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课题所说的“晚清民初”,上限起自清代乾嘉之际的词学新复兴期,下限基本以“五四”运动为界,但根据论题的需要,本着词学思想发展的规律,也多有延伸,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时期词学思想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历史意义,不仅处于传统词学理论的辉煌时刻,也保留着向现代词学过渡的痕迹。因此,集中解读这时期的词学思想,颇有意义。
本课题在研究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从寻找词学思想的单位入手。这个单位应当可以相对完整独立,依此并紧扣此时期词家的认识程度,寻觅其中的个性及时代特色。通过解读并组合这些可以相对独立的单位,整体观照这时期的词学思想。研究工作将始终以历史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依据“反思、辩证、会通、创新”的治学思维模式,紧扣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历史学、地理学、美学、艺术学、文化学等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局部与整体谐调,力求构建一个适合我们所知的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综合模式。
“总论”部分在追寻词学思想的历史和时代延续、新变中,整体审视这时期的词学思想,试图确立研究对象的时空坐标。
“上篇”遵循艺术理论体系逻辑,组合此时词家对词人、词体、词体艺术问题中相关主题的探讨,揭示他们大多具有词学观念。
“下篇”遵循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依次选择了此时著名词家的特标一义之说。
目录
序
前言
总论复古求新的时空观览
第一章 正变说与晚清民初词家的词学史观念
一、正变说在晚清词学前的演变
二、正变说在晚清民初词坛的新变
三、正变说对词学史观念的构建价值
四、正变说的复古情结
第二章 乡邦之恋与晚清民初词学区域观念
一、地域词派与词学区域观念
二、地方性词徵体与乡邦文献意识
三、乡邦词学传统与地域词学标准
四、乡邦之恋与文献存录意识
第三章 比兴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
一、审美与实用:比兴之义的人文指向
二、风骚之义:晚清民初词家撷取比兴的诗学精神
三、寄托之辨:比兴在词学领域的延伸
四、“读者用心”:“比兴”在晚清民初词学思想中的转义
第四章 词史观念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时代共感
一、感慨所寄,不过盛衰:嘉道衰世之声
二、事词对应,鸿题钜制:咸丰乱世之感
三、沉郁顿挫,折中柔厚:同光中兴之象
四、新旧并存,心与境异:清末易代之音
上篇原人尊体的慧心之游
第五章 词人意识:词人心性的理性解读
一、弱化的群体:晚清词学之前的词人意识
二、类型划分:词人意识的晚清民初进展
三、德性设定:词人意识的晚清民初解读
四、不得已:词人意识的悲凉情结
第六章 词心观念:词家心性的审美诠释
一、三家“词心”异同辨
二、学词先以用心为主’
三、人既有心,词乃不朽
四、词人当不失其赤子之心
第七章 多层定位:词体地位及体性的思考
一、尊词观念
二、振兴意愿
三、多层定位
四、文体彰显
第八章 艳情风骚:艳词体性的文化诠释
一、艳词地位的接受分野
二、艳词艺术的层深解读
三、艳词体性的风骚整合
第九章 笔法慧心:词之笔法的艺术体认
一、填词全在用笔:词笔的特殊地位
二、探求词体本色:词笔的意趣美韵
三、自然从追琢中出:词笔的克难历程
四、过犹不及:词笔的人文内涵
第十章 声调之美:词体音乐性的审美阐释
一、可播之弦管:词体声调美之源
二、专以协律为主:词体声调美之实
三、天籁之音:词体声调美之力
四、故词,声学也:词体声调美之则
第十一章 品第之辨:词品观念的孕育发展及其意义
一、词之格调:词品说的称词体前提
二、绩学敦品:词品说的重人格基础
三、品之纯驳:词品说的序化评判
四、各宜其宜:词品说的类化审美
五、莫先于品:词品说的词学构建价值
第十二章 妙境之悟:境界观念的词学走向及其意义
一、泛化与独尊: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
二、尊情与超境:词境观念的生命共感
三、时空意识:词境观念的深度焦点
四、层次类别:词境观念的审美品格
五、语言超越:词之境界的艺术张力
第十三章 感、雅、远:词作趣味的结构层次
一、感:词作艺术的召唤之力
二、雅:词作艺术的品格之趣
三、远:词作艺术的超越之韵
下篇 辨径还浑的终结之旅
第十四章 浑化理念的门径追寻——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
一、其或不亮,然余诚也——周济词学思想演变的心路
二、余所望于世之为词人者,盖如此——“专寄托不出”的浑化指向
三、善变化者,非必墨守一家之言——晚清民初词家对学词门径的反思
第十五章 鼓荡个性的浑涵——蒋敦复“有厚入无间”辨
一、有厚入无间与唐五代两宋词
二、有厚入无间与无厚入有间
三、有厚入无间与意内言外
第十六章 人文合一的儒雅——刘熙载“厚而清”词说的评介
一、论词旨趣的整合求变
二、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
三、存省养性的心学底蕴
四、人文合一的儒雅风流
第十七章 忧生念乱的虚浑——谭献“折中柔厚”词说评介
一、折中柔厚与清词的派别意识
二、折中柔厚与词家的时代体验
三、折中柔厚与读者的创造意识
四、折中柔厚与其艺术精神
第十八章 本末难修的忠厚顿挫——评陈廷焯“沉郁”词说
一、“洞悉本原,直揭三昧”
二、沉郁一元化中的偏颇
三、偏颇之后的思辨火花
第十九章 折中求宜的含蓄浑成——沈祥龙“词有三要”析
一、折中求宜:“词有三要”的思维取向
二、含蓄浑成:“词有三要”的艺术指归
第二十章 气格蕴厚的静穆浑成——王鹏运、况周颐的“词之三要”论
一、气格蕴厚:“词之三要”的层深构筑
二、静穆浑成:“三要”旨趣的辩证分析
第二十一章 新旧共存间的对话——况周颐、王国维词学思想比较研究
一、“诗余”说与“境界”说
二、“词境”说与“境界”说
三、重拙大与境界说
四、从初稿到自定本
五、词学发展史观的异同
六、批评学思想的异同
第二十二章 传统词体观的终结——梁启超词学思想评议
一、词是抒情的艺术
二、从想像力中活跳出实感来
三、中西结婚式的文化形态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总论复古求新的时空观览
第一章 正变说与晚清民初词家的词学史观念
一、正变说在晚清词学前的演变
二、正变说在晚清民初词坛的新变
三、正变说对词学史观念的构建价值
四、正变说的复古情结
第二章 乡邦之恋与晚清民初词学区域观念
一、地域词派与词学区域观念
二、地方性词徵体与乡邦文献意识
三、乡邦词学传统与地域词学标准
四、乡邦之恋与文献存录意识
第三章 比兴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
一、审美与实用:比兴之义的人文指向
二、风骚之义:晚清民初词家撷取比兴的诗学精神
三、寄托之辨:比兴在词学领域的延伸
四、“读者用心”:“比兴”在晚清民初词学思想中的转义
第四章 词史观念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时代共感
一、感慨所寄,不过盛衰:嘉道衰世之声
二、事词对应,鸿题钜制:咸丰乱世之感
三、沉郁顿挫,折中柔厚:同光中兴之象
四、新旧并存,心与境异:清末易代之音
上篇原人尊体的慧心之游
第五章 词人意识:词人心性的理性解读
一、弱化的群体:晚清词学之前的词人意识
二、类型划分:词人意识的晚清民初进展
三、德性设定:词人意识的晚清民初解读
四、不得已:词人意识的悲凉情结
第六章 词心观念:词家心性的审美诠释
一、三家“词心”异同辨
二、学词先以用心为主’
三、人既有心,词乃不朽
四、词人当不失其赤子之心
第七章 多层定位:词体地位及体性的思考
一、尊词观念
二、振兴意愿
三、多层定位
四、文体彰显
第八章 艳情风骚:艳词体性的文化诠释
一、艳词地位的接受分野
二、艳词艺术的层深解读
三、艳词体性的风骚整合
第九章 笔法慧心:词之笔法的艺术体认
一、填词全在用笔:词笔的特殊地位
二、探求词体本色:词笔的意趣美韵
三、自然从追琢中出:词笔的克难历程
四、过犹不及:词笔的人文内涵
第十章 声调之美:词体音乐性的审美阐释
一、可播之弦管:词体声调美之源
二、专以协律为主:词体声调美之实
三、天籁之音:词体声调美之力
四、故词,声学也:词体声调美之则
第十一章 品第之辨:词品观念的孕育发展及其意义
一、词之格调:词品说的称词体前提
二、绩学敦品:词品说的重人格基础
三、品之纯驳:词品说的序化评判
四、各宜其宜:词品说的类化审美
五、莫先于品:词品说的词学构建价值
第十二章 妙境之悟:境界观念的词学走向及其意义
一、泛化与独尊: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
二、尊情与超境:词境观念的生命共感
三、时空意识:词境观念的深度焦点
四、层次类别:词境观念的审美品格
五、语言超越:词之境界的艺术张力
第十三章 感、雅、远:词作趣味的结构层次
一、感:词作艺术的召唤之力
二、雅:词作艺术的品格之趣
三、远:词作艺术的超越之韵
下篇 辨径还浑的终结之旅
第十四章 浑化理念的门径追寻——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
一、其或不亮,然余诚也——周济词学思想演变的心路
二、余所望于世之为词人者,盖如此——“专寄托不出”的浑化指向
三、善变化者,非必墨守一家之言——晚清民初词家对学词门径的反思
第十五章 鼓荡个性的浑涵——蒋敦复“有厚入无间”辨
一、有厚入无间与唐五代两宋词
二、有厚入无间与无厚入有间
三、有厚入无间与意内言外
第十六章 人文合一的儒雅——刘熙载“厚而清”词说的评介
一、论词旨趣的整合求变
二、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
三、存省养性的心学底蕴
四、人文合一的儒雅风流
第十七章 忧生念乱的虚浑——谭献“折中柔厚”词说评介
一、折中柔厚与清词的派别意识
二、折中柔厚与词家的时代体验
三、折中柔厚与读者的创造意识
四、折中柔厚与其艺术精神
第十八章 本末难修的忠厚顿挫——评陈廷焯“沉郁”词说
一、“洞悉本原,直揭三昧”
二、沉郁一元化中的偏颇
三、偏颇之后的思辨火花
第十九章 折中求宜的含蓄浑成——沈祥龙“词有三要”析
一、折中求宜:“词有三要”的思维取向
二、含蓄浑成:“词有三要”的艺术指归
第二十章 气格蕴厚的静穆浑成——王鹏运、况周颐的“词之三要”论
一、气格蕴厚:“词之三要”的层深构筑
二、静穆浑成:“三要”旨趣的辩证分析
第二十一章 新旧共存间的对话——况周颐、王国维词学思想比较研究
一、“诗余”说与“境界”说
二、“词境”说与“境界”说
三、重拙大与境界说
四、从初稿到自定本
五、词学发展史观的异同
六、批评学思想的异同
第二十二章 传统词体观的终结——梁启超词学思想评议
一、词是抒情的艺术
二、从想像力中活跳出实感来
三、中西结婚式的文化形态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