减音现象
四、合音现象
五、增音现象
六、脱音现象
七、弱化现象
八、移位现象
九、交替现象
十、紧化现象
十一、元音“和谐”现象
十二、变调现象
第十章 言语备用单位与运用单位
第一节 言语单位的切分
一、语素、词、词组、句子
二、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第二节 语素的位置与功用
一、语素的位置
二、语素的功用
第三节 单词的义项
一、单项义素与多项义素
二、共同性义素与区别性义素
三、语义场与义素
第十一章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
第一节 词汇的核心部分
一、基本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二、基本词汇的特点
第二节 词汇的辐射成分
一、专业词汇
二、方言词汇
三、特殊词语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古今言殊
二、词汇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十二章 词的自然分类与功能分类
第一节 词的自然分类
一、民族语言基本固有词语类目
二、民族语言常用词汇类目
第二节 词的功能分类
一、黏着性民族语言词的功能分类
二、分析性民族语言词的功能分类
第十三章 同义词、反义词与同音词
第一节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一词一义
二、词的本义和转义
三、词义引申的途径
四、词义的引申有民族性
五、多义词的作用
第二节 绝对同义词与相对同义词
一、绝对同义词
二、相对同义词
三、同义词的作用
第三节 相反概念和反义词
一、反义词的形成
二、有些词类有反义词有些词类没有反义词
三、“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反义词
四、寓两个相反意义于一体的反义词
第四节 绝对同音词与相对同音词
一、同音词的形成
二、绝对同音词
三、相对同音词
四、同音词的作用
第十四章 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
第一节 词的声音与词的意义
一、“词”和“语”的总汇
二、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三、声音跟意义结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四、声音跟意义结合的可变性
五、声音跟意义结合的规定性
第二节 词义与客观事物的关系
一、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间接性
二、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概括性
三、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概括程度
四、词义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的准确性和偏差性
第十五章 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
第一节 言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语法规则
一、各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规则
二、语法规则潜在于具体的言语之中
三、语法规则与语法体系
四、概括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
第二节 语法意义和形态标识
一、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的区别
二、语法意义的形态表现
第三节 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
一、语法方式与语法功能
二、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
第十六章 词的结构与词组的结构
第一节 词的构成方法
一、合根法
二、附加法
第二节 词的构成方式
一、分析性语言词的构成
二、黏着性语言词的构成
第三节 词组的构成方式
一、黏着性语言词组的构成方式
二、分析性语言的词组结构
第十七章 句法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句法分析的出发点
一、句法与逻辑的关系
二、句法分析首先关注“语法意义”
第二节 中心词分析法
一、中心词分析法的基点
二、中心词分析法的特点
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来源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线性句型分析法
一、线性句型分析法中句型的含义
二、线性句型分析法的纯形式描写
三、线性句型的“常体”与“变体”
第五节 句型转换分析法
一、句法同义现象
二、“同义”句型与“同一”句型
三、句型的内部转换
第十八章 单句的成分与单句结构
第一节 单句的条件与常用成分
一、单句成立的基本条件
二、句法成分的确定
三、常用句子成分
第二节 单句的结构和类型
一、不同语气的单句形式
二、不同结构的单句形式
第十九章 复句的构成与复句的类型
第一节 复句的结构与复句的类型
一、复句的特点
二、复句的类型
三、主从复句的类型
第二节 多重复句
一、二重复句
二、三重复句
三、复杂多重复句
第三节 句群的构成与类型
一、比复句更大的语法单位
二、句群的类型
第二十章 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的语种和系属
一、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二、中国的多民族和多语种
三、中国民族语言的系属
四、少数民族语言的通行领域
五、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
一、多民族和多文种
二、少数民族现行的文字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标准语与方言
一、方言与“通语”
二、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方言
重点参考文献
民族语言与语言学引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