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cdma2000 1x EV-DO系统、接口与无线网络优化》从EV-DO的各种技术版本开始讨论,以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EV-DO的各种技术优化手段,不仅详细讲解了切换、掉线、接入及前反向吞吐量等一般性优化,还涉及目前比较热门的智能终端的影响的优化、高速铁路的优化以及针对业务方面的优化等。
《cdma2000 1x EV-DO系统、接口与无线网络优化》共7章,通过探讨EV-DO网络系统的技术特点,结合中国电信现网情况,就EV-DO系统的组网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作者通过大量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对目前EV-DO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思路和理念,对EV-DO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流程、要点等内容进行了探究,并给出了丰富的实际案例。
《cdma2000 1x EV-DO系统、接口与无线网络优化》可供通信运营企业、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及网络优化工程师、在校学生等参考学习。
目录
第1章 EV—DO系统概述及其关键技术 1
1.1 EV—DO系统概述 1
1.2 EV—DO系统协议栈 4
1.2.1 EV—DO网络架构 4
1.2.2 EV—DO空口协议 6
1.2.3 EV—DO系统端到端协议 8
1.2.4 EV—DORev.B空口协议 10
1.3 EV—DO系统关键技术 10
1.3.1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12
1.3.2 HARQ技术 14
1.3.3 智能调度算法 19
1.3.4 速率控制技术 21
1.3.5 多流分组应用 31
1.3.6 反向链路功控 32
1.3.7 前向链路功率分配 34
1.3.8 EV—DO虚拟软切换 35
1.3.9 1x和EV—DO系统间互操作 38
1.3.10 QoS机制 39
1.3.11 高容量和低时延模式 44
1.3.12 多用户分组数据 46
1.3.13 多载波组网 47
第2章 EV—DO系统空中接口技术 51
2.1 EV—DO系统空中接口介绍 51
2.1.1 EV—DO系统协议结构 51
2.1.2 EV—DO物理层信道结构 52
2.1.3 时隙结构 53
2.2 前向链路信道 53
2.2.1 前向业务信道 54
2.2.2 前向控制信道 58
2.2.3 导频信道 60
2.2.4 前向MAC信道 61
2.3 反向链路信道 64
2.3.1 反向业务信道 68
2.3.2 接入信道 74
2.4 物理层过程 75
2.4.1 开机过程 75
2.4.2 接入过程 77
2.4.3 休眠过程 78
第3章 可视电话及VoIP在EV—DO系统中的实现 79
3.1 网络结构 79
3.2 协议栈结构 80
3.3 可视电话/VoIP数据分组分析 81
3.4 可视电话/VoIP时延性能分析 82
第4章 EV—DO系统主要流程 85
4.1 会话流程 89
4.1.1 会话建立流程 89
4.1.2 会话维持流程 90
4.1.3 会话关闭流程 90
4.2 连接流程 92
4.2.1 AT发起连接建立流程 92
4.2.2 AT发起连接重激活流程 93
4.2.3 PDSN发起连接重激活流程 94
4.2.4 连接释放流程 95
4.3 配置协商流程 97
4.3.1 基本概念 97
4.3.2 常见配置协商参数 98
4.4 切换流程 99
4.4.1 软切换/更软切换流程 99
4.4.2 AN间的休眠状态切换流程 102
4.4.3 1x与EV—DO网络的休眠状态切换流程 103
4.5 其他流程 104
4.5.1 接入鉴权 104
4.5.2 位置更新 105
4.6 控制信道的周期性消息 106
4.6.1 同步消息 106
4.6.2 小区参数消息 107
4.6.3 快速配置消息 108
4.6.4 接入参数消息 109
第5章 EV—DO系统性能分析 111
5.1 时延 113
5.1.1 AT/AN发起数据连接建立时间 114
5.1.2 AT/AN发起重激活时间 116
5.1.3 基站间切换时延 117
5.1.4 AN切换时间 117
5.1.5 业务时延与抖动 118
5.2 前向链路性能分析 122
5.2.1 前向链路预算 122
5.2.2 前向容量 127
5.2.3 前向控制信道容量 132
5.3 反向链路性能分析 134
5.3.1 反向链路性能的影响因素 134
5.3.2 RoT 135
5.3.3 反向速率的选取 139
5.3.4 反向链路预算 145
5.3.5 反向容量 152
5.3.6 反向链路的干扰消除 158
5.3.7 反向接入信道容量 161
5.4 EAC/EIS/ECC性能 162
5.4.1 增强的接入信道性能 162
5.4.2 增强的空闲状态性能 163
5.4.3 增强的控制信道性能 166
5.5 切换 166
5.6 TCPoverEV—DO 169
5.6.1 TCP机制 169
5.6.2 TCP/IP参数设置 171
5.7 高速场景下EV—DO性能分析 173
5.7.1 高速场景下的无线环境分析 173
5.7.2 DRC与C/I的关系 175
5.7.3 高速场景PER余量的计取 176
5.7.4 高速场景下路测分析 177
5.8 可视电话性能分析 178
5.9 外场测试分析要点 182
5.10 主要问题分析 183
5.10.1 连接建立失败 183
5.10.2 掉线 185
5.10.3 前反向吞吐量 189
5.10.4 软切换成功率 195
5.10.5 数据业务量 195
5.10.6 反向RSSI 196
5.10.7 影响指标的其他原因 196
第6章 EV—DO无线网络优化 202
6.1 EV—DO与1x无线网络优化的区别 203
6.1.1 EV—DO与1x无线网络优化的相似处 204
6.1.2 EV—DO与1x无线网络优化的差异 204
6.1.3 SINR与Ec/Io 204
6.2 EV—DO专题优化 210
6.2.1 EV—DO的导频集优化 210
6.2.2 邻区优化 211
6.2.3 接入与寻呼优化 212
6.2.4 反向切换掉线优化 214
6.2.5 覆盖优化 215
6.2.6 速率优化 217
6.2.7 时延优化 218
6.2.8 TCP/PPP/RLP优化 219
6.2.9 高速场景优化 222
6.2.10 针对智能终端的优化 223
第7章 EV—DORev.B及其技术演进 232
7.1 EV—DORev.B技术 232
7.1.1 EV—DORev.B空口关键技术 234
7.1.2 EV—DORev.B的前、反向速率 235
7.2 EV—DORev.B网络性能 237
7.3 EV—DO增强技术 238
7.3.1 EV—DO增强技术简介 238
7.3.2 智能网络性能与实现 240
7.3.3 增强连接管理性能 245
7.3.4 高级拓扑网络 247
7.3.5 终端增强 248
缩略语 251
参考文献 255
1.1 EV—DO系统概述 1
1.2 EV—DO系统协议栈 4
1.2.1 EV—DO网络架构 4
1.2.2 EV—DO空口协议 6
1.2.3 EV—DO系统端到端协议 8
1.2.4 EV—DORev.B空口协议 10
1.3 EV—DO系统关键技术 10
1.3.1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12
1.3.2 HARQ技术 14
1.3.3 智能调度算法 19
1.3.4 速率控制技术 21
1.3.5 多流分组应用 31
1.3.6 反向链路功控 32
1.3.7 前向链路功率分配 34
1.3.8 EV—DO虚拟软切换 35
1.3.9 1x和EV—DO系统间互操作 38
1.3.10 QoS机制 39
1.3.11 高容量和低时延模式 44
1.3.12 多用户分组数据 46
1.3.13 多载波组网 47
第2章 EV—DO系统空中接口技术 51
2.1 EV—DO系统空中接口介绍 51
2.1.1 EV—DO系统协议结构 51
2.1.2 EV—DO物理层信道结构 52
2.1.3 时隙结构 53
2.2 前向链路信道 53
2.2.1 前向业务信道 54
2.2.2 前向控制信道 58
2.2.3 导频信道 60
2.2.4 前向MAC信道 61
2.3 反向链路信道 64
2.3.1 反向业务信道 68
2.3.2 接入信道 74
2.4 物理层过程 75
2.4.1 开机过程 75
2.4.2 接入过程 77
2.4.3 休眠过程 78
第3章 可视电话及VoIP在EV—DO系统中的实现 79
3.1 网络结构 79
3.2 协议栈结构 80
3.3 可视电话/VoIP数据分组分析 81
3.4 可视电话/VoIP时延性能分析 82
第4章 EV—DO系统主要流程 85
4.1 会话流程 89
4.1.1 会话建立流程 89
4.1.2 会话维持流程 90
4.1.3 会话关闭流程 90
4.2 连接流程 92
4.2.1 AT发起连接建立流程 92
4.2.2 AT发起连接重激活流程 93
4.2.3 PDSN发起连接重激活流程 94
4.2.4 连接释放流程 95
4.3 配置协商流程 97
4.3.1 基本概念 97
4.3.2 常见配置协商参数 98
4.4 切换流程 99
4.4.1 软切换/更软切换流程 99
4.4.2 AN间的休眠状态切换流程 102
4.4.3 1x与EV—DO网络的休眠状态切换流程 103
4.5 其他流程 104
4.5.1 接入鉴权 104
4.5.2 位置更新 105
4.6 控制信道的周期性消息 106
4.6.1 同步消息 106
4.6.2 小区参数消息 107
4.6.3 快速配置消息 108
4.6.4 接入参数消息 109
第5章 EV—DO系统性能分析 111
5.1 时延 113
5.1.1 AT/AN发起数据连接建立时间 114
5.1.2 AT/AN发起重激活时间 116
5.1.3 基站间切换时延 117
5.1.4 AN切换时间 117
5.1.5 业务时延与抖动 118
5.2 前向链路性能分析 122
5.2.1 前向链路预算 122
5.2.2 前向容量 127
5.2.3 前向控制信道容量 132
5.3 反向链路性能分析 134
5.3.1 反向链路性能的影响因素 134
5.3.2 RoT 135
5.3.3 反向速率的选取 139
5.3.4 反向链路预算 145
5.3.5 反向容量 152
5.3.6 反向链路的干扰消除 158
5.3.7 反向接入信道容量 161
5.4 EAC/EIS/ECC性能 162
5.4.1 增强的接入信道性能 162
5.4.2 增强的空闲状态性能 163
5.4.3 增强的控制信道性能 166
5.5 切换 166
5.6 TCPoverEV—DO 169
5.6.1 TCP机制 169
5.6.2 TCP/IP参数设置 171
5.7 高速场景下EV—DO性能分析 173
5.7.1 高速场景下的无线环境分析 173
5.7.2 DRC与C/I的关系 175
5.7.3 高速场景PER余量的计取 176
5.7.4 高速场景下路测分析 177
5.8 可视电话性能分析 178
5.9 外场测试分析要点 182
5.10 主要问题分析 183
5.10.1 连接建立失败 183
5.10.2 掉线 185
5.10.3 前反向吞吐量 189
5.10.4 软切换成功率 195
5.10.5 数据业务量 195
5.10.6 反向RSSI 196
5.10.7 影响指标的其他原因 196
第6章 EV—DO无线网络优化 202
6.1 EV—DO与1x无线网络优化的区别 203
6.1.1 EV—DO与1x无线网络优化的相似处 204
6.1.2 EV—DO与1x无线网络优化的差异 204
6.1.3 SINR与Ec/Io 204
6.2 EV—DO专题优化 210
6.2.1 EV—DO的导频集优化 210
6.2.2 邻区优化 211
6.2.3 接入与寻呼优化 212
6.2.4 反向切换掉线优化 214
6.2.5 覆盖优化 215
6.2.6 速率优化 217
6.2.7 时延优化 218
6.2.8 TCP/PPP/RLP优化 219
6.2.9 高速场景优化 222
6.2.10 针对智能终端的优化 223
第7章 EV—DORev.B及其技术演进 232
7.1 EV—DORev.B技术 232
7.1.1 EV—DORev.B空口关键技术 234
7.1.2 EV—DORev.B的前、反向速率 235
7.2 EV—DORev.B网络性能 237
7.3 EV—DO增强技术 238
7.3.1 EV—DO增强技术简介 238
7.3.2 智能网络性能与实现 240
7.3.3 增强连接管理性能 245
7.3.4 高级拓扑网络 247
7.3.5 终端增强 248
缩略语 251
参考文献 255
cdma2000 1x EV-DO系统、接口与无线网络优化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