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世纪,20世纪足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已被公认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世纪。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被员工的忠诚度所困扰,总是因执行力差而误事;如果我们在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上只知道用泰勒式的“胡萝卜加大棒”,从来不知道在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可以培养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境界的管理智慧,我们又怎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呢?
因此,让我们来认真倾听一下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吧。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世纪,20世纪足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已被公认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世纪。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被员工的忠诚度所困扰,总是因执行力差而误事;如果我们在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上只知道用泰勒式的“胡萝卜加大棒”,从来不知道在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可以培养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境界的管理智慧,我们又怎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呢?
因此,让我们来认真倾听一下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吧。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世纪,20世纪足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已被公认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世纪。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被员工的忠诚度所困扰,总是因执行力差而误事;如果我们在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上只知道用泰勒式的“胡萝卜加大棒”,从来不知道在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可以培养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境界的管理智慧,我们又怎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呢?
因此,让我们来认真倾听一下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吧。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世纪,20世纪足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已被公认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世纪。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被员工的忠诚度所困扰,总是因执行力差而误事;如果我们在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上只知道用泰勒式的“胡萝卜加大棒”,从来不知道在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可以培养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境界的管理智慧,我们又怎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呢?
因此,让我们来认真倾听一下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吧。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世纪,20世纪足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已被公认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世纪。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被员工的忠诚度所困扰,总是因执行力差而误事;如果我们在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上只知道用泰勒式的“胡萝卜加大棒”,从来不知道在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可以培养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境界的管理智慧,我们又怎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呢?
因此,让我们来认真倾听一下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吧。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世纪,20世纪足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已被公认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世纪。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被员工的忠诚度所困扰,总是因执行力差而误事;如果我们在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上只知道用泰勒式的“胡萝卜加大棒”,从来不知道在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可以培养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境界的管理智慧,我们又怎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呢?
因此,让我们来认真倾听一下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吧。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世纪,20世纪足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已被公认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世纪。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被员工的忠诚度所困扰,总是因执行力差而误事;如果我们在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上只知道用泰勒式的“胡萝卜加大棒”,从来不知道在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可以培养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境界的管理智慧,我们又怎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呢?
因此,让我们来认真倾听一下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吧。
目录
自序
导言
第一编 东方管理智慧概述
第一章 东方管理的精髓
1.管理学中的“术”与“道”
2.东方管理智慧中的儒家之“道”
3.东方管理智慧中的道家与佛家之“道”
第二章 “人性本善”的管理理念
1.善恶之辩
2.东方管理以人性本善为基本出发点
3.人性化管理的实质是“道德人”的设定
第三章 “利他主义”的管理伦理
1.东方文化传统对人我关系的解决
2.利他主义的伦理情怀
3.“仁道”对现代管理的启迪
第四章 “见利思义”的管理抉择
1.义利之辩中的东方传统
2.“士魂商才”的儒商之道
3.见利思义价值观的重建
第五章 “不使可欲”的管理智慧
1.欲理之辩中的儒家传统
2.欲理之辩中的道家与佛家传统
3.“不使可欲”的管理智慧
第六章 “不为而成”的管理目标
1.有无之辩中的东方智慧
2.无为管理中的无欲、无念、无言、无功、无名、无我
3.培养“识有知无”的智慧力
第二编 儒家的管理智慧
第七章 “德治”的管理之道
1.“德治为上”是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
2.任人尚德的用人之道
3.推崇德行不朽的做人境界
第八章 “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1.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以和为贵”
2.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I
3.“以和为贵”是一种管理艺术,更是安身立命之道
第九章 恪守“中庸”的处世之道
1.中庸是和谐的艺术
2.极高明而道中庸
3.中庸是管理之道,也是修行之道
第十章 “正人正己"的修身之道
1.“修己以安人”
2.修身之道的意义在于率先垂范的榜样效应
3.修身也是自我人生成功的心灵保障
第十一章 “由道而德”的教化之道
1.由外在的“道”向内在的“德”转化
2.由“道”而“德”的柔性管理
3.儒家教化之道的实践运用
第三编 道家的管理智慧
第十二章 “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
1.由“天道”而“人道”
2.“顺其自然而无为”的智慧
3.新道家对“道法自然”的阐释
第十三章 “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
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为而不争”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韬略
3.“为而不争”原则的当代价值
第十四章 “虚其心”的治理之道
1.虚心是自我控制之道
2.虚心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德性
3.虚心更是一种由虚而静的治理手段
第十五章 “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
1.“正言若反”是阴阳相辅之道
2.“正言若反”是崇尚变化之道
3.“正言若反”还是和谐圆满之道
第十六章 “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目标
1.清静是自然的本质
2.“清静为正”智慧的实际运用
3.以清静之心做清静之事
第四编 佛家的管理智慧
第十七章 “空观”的生命境界
1.“空观大千世界”
2.拥有空灵的人格境界
3.生成“不动心”的把持力
第十八章 “诸法无我”的伦理情怀
1.“无我”是借脑的智慧
2.“无我”是关爱众生的德性
3.“无我”还是自我的一种快乐之道
第十九章 “不二真谛"的处世智慧
1.“自他不二”与普度众生的情怀
2.“苦乐不二”与学会体验快乐
3.“心法不二”与自性内省的觉悟
第二十章 “四摄”、“六度”的人格修炼
1.“四摄”的人格修炼功课
2.“六度”修行的基本内容
3.因修炼而达觉悟之境
第二十章 “敬畏因果”的柔性管理
1.因果是一种必然性
2.“持戒”以种善因
3.“果报”之心的养成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导言
第一编 东方管理智慧概述
第一章 东方管理的精髓
1.管理学中的“术”与“道”
2.东方管理智慧中的儒家之“道”
3.东方管理智慧中的道家与佛家之“道”
第二章 “人性本善”的管理理念
1.善恶之辩
2.东方管理以人性本善为基本出发点
3.人性化管理的实质是“道德人”的设定
第三章 “利他主义”的管理伦理
1.东方文化传统对人我关系的解决
2.利他主义的伦理情怀
3.“仁道”对现代管理的启迪
第四章 “见利思义”的管理抉择
1.义利之辩中的东方传统
2.“士魂商才”的儒商之道
3.见利思义价值观的重建
第五章 “不使可欲”的管理智慧
1.欲理之辩中的儒家传统
2.欲理之辩中的道家与佛家传统
3.“不使可欲”的管理智慧
第六章 “不为而成”的管理目标
1.有无之辩中的东方智慧
2.无为管理中的无欲、无念、无言、无功、无名、无我
3.培养“识有知无”的智慧力
第二编 儒家的管理智慧
第七章 “德治”的管理之道
1.“德治为上”是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
2.任人尚德的用人之道
3.推崇德行不朽的做人境界
第八章 “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1.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以和为贵”
2.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I
3.“以和为贵”是一种管理艺术,更是安身立命之道
第九章 恪守“中庸”的处世之道
1.中庸是和谐的艺术
2.极高明而道中庸
3.中庸是管理之道,也是修行之道
第十章 “正人正己"的修身之道
1.“修己以安人”
2.修身之道的意义在于率先垂范的榜样效应
3.修身也是自我人生成功的心灵保障
第十一章 “由道而德”的教化之道
1.由外在的“道”向内在的“德”转化
2.由“道”而“德”的柔性管理
3.儒家教化之道的实践运用
第三编 道家的管理智慧
第十二章 “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
1.由“天道”而“人道”
2.“顺其自然而无为”的智慧
3.新道家对“道法自然”的阐释
第十三章 “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
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为而不争”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韬略
3.“为而不争”原则的当代价值
第十四章 “虚其心”的治理之道
1.虚心是自我控制之道
2.虚心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德性
3.虚心更是一种由虚而静的治理手段
第十五章 “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
1.“正言若反”是阴阳相辅之道
2.“正言若反”是崇尚变化之道
3.“正言若反”还是和谐圆满之道
第十六章 “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目标
1.清静是自然的本质
2.“清静为正”智慧的实际运用
3.以清静之心做清静之事
第四编 佛家的管理智慧
第十七章 “空观”的生命境界
1.“空观大千世界”
2.拥有空灵的人格境界
3.生成“不动心”的把持力
第十八章 “诸法无我”的伦理情怀
1.“无我”是借脑的智慧
2.“无我”是关爱众生的德性
3.“无我”还是自我的一种快乐之道
第十九章 “不二真谛"的处世智慧
1.“自他不二”与普度众生的情怀
2.“苦乐不二”与学会体验快乐
3.“心法不二”与自性内省的觉悟
第二十章 “四摄”、“六度”的人格修炼
1.“四摄”的人格修炼功课
2.“六度”修行的基本内容
3.因修炼而达觉悟之境
第二十章 “敬畏因果”的柔性管理
1.因果是一种必然性
2.“持戒”以种善因
3.“果报”之心的养成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东方管理智慧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