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宋元明清卷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21904886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一、这套《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力求较全面地反映中国从上古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历代社会思想的基本面貌。全书分为六卷:第一卷为先秦卷,第二卷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第三卷为宋元明清卷,第四卷为近代卷,第五、第六两卷为现代卷。
二、本选辑中的所有资料均出从原始文献中选出,凡有校点本的,依据校点本;如有多家出版社出版过校点本的,则尽量选择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或其他被学界公认为较权威的版本为底本。无校点本者(如谭峭《化书》等),则由我们加以校点。
三、为了方便读者,我们在所有入选社会思想家的著作之前,均对作者生平及其社会思想的基本特点作了简要说明。由于古籍的不同版本可能会在字句上略有不同,我们还对选辑所依据的版本作出说明。现代部分有些选自期刊之论文者,也均对资料原出作了说明,以利于读者进一步阅读各社会思想家之原著时参考;同时,为了保持原貌,选文不作任何改动。
四、由于学界对先秦时期著作之作者多有争议,如《庄子》一书,学界一般认为“内篇”出自庄周,“外篇”及“杂篇”为庄子后学的作品;《墨子》一书,学界一般认为大部出于墨翟,而其中的一些篇章(如《小取》等)则是后期墨家的作品。为了避免争议,先秦卷采取了以著作为单位的选材方式,如对墨家社会思想资料,即以《墨子》一书为标题,不再区分孰为墨翟本人或后期墨家学派的作品。秦汉以后的文献著作一般不存在这种争议,故采用作者与其著作共为标题的方式,如“董仲舒:《春秋繁露》”、“王符:《潜夫论》”之类。但对作者不详的文献,(如《太平经》等)仍只以书名为标题。在上述标题謶下所选辑的资料,不标书名,而只标篇名。
五、在选辑原始文献时,我们坚持尽量保持各篇的相对完整性的原则,不做语录式的节录。篇幅不长而重要才,选录全文;篇,幅过长者则适当删节。同一篇文献中如中间有被删节部分,则加入“……”号。但如在被选取的一篇文献第一段文字出现之前有删节,或对选取的最后一段文字后的删节,则不加“……”号。
六、为便于青年学生阅读,我们对选文作了简明的注释,第一卷和第二卷注释较详,第三卷注释较略,近、现代部分已较易读懂,则未加注释。注释以解释词义为主,不对其社会思想之意义加以解释。
七、中国历史悠久,社会思想极为丰富,按学派,至少可分为儒、道、法、墨、释的社会思想;按社会阶层,至少可分为精贡思想家的社会思想和民间社会思想。我们力求能反映出各种社会思想体系的全貌,但限于这部资料选辑的总体容量,只能在我们选辑出的四百万字的原始资料中,选取欠认为在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历程中影响较大的代表性的部分。确切地说,即使在我们掌握的全部原始资料之外,也还有很多社会思想史资料有待发掘并辑集出版。特提请各位读者,在学习和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时,不可局限于此资料选辑所收录的部分。
目录
目录
李觏
《李觏集》
礼论第一
礼论第二
礼论第四
礼论第五
礼论第六
礼论第七
删定易图序论
周礼致太平论 国用第十六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一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二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三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四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五
周礼致太平论 官人第七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一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二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三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五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七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八
周礼致太平论 国用第三
富国策第一
富国策第二
富国策第四
富国策第五
安民策第一
安民策第四
安民策第五
安民策第六
安民策第八
平土书 五
潜书 五
潜书 六
潜书 八
潜书 十三
广潜书 一
庆历民言 备乱
庆历民言 损欲
庆历民言 懋节
庆历民言 复教
上富舍人书
与胡先生书
杂文·原文
石介
《徂徕石先生文集》
怪说
是非辨
复古制
明四诛
朋友解
辨惑
明隐
中国论
阴德论
水旱责三公论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原弊
准诏言事上书
朋党论
本论
正统论(三首)
伶官传序
宦者传论
答祖择之书
与乐秀才书
答吴充秀才书
答李诩书
送徐无党南归序
王安石
《王文公文集》
上皇帝万言书
答吴子经书
洪范传
性情
原性
性说
非礼之礼
王霸
太古
礼乐论
礼论
原教
材论
取材
兴贤
风俗
苏轼
《苏轼文集》
刑赏忠厚之至论
教战守策
蓄材用
思治论
谏买浙灯状
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
上神宗皇帝书
稼说——送张琥
张载
《张载集》
正蒙 太和篇第一
正蒙 天道篇第三
正蒙 神化篇第四
正蒙 动物篇第五
正蒙 诚明篇第六
正蒙 中正篇第八
正蒙 至当篇第九
正蒙 三十篇第十一
正蒙 有德篇第十二
正蒙 有司篇第十三
正蒙 大易篇第十四
正蒙 乐器篇第十五
正蒙 乾称篇第十七
经学理窟 周礼
经学理窟 诗书
经学理窟 宗法
经学理窟 礼乐
经学理窟 气质
经学理窟 义理
经学理窟 学大原上
经学理窟 学大原下
张子语录 语录上
张子语录 语录中
拾遗·性理拾遗
程颢、程颐
《二程集》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一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四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五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六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七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九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五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六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七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九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二上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四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二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三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六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七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十
朱熹
《朱子语类》
卷一 理气上
卷二 理气下
卷三 鬼神
卷四 性理一
卷五 性理二
卷六 性理三
卷七 学一
卷八 学二
卷九 学三
卷一○ 学四
卷一一 学五
卷一二 学六
卷一三 学七
卷一四 大学一
卷一五 大学二
卷一六 大学三
卷一七 大学四或问上
卷一八 大学五或问下
卷一九 论语一
卷二○ 论语二
卷二一 论语三
卷二三 论语五
卷六八 易甲
卷八五 礼二
卷八七 礼四
卷九四 太极图
卷一八○ 朱子五
卷一一○ 朱子七
卷一一三 朱子一○
卷一一四 朱子一一
《朱子大全》
甲寅拟上封事
癸未垂拱奏札一
延和奏札二
延和奏札五
行宫便殿奏札二
杂著·元亨利贞说
仁说
论语或问说
明道论性说
乐记动静说
观过说
中庸首章说
养生主说
陆九渊
《陆九渊集》
与曾宅之
与胡季随
与舒西美
与李宰
与赵咏道
天地之性人为贵论
好学近乎知
学问求放心
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
人不可以无耻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语录上
语录下
陈亮
《陈亮集》
书疏
问答
勉〓行道大有功
送吴允成连运序
与应仲实
又乙巳春书之一
又乙巳春书之二
又乙巳秋书
与陈君举
又甲辰秋书
叶适
《叶适集》
上西府书
寄王正言书
进卷·总义
国本
民事
中庸
官法
资格
法度·总论
兵·总论
财计
君德
治势
财·总论
经总制钱
和买
折帛
茶盐
题薛常州论语小学后
进故事
耶律楚材
《元文类》
请班师
奏定税法及立十路课税所
谏屠城及杀逃俘
议户籍与分封
谏选室女及括马汉地
陈时务十策
论孔子之教
《元史》
请早定宗社大计
条便宜十八事
谏轻系大臣
奏用儒臣及考试儒士
《湛然居士文集》
寄赵元帅书
约善长和诗战书
寄万松老人书
西游录序
辨邪论序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
楞严外解序
心经宗说后序
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
释氏新闻序
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
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
屏山居士鸣道集序
贫乐庵记
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
和公大禅师塔记
自赞
题万寿寺碑阴
祭侄女淑卿文
为庆寿寺作万僧疏
请某公庵主住竹林疏
请定公庵主出世疏
安庆织万佛疏
法语示犹子淑卿
《正统道藏》
玄风庆会录
姚枢
《元文类》
论治道八目三十条
屯田以备攻宋策
举教官及言朝政兵卫事
料李王亶叛谋
论中统政绩
议征宋宜止杀安民
窦默
《元名臣事略》
请用正人端士执政
请置国学
论直言
许衡
《全元文》(2)
时务五事
立国规摹
中书大要
为君难六事(践言防欺任贤去邪得民心顺天道)
农桑学校
慎威
汰省冗官疏
议枢密之设
论生民利害疏
与窦先生
子玉请复曹卫
《许文正公遗书》
语录
忽必烈
《全元文》(3)
即位诏
止贡献诏
均赋役诏
中统建元诏
置诸路提举学校官诏
设立医学诏
免医人部役诏
承荫诏
褒封制词
行蒙古字诏
劝农桑诏
建国号诏
命许衡为怀孟教授制
大成加封制
归附安民诏
军占民田回付本主诏
开荒田土无主的做屯田诏
颁授时历诏
佛道二家辨析诏
惠鳏寡诏
辄杀人诏
免秀才杂泛差役谕旨碑
《元史》
摘录
郝经
《全元文》(4)
班师议
立政议
河东罪言
便宜新政
删注刑统赋序
养说
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中统元年冬)
气
思治论
礼乐
时务
刘因
《全元文》(13)
渡江赋
上宰相书
遂初亭说
希圣解
叙学
吴澄
《全元文》(14、15)
纲常明鉴序
滕国李武悯公家传后序
诚求堂说
主敬堂说
敬义齐说
无极太极说
崇文阁碑
杂识
玉元鼎字说
崇仁县元侯木撒飞仁甫字说
通鉴
答程教讲义
评郑夹涤通志答刘教谕
答人问性理
尊德性道问学齐记
私录纲领
邓牧
《伯牙琴》
自序
见尧赋
君道
吏道
名说
宝说
二戒——学柳河东
元无人传
寓屋壁记
逆旅壁记
永庆院记
友古斋记
亦山斋记
昊天阁记
代问道书
西湖修禊序
后序
马端临
《文献通考》
自序
卷二六五
卷四七
卷四九
卷一五三
卷一五六
卷一○
卷一五
卷一九
卷二○
卷一三
卷一四九
卷一二
卷一六三
卷一七
元代民族压迫政策体现的社会思想
《元史》、《元典章》等
陈攻金策及颁新令
增盐、茶、酒醋水课
乌古孙良桢奏仪 进让经筵疏一
请从汉人南人礼制二
元代道教中的社会思想
《正统道藏》、《南村辍耕录》、《金文最》等
论为治之方长生之道
请戒不孝
谏狩猎
陈情表
寄四川同道书
神清观十六绝序
大丹直指序
学仙记
刘基
《郁离子》
规执政
良桐
蜀贾
喻治
噪虎
抟沙
灵丘丈人
无畏阶祸
养鸟兽
大人不为不情
任己者术穷
天地之盗
道术
种树喻
聚天下者犹的
琴弦
知止
主一不乱
直言谀言
石激水
楚巫
小人犹膏
寡悔
招安
天下贵大同
树怨
赏爵
大智
七出
卖柑者言
伐寄生赋并序
罗钦顺
《困知记》
上卷 第六章
上卷 第十一章
上卷 第四十四至四十九章
上卷 第五十一至五十四章
下卷 第十四章
续卷上 第四十二章
续卷下 第四章
三续 第七、八、九章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传习录中 答聂文蔚一
传习录中 答聂文蔚二
传习录中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外集三 答储柴虚
公移二 南赣乡约
续编一 大学问
续编三 庐陵县公移
王艮
《王心斋全集·近溪先生明道录》
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语录·答问补遗
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二 鳅鳝赋
何心隐
《何心隐集》
原人
仁义
论友
语会
论中
寡欲
辩无欲
聚和率教谕族俚语
聚和率养谕族俚语
修聚和祠上永丰大尹凌海楼书
任论
归有光
《震川先生全集》
贞女论
张雄字说
言解
性不移说
送许子云之任分宜序
家训记
忠恕违道不远
圣人之心无穷
海瑞
《海瑞集》
客位告辞
治黎策
淳安县政事序
知县参评
禁馈送告示
招抚逃民告示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道性善论
乡愿乱德
政序
巧言令色足恭章
李贽
《李贽文集》
续焚书圣教小引
续焚书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续焚书 三教归儒说
焚书 答耿中丞
焚书 答刘宪长
焚书 答耿司寇告别
焚书 答耿司寇
焚书 答邓明府
焚书 童心说
焚书 四勿说
焚书 因记往事
焚书 兵食论
焚书 论政篇
焚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初潭集 夫妇篇总论
藏书 德业儒臣后论
焚书 答耿司寇
续焚书 论交难
吕坤
《呻吟语》
卷一 性命
卷一 存心
卷一 谈道
卷二 修身
卷二 问学
卷三 应务
卷四 世运
卷四 品藻
卷五 治道
卷六 人情
卷六 广喻
陈确
《陈确集》
圣人可学而至论
养生送死论上
养生送死论下
产论述
异端论
广乐志论
子惑论
私说
揣摩说
侮辱解
名利
近言集
胜蔽
无欲作圣辩
葬论
方以智
《东西均》
扩信
尽心
公符
译诸名
容遁
食力
名教
疑信
疑何疑
无如何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郡县论一
郡县论三
郡县论五
郡县论六
生员论上
生员论中
杨氏祠堂记
华阴王氏宗祠记
《日知录集释》
凡易之情
言私其〓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人材
人聚
周末风俗
正始
清议
名教
廉耻
重厚
三反
南北风化之失
南北学者之病
士大夫晚年之学
贫者事人
赌博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君
原臣
原法
学校
财计三
《黄梨洲文集》
与陈乾初论学书
七怪
王夫之
《船山全书》
大禹谟一
禹贡
甘誓
太甲二
思问录外篇
俟解
张子正蒙注卷二 天道篇
张子正蒙注卷四 大心篇
读四书大全说卷一 大学·圣经
读四书大全说卷一 大学·传第十章
读四书大全说卷四 论语·学而篇
读四书大全说卷四 论语·里仁篇
读四书大全说卷五 论语·述而篇
诗广传卷二 魏风
诗广传卷三 小雅
读通鉴论卷二 鲁两生惑于管子衣食足而后礼义兴之邪说
读通鉴论卷二 萧何以壮丽示威
读通鉴论卷二 高帝重挫贾人为知政本
读通鉴论卷二 娄敬祸天下
读通鉴论卷三 史氏阴德之说坏人心风俗
读通鉴论卷四 赵广汉以刻覈得民誉
读通鉴论卷四 汉循吏多求名伪饰
读通鉴论卷四 京房考课之法不可行
读通鉴论卷四 吏民入钱毂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官大夫官府史缇骑营士各有差
读通鉴论卷七 禁锢贼吏子孙为乱国重典
读通鉴论卷八 马融言嫁娶丧葬宜俭似是实非
读通鉴论卷一○ 魏矫汉末标榜而流为玄虚奔竞
读通鉴论卷一三 颜含辞筮
读通鉴论卷一四 苻坚禁富商
读通鉴论卷一六 魏焚图识禁巫觋
读通鉴论卷一九 义仓名美非善政
读通鉴论卷一九 万宝常斥何妥亡国之音
读通鉴论卷一九 隋均田为虐民之政
读通鉴论卷二三 杨绾欲复孝廉之举终不可行
读通鉴论卷二六 禁浮屠宜使与巫者等
四书训义 卷二
四书训义 卷三
四书训义 卷五
四书训义 卷九
四书训义 卷一○
四书训义 卷一三
四书训义 卷一九
四书训义 卷二一
唐甄
《潜书》
辨儒
宗孟
自明
七十
有为
格定
去名
鲜君
抑尊
备孝
内伦
善施
交实
食难
养重
贞隐
大命
破崇
尚治
富民
明鉴
考功
存言
六善
善游
柅政
除党
室语
颜元
《颜元集》
驳气质性恶
明明德
性理评
由道
总论诸儒讲学
井田
治赋
学校
封建
重征举
靖异端
唤迷途
朱子语类评
辟异录辟僧徒异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法乾
戴名世
《戴名世集》
章泰占文稿序
订交序
抚盗论
命说示郑叟
书货殖传后
钱神问对
盲者说
戴震
《原善》
卷上
卷中
卷下
《孟子字义疏证》
卷上理
卷中 性
卷下 才
卷下 道
卷下 仁义礼智
卷下 权
洪亮吉
《洪亮吉集》
生死篇
百年篇
祸福篇
治平篇
生计篇
命理篇
天地篇
丧葬篇
好名篇
守令篇
吏胥篇
文采篇
形质篇
征邪教疏
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
廉耻论
服食论
寺庙论
后记
李觏
《李觏集》
礼论第一
礼论第二
礼论第四
礼论第五
礼论第六
礼论第七
删定易图序论
周礼致太平论 国用第十六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一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二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三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四
周礼致太平论 刑禁第五
周礼致太平论 官人第七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一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二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三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五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七
周礼致太平论 教道第八
周礼致太平论 国用第三
富国策第一
富国策第二
富国策第四
富国策第五
安民策第一
安民策第四
安民策第五
安民策第六
安民策第八
平土书 五
潜书 五
潜书 六
潜书 八
潜书 十三
广潜书 一
庆历民言 备乱
庆历民言 损欲
庆历民言 懋节
庆历民言 复教
上富舍人书
与胡先生书
杂文·原文
石介
《徂徕石先生文集》
怪说
是非辨
复古制
明四诛
朋友解
辨惑
明隐
中国论
阴德论
水旱责三公论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原弊
准诏言事上书
朋党论
本论
正统论(三首)
伶官传序
宦者传论
答祖择之书
与乐秀才书
答吴充秀才书
答李诩书
送徐无党南归序
王安石
《王文公文集》
上皇帝万言书
答吴子经书
洪范传
性情
原性
性说
非礼之礼
王霸
太古
礼乐论
礼论
原教
材论
取材
兴贤
风俗
苏轼
《苏轼文集》
刑赏忠厚之至论
教战守策
蓄材用
思治论
谏买浙灯状
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
上神宗皇帝书
稼说——送张琥
张载
《张载集》
正蒙 太和篇第一
正蒙 天道篇第三
正蒙 神化篇第四
正蒙 动物篇第五
正蒙 诚明篇第六
正蒙 中正篇第八
正蒙 至当篇第九
正蒙 三十篇第十一
正蒙 有德篇第十二
正蒙 有司篇第十三
正蒙 大易篇第十四
正蒙 乐器篇第十五
正蒙 乾称篇第十七
经学理窟 周礼
经学理窟 诗书
经学理窟 宗法
经学理窟 礼乐
经学理窟 气质
经学理窟 义理
经学理窟 学大原上
经学理窟 学大原下
张子语录 语录上
张子语录 语录中
拾遗·性理拾遗
程颢、程颐
《二程集》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一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四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五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六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七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九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五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六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七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九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二上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四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二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三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六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七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十
朱熹
《朱子语类》
卷一 理气上
卷二 理气下
卷三 鬼神
卷四 性理一
卷五 性理二
卷六 性理三
卷七 学一
卷八 学二
卷九 学三
卷一○ 学四
卷一一 学五
卷一二 学六
卷一三 学七
卷一四 大学一
卷一五 大学二
卷一六 大学三
卷一七 大学四或问上
卷一八 大学五或问下
卷一九 论语一
卷二○ 论语二
卷二一 论语三
卷二三 论语五
卷六八 易甲
卷八五 礼二
卷八七 礼四
卷九四 太极图
卷一八○ 朱子五
卷一一○ 朱子七
卷一一三 朱子一○
卷一一四 朱子一一
《朱子大全》
甲寅拟上封事
癸未垂拱奏札一
延和奏札二
延和奏札五
行宫便殿奏札二
杂著·元亨利贞说
仁说
论语或问说
明道论性说
乐记动静说
观过说
中庸首章说
养生主说
陆九渊
《陆九渊集》
与曾宅之
与胡季随
与舒西美
与李宰
与赵咏道
天地之性人为贵论
好学近乎知
学问求放心
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
人不可以无耻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语录上
语录下
陈亮
《陈亮集》
书疏
问答
勉〓行道大有功
送吴允成连运序
与应仲实
又乙巳春书之一
又乙巳春书之二
又乙巳秋书
与陈君举
又甲辰秋书
叶适
《叶适集》
上西府书
寄王正言书
进卷·总义
国本
民事
中庸
官法
资格
法度·总论
兵·总论
财计
君德
治势
财·总论
经总制钱
和买
折帛
茶盐
题薛常州论语小学后
进故事
耶律楚材
《元文类》
请班师
奏定税法及立十路课税所
谏屠城及杀逃俘
议户籍与分封
谏选室女及括马汉地
陈时务十策
论孔子之教
《元史》
请早定宗社大计
条便宜十八事
谏轻系大臣
奏用儒臣及考试儒士
《湛然居士文集》
寄赵元帅书
约善长和诗战书
寄万松老人书
西游录序
辨邪论序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
楞严外解序
心经宗说后序
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
释氏新闻序
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
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
屏山居士鸣道集序
贫乐庵记
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
和公大禅师塔记
自赞
题万寿寺碑阴
祭侄女淑卿文
为庆寿寺作万僧疏
请某公庵主住竹林疏
请定公庵主出世疏
安庆织万佛疏
法语示犹子淑卿
《正统道藏》
玄风庆会录
姚枢
《元文类》
论治道八目三十条
屯田以备攻宋策
举教官及言朝政兵卫事
料李王亶叛谋
论中统政绩
议征宋宜止杀安民
窦默
《元名臣事略》
请用正人端士执政
请置国学
论直言
许衡
《全元文》(2)
时务五事
立国规摹
中书大要
为君难六事(践言防欺任贤去邪得民心顺天道)
农桑学校
慎威
汰省冗官疏
议枢密之设
论生民利害疏
与窦先生
子玉请复曹卫
《许文正公遗书》
语录
忽必烈
《全元文》(3)
即位诏
止贡献诏
均赋役诏
中统建元诏
置诸路提举学校官诏
设立医学诏
免医人部役诏
承荫诏
褒封制词
行蒙古字诏
劝农桑诏
建国号诏
命许衡为怀孟教授制
大成加封制
归附安民诏
军占民田回付本主诏
开荒田土无主的做屯田诏
颁授时历诏
佛道二家辨析诏
惠鳏寡诏
辄杀人诏
免秀才杂泛差役谕旨碑
《元史》
摘录
郝经
《全元文》(4)
班师议
立政议
河东罪言
便宜新政
删注刑统赋序
养说
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中统元年冬)
气
思治论
礼乐
时务
刘因
《全元文》(13)
渡江赋
上宰相书
遂初亭说
希圣解
叙学
吴澄
《全元文》(14、15)
纲常明鉴序
滕国李武悯公家传后序
诚求堂说
主敬堂说
敬义齐说
无极太极说
崇文阁碑
杂识
玉元鼎字说
崇仁县元侯木撒飞仁甫字说
通鉴
答程教讲义
评郑夹涤通志答刘教谕
答人问性理
尊德性道问学齐记
私录纲领
邓牧
《伯牙琴》
自序
见尧赋
君道
吏道
名说
宝说
二戒——学柳河东
元无人传
寓屋壁记
逆旅壁记
永庆院记
友古斋记
亦山斋记
昊天阁记
代问道书
西湖修禊序
后序
马端临
《文献通考》
自序
卷二六五
卷四七
卷四九
卷一五三
卷一五六
卷一○
卷一五
卷一九
卷二○
卷一三
卷一四九
卷一二
卷一六三
卷一七
元代民族压迫政策体现的社会思想
《元史》、《元典章》等
陈攻金策及颁新令
增盐、茶、酒醋水课
乌古孙良桢奏仪 进让经筵疏一
请从汉人南人礼制二
元代道教中的社会思想
《正统道藏》、《南村辍耕录》、《金文最》等
论为治之方长生之道
请戒不孝
谏狩猎
陈情表
寄四川同道书
神清观十六绝序
大丹直指序
学仙记
刘基
《郁离子》
规执政
良桐
蜀贾
喻治
噪虎
抟沙
灵丘丈人
无畏阶祸
养鸟兽
大人不为不情
任己者术穷
天地之盗
道术
种树喻
聚天下者犹的
琴弦
知止
主一不乱
直言谀言
石激水
楚巫
小人犹膏
寡悔
招安
天下贵大同
树怨
赏爵
大智
七出
卖柑者言
伐寄生赋并序
罗钦顺
《困知记》
上卷 第六章
上卷 第十一章
上卷 第四十四至四十九章
上卷 第五十一至五十四章
下卷 第十四章
续卷上 第四十二章
续卷下 第四章
三续 第七、八、九章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传习录中 答聂文蔚一
传习录中 答聂文蔚二
传习录中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外集三 答储柴虚
公移二 南赣乡约
续编一 大学问
续编三 庐陵县公移
王艮
《王心斋全集·近溪先生明道录》
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语录·答问补遗
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二 鳅鳝赋
何心隐
《何心隐集》
原人
仁义
论友
语会
论中
寡欲
辩无欲
聚和率教谕族俚语
聚和率养谕族俚语
修聚和祠上永丰大尹凌海楼书
任论
归有光
《震川先生全集》
贞女论
张雄字说
言解
性不移说
送许子云之任分宜序
家训记
忠恕违道不远
圣人之心无穷
海瑞
《海瑞集》
客位告辞
治黎策
淳安县政事序
知县参评
禁馈送告示
招抚逃民告示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道性善论
乡愿乱德
政序
巧言令色足恭章
李贽
《李贽文集》
续焚书圣教小引
续焚书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续焚书 三教归儒说
焚书 答耿中丞
焚书 答刘宪长
焚书 答耿司寇告别
焚书 答耿司寇
焚书 答邓明府
焚书 童心说
焚书 四勿说
焚书 因记往事
焚书 兵食论
焚书 论政篇
焚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初潭集 夫妇篇总论
藏书 德业儒臣后论
焚书 答耿司寇
续焚书 论交难
吕坤
《呻吟语》
卷一 性命
卷一 存心
卷一 谈道
卷二 修身
卷二 问学
卷三 应务
卷四 世运
卷四 品藻
卷五 治道
卷六 人情
卷六 广喻
陈确
《陈确集》
圣人可学而至论
养生送死论上
养生送死论下
产论述
异端论
广乐志论
子惑论
私说
揣摩说
侮辱解
名利
近言集
胜蔽
无欲作圣辩
葬论
方以智
《东西均》
扩信
尽心
公符
译诸名
容遁
食力
名教
疑信
疑何疑
无如何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郡县论一
郡县论三
郡县论五
郡县论六
生员论上
生员论中
杨氏祠堂记
华阴王氏宗祠记
《日知录集释》
凡易之情
言私其〓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人材
人聚
周末风俗
正始
清议
名教
廉耻
重厚
三反
南北风化之失
南北学者之病
士大夫晚年之学
贫者事人
赌博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君
原臣
原法
学校
财计三
《黄梨洲文集》
与陈乾初论学书
七怪
王夫之
《船山全书》
大禹谟一
禹贡
甘誓
太甲二
思问录外篇
俟解
张子正蒙注卷二 天道篇
张子正蒙注卷四 大心篇
读四书大全说卷一 大学·圣经
读四书大全说卷一 大学·传第十章
读四书大全说卷四 论语·学而篇
读四书大全说卷四 论语·里仁篇
读四书大全说卷五 论语·述而篇
诗广传卷二 魏风
诗广传卷三 小雅
读通鉴论卷二 鲁两生惑于管子衣食足而后礼义兴之邪说
读通鉴论卷二 萧何以壮丽示威
读通鉴论卷二 高帝重挫贾人为知政本
读通鉴论卷二 娄敬祸天下
读通鉴论卷三 史氏阴德之说坏人心风俗
读通鉴论卷四 赵广汉以刻覈得民誉
读通鉴论卷四 汉循吏多求名伪饰
读通鉴论卷四 京房考课之法不可行
读通鉴论卷四 吏民入钱毂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官大夫官府史缇骑营士各有差
读通鉴论卷七 禁锢贼吏子孙为乱国重典
读通鉴论卷八 马融言嫁娶丧葬宜俭似是实非
读通鉴论卷一○ 魏矫汉末标榜而流为玄虚奔竞
读通鉴论卷一三 颜含辞筮
读通鉴论卷一四 苻坚禁富商
读通鉴论卷一六 魏焚图识禁巫觋
读通鉴论卷一九 义仓名美非善政
读通鉴论卷一九 万宝常斥何妥亡国之音
读通鉴论卷一九 隋均田为虐民之政
读通鉴论卷二三 杨绾欲复孝廉之举终不可行
读通鉴论卷二六 禁浮屠宜使与巫者等
四书训义 卷二
四书训义 卷三
四书训义 卷五
四书训义 卷九
四书训义 卷一○
四书训义 卷一三
四书训义 卷一九
四书训义 卷二一
唐甄
《潜书》
辨儒
宗孟
自明
七十
有为
格定
去名
鲜君
抑尊
备孝
内伦
善施
交实
食难
养重
贞隐
大命
破崇
尚治
富民
明鉴
考功
存言
六善
善游
柅政
除党
室语
颜元
《颜元集》
驳气质性恶
明明德
性理评
由道
总论诸儒讲学
井田
治赋
学校
封建
重征举
靖异端
唤迷途
朱子语类评
辟异录辟僧徒异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法乾
戴名世
《戴名世集》
章泰占文稿序
订交序
抚盗论
命说示郑叟
书货殖传后
钱神问对
盲者说
戴震
《原善》
卷上
卷中
卷下
《孟子字义疏证》
卷上理
卷中 性
卷下 才
卷下 道
卷下 仁义礼智
卷下 权
洪亮吉
《洪亮吉集》
生死篇
百年篇
祸福篇
治平篇
生计篇
命理篇
天地篇
丧葬篇
好名篇
守令篇
吏胥篇
文采篇
形质篇
征邪教疏
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
廉耻论
服食论
寺庙论
后记
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宋元明清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