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探讨的是徽州作为一个区域,其文化与戏曲发展的关系问题。徽州与戏曲只是一个个案,它所显示的是一个拓展戏曲史研究和区域文化史研究的新的视野,那就是区域文化与戏曲发展的互动关系。
首先,从戏曲生态来看,区域是戏曲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土壤,中国 戏曲是在一个个的区域流传和发展的,众多的区域构成了“中国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气候,在元代,北京,北方的大都和平阳,南方的温州和杭州,都是戏曲繁荣的区域土壤;到明清两代,苏州、扬州、北京、南京,都是戏曲艺术活跃的中心地带。
其次,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在不同区域文化的土壤上,绽放的戏曲艺术之花也午姿百态。
再次,戏曲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制约,不同区域文化的因素往往成为推动或制约戏曲发展的因素之一。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戏曲在徽州的流传和发展
第一节 戏曲在徽州的流传
一 明代中叶前戏曲在徽州传播的踪迹
二 明代中叶后徽州戏曲演出的活跃
三 清代徽州戏曲文化活动的进一步繁盛
第二节 戏曲在徽州的发展
一 戏曲声腔的形成
二 作家作品的涌现
三 徽商对戏曲艺术发展的推动
第二章 徽州的戏曲家及其创作
第一节 明清两代徽州籍戏曲家及创作一览
一 明代徽州籍戏曲家及创作
二 清代徽州籍戏曲家
第二节 汪道昆与《大雅堂乐府》
一 汪道昆的生平道路
二 汪道昆的戏曲创作——《大雅堂乐府》
三 关于《蔡疙瘩杂剧》
四 汪道昆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汪廷讷与《环翠堂乐府》
一 汪延讷生平考辨
二 汪廷讷戏曲创作概览
三 《环翠堂乐府》与晚明文学思潮
第四节 方成培与《雷峰塔传奇》
一 方成培的生平
二 白蛇故事的演变和发展
三 方成培:白蛇故事的最终写定者
四 千年等一回:《雷峰塔》的魅力
第三章 徽州的戏曲理论家及其贡献
第一节 明清两代徽州戏曲理论家概说
第二节 潘之恒和他的戏曲理论
一 潘之恒的生平
二 潘之恒的戏曲理论
第三节 程巨源和程羽文
第四节 凌廷堪的咏剧诗
第四章 徽班与徽商
第一节 明代的徽班
一 徽班出现的历史环境
二 吴徽州班
三 吴越石家班
四 汪季玄家班
第二节 清代扬州徽商蓄养的徽班
一 徽班发展的新背景
二 “二簧调”与“安庆色艺”——徽班新貌
三 扬州徽商对徽班的扶持及贡献——以江春为例
四 扬州徽班的艺术积累——以《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为例
第三节 “四大徽班”进京
一 “四大徽班”进京的大致过程
二 徽班进京后的发展
三 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形成
第五章 徽戏与徽州
第一节 徽班徽调徽戏
第二节 徽戏在徽州的流传
一 徽调之传入徽州
二 徽调在徽州的传承
三 徽戏在徽州的广泛传播
第三节 徽戏班社与舞台艺术
一 徽戏班社概况
二 重要的徽戏班社
三 徽戏班社的舞台艺术
第四节 徽戏的剧目及其特色
一 徽戏剧目总览
二 民间化——徽戏剧目的特色
第六章 徽州目连戏
第一节 郑之珍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一 郑之珍的生平
二 郑之珍对目连故事的集成与改造
第二节 徽州的目连戏演出
一 徽州目连戏演出的历史
二 徽州目连戏的几个演出本
三 仪式戏剧的特色
四 徽州目连戏的艺术表现
第三节 目连戏与徽州文化
第七章 徽州民间歌舞
第一节 徽州民间歌舞概述
一 徽州民间歌舞的类型
二 徽州民间歌舞与徽州文化
三 徽州民间歌舞与戏曲
第二节 徽州的祭祀礼仪类歌舞
结语:徽州文化与戏曲
后记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
序言
第一章 戏曲在徽州的流传和发展
第一节 戏曲在徽州的流传
一 明代中叶前戏曲在徽州传播的踪迹
二 明代中叶后徽州戏曲演出的活跃
三 清代徽州戏曲文化活动的进一步繁盛
第二节 戏曲在徽州的发展
一 戏曲声腔的形成
二 作家作品的涌现
三 徽商对戏曲艺术发展的推动
第二章 徽州的戏曲家及其创作
第一节 明清两代徽州籍戏曲家及创作一览
一 明代徽州籍戏曲家及创作
二 清代徽州籍戏曲家
第二节 汪道昆与《大雅堂乐府》
一 汪道昆的生平道路
二 汪道昆的戏曲创作——《大雅堂乐府》
三 关于《蔡疙瘩杂剧》
四 汪道昆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汪廷讷与《环翠堂乐府》
一 汪延讷生平考辨
二 汪廷讷戏曲创作概览
三 《环翠堂乐府》与晚明文学思潮
第四节 方成培与《雷峰塔传奇》
一 方成培的生平
二 白蛇故事的演变和发展
三 方成培:白蛇故事的最终写定者
四 千年等一回:《雷峰塔》的魅力
第三章 徽州的戏曲理论家及其贡献
第一节 明清两代徽州戏曲理论家概说
第二节 潘之恒和他的戏曲理论
一 潘之恒的生平
二 潘之恒的戏曲理论
第三节 程巨源和程羽文
第四节 凌廷堪的咏剧诗
第四章 徽班与徽商
第一节 明代的徽班
一 徽班出现的历史环境
二 吴徽州班
三 吴越石家班
四 汪季玄家班
第二节 清代扬州徽商蓄养的徽班
一 徽班发展的新背景
二 “二簧调”与“安庆色艺”——徽班新貌
三 扬州徽商对徽班的扶持及贡献——以江春为例
四 扬州徽班的艺术积累——以《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为例
第三节 “四大徽班”进京
一 “四大徽班”进京的大致过程
二 徽班进京后的发展
三 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形成
第五章 徽戏与徽州
第一节 徽班徽调徽戏
第二节 徽戏在徽州的流传
一 徽调之传入徽州
二 徽调在徽州的传承
三 徽戏在徽州的广泛传播
第三节 徽戏班社与舞台艺术
一 徽戏班社概况
二 重要的徽戏班社
三 徽戏班社的舞台艺术
第四节 徽戏的剧目及其特色
一 徽戏剧目总览
二 民间化——徽戏剧目的特色
第六章 徽州目连戏
第一节 郑之珍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一 郑之珍的生平
二 郑之珍对目连故事的集成与改造
第二节 徽州的目连戏演出
一 徽州目连戏演出的历史
二 徽州目连戏的几个演出本
三 仪式戏剧的特色
四 徽州目连戏的艺术表现
第三节 目连戏与徽州文化
第七章 徽州民间歌舞
第一节 徽州民间歌舞概述
一 徽州民间歌舞的类型
二 徽州民间歌舞与徽州文化
三 徽州民间歌舞与戏曲
第二节 徽州的祭祀礼仪类歌舞
结语:徽州文化与戏曲
后记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
徽州戏曲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