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第一册,基础部分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11100584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第一册基础部分第1篇工业自动化常用术语
总论
第1篇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
第1章 概论
第2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条目
第3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
第2篇 常用数据和资料
第1章 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和单位换算
第2章 热学常用数据和资料
第3章 电磁学常用数据和资料
第3篇 标准与标准化
第1章 概论
第2章 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
第3章 产品标准
第4章 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第4篇 检测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电磁法检测
第3章 光学法检测
第4章 微波法检测
第5章 超声法检测
第6章 核辐射法检测
第7章 检测中应用的半导体效应
第8章 电化学分析
第9章 气相色谱分析
第10章 质谱分析
第5篇 数字信号处理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
第3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第4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计算
第5章 数字滤波器
第6章 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检测与估计
第6篇 流体力学、传热学及气动自动学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
第2章 传热学与传质学基础
第3章 气动仪表理论基础
第4章 气源及其净化
第7篇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系统
4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及其组合
第3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第4章 线性采样控制理论简介
第5章 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
第8篇 自动控制系统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定
第2章 简单调节系统
第3章 复杂调节系统
第4章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
第9篇 系统工程的方法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第3章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
第10篇 可靠性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可靠性原理
第3章 可靠性试验
第4章 影响仪表可靠性的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第5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设计措施
第6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工艺措施
第7章 合理使用、维修与可靠性
第8章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可靠性举例
第9章 可靠性数据收集与交换
第11篇 仪表防护
第1章 概论
第2章 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
第3章 防护措施
第12篇 仪表用材料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弹性合金
第2章 磁性材料
第3章 电触头材料
第4章 热电偶及金属热电阻材料
第5章 膨胀合金及热双金属
第6章 仪表用高分子材料
第7章 光学玻璃与晶体材料
第13篇 仪表常用元件和传动机构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集成电路元件
第2章 传感元件
第3章 仪表阻尼器
第4章 计数器和数码显示器
第5章 仪表放大器
第6章 激光器
第7章 弹性元件
第8章 仪表齿轮
第9章 仪表支承和导轨
第10章 精密螺旋传动与杠杆机构
第11章 凸轮与间歇机构
第12章 仪表用电机
第14篇 仪表造型设计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仪表造型与功能
第3章 仪表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
第4章 仪表造型与美学法则
第5章 仪表造型色彩
第15篇 仪表结构的工艺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仪表零件的加工精度
第2章 仪表零件的表面质量
第3章 基准
第4章 毛坯的选择和加工余量
第5章 仪表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6章 成组技术及其应用
第7章 仪表零件加工的自动化
第16篇 仪表主要加工工艺
第1章 特种铸造
第2章 压力加工
第3章 切削加工
第4章 焊接、胶接与铆接
第5章 热处理
第6章 特种加工
第7章 塑料、粉末冶金及光学玻璃零件工艺
第8章 表面涂敷
第9章 面板、度盘、铭牌、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
第10章 常用元件工艺
1仪表名称
1物理量符号
1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化简况
2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级
2.1国家标准
1流体的一般性质
1.1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
1.2流体的重度和比重
1.3流体的密度与比容
1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试法
1.1实验测试方法的分类
1.2实验测试的线路与工具
1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1.1系统的基本特性
1.2系统工程的定义
1可靠性基本概念
2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内容
1仪表防护的意义
2仪表防护研究内容
3仪表防护方式
1环境参数分类与严酷等级
1.1环境参数
1.2环境参数分类
1概述
1.1弹性合金的分类
1.2弹性合金的特性
1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1.1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1工业美术
2仪表产品的构成要素
3仪表造型的特征
4仪表造型的设计原则
1加工精度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金属型铸造
1.1金属型铸造特点
1.2金属型铸造的应用范围
2量、值、信号
3性能
2.2部标准(专业标准)
2.3企业标准
3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类
3.1完整的标准
3.2技术条件
3.3单项标准
3.4指导性技术文件
4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国际标准
1工业过程检测的基本知识
1.1工业过程检测的特点
1.2检测仪表的品质
1.3检测方法的分类
1.4检测仪表的分类
1数字信号处理与工业自动化仪表
2信号与系统
2.1信号
1.4流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
1基本知识
1.1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系统工程的结构
3系统工程的今后发展
4系统工程的方法及理论基础
1.3环境参数严酷等级
2产品的环境条件
2.1仪表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条件
2.2仪表动力条件
2.3仪器仪表、电工产品运输、贮存条件
2.4电工产品使用环境条件
5仪表造型设计的工作方法
1人机工程学概念
1.1定义
1.3金属型铸件设计
2熔模铸造
2.1熔模铸造工艺过程
4控制、系统
4.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测量误差理论
2.1误差的概念
2.2误差理论与概率分布
2.2系统
1.5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
1.2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1.3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1.3测试的准备工作
2时间域测试法
2.1获取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的步骤
1常用概率分布
1.2研究范围
1.3人机系统的机能
2.2熔模铸造特点
2.3熔模铸件设计
5元件、部件
6工作条件
1仪表名称
2国际单位制和我国计量制
2.1国际制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同我国计量制)
2.2国际制导出单位(同我国计量制)
4.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3信号分析、变换和处理
1.4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5数学基础
2静态特性和线性化
2.2从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对象传递函数的图解法
1图与网络理论
1.1图论的一些术语和概念
2衡量可靠性的特征量
1.4人机系统的类型
3压力铸造
3.1压力铸造的特点和应用
3.2压铸件设计
3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
3.1微分方程
3.2传递函数
2.3从对象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其传递函数的面积法
1.2树
1.3弹性合金的应用技术
1.5人机系统中的光环境
3.3压铸新工艺
2量、值、信号
4.3国际标准与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关系
4数字信号处理简介
4.1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概况
3.3频率特性
3表征产品寿命特征的浴盆曲线
3.1早期失效期
3.2偶然失效期(使用寿命期)
3.3晚期失效期
3产品的环境试验
2高弹性合金
2.1高弹性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
2.2高弹性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4其它特种铸造方法
4.1陶瓷型铸造
4.2真空吸铸
2.3国际制词冠
2.4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
1概述
2术语
2.3误差传递和分配
1.6流体的粘滞性和粘度系数
2.4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转化为阶跃反应曲线的方法
2.5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直接计算微分方程系数的面积法
1.3网络最大流
3.4改善可靠性及优化可靠性
4可靠性预计
4.1概述
1.6设计评价分析——链式分析法
2人的视觉特征与仪表指示器
2.1人的视觉特征
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2.1尺寸链的一般概念
2.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4.3壳型铸造
4.4离心铸造
1锻造
1.1自由锻
1.2模型锻造
2.5暂时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和市制单位
3符号
4工作条件
4.1概述
4.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输入信号的获得
4.2元部件可靠性预计
4.3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3性能
2.6具有专门名称的厘米·克·秒(CGS)制单位
2.7建议一般不使用的其他单位
2.8国际单位制使用方法摘要
2.4误差合成
3检测系统组成环节的一般特性
3.1检测系统的组成及环节
1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频谱
1.1傅立叶级数
1.7流体的导电性与导磁性
2.6从脉冲反应曲线计算传递函数的方法
2对策论(或称博奕论)
2.1对策论的三个根本要素
2.2有限零和两人对策
2.3铁镍铬钛基沉淀硬化高弹性合金
2.4钻镍铬钼基高弹性合金
3物理量单位
3.1力学单位
3.2变换特性
5可靠性分配
5.1目的、要求
1.2MOS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2.2仪表指示器
2冷冲压
2.1分离工序
4.2大气条件
1.2傅立叶频谱
2傅立叶变换
2.1非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2流体的静力学
2.1基本概念
2.2静止流体的平衡方程式
3频率域测试法
3.1实验测取频率特性的步骤
2.3对策的混合策略的值和解
5.2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5.3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4温度
4.1各种空气温度的含义和应用说明
4.2低温
4.3高温
4.4温差和温变
3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
3.2热学单位
4.3动力
4.4机械影响
3.3输入、输出特性
2.2冲激函数
2.3潜体与浮体的平衡
3.2数据处理中的谐波分析法
3排队论
3.1输入过程
5.4其它重要考虑
5湿度
2.5镍基高弹性合金
2.6铜基高弹性合金
3高温弹性合金
3.1铁基高温弹性合金
2.2变形工序
3.3电学和磁学单位
4.5电磁干扰和电源畸变
1电阻法检测
2.4流体的表面张力与毛细管原理
3.3由频率特性求传递函数
4随机信号测试法
3.2排队规则
3.3服务机构
6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6.1失效模式效应致命分析(FMECA)
5.1作用机理和影响
5.2严酷等级
5.3试验方法
3.4声学单位
4.6其它特殊工作条件
4.7运输、贮存和包装
5信号
1.1利用导体电阻
2.3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3傅立叶变换对的基本性质
4卷积与相关
3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
3.1基本概念
3.4脉冲过渡函数(脉冲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
4.1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
4.2用相关函数确定对象动态特性
3.4关于随机服务系统分类的记号
3.5随机服务系统的几个主要的数量指标
3.6排队论应用实例(求机器看管问题处于等待状况的概率)
5.4电镀、油漆层和热固性塑料耐湿热外观质量标准
4控制、系统
3.5光学和辐射单位
6尺寸模数系统和表壳、机箱、机柜、仪表盘等结构装置
3.5阶跃过渡函数(阶跃响应函数)
4.3用伪随机信号测取对象的动态特性
4数学规划
4.1线性规划
6.2失效树分析法(FTA)
1试验目的和种类
6淋雨
6.1作用机理和影响
6.2严酷等级
2.3其它变形工序
7安全
1.2利用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热电阻
1.3电阻法检测的特点
3.2稳定流的连续方程(质量方程)
3.6任意输入作用下的过渡函数
4.1典型动态环节
4.2方框图
2可靠性增长
2.1概述
2.2增长试验计划
6.3试验方法
7大气压力
7.1作用机理和影响
7.2严酷等级
7.3试验方法
3人体基本尺度与仪表控制器
3.1人体基本尺度
3.6放射性单位
3.7物理化学单位
8国际单位制(SI)
1概述
1.1系列型谱
1.4电阻法检测的常用测量电路
2电容法检测
2.1改变极板间相互覆盖面积S
2.2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
2.3改变极板之间的距离d
2.4电容法检测的特点
5功率谱密度
3.3稳定流的柏努利方程(能量方程)
4.4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伪随机信号的测试数据
4.2非线性规划
3可靠性考核
8太阳辐射
8.1作用机理和影响
8.2严酷等级
8.3试验方法
3.2镍基高温弹性合金
3.3钴基高温弹性合金
4耐腐蚀弹性合金
4.1时效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
4.2变形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
5恒弹性合金
5.1恒弹性合金的应用及性能要求
1.3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1表面质量的概念
5部件
3.8物理量常数
1.2参数系列
1.3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1.4技术条件
2通用性能评定方法标准
3.4稳定流的动量方程
4抽样检验
4.1随机抽样和两类错误
9灰尘与砂尘
9.1作用机理和影响
9.2严酷等级
9.3试验方法
10盐雾
3.2仪表控制器
2表面质量对仪表工作性能的影响
6工作条件
4单位换算
4.1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
6拉普拉斯变换
6.1定义和基本性质
6.2求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方法
3.5雷诺准则
1简单调节系统的特点、方框图及分类
2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
4.2单式抽样
4.3失效率定级和MTBF验证
10.1作用机理和影响
10.2严酷等级
10.3试验方法
2模拟集成电路元件
2.1线性集成电路元件
3挤压
4.2质量单位换算
4.3市制单位换算
3温度仪表标准
7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表示
7.1传输函数和冲激响应
3.6边界层内的流动
4.3环节的串联
4.4环节的并联
3被调参数的选择原则
4调节参数的选择原则
5测量滞后对调节质量的影响及克服的方法
5.1测量滞质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5.2克服测量滞后的方法
10.4镀层腐蚀评价方法
3.1冷挤压
3.2热挤压
4.4密度单位换算
4流量仪表标准
7.2转移函数和阶跃响应
8沃尔什变换
3.7管内流体的流动
4.5反馈连接
6负荷变化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7调节阀及阀门定位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7.1调节阀流量特性的影响
7.2调节阀口径大小的影响
4.3动态规划
4.4复式抽样和序贯抽样
11腐蚀性气体
11.1作用机理和影响
11.2严酷等级
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3.3温挤压
3.4静液挤压
1车削加工
1.1车削加工应用范围
1.2车削加工方式
4.5力单位换算
4.6力矩或转矩单位换算
4.7压力或应力单位换算
4.6环节组合在仪表设计中的应用
7.3阀门定位器的应用场合及对阀特性的改善
8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
11.3试验方法
4表面强化工艺
4.8功、能和热量单位换算
5执行器标准
1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
2计划任务书
1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般概念
4.7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的计算
9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及调节系统的投运
9.1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方法
12腐蚀性介质
12.1作用机理和影响
4控制台与控制座
4.1控制台的主要尺度
4.2控制台的类型
4.9功率单位换算
3标准的调研、试验验证
4标准草案的制订、审查和上报
5标准的幅面和格式、书写方法和编号
3.8管道阻力计算
4.8信号流图
9.2用气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
1概述
12.2严酷等级
12.3试验方法
2.2非线性集成电路元件
4.3控制座的设计要求
2铣削加工
2.1铣削加工应用范围
2.2铣削加工方式
4.10电磁单位换算
4.11流量单位换算
附录
附录3—1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目录
2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性质
5稳定性
5.1稳定判据
9.3用电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
5决策方法
5.1决策的构成与决策过程
5.2决策模型
5.3决策种类
2磨损
3环境应力作用
3.1温度
13爆炸性混合物
13.1爆炸性混合物及其参数
13.2作用机理和影响
13.3严酷等级
4.4控制座尺度的确定
1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
4.12粘度单位换算
4.13热学单位换算
2.5电容法检测的测量电路
3采样定理
5.2稳定余量
1串级调节系统
1.1概述
5.2铁镍基铁磁性恒弹性合金
5.3非铁磁性恒弹性合金
2仪表外壳结构
3磨削加工
3.1磨削加工特点
3.2磨削加工范围和方式
4z变换
5系统函数
3.9管径的选择
6稳态偏差
1.2特点
1.3应用场合
1.4副回路的选择
5.4贝叶斯决策
3.2振动
13.4试验方法
4.14光学单位换算
1一些物质的热性质
1.1元素的物理性能
3.10管内流体流动的过渡过程和频率特性
1.5实施方案
3.3核辐射
1概述
1.1磁性材料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中的作用
1.2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1.3磁性材料的基本磁性能
3常用结构材料
4仪表表面处理
4.1表面涂料
3.11涡流理论
6存贮论
13.5检验程序
14霉菌
14.1作用机理和影响
14.2严酷等级
1应变元件
1.1丝式应变片
1.2箔式应变片
1.3薄膜应变片
4.2表面镀金属层
4.3表面贴塑
1基准的定义和分类
4其他精密切削加工方法
4.1精密车削
4.2研磨
6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1.6调节器形式的选择
1.7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
2均匀调节系统
2.1目的和要求
6.1生产存贮问题(决定性)
4一些仪表元部件的失效内因及其改进
4.1弹性元件
4.2半导体器件
14.3试验方法
15振动与冲击
15.1振动和冲击的类型和特征
15.2作用机理和影响
2软磁材料
2.1仪表用软磁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1美学法则
1.1变化与统一
4.3抛光
4.4珩磨
附录3—2IEC/TC65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
2.2调节方案
6.2生产的随机性存贮问题
15.3严酷等级
2.2铁镍合金
1.2均衡与稳定
2基准的选择
2.1设计基准的选择
4.5超精磨
5孔及孔系加工
5.1孔加工方法
5.2深孔加工
1.2常用物料的密度
3电感法检测
3.1电感
3.2自感法检测
3.3互感法检测
7序列的卷积
8时域、频域和z域之间的关系
4气动学的基本概念
4.1空气的性质
7动态品质分析
7.1品质指标
2.3调节器参数整定
6.3仓库问题
1统筹方法计划协调技术(PERT)
1.1工序流线图和组成
4.3印刷板,接插件及电触点
1.4半导体应变片
2.2工艺基准的选择
3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换算
1.3节流件和管道常用材质的线膨胀系数
附录3—3ISO/TC30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
9离散希尔伯特变换
4.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3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1.2工序流线图的画法
1.3工序流线图的参数和计算
4.4仪表外壳的可靠性考虑
2热敏元件
1.3比例与尺度
1.4节奏与韵律
1毛坯的制取方法
5.3孔系加工
2一些液体的热性质
2.1化工测量中常见液体的热性质
10二维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
7.2分析方法
3比值调节系统
3.1概述
3.2种类
3.3调节方案
1.4图上计算法
1概述
15.4试验方法
3热电堆
3.1星形热电堆
1.5对比与调和
6齿形加工
6.1齿形加工方法
2.2几种油的热性质
3.4电感法检测的特点
4.4气体在圆管中流动
2元部件的选择
2.1一般考虑
2.2半导体器件的选择
2.3铁铝合金
2.4铁氧体软磁材料
3.2薄膜热电堆
4光敏元件
4.1光敏电阻
1.6主从与重点
2毛坯的选择
3加工余量
6.2齿形加工方法的选择
2.3常用隔离液的热性质
3一些气体的热性质
3.1常见气体的热性质
4.5马赫准则
4.6气体经薄壁小孔的外射流动
3.4比值调节方案的实现
2随机型计划协调技术(GERT)
2.1GERT网络模型的构成
1.7过渡与呼应
1概述
1气体和蒸汽的热性质
1.1空气的热性质
1.2湿空气的热性质
2.2网络分析
3降额设计
4冗余设计
4.1概述
4.2光电池
4.3光敏晶体管
4.4光电管
1仪表结构工艺性的一般要求
3.2气体的导热系数、相对导热系数及其温度系数
3.3常见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重度
2时析型FFT算法
2.1概况
2.2流图分析
1.3蒸汽的热性质
8系统的校正
8.1串联校正
3.5比值系数的计算
2.3生产过程模型实例
3结构模型解析法
3.1基本概念
4.2最佳冗余数的确定
4.3维修的影响
5环境适应性设计
6简化设计和退化分析
6.1简化设计
6.2退化分析与容限设计
16噪声
16.1作用机理和影响
1.8比拟与联想
2造型手法
2.1变化中求统一的方法
2铸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7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
7.1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概念及评定指标
7.2影响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因素
3.4空气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的热性质
3.5电感法检测的测量电路
4电势法检测
2.3原址运算与逆序
4前馈调节系统
4.1反馈调节与前馈调节
4.2适用场合
4.3调节方案
3.2举例
7最坏情况设计法
7.1设计思路及步骤
7.2举例
16.2各种场所对产品的噪声要求
16.3试验方法
17电源畸变和电磁干扰
17.1作用机理和影响
17.2试验方法
4.5光电倍增管
7.3常用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
4.1电磁感应效应
2.4时析型FFT算法的FORTRAN子程序
4.4前馈补偿装置的实现方法
8过应力保护设计
9提高和保证可靠性的其它设计考虑
9.1故障暴露设计
5压电元件
5.1压电晶体
5.2压电陶瓷
2.2统一中求变化的方法
3.5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露点
3.6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3频析型FFT算法
4IDFT的运算方法
5实序列的运算
8.2并联校正(又称局部反馈校正)
4系统的分级递阶结构
4.1系统的结构方案
9.2可维修性设计
1老化筛选
1焊接
2胶接
4水和水蒸汽的热性质
4.1在不同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4.2饱和水、干饱和水蒸汽和过热水蒸汽的热性质
6快速卷积与快速相关
1概述
1.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1.2典型非线性特性
4.2系统的分解与协调
1仪表防护要点
2防护结构设计
3防护结构材料
3.1铁和铁合金
3.2铝和铝合金
3.3铜和铜合金
3.4镍和镍合金
3.5钛
7维诺格拉—傅立叶变换算法(WFTA)
2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法
2.1相平面法的概念和相迹绘制方法
4.5前馈模型的工程整定方法
2.5其它软磁材料
6压磁元件
3锻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1常用的胶粘剂
2.2胶粘剂的选用
2.3胶接工艺
5自动选择性调节系统
5.1概述
2装配与焊接
2.1装配
2.2焊接
3工艺卫生
4工艺质量控制
2.6金属软磁材料的热处理
3永磁材料
7磁敏元件
7.1霍尔元件
7.2磁敏管
4.3饱和气体的水分含量
1概述
5.2应用
参考文献
4.1质量控制图及其界限的确定
3.6工程塑料
3.7玻璃钢
3.8玻璃
3.9陶瓷
3.10石墨和不透性石墨
4防护层
4.1工程塑料涂层
4.2油漆涂层
4.3电镀和化学镀
8气敏元件
4冲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4水和水蒸汽的动力粘度和密度
5.3抗积分饱和
4.2几种常见的质量控制图
5控制图的检验能力
6QC活动与无缺陷运动
3.1永磁体工作状态及对材料的要求
3.2仪表用永磁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9湿敏元件
1色彩的基本概念
1.1太阳光谱
1.2色觉原理
1.3物体的颜色
1.4色彩三要素
2.4胶接接头的设计
2网络结构
3FIR数字滤波器
3.1概况
3.2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3.3FIR滤波器的第1种设计方法:窗函数法
6分程调节系统
6.1概述
6.2几种型式
1合理使用与维修以减少可靠性退化
2可靠性考虑中的人—机因素
2.1人的行为和思维
2.2人—机联系的可靠性考虑
3.3永磁材料的磁稳定性
10闪烁体
1.5色彩的混合
2色彩的表情与功能
2.1色彩的“冷”“暖”感
2.2色彩的“进”“退”感
5焊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3铆接
3.1铆接的应用
3.2铆钉
2.2相图的主要特性
6.3分程调节系统的作用
3管理与可靠性
2.3色彩的轻重感
2.4色彩的“涨”“缩”感
2.5色彩的功能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3.1色彩的对比
2.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图分析
6.4几个问题
1提高信息获得与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1.1抑制干扰及噪声法
3.2色彩的调和
4仪表色彩设计
4.1仪表色彩特点
1钢的热处理
1.1钢的一般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1.2钢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2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4.2热电效应
1.4水的热性质
1.5汽化与沸腾
7应用计算装置的调节系统
7.1概述
7.2内回流调节
1.2增强被测参数信息能量及信号激励法
11差动变压器
11.1输出特性
11.2基本结构
4.2仪表色调的选择原则
4.3仪表造型色彩设计要点
6塑料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7.3热焓调节
1.3提高自动检测仪表环境适应性的方法
1.4提高数据传输线的可靠性
2自动检测仪表的可靠性举例
2.1热电偶的可靠性
11.3影响灵敏度的几种因素
11.4解决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
附录
附录14—1透视
4.3晶体的压电效应
1.6闪蒸与汽蚀
2传热学基础
2.1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公式
7.4用温度和压力校正的气体流量调节系统
7.5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
2.2浮子式液位计的可靠性
1阻尼器的运动特性及其设计
1.1阻尼器的作用
1.2运动方程式及其分析
7.6应用计算机解决自动控制问题
8采样调节系统
8.1概述
8.2采样调节的实现
3过程控制仪表的可靠性
3.1单元组合仪表
4.4氧化与钝化
4.5表面合金化
5绝缘材料和工艺
5.1绝缘材料
3.4永磁体的磁化
3.5磁滞材料
3.6其它永磁材料
1.3阻尼时间的计算
1典型电路及其计算公式
1.1R、L、C串联和并联电路计算
1.2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阻抗等值互换
1.3双T电路计算
1.4自控系统校正网络计算
1.5常用调节器的计算公式和特性
1.6电桥及其计算
1.7晶体管、场效应管、真空三极管、差分放大器等效电路及其计算
1.8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计算
1.9几种RC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1.10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1.11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1.12多谐振荡器、单结管弛张振荡器和自激间歇振荡器及其计算
3.4FIR滤波器的第2种设计方法:频率采样法
3.5FIR滤波器的第3种设计方法:最大误差最小法(等波纹法)
2.2附面层热传导
2.4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9非线性调节系统
9.1概述
9.2实现方法
3.2组装式电子综合控制装置的可靠性考虑
4过程计算机及系统的可靠性
4.1计算机软件可靠性
1.4阻尼器设计的一般步骤
2空气阻尼器
附录14—2效果图实例
4.4晶体的热释电效应
2.3对流传热
4.2故障的检测和诊断简介
5.2绝缘工艺
1概述
1.1电触头的工作特点
3液体阻尼器
附录14—3参考色样及其他彩色插图(见本册书末)
参考文献
4.5利用电势检测的特点
5利用磁性检测
5.1物质的磁性
4模拟滤波器
3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3.1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10多冲量调节系统
10.1概述
4.3微处理机的可靠性及失效率预计
4.4过程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1.2对电触头材料的性能要求
1.3电触头材料的品种分类
2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2.1银及其合金
4磁感应阻尼器
7切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电火花加工
1.1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5.2工业检测中利用的磁效应
3.2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10.2三冲量液位调节系统的实施方案
2.2铂族合金
2.3金及其合金
1.2电火花成形加工
5.3测量电路
3.3含有多个非线性元件的系统
1数据要求
6密封材料
6.1密封填料
6.2密封胶
2.4钨及其合金
2.5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物理性能
1机械计数器
2数码显示器
2.1辉光显示器
1.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2电化学加工
2.1电解加工
1光的性质与光谱
1.1概述
5IIR数字滤波器
2.4辐射传热
11极值调节系统
11.1概述
11.2实现方法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可靠性数据交换
2.2荧光显示器
2.2电解磨削
1.2光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
1.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电效应
3.4用描述函数方法消除非线性系统中的自持振荡
3.5其它描述函数
参考文献
7包衬材料和工艺
7.1铅和铅合金衬里
7.2塑料衬里
7.3橡胶衬里
7.4玻璃衬里
7.5搪瓷衬里
8接触偶的合理选择
9防爆
9.1防爆产品分类、分级和分组
3电触头材料的应用
3.1弱电触头材料的选用原则
3.2电触头的尺寸和形状
1概述
1.1热电偶材料的分类
1.2对热电偶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热电极的选配
2.3液晶显示器
3超声波加工
4李雅普诺夫函数法
4.1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1概述
1.1基本概念
4电子束加工
5激光加工
4.2正定函数
4.3二次型标量函数
1.2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内容
9.2防爆措施
2.4边光显示器
2.5等离子显示器
6离子束加工
4.4李雅普诺夫定理
2高温金属热电偶材料
2.1贵金属高温热电偶材料
1晶体管放大器
1.1概述
8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7电铸
1.4物质的发光及其光谱
6数字滤波器中的有限字长效应
3传质学基础
3.1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
3.2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1概述
2线性采样系统的z变换
2.1z变换法及其特性
2.2改良z变换
10噪声的控制措施
11屏蔽及其材料选用
11.1电场屏蔽
1.2晶体管放大器的原理
1.3晶体管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仪表对放大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8化学加工
8.1加工特点
8.2化学铣切
1平稳遍历性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1.1概率密度函数(PDF)的统计测量
1.2平均值和均方值的统计测量
3采样系统的稳定性
3.1单位圆
11.2磁场屏蔽
12电磁干扰防护
2.2难熔金属热电偶材料
1.5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的检定测试
2数据放大器
2.1概述
9仪表零部件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8.3化学冲裁
8.4化学雕刻
8.5光刻
1.5光的吸收及吸收光谱
1.6光的散射
1.3相关函数的统计测量
1.4功率谱密度的统计测量
3.3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3.4相间传质及双膜理论
13隔离液和隔离器
13.1隔离液的选择
13.2隔离器的结构
14制造中防护质量的控制
3中温热电偶材料
3.1中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3.2主要廉金属中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
2.2数据放大器的原理
2.3数据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2.4使用时的静电屏蔽
1塑料零件成型工艺
1.1注射成型
2红外法检测
2.1红外辐射
2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2.1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与维纳(Wiener)滤波器
3.5对流扩散
3.6传质方程式
1气动仪表典型元件内流体动力学分析
1.1节流元件的特性和流量方程
3.2稳定螺旋线
3.3改良代数稳定准则
4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1.3无触点自动信号联锁保护电路
1.4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作用
2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2.1分类
4低温热电偶材料
4.1低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4.2主要低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
3磁放大器
3.1概述
3.2单拍式磁放大器的原理及结构
3.3磁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和特性
2.2红外检测系统
2.3红外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
2.2最大信噪比准则与匹配滤波器
5采样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方法简介
2.2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5非金属热电偶材料
5.1非金属热电偶材料的特性
5.2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
5.3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配对后的性能
6热电偶补偿导线用材料
6.1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与原理
6.2热电偶补偿导线的结构、类型和基本参数
3.4磁放大器的反馈和位移
1成组技术
1.1成组技术的原理
1.2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
2零件的分类编码法则
2.3噪声中的周期信号检测
3噪声中的信号估计
1.2气容及其动态特性
1.3阻容环节特性及时间常数
1概述
2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2.1状态变量的选取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列写方法
3.5双拍式磁放大器
3.6磁放大器的应用举例
1.2挤压成型
1.3压塑成型
1.4其他成型
3.1估计量的性质
3.2最小二乘估计
3.3线性最小方差估计
15贮存中的防护
15.1零部件的贮存
15.2仪表和电子器件的贮存
16包装防护
7热电偶保护套管用材料
7.1热电偶保护套管的作用与套管材料的性能要求
1固体激光器
1.1工作物质及产生激光波长
1.2红宝石激光器
3成组技术的应用
3.1在设计中的应用
1.5塑料零件的精度和合理结构
3.4极大似然估计
3.5极大后验估计和最小方差估计
17安装使用中的防护
参考文献
7.2热电偶保护套管材料的类别与性能
8金属热电阻材料
8.1金属热电阻测温的原理及应用
4递推线性最小方差估计——卡尔曼(K—alman)滤波
1.4气感和感抗
1.5功率放大器中的流体平衡方程式
2.2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3掺钕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器
附录
附录5—1常用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2气动仪表的构成原理
2.1反馈概念及稳定性
2.3连续时间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1.4钕玻璃激光器
3.2在加工中的应用
2粉末冶金零件工艺
2.1粉末冶金零件的优点及基本工序
2.2几种常用粉末冶金零件
3激光法检测
3.1激光及其特点
2.2力(力矩)平衡原理及特点
3可控性和可观性
3.1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性的意义
3.2可控性和可观性的鉴别方法
8.2主要金属热电阻材料
8.3常用金属热电阻的基本特性
1自动化加工的主要方法
1.1自动机床加工
2.3粉末冶金零件精度及粗糙度
3.2检测中常用的激光器
3.3激光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
附录5—2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1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
2.3位移平衡原理及特点
2.4比例、积分、微分特性分析
2.5前馈原理
1膨胀合金
1.1概述
1.5固体激光器应用举例
2随机事件与概率
3复杂事件的概率
3.3系统输出可控性
3.4对偶原理
4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4.1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1.2常用膨胀合金
1.3无磁瓷封合金
1.4低钴膨胀合金
2气体激光器
2.1工作物质及激光波长
1.2自动线
3光学玻璃零件加工工艺
3.1光学玻璃零件加工特点
3.2光学玻璃零件的毛坯成型
3.3粗(铣)磨加工
4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2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
2.2氦氖激光器
1.3普通数字控制(NC)
3.4精磨加工
3.5抛光工艺
1气动控制装置对气源的要求
1.1压缩空气的成分
1.2对气源的要求
2.3封离式电激励二氧化碳分子激光器
1.4数控加工中心(MC)
1.5适应数字控制(AC)
1.6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直接数字控制(DNC)
5多维随机变量
5最优控制问题
5.1以二次型品质指标优选系统参数
2.4氩离子激光器
1.7柔性制造系统(FMS)
2自动化加工的应用
3.6定中心和磨边
3.7胶合
6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供气设备
2.1空气压缩机
2.2贮罐
5.2二次型指标最优控制问题
2.5气体激光器应用举例
1仪表零件的电镀
1.1仪表零件的分类
1.2常用镀层
5.3用状态观测器构成最优控制系统
3半导体激光器
3.1工作物质及发射波长
3.2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特性
参考文献
1.13一些有源滤波器的计算
7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2.3供气系统的配管
3气源净化流程
6最优状态估计(最优滤波问题)和随机系统最优控制
1.5其它膨胀合金
2氧化膜层
3涂漆
1概述
2常用微波元件及微波传感器
2.1常用的微波元件
8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4气源净化设备及材料
4.1冷却器
4.2过滤器
6.1连续型卡尔曼滤波器
6.2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器
1概述
1.1弹性元件的分类和用途
1.2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
附录5—3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
1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
2随机过程的统计函数
4.3干燥器
6.3离散型随机最优控制
2热双金属
2.1概述
2.2热双金属片的分类及应用
2.3热双金属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
3随机过程的遍历性各态历经性或埃尔过得(Ergodic)性
4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5线性系统对随机输入的响应
7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
2.4常用热双金属组合层材料
2.5常用热双金属的牌号、性能及特点
1各种制造方法和可能达到的要求
1.1刻制法
1.2光化法
1.3丝印法
1.4胶印法
1.14几种相移电路的计算
2.2微波传感器
3微波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
6平稳随机过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2.6其它热双金属
1.3弹性元件的材料
1.5转移法
1.6压印法
2光化法、丝印法的主要工艺流程
2.1母版制备
3.1利用微波的反射特性检测
7白噪声与伪随机信号
2.2平面型制件
2.3凹凸型制件
1.15几种整流电路的性能
参考文献
2片弹簧
3螺旋弹簧
3.1螺旋拉弹簧、压弹簧和扭弹簧
2物质的电、磁及其他性能
2.1材料的电阻率
2.2液体的电导率及其温度系数
3.2利用微波的透射特性检测
2.7热双金属的选用
3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
2.3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值
3.3利用微波的衍射特性检测
3.4利用谐振频率或品质因数变化的检测
1概述
2塑料
2.1塑料的分类、特性与用途
3.1单面板
3.2双面板
3.3多层板
2.4物质的热电子发射常数和二次电子常数
3.4挠性板
3.5平面板
2.5物质的功函数
2.6物质的电离电压、激励电压和超电导跃迁温度
3.5利用物体的微波辐射特性检测
1超声物理基础
1.1超声波
1.2超声波的传播
2.7光的临界波长
2.8氧浓差电池的氧浓差电势与氧浓度的关系
2.9气体的体积磁化率
2.10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性能
1弹性元件工艺
1.1毛坯加工
2.11热轧和冷轧硅钢片的电磁性能
3.2特殊性能的螺旋弹簧及弹簧机构
1.2成形
2.12电磁波谱和不同波长产生的颜色
2.13媒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
2.2塑料的选用
4橡胶弹簧
2.14介质中的声速
2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
2.1概况
2.15某些物质的辐射吸收系数
附录
附录2—1我国主要地区气象表
2.2超声换能器
附录2—2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标准代号表
2.3发射和接收电路
3超声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
3.1利用超声波的声速特性检测
5游丝和发条
5.1游丝
5.2发条
1.3热处理
1.4组件连接
1.5稳定(老化)处理
1.6检验
参考文献
6张丝和吊丝
7弹簧管
2磁性元件工艺
2.1永磁体制造工艺
3橡胶
3.1橡胶的分类、特性与用途
8波纹管
3.2利用超声波的衰减特性检测
9膜片与膜盒
9.1膜片、膜盒的结构及用途
9.2膜片的计算
3.3利用声阻抗特性检测
2.2导磁体制造工艺
3.4利用声发射检测
1放射性同位素和核辐射
1.1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规律
1.2射线的特性及其比较
2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2.1带电粒子和物质的作用
2.2γ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3.2橡胶制品的选材
4粘合剂
4.1概述
4.2主要合成粘合剂的种类与特点
10弹性环与弹性筒
10.1弹性环
10.2弹性筒
3绕线体工艺
3.1导线和骨架
3.2绕线
1概述
1.1仪表齿轮的特点及分类
1.2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
3常用核辐射探测器
3.3绝缘处理
3.1电流电离室、正比计数管、G—M计数管
4.3粘合剂的选用
2渐开线齿轮传动
2.1渐开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2.2基准齿形和模数系列
2.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4绕线体检验
2.4斜齿和螺旋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2晶体计数器、半导体计数器、闪烁计数器
3.3中子计数管
4.4塑料的粘接
参考文献
1无色光学玻璃
1.1无色光学玻璃的分类与牌号
2.5圆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蜗杆传动几何计算
4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源
4.1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4.2放射源的选择
1.2质量指标
2耐辐射光学玻璃
2.1牌号及性能
2.2质量指标
4.3放射源的形式
5核辐射法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
6射线防护
6.1剂量单位及规定
6.2防护办法
1半导体的能带、载流子、电导率及P—n结
1.1能带
1.2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及其导电类型
1.3半导体的电导率
3有色光学玻璃
3.1有色光学玻璃的类型、牌号及性能
3.2质量指标
4光学晶体
4.1概述
4.2光学晶体的分类
1.4P—n结
2半导体的磁电效应
2.1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
4齿条传动几何计算
5修正摆线齿轮传动
5.1修正摆线齿形特点
2.2磁阻效应及磁敏元件
4.3光学晶体的理化性能
5.2修正摆线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半导体的压敏效应
3.1压阻效应及半导体应变元件
6谐波齿轮传动
6.1谐波齿轮传动的原理和特点
3.2压电效应及压(力)敏晶体管
参考文献
6.2谐波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7仪表齿轮传动的精度
4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4.1光电导效应和光敏电阻
8塑料齿轮的精度
1仪表支承
1.1仪表支承的分类和应用
1.2滑动摩擦支承
4.2光生伏特效应及光电池
5半导体的热电效应
5.1半导体电阻率的温度特性和热敏电阻
5.2温差电效应及温差电偶
6半导体的其它特性
6.1气敏特性和气敏电阻
6.2湿敏特性及湿敏电阻
1概述
1.3滚动摩擦支承
2电导分析法
2.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理论
2.2溶液电导的测定
3电位分析法
3.1溶液pH值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1.4弹性摩擦支承
1.5气体和液压支承
2燕尾形导轨
2.1燕尾形导轨的结构型式和特点
2.2燕尾形导轨的设计
3.2测量pH值使用的电极
3.3离子选择性电极
4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4.1电解现象和法拉第电解定律
4.2电解分析法
4.3库仑分析法
1精密螺旋传动
1.1精密螺旋传动的分类和应用
1.2滑动螺旋传动
1概述
1.1色谱法的定义及其分类
1.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3工业气相色谱的基本组成
2工业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
2.1分离原理
1.3滚动螺旋传动
2杠杆传动机构
2.1杠杆传动机构的分类与应用
2.2常用杠杆传动机构的设计
2.2鉴定器(检测器)
3定性和定量分析
3.1定性分析
3.2定量分析
3.3分析数据的自动处理
1概述
2质谱仪器概述
2.1仪器方框图
2.2仪器的分类
2.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质谱仪器的基本原理
3.1离子源
1凸轮机构
1.1凸轮机构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1.2凸轮机构的设计
3.2质量分析器
3.3离子检测器
4质谱分析法
4.1同位素分析
2间歇机构
2.1间歇机构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2棘轮机构
4.2化学分析
参考文献
2.3槽轮机构
1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
1.1用途和要求
1.2结构和特点
1.3工作原理
1.4控制方法
1.5特性
1.6主要性能和指标
1.7应用
2同步电动机
2.1特点和用途
2.2结构特点、分类及工作原理
2.3主要技术指标
3直流力矩电动机
3.1用途和特点
3.2结构特点
3.3主要性能指标
3.4使用注意事项
4步进电动机
4.1特点和用途
4.2结构和分类
4.3工作原理
4.4特性和性能指标
4.5驱动电源
4.6应用注意事项
5测速发电机
5.1直流测速发电机
5.2交流测速发电机
6自整角机
6.1用途
6.2结构和分类
6.3技术性能和精度等级
6.4应用
6.5发展动向
7旋转变压器
7.1分类和用途
7.2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7.3性能指标和精度等级
7.4使用注意事项
8直线电动机
8.1用途和特点
8.2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
8.3旋转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的比较
9滚切式电动机
9.1用途
9.2工作原理
9.3优点
参考文献
var cpro_id = 'u317582';
总论
第1篇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
第1章 概论
第2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条目
第3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
第2篇 常用数据和资料
第1章 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和单位换算
第2章 热学常用数据和资料
第3章 电磁学常用数据和资料
第3篇 标准与标准化
第1章 概论
第2章 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
第3章 产品标准
第4章 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第4篇 检测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电磁法检测
第3章 光学法检测
第4章 微波法检测
第5章 超声法检测
第6章 核辐射法检测
第7章 检测中应用的半导体效应
第8章 电化学分析
第9章 气相色谱分析
第10章 质谱分析
第5篇 数字信号处理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
第3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第4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计算
第5章 数字滤波器
第6章 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检测与估计
第6篇 流体力学、传热学及气动自动学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
第2章 传热学与传质学基础
第3章 气动仪表理论基础
第4章 气源及其净化
第7篇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系统
4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及其组合
第3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第4章 线性采样控制理论简介
第5章 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
第8篇 自动控制系统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定
第2章 简单调节系统
第3章 复杂调节系统
第4章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
第9篇 系统工程的方法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第3章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
第10篇 可靠性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可靠性原理
第3章 可靠性试验
第4章 影响仪表可靠性的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第5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设计措施
第6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工艺措施
第7章 合理使用、维修与可靠性
第8章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可靠性举例
第9章 可靠性数据收集与交换
第11篇 仪表防护
第1章 概论
第2章 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
第3章 防护措施
第12篇 仪表用材料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弹性合金
第2章 磁性材料
第3章 电触头材料
第4章 热电偶及金属热电阻材料
第5章 膨胀合金及热双金属
第6章 仪表用高分子材料
第7章 光学玻璃与晶体材料
第13篇 仪表常用元件和传动机构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集成电路元件
第2章 传感元件
第3章 仪表阻尼器
第4章 计数器和数码显示器
第5章 仪表放大器
第6章 激光器
第7章 弹性元件
第8章 仪表齿轮
第9章 仪表支承和导轨
第10章 精密螺旋传动与杠杆机构
第11章 凸轮与间歇机构
第12章 仪表用电机
第14篇 仪表造型设计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第2章 仪表造型与功能
第3章 仪表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
第4章 仪表造型与美学法则
第5章 仪表造型色彩
第15篇 仪表结构的工艺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仪表零件的加工精度
第2章 仪表零件的表面质量
第3章 基准
第4章 毛坯的选择和加工余量
第5章 仪表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6章 成组技术及其应用
第7章 仪表零件加工的自动化
第16篇 仪表主要加工工艺
第1章 特种铸造
第2章 压力加工
第3章 切削加工
第4章 焊接、胶接与铆接
第5章 热处理
第6章 特种加工
第7章 塑料、粉末冶金及光学玻璃零件工艺
第8章 表面涂敷
第9章 面板、度盘、铭牌、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
第10章 常用元件工艺
1仪表名称
1物理量符号
1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化简况
2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级
2.1国家标准
1流体的一般性质
1.1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
1.2流体的重度和比重
1.3流体的密度与比容
1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试法
1.1实验测试方法的分类
1.2实验测试的线路与工具
1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1.1系统的基本特性
1.2系统工程的定义
1可靠性基本概念
2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内容
1仪表防护的意义
2仪表防护研究内容
3仪表防护方式
1环境参数分类与严酷等级
1.1环境参数
1.2环境参数分类
1概述
1.1弹性合金的分类
1.2弹性合金的特性
1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1.1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1工业美术
2仪表产品的构成要素
3仪表造型的特征
4仪表造型的设计原则
1加工精度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金属型铸造
1.1金属型铸造特点
1.2金属型铸造的应用范围
2量、值、信号
3性能
2.2部标准(专业标准)
2.3企业标准
3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类
3.1完整的标准
3.2技术条件
3.3单项标准
3.4指导性技术文件
4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国际标准
1工业过程检测的基本知识
1.1工业过程检测的特点
1.2检测仪表的品质
1.3检测方法的分类
1.4检测仪表的分类
1数字信号处理与工业自动化仪表
2信号与系统
2.1信号
1.4流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
1基本知识
1.1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系统工程的结构
3系统工程的今后发展
4系统工程的方法及理论基础
1.3环境参数严酷等级
2产品的环境条件
2.1仪表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条件
2.2仪表动力条件
2.3仪器仪表、电工产品运输、贮存条件
2.4电工产品使用环境条件
5仪表造型设计的工作方法
1人机工程学概念
1.1定义
1.3金属型铸件设计
2熔模铸造
2.1熔模铸造工艺过程
4控制、系统
4.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测量误差理论
2.1误差的概念
2.2误差理论与概率分布
2.2系统
1.5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
1.2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1.3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1.3测试的准备工作
2时间域测试法
2.1获取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的步骤
1常用概率分布
1.2研究范围
1.3人机系统的机能
2.2熔模铸造特点
2.3熔模铸件设计
5元件、部件
6工作条件
1仪表名称
2国际单位制和我国计量制
2.1国际制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同我国计量制)
2.2国际制导出单位(同我国计量制)
4.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3信号分析、变换和处理
1.4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5数学基础
2静态特性和线性化
2.2从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对象传递函数的图解法
1图与网络理论
1.1图论的一些术语和概念
2衡量可靠性的特征量
1.4人机系统的类型
3压力铸造
3.1压力铸造的特点和应用
3.2压铸件设计
3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
3.1微分方程
3.2传递函数
2.3从对象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其传递函数的面积法
1.2树
1.3弹性合金的应用技术
1.5人机系统中的光环境
3.3压铸新工艺
2量、值、信号
4.3国际标准与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关系
4数字信号处理简介
4.1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概况
3.3频率特性
3表征产品寿命特征的浴盆曲线
3.1早期失效期
3.2偶然失效期(使用寿命期)
3.3晚期失效期
3产品的环境试验
2高弹性合金
2.1高弹性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
2.2高弹性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4其它特种铸造方法
4.1陶瓷型铸造
4.2真空吸铸
2.3国际制词冠
2.4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
1概述
2术语
2.3误差传递和分配
1.6流体的粘滞性和粘度系数
2.4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转化为阶跃反应曲线的方法
2.5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直接计算微分方程系数的面积法
1.3网络最大流
3.4改善可靠性及优化可靠性
4可靠性预计
4.1概述
1.6设计评价分析——链式分析法
2人的视觉特征与仪表指示器
2.1人的视觉特征
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2.1尺寸链的一般概念
2.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4.3壳型铸造
4.4离心铸造
1锻造
1.1自由锻
1.2模型锻造
2.5暂时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和市制单位
3符号
4工作条件
4.1概述
4.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输入信号的获得
4.2元部件可靠性预计
4.3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3性能
2.6具有专门名称的厘米·克·秒(CGS)制单位
2.7建议一般不使用的其他单位
2.8国际单位制使用方法摘要
2.4误差合成
3检测系统组成环节的一般特性
3.1检测系统的组成及环节
1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频谱
1.1傅立叶级数
1.7流体的导电性与导磁性
2.6从脉冲反应曲线计算传递函数的方法
2对策论(或称博奕论)
2.1对策论的三个根本要素
2.2有限零和两人对策
2.3铁镍铬钛基沉淀硬化高弹性合金
2.4钻镍铬钼基高弹性合金
3物理量单位
3.1力学单位
3.2变换特性
5可靠性分配
5.1目的、要求
1.2MOS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2.2仪表指示器
2冷冲压
2.1分离工序
4.2大气条件
1.2傅立叶频谱
2傅立叶变换
2.1非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2流体的静力学
2.1基本概念
2.2静止流体的平衡方程式
3频率域测试法
3.1实验测取频率特性的步骤
2.3对策的混合策略的值和解
5.2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5.3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4温度
4.1各种空气温度的含义和应用说明
4.2低温
4.3高温
4.4温差和温变
3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
3.2热学单位
4.3动力
4.4机械影响
3.3输入、输出特性
2.2冲激函数
2.3潜体与浮体的平衡
3.2数据处理中的谐波分析法
3排队论
3.1输入过程
5.4其它重要考虑
5湿度
2.5镍基高弹性合金
2.6铜基高弹性合金
3高温弹性合金
3.1铁基高温弹性合金
2.2变形工序
3.3电学和磁学单位
4.5电磁干扰和电源畸变
1电阻法检测
2.4流体的表面张力与毛细管原理
3.3由频率特性求传递函数
4随机信号测试法
3.2排队规则
3.3服务机构
6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6.1失效模式效应致命分析(FMECA)
5.1作用机理和影响
5.2严酷等级
5.3试验方法
3.4声学单位
4.6其它特殊工作条件
4.7运输、贮存和包装
5信号
1.1利用导体电阻
2.3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3傅立叶变换对的基本性质
4卷积与相关
3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
3.1基本概念
3.4脉冲过渡函数(脉冲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
4.1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
4.2用相关函数确定对象动态特性
3.4关于随机服务系统分类的记号
3.5随机服务系统的几个主要的数量指标
3.6排队论应用实例(求机器看管问题处于等待状况的概率)
5.4电镀、油漆层和热固性塑料耐湿热外观质量标准
4控制、系统
3.5光学和辐射单位
6尺寸模数系统和表壳、机箱、机柜、仪表盘等结构装置
3.5阶跃过渡函数(阶跃响应函数)
4.3用伪随机信号测取对象的动态特性
4数学规划
4.1线性规划
6.2失效树分析法(FTA)
1试验目的和种类
6淋雨
6.1作用机理和影响
6.2严酷等级
2.3其它变形工序
7安全
1.2利用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热电阻
1.3电阻法检测的特点
3.2稳定流的连续方程(质量方程)
3.6任意输入作用下的过渡函数
4.1典型动态环节
4.2方框图
2可靠性增长
2.1概述
2.2增长试验计划
6.3试验方法
7大气压力
7.1作用机理和影响
7.2严酷等级
7.3试验方法
3人体基本尺度与仪表控制器
3.1人体基本尺度
3.6放射性单位
3.7物理化学单位
8国际单位制(SI)
1概述
1.1系列型谱
1.4电阻法检测的常用测量电路
2电容法检测
2.1改变极板间相互覆盖面积S
2.2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
2.3改变极板之间的距离d
2.4电容法检测的特点
5功率谱密度
3.3稳定流的柏努利方程(能量方程)
4.4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伪随机信号的测试数据
4.2非线性规划
3可靠性考核
8太阳辐射
8.1作用机理和影响
8.2严酷等级
8.3试验方法
3.2镍基高温弹性合金
3.3钴基高温弹性合金
4耐腐蚀弹性合金
4.1时效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
4.2变形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
5恒弹性合金
5.1恒弹性合金的应用及性能要求
1.3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1表面质量的概念
5部件
3.8物理量常数
1.2参数系列
1.3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1.4技术条件
2通用性能评定方法标准
3.4稳定流的动量方程
4抽样检验
4.1随机抽样和两类错误
9灰尘与砂尘
9.1作用机理和影响
9.2严酷等级
9.3试验方法
10盐雾
3.2仪表控制器
2表面质量对仪表工作性能的影响
6工作条件
4单位换算
4.1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
6拉普拉斯变换
6.1定义和基本性质
6.2求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方法
3.5雷诺准则
1简单调节系统的特点、方框图及分类
2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
4.2单式抽样
4.3失效率定级和MTBF验证
10.1作用机理和影响
10.2严酷等级
10.3试验方法
2模拟集成电路元件
2.1线性集成电路元件
3挤压
4.2质量单位换算
4.3市制单位换算
3温度仪表标准
7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表示
7.1传输函数和冲激响应
3.6边界层内的流动
4.3环节的串联
4.4环节的并联
3被调参数的选择原则
4调节参数的选择原则
5测量滞后对调节质量的影响及克服的方法
5.1测量滞质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5.2克服测量滞后的方法
10.4镀层腐蚀评价方法
3.1冷挤压
3.2热挤压
4.4密度单位换算
4流量仪表标准
7.2转移函数和阶跃响应
8沃尔什变换
3.7管内流体的流动
4.5反馈连接
6负荷变化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7调节阀及阀门定位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7.1调节阀流量特性的影响
7.2调节阀口径大小的影响
4.3动态规划
4.4复式抽样和序贯抽样
11腐蚀性气体
11.1作用机理和影响
11.2严酷等级
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3.3温挤压
3.4静液挤压
1车削加工
1.1车削加工应用范围
1.2车削加工方式
4.5力单位换算
4.6力矩或转矩单位换算
4.7压力或应力单位换算
4.6环节组合在仪表设计中的应用
7.3阀门定位器的应用场合及对阀特性的改善
8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
11.3试验方法
4表面强化工艺
4.8功、能和热量单位换算
5执行器标准
1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
2计划任务书
1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般概念
4.7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的计算
9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及调节系统的投运
9.1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方法
12腐蚀性介质
12.1作用机理和影响
4控制台与控制座
4.1控制台的主要尺度
4.2控制台的类型
4.9功率单位换算
3标准的调研、试验验证
4标准草案的制订、审查和上报
5标准的幅面和格式、书写方法和编号
3.8管道阻力计算
4.8信号流图
9.2用气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
1概述
12.2严酷等级
12.3试验方法
2.2非线性集成电路元件
4.3控制座的设计要求
2铣削加工
2.1铣削加工应用范围
2.2铣削加工方式
4.10电磁单位换算
4.11流量单位换算
附录
附录3—1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目录
2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性质
5稳定性
5.1稳定判据
9.3用电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
5决策方法
5.1决策的构成与决策过程
5.2决策模型
5.3决策种类
2磨损
3环境应力作用
3.1温度
13爆炸性混合物
13.1爆炸性混合物及其参数
13.2作用机理和影响
13.3严酷等级
4.4控制座尺度的确定
1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
4.12粘度单位换算
4.13热学单位换算
2.5电容法检测的测量电路
3采样定理
5.2稳定余量
1串级调节系统
1.1概述
5.2铁镍基铁磁性恒弹性合金
5.3非铁磁性恒弹性合金
2仪表外壳结构
3磨削加工
3.1磨削加工特点
3.2磨削加工范围和方式
4z变换
5系统函数
3.9管径的选择
6稳态偏差
1.2特点
1.3应用场合
1.4副回路的选择
5.4贝叶斯决策
3.2振动
13.4试验方法
4.14光学单位换算
1一些物质的热性质
1.1元素的物理性能
3.10管内流体流动的过渡过程和频率特性
1.5实施方案
3.3核辐射
1概述
1.1磁性材料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中的作用
1.2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1.3磁性材料的基本磁性能
3常用结构材料
4仪表表面处理
4.1表面涂料
3.11涡流理论
6存贮论
13.5检验程序
14霉菌
14.1作用机理和影响
14.2严酷等级
1应变元件
1.1丝式应变片
1.2箔式应变片
1.3薄膜应变片
4.2表面镀金属层
4.3表面贴塑
1基准的定义和分类
4其他精密切削加工方法
4.1精密车削
4.2研磨
6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1.6调节器形式的选择
1.7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
2均匀调节系统
2.1目的和要求
6.1生产存贮问题(决定性)
4一些仪表元部件的失效内因及其改进
4.1弹性元件
4.2半导体器件
14.3试验方法
15振动与冲击
15.1振动和冲击的类型和特征
15.2作用机理和影响
2软磁材料
2.1仪表用软磁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1美学法则
1.1变化与统一
4.3抛光
4.4珩磨
附录3—2IEC/TC65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
2.2调节方案
6.2生产的随机性存贮问题
15.3严酷等级
2.2铁镍合金
1.2均衡与稳定
2基准的选择
2.1设计基准的选择
4.5超精磨
5孔及孔系加工
5.1孔加工方法
5.2深孔加工
1.2常用物料的密度
3电感法检测
3.1电感
3.2自感法检测
3.3互感法检测
7序列的卷积
8时域、频域和z域之间的关系
4气动学的基本概念
4.1空气的性质
7动态品质分析
7.1品质指标
2.3调节器参数整定
6.3仓库问题
1统筹方法计划协调技术(PERT)
1.1工序流线图和组成
4.3印刷板,接插件及电触点
1.4半导体应变片
2.2工艺基准的选择
3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换算
1.3节流件和管道常用材质的线膨胀系数
附录3—3ISO/TC30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
9离散希尔伯特变换
4.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3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1.2工序流线图的画法
1.3工序流线图的参数和计算
4.4仪表外壳的可靠性考虑
2热敏元件
1.3比例与尺度
1.4节奏与韵律
1毛坯的制取方法
5.3孔系加工
2一些液体的热性质
2.1化工测量中常见液体的热性质
10二维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
7.2分析方法
3比值调节系统
3.1概述
3.2种类
3.3调节方案
1.4图上计算法
1概述
15.4试验方法
3热电堆
3.1星形热电堆
1.5对比与调和
6齿形加工
6.1齿形加工方法
2.2几种油的热性质
3.4电感法检测的特点
4.4气体在圆管中流动
2元部件的选择
2.1一般考虑
2.2半导体器件的选择
2.3铁铝合金
2.4铁氧体软磁材料
3.2薄膜热电堆
4光敏元件
4.1光敏电阻
1.6主从与重点
2毛坯的选择
3加工余量
6.2齿形加工方法的选择
2.3常用隔离液的热性质
3一些气体的热性质
3.1常见气体的热性质
4.5马赫准则
4.6气体经薄壁小孔的外射流动
3.4比值调节方案的实现
2随机型计划协调技术(GERT)
2.1GERT网络模型的构成
1.7过渡与呼应
1概述
1气体和蒸汽的热性质
1.1空气的热性质
1.2湿空气的热性质
2.2网络分析
3降额设计
4冗余设计
4.1概述
4.2光电池
4.3光敏晶体管
4.4光电管
1仪表结构工艺性的一般要求
3.2气体的导热系数、相对导热系数及其温度系数
3.3常见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重度
2时析型FFT算法
2.1概况
2.2流图分析
1.3蒸汽的热性质
8系统的校正
8.1串联校正
3.5比值系数的计算
2.3生产过程模型实例
3结构模型解析法
3.1基本概念
4.2最佳冗余数的确定
4.3维修的影响
5环境适应性设计
6简化设计和退化分析
6.1简化设计
6.2退化分析与容限设计
16噪声
16.1作用机理和影响
1.8比拟与联想
2造型手法
2.1变化中求统一的方法
2铸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7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
7.1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概念及评定指标
7.2影响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因素
3.4空气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的热性质
3.5电感法检测的测量电路
4电势法检测
2.3原址运算与逆序
4前馈调节系统
4.1反馈调节与前馈调节
4.2适用场合
4.3调节方案
3.2举例
7最坏情况设计法
7.1设计思路及步骤
7.2举例
16.2各种场所对产品的噪声要求
16.3试验方法
17电源畸变和电磁干扰
17.1作用机理和影响
17.2试验方法
4.5光电倍增管
7.3常用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
4.1电磁感应效应
2.4时析型FFT算法的FORTRAN子程序
4.4前馈补偿装置的实现方法
8过应力保护设计
9提高和保证可靠性的其它设计考虑
9.1故障暴露设计
5压电元件
5.1压电晶体
5.2压电陶瓷
2.2统一中求变化的方法
3.5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露点
3.6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3频析型FFT算法
4IDFT的运算方法
5实序列的运算
8.2并联校正(又称局部反馈校正)
4系统的分级递阶结构
4.1系统的结构方案
9.2可维修性设计
1老化筛选
1焊接
2胶接
4水和水蒸汽的热性质
4.1在不同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4.2饱和水、干饱和水蒸汽和过热水蒸汽的热性质
6快速卷积与快速相关
1概述
1.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1.2典型非线性特性
4.2系统的分解与协调
1仪表防护要点
2防护结构设计
3防护结构材料
3.1铁和铁合金
3.2铝和铝合金
3.3铜和铜合金
3.4镍和镍合金
3.5钛
7维诺格拉—傅立叶变换算法(WFTA)
2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法
2.1相平面法的概念和相迹绘制方法
4.5前馈模型的工程整定方法
2.5其它软磁材料
6压磁元件
3锻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1常用的胶粘剂
2.2胶粘剂的选用
2.3胶接工艺
5自动选择性调节系统
5.1概述
2装配与焊接
2.1装配
2.2焊接
3工艺卫生
4工艺质量控制
2.6金属软磁材料的热处理
3永磁材料
7磁敏元件
7.1霍尔元件
7.2磁敏管
4.3饱和气体的水分含量
1概述
5.2应用
参考文献
4.1质量控制图及其界限的确定
3.6工程塑料
3.7玻璃钢
3.8玻璃
3.9陶瓷
3.10石墨和不透性石墨
4防护层
4.1工程塑料涂层
4.2油漆涂层
4.3电镀和化学镀
8气敏元件
4冲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4水和水蒸汽的动力粘度和密度
5.3抗积分饱和
4.2几种常见的质量控制图
5控制图的检验能力
6QC活动与无缺陷运动
3.1永磁体工作状态及对材料的要求
3.2仪表用永磁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9湿敏元件
1色彩的基本概念
1.1太阳光谱
1.2色觉原理
1.3物体的颜色
1.4色彩三要素
2.4胶接接头的设计
2网络结构
3FIR数字滤波器
3.1概况
3.2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3.3FIR滤波器的第1种设计方法:窗函数法
6分程调节系统
6.1概述
6.2几种型式
1合理使用与维修以减少可靠性退化
2可靠性考虑中的人—机因素
2.1人的行为和思维
2.2人—机联系的可靠性考虑
3.3永磁材料的磁稳定性
10闪烁体
1.5色彩的混合
2色彩的表情与功能
2.1色彩的“冷”“暖”感
2.2色彩的“进”“退”感
5焊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3铆接
3.1铆接的应用
3.2铆钉
2.2相图的主要特性
6.3分程调节系统的作用
3管理与可靠性
2.3色彩的轻重感
2.4色彩的“涨”“缩”感
2.5色彩的功能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3.1色彩的对比
2.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图分析
6.4几个问题
1提高信息获得与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1.1抑制干扰及噪声法
3.2色彩的调和
4仪表色彩设计
4.1仪表色彩特点
1钢的热处理
1.1钢的一般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1.2钢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2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4.2热电效应
1.4水的热性质
1.5汽化与沸腾
7应用计算装置的调节系统
7.1概述
7.2内回流调节
1.2增强被测参数信息能量及信号激励法
11差动变压器
11.1输出特性
11.2基本结构
4.2仪表色调的选择原则
4.3仪表造型色彩设计要点
6塑料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7.3热焓调节
1.3提高自动检测仪表环境适应性的方法
1.4提高数据传输线的可靠性
2自动检测仪表的可靠性举例
2.1热电偶的可靠性
11.3影响灵敏度的几种因素
11.4解决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
附录
附录14—1透视
4.3晶体的压电效应
1.6闪蒸与汽蚀
2传热学基础
2.1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公式
7.4用温度和压力校正的气体流量调节系统
7.5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
2.2浮子式液位计的可靠性
1阻尼器的运动特性及其设计
1.1阻尼器的作用
1.2运动方程式及其分析
7.6应用计算机解决自动控制问题
8采样调节系统
8.1概述
8.2采样调节的实现
3过程控制仪表的可靠性
3.1单元组合仪表
4.4氧化与钝化
4.5表面合金化
5绝缘材料和工艺
5.1绝缘材料
3.4永磁体的磁化
3.5磁滞材料
3.6其它永磁材料
1.3阻尼时间的计算
1典型电路及其计算公式
1.1R、L、C串联和并联电路计算
1.2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阻抗等值互换
1.3双T电路计算
1.4自控系统校正网络计算
1.5常用调节器的计算公式和特性
1.6电桥及其计算
1.7晶体管、场效应管、真空三极管、差分放大器等效电路及其计算
1.8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计算
1.9几种RC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1.10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1.11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1.12多谐振荡器、单结管弛张振荡器和自激间歇振荡器及其计算
3.4FIR滤波器的第2种设计方法:频率采样法
3.5FIR滤波器的第3种设计方法:最大误差最小法(等波纹法)
2.2附面层热传导
2.4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9非线性调节系统
9.1概述
9.2实现方法
3.2组装式电子综合控制装置的可靠性考虑
4过程计算机及系统的可靠性
4.1计算机软件可靠性
1.4阻尼器设计的一般步骤
2空气阻尼器
附录14—2效果图实例
4.4晶体的热释电效应
2.3对流传热
4.2故障的检测和诊断简介
5.2绝缘工艺
1概述
1.1电触头的工作特点
3液体阻尼器
附录14—3参考色样及其他彩色插图(见本册书末)
参考文献
4.5利用电势检测的特点
5利用磁性检测
5.1物质的磁性
4模拟滤波器
3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3.1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10多冲量调节系统
10.1概述
4.3微处理机的可靠性及失效率预计
4.4过程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1.2对电触头材料的性能要求
1.3电触头材料的品种分类
2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2.1银及其合金
4磁感应阻尼器
7切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电火花加工
1.1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5.2工业检测中利用的磁效应
3.2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10.2三冲量液位调节系统的实施方案
2.2铂族合金
2.3金及其合金
1.2电火花成形加工
5.3测量电路
3.3含有多个非线性元件的系统
1数据要求
6密封材料
6.1密封填料
6.2密封胶
2.4钨及其合金
2.5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物理性能
1机械计数器
2数码显示器
2.1辉光显示器
1.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2电化学加工
2.1电解加工
1光的性质与光谱
1.1概述
5IIR数字滤波器
2.4辐射传热
11极值调节系统
11.1概述
11.2实现方法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可靠性数据交换
2.2荧光显示器
2.2电解磨削
1.2光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
1.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电效应
3.4用描述函数方法消除非线性系统中的自持振荡
3.5其它描述函数
参考文献
7包衬材料和工艺
7.1铅和铅合金衬里
7.2塑料衬里
7.3橡胶衬里
7.4玻璃衬里
7.5搪瓷衬里
8接触偶的合理选择
9防爆
9.1防爆产品分类、分级和分组
3电触头材料的应用
3.1弱电触头材料的选用原则
3.2电触头的尺寸和形状
1概述
1.1热电偶材料的分类
1.2对热电偶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热电极的选配
2.3液晶显示器
3超声波加工
4李雅普诺夫函数法
4.1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1概述
1.1基本概念
4电子束加工
5激光加工
4.2正定函数
4.3二次型标量函数
1.2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内容
9.2防爆措施
2.4边光显示器
2.5等离子显示器
6离子束加工
4.4李雅普诺夫定理
2高温金属热电偶材料
2.1贵金属高温热电偶材料
1晶体管放大器
1.1概述
8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7电铸
1.4物质的发光及其光谱
6数字滤波器中的有限字长效应
3传质学基础
3.1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
3.2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1概述
2线性采样系统的z变换
2.1z变换法及其特性
2.2改良z变换
10噪声的控制措施
11屏蔽及其材料选用
11.1电场屏蔽
1.2晶体管放大器的原理
1.3晶体管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仪表对放大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8化学加工
8.1加工特点
8.2化学铣切
1平稳遍历性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1.1概率密度函数(PDF)的统计测量
1.2平均值和均方值的统计测量
3采样系统的稳定性
3.1单位圆
11.2磁场屏蔽
12电磁干扰防护
2.2难熔金属热电偶材料
1.5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的检定测试
2数据放大器
2.1概述
9仪表零部件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8.3化学冲裁
8.4化学雕刻
8.5光刻
1.5光的吸收及吸收光谱
1.6光的散射
1.3相关函数的统计测量
1.4功率谱密度的统计测量
3.3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3.4相间传质及双膜理论
13隔离液和隔离器
13.1隔离液的选择
13.2隔离器的结构
14制造中防护质量的控制
3中温热电偶材料
3.1中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3.2主要廉金属中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
2.2数据放大器的原理
2.3数据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2.4使用时的静电屏蔽
1塑料零件成型工艺
1.1注射成型
2红外法检测
2.1红外辐射
2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2.1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与维纳(Wiener)滤波器
3.5对流扩散
3.6传质方程式
1气动仪表典型元件内流体动力学分析
1.1节流元件的特性和流量方程
3.2稳定螺旋线
3.3改良代数稳定准则
4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1.3无触点自动信号联锁保护电路
1.4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作用
2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2.1分类
4低温热电偶材料
4.1低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4.2主要低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
3磁放大器
3.1概述
3.2单拍式磁放大器的原理及结构
3.3磁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和特性
2.2红外检测系统
2.3红外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
2.2最大信噪比准则与匹配滤波器
5采样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方法简介
2.2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5非金属热电偶材料
5.1非金属热电偶材料的特性
5.2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
5.3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配对后的性能
6热电偶补偿导线用材料
6.1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与原理
6.2热电偶补偿导线的结构、类型和基本参数
3.4磁放大器的反馈和位移
1成组技术
1.1成组技术的原理
1.2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
2零件的分类编码法则
2.3噪声中的周期信号检测
3噪声中的信号估计
1.2气容及其动态特性
1.3阻容环节特性及时间常数
1概述
2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2.1状态变量的选取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列写方法
3.5双拍式磁放大器
3.6磁放大器的应用举例
1.2挤压成型
1.3压塑成型
1.4其他成型
3.1估计量的性质
3.2最小二乘估计
3.3线性最小方差估计
15贮存中的防护
15.1零部件的贮存
15.2仪表和电子器件的贮存
16包装防护
7热电偶保护套管用材料
7.1热电偶保护套管的作用与套管材料的性能要求
1固体激光器
1.1工作物质及产生激光波长
1.2红宝石激光器
3成组技术的应用
3.1在设计中的应用
1.5塑料零件的精度和合理结构
3.4极大似然估计
3.5极大后验估计和最小方差估计
17安装使用中的防护
参考文献
7.2热电偶保护套管材料的类别与性能
8金属热电阻材料
8.1金属热电阻测温的原理及应用
4递推线性最小方差估计——卡尔曼(K—alman)滤波
1.4气感和感抗
1.5功率放大器中的流体平衡方程式
2.2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3掺钕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器
附录
附录5—1常用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2气动仪表的构成原理
2.1反馈概念及稳定性
2.3连续时间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1.4钕玻璃激光器
3.2在加工中的应用
2粉末冶金零件工艺
2.1粉末冶金零件的优点及基本工序
2.2几种常用粉末冶金零件
3激光法检测
3.1激光及其特点
2.2力(力矩)平衡原理及特点
3可控性和可观性
3.1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性的意义
3.2可控性和可观性的鉴别方法
8.2主要金属热电阻材料
8.3常用金属热电阻的基本特性
1自动化加工的主要方法
1.1自动机床加工
2.3粉末冶金零件精度及粗糙度
3.2检测中常用的激光器
3.3激光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
附录5—2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1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
2.3位移平衡原理及特点
2.4比例、积分、微分特性分析
2.5前馈原理
1膨胀合金
1.1概述
1.5固体激光器应用举例
2随机事件与概率
3复杂事件的概率
3.3系统输出可控性
3.4对偶原理
4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4.1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1.2常用膨胀合金
1.3无磁瓷封合金
1.4低钴膨胀合金
2气体激光器
2.1工作物质及激光波长
1.2自动线
3光学玻璃零件加工工艺
3.1光学玻璃零件加工特点
3.2光学玻璃零件的毛坯成型
3.3粗(铣)磨加工
4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2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
2.2氦氖激光器
1.3普通数字控制(NC)
3.4精磨加工
3.5抛光工艺
1气动控制装置对气源的要求
1.1压缩空气的成分
1.2对气源的要求
2.3封离式电激励二氧化碳分子激光器
1.4数控加工中心(MC)
1.5适应数字控制(AC)
1.6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直接数字控制(DNC)
5多维随机变量
5最优控制问题
5.1以二次型品质指标优选系统参数
2.4氩离子激光器
1.7柔性制造系统(FMS)
2自动化加工的应用
3.6定中心和磨边
3.7胶合
6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供气设备
2.1空气压缩机
2.2贮罐
5.2二次型指标最优控制问题
2.5气体激光器应用举例
1仪表零件的电镀
1.1仪表零件的分类
1.2常用镀层
5.3用状态观测器构成最优控制系统
3半导体激光器
3.1工作物质及发射波长
3.2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特性
参考文献
1.13一些有源滤波器的计算
7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2.3供气系统的配管
3气源净化流程
6最优状态估计(最优滤波问题)和随机系统最优控制
1.5其它膨胀合金
2氧化膜层
3涂漆
1概述
2常用微波元件及微波传感器
2.1常用的微波元件
8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4气源净化设备及材料
4.1冷却器
4.2过滤器
6.1连续型卡尔曼滤波器
6.2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器
1概述
1.1弹性元件的分类和用途
1.2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
附录5—3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
1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
2随机过程的统计函数
4.3干燥器
6.3离散型随机最优控制
2热双金属
2.1概述
2.2热双金属片的分类及应用
2.3热双金属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
3随机过程的遍历性各态历经性或埃尔过得(Ergodic)性
4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5线性系统对随机输入的响应
7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
2.4常用热双金属组合层材料
2.5常用热双金属的牌号、性能及特点
1各种制造方法和可能达到的要求
1.1刻制法
1.2光化法
1.3丝印法
1.4胶印法
1.14几种相移电路的计算
2.2微波传感器
3微波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
6平稳随机过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2.6其它热双金属
1.3弹性元件的材料
1.5转移法
1.6压印法
2光化法、丝印法的主要工艺流程
2.1母版制备
3.1利用微波的反射特性检测
7白噪声与伪随机信号
2.2平面型制件
2.3凹凸型制件
1.15几种整流电路的性能
参考文献
2片弹簧
3螺旋弹簧
3.1螺旋拉弹簧、压弹簧和扭弹簧
2物质的电、磁及其他性能
2.1材料的电阻率
2.2液体的电导率及其温度系数
3.2利用微波的透射特性检测
2.7热双金属的选用
3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
2.3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值
3.3利用微波的衍射特性检测
3.4利用谐振频率或品质因数变化的检测
1概述
2塑料
2.1塑料的分类、特性与用途
3.1单面板
3.2双面板
3.3多层板
2.4物质的热电子发射常数和二次电子常数
3.4挠性板
3.5平面板
2.5物质的功函数
2.6物质的电离电压、激励电压和超电导跃迁温度
3.5利用物体的微波辐射特性检测
1超声物理基础
1.1超声波
1.2超声波的传播
2.7光的临界波长
2.8氧浓差电池的氧浓差电势与氧浓度的关系
2.9气体的体积磁化率
2.10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性能
1弹性元件工艺
1.1毛坯加工
2.11热轧和冷轧硅钢片的电磁性能
3.2特殊性能的螺旋弹簧及弹簧机构
1.2成形
2.12电磁波谱和不同波长产生的颜色
2.13媒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
2.2塑料的选用
4橡胶弹簧
2.14介质中的声速
2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
2.1概况
2.15某些物质的辐射吸收系数
附录
附录2—1我国主要地区气象表
2.2超声换能器
附录2—2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标准代号表
2.3发射和接收电路
3超声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
3.1利用超声波的声速特性检测
5游丝和发条
5.1游丝
5.2发条
1.3热处理
1.4组件连接
1.5稳定(老化)处理
1.6检验
参考文献
6张丝和吊丝
7弹簧管
2磁性元件工艺
2.1永磁体制造工艺
3橡胶
3.1橡胶的分类、特性与用途
8波纹管
3.2利用超声波的衰减特性检测
9膜片与膜盒
9.1膜片、膜盒的结构及用途
9.2膜片的计算
3.3利用声阻抗特性检测
2.2导磁体制造工艺
3.4利用声发射检测
1放射性同位素和核辐射
1.1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规律
1.2射线的特性及其比较
2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2.1带电粒子和物质的作用
2.2γ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3.2橡胶制品的选材
4粘合剂
4.1概述
4.2主要合成粘合剂的种类与特点
10弹性环与弹性筒
10.1弹性环
10.2弹性筒
3绕线体工艺
3.1导线和骨架
3.2绕线
1概述
1.1仪表齿轮的特点及分类
1.2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
3常用核辐射探测器
3.3绝缘处理
3.1电流电离室、正比计数管、G—M计数管
4.3粘合剂的选用
2渐开线齿轮传动
2.1渐开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2.2基准齿形和模数系列
2.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4绕线体检验
2.4斜齿和螺旋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2晶体计数器、半导体计数器、闪烁计数器
3.3中子计数管
4.4塑料的粘接
参考文献
1无色光学玻璃
1.1无色光学玻璃的分类与牌号
2.5圆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蜗杆传动几何计算
4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源
4.1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4.2放射源的选择
1.2质量指标
2耐辐射光学玻璃
2.1牌号及性能
2.2质量指标
4.3放射源的形式
5核辐射法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
6射线防护
6.1剂量单位及规定
6.2防护办法
1半导体的能带、载流子、电导率及P—n结
1.1能带
1.2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及其导电类型
1.3半导体的电导率
3有色光学玻璃
3.1有色光学玻璃的类型、牌号及性能
3.2质量指标
4光学晶体
4.1概述
4.2光学晶体的分类
1.4P—n结
2半导体的磁电效应
2.1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
4齿条传动几何计算
5修正摆线齿轮传动
5.1修正摆线齿形特点
2.2磁阻效应及磁敏元件
4.3光学晶体的理化性能
5.2修正摆线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3半导体的压敏效应
3.1压阻效应及半导体应变元件
6谐波齿轮传动
6.1谐波齿轮传动的原理和特点
3.2压电效应及压(力)敏晶体管
参考文献
6.2谐波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7仪表齿轮传动的精度
4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4.1光电导效应和光敏电阻
8塑料齿轮的精度
1仪表支承
1.1仪表支承的分类和应用
1.2滑动摩擦支承
4.2光生伏特效应及光电池
5半导体的热电效应
5.1半导体电阻率的温度特性和热敏电阻
5.2温差电效应及温差电偶
6半导体的其它特性
6.1气敏特性和气敏电阻
6.2湿敏特性及湿敏电阻
1概述
1.3滚动摩擦支承
2电导分析法
2.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理论
2.2溶液电导的测定
3电位分析法
3.1溶液pH值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1.4弹性摩擦支承
1.5气体和液压支承
2燕尾形导轨
2.1燕尾形导轨的结构型式和特点
2.2燕尾形导轨的设计
3.2测量pH值使用的电极
3.3离子选择性电极
4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4.1电解现象和法拉第电解定律
4.2电解分析法
4.3库仑分析法
1精密螺旋传动
1.1精密螺旋传动的分类和应用
1.2滑动螺旋传动
1概述
1.1色谱法的定义及其分类
1.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3工业气相色谱的基本组成
2工业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
2.1分离原理
1.3滚动螺旋传动
2杠杆传动机构
2.1杠杆传动机构的分类与应用
2.2常用杠杆传动机构的设计
2.2鉴定器(检测器)
3定性和定量分析
3.1定性分析
3.2定量分析
3.3分析数据的自动处理
1概述
2质谱仪器概述
2.1仪器方框图
2.2仪器的分类
2.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质谱仪器的基本原理
3.1离子源
1凸轮机构
1.1凸轮机构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1.2凸轮机构的设计
3.2质量分析器
3.3离子检测器
4质谱分析法
4.1同位素分析
2间歇机构
2.1间歇机构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2棘轮机构
4.2化学分析
参考文献
2.3槽轮机构
1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
1.1用途和要求
1.2结构和特点
1.3工作原理
1.4控制方法
1.5特性
1.6主要性能和指标
1.7应用
2同步电动机
2.1特点和用途
2.2结构特点、分类及工作原理
2.3主要技术指标
3直流力矩电动机
3.1用途和特点
3.2结构特点
3.3主要性能指标
3.4使用注意事项
4步进电动机
4.1特点和用途
4.2结构和分类
4.3工作原理
4.4特性和性能指标
4.5驱动电源
4.6应用注意事项
5测速发电机
5.1直流测速发电机
5.2交流测速发电机
6自整角机
6.1用途
6.2结构和分类
6.3技术性能和精度等级
6.4应用
6.5发展动向
7旋转变压器
7.1分类和用途
7.2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7.3性能指标和精度等级
7.4使用注意事项
8直线电动机
8.1用途和特点
8.2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
8.3旋转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的比较
9滚切式电动机
9.1用途
9.2工作原理
9.3优点
参考文献
var cpro_id = 'u317582';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第一册,基础部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