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中华元典文化中有关精神文明方面的思想精华,重点讲授中华民族各种优良传统观念产生的原由并揭示其现代价值,解决学生在新时期面对复杂现实环境所产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目录
书名页 1
版权页 2
内容提要 3
序 4
目录 6
第一课绪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11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11
一、什么是文化 11
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1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特色 14
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14
二、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14
三、中国传统文化吐故纳新 15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现代价值 16
一、从“三个代表”的提出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现代价值 16
二、怎样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现代价值 18
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与现代社会生活 20
第四节 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1
第二课《周易》文化思想精华 25
第一节 《周易》的结构和内容 25
第二节 《周易》的基本原理 26
一、太极图 26
二、八卦图 27
三、五行生克 29
四、洛书与河图 30
五、北斗七星四象二十八宿图 32
第三节 《周易》的思想精华 34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34
二、顺乎天而应乎人 36
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8
四、元、亨、利、贞的领导素质 39
第四节 《周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41
一、掌握文化钥匙,解读历史谜团 41
二、吸取精神养料,调整人生态度 44
三、认识本质真相,破除封建迷信 45
第三课《尚书》文化思想精华 49
第一节 《尚书》的成书与结构 49
一、《尚书》的成书与名称 49
二、《尚书》的篇章结构 50
第二节 《尚书》的流传与研究 51
第三节 《尚书》的执政思想精华 54
一、行政管理的目标、方法与要求 54
二、执政者的道德素质要求与行为准则 57
第四课《诗经》文化思想精华 61
第一节 《诗经》的成书和分类 61
一、《诗经》的结集与得名 61
二、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 63
第二节 《诗经》的流传和运用 64
一、先秦时期的赋诗言志 64
二、“四家诗” 、《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66
第三节 《诗经》的价值和影响 67
一、中国文学辉煌的开始 67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 69
第四节 《诗经》的语言艺术成就 70
一、四言为主和回环复沓 70
二、优美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71
三、《诗经》成语名句选录 72
第五课《论语》文化思想精华 73
第一节 孔子和《论语》 73
一、孔子的身世和为人 73
二、《论语》的成书和基本内容 77
三、《论语》的研究和学习 78
第二节 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 82
一、孔子思想学说的集大成性质 82
二、孔子思想学说体系的构成 82
第三节 《论语》文化思想精华 90
一、《论语》论学 91
二、《论语》论仁 93
三、《论语》论孝 96
四、《论语》论交友 98
五、《论语》论修身 100
六、《论语》论教育 103
第四节 《论语》管理学思想的重新认识 108
第六课《大学》《中庸》文化思想精华 114
第一节 《大学》文化思想精华 114
一、《大学》题解 114
二、《大学》的三大纲领 116
三、《大学》的八条要目 118
第二节 《中庸》文化思想精华 121
一、《中庸》的作者与基本内容 121
二、《中庸》的文化思想精华 124
三、中庸之道与当代社会人生 127
第七课《孟子》《荀子》文化思想精华 130
第一节 孟子的著作和他的仁政主张 130
一、孟轲的生平及其著作 130
二、孟子的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 131
第二节 “舍生取义”与“浩然之气” 132
一、“舍生取义”的伦理思想 132
二、善养“浩然之气”的修身方法 134
第三节 《荀子》的成书及其思想精华 136
一、荀况和他的著作 136
二、《荀子》的思想精华 137
第四节 荀子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扬 140
第八课《老子》《庄子》文化思想精华 144
第一节 老子和《道德经》 144
第二节 《老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影响 145
一、“无生有,有生万物”的宇宙论 146
二、“贵柔守雌”的人生论 148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论 150
四、辩证统一、对立互转的方法论 153
五、“涤除玄览,有无相生”的艺术论 155
第三节 庄周和《庄子》 157
第四节 《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认识价值 159
一、《庄子》所揭示的人生矛盾 159
二、《庄子》解决人生矛盾的方式 161
三、庄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与社会理想 163
第九课《孙子兵法》文化思想精华 168
第一节 孙子和《孙子兵法》 168
一、《孙子兵法》的作者 168
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69
第二节 《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思想体系 171
一、《孙子兵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71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体系 175
第三节 《孙子兵法》的深远影响 178
一、《孙子兵法》的传播与交流 178
二、《孙子兵法》原理的开拓性运用 179
第十课《韩非子》文化思想精华 182
第一节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之作 182
一、前期法家的悲壮之举 182
二、韩非与枟韩非子枠的产生 183
第二节 韩非的历史观及法治思想体系 185
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历史观 185
二、“道”“理”相依的法治思想体系 186
第三节 朴素而义深的寓言故事 189
第十一课佛教文化思想精华 193
第一节 佛教的创立与基本教义 193
一、佛教的创立与流传 193
二、传统佛学的基本教义 196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198
一、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翻译 198
二、佛教的宗派与禅宗 201
第三节 佛教文化思想精华 203
第十二课道教文化思想精华 207
第一节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207
一、道教起源和早期道教 207
二、道教发展的五个阶段 209
第二节 道教的信仰 212
一、以道为本 212
二、宇宙演化 214
三、多神崇拜 215
四、因果报应 216
第三节 道教文化思想精华 216
一、柔弱不争 217
二、劝善行善 219
三、自我修养 220
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25
版权页 2
内容提要 3
序 4
目录 6
第一课绪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11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11
一、什么是文化 11
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1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特色 14
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14
二、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14
三、中国传统文化吐故纳新 15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现代价值 16
一、从“三个代表”的提出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现代价值 16
二、怎样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现代价值 18
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与现代社会生活 20
第四节 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1
第二课《周易》文化思想精华 25
第一节 《周易》的结构和内容 25
第二节 《周易》的基本原理 26
一、太极图 26
二、八卦图 27
三、五行生克 29
四、洛书与河图 30
五、北斗七星四象二十八宿图 32
第三节 《周易》的思想精华 34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34
二、顺乎天而应乎人 36
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8
四、元、亨、利、贞的领导素质 39
第四节 《周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41
一、掌握文化钥匙,解读历史谜团 41
二、吸取精神养料,调整人生态度 44
三、认识本质真相,破除封建迷信 45
第三课《尚书》文化思想精华 49
第一节 《尚书》的成书与结构 49
一、《尚书》的成书与名称 49
二、《尚书》的篇章结构 50
第二节 《尚书》的流传与研究 51
第三节 《尚书》的执政思想精华 54
一、行政管理的目标、方法与要求 54
二、执政者的道德素质要求与行为准则 57
第四课《诗经》文化思想精华 61
第一节 《诗经》的成书和分类 61
一、《诗经》的结集与得名 61
二、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 63
第二节 《诗经》的流传和运用 64
一、先秦时期的赋诗言志 64
二、“四家诗” 、《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66
第三节 《诗经》的价值和影响 67
一、中国文学辉煌的开始 67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 69
第四节 《诗经》的语言艺术成就 70
一、四言为主和回环复沓 70
二、优美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71
三、《诗经》成语名句选录 72
第五课《论语》文化思想精华 73
第一节 孔子和《论语》 73
一、孔子的身世和为人 73
二、《论语》的成书和基本内容 77
三、《论语》的研究和学习 78
第二节 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 82
一、孔子思想学说的集大成性质 82
二、孔子思想学说体系的构成 82
第三节 《论语》文化思想精华 90
一、《论语》论学 91
二、《论语》论仁 93
三、《论语》论孝 96
四、《论语》论交友 98
五、《论语》论修身 100
六、《论语》论教育 103
第四节 《论语》管理学思想的重新认识 108
第六课《大学》《中庸》文化思想精华 114
第一节 《大学》文化思想精华 114
一、《大学》题解 114
二、《大学》的三大纲领 116
三、《大学》的八条要目 118
第二节 《中庸》文化思想精华 121
一、《中庸》的作者与基本内容 121
二、《中庸》的文化思想精华 124
三、中庸之道与当代社会人生 127
第七课《孟子》《荀子》文化思想精华 130
第一节 孟子的著作和他的仁政主张 130
一、孟轲的生平及其著作 130
二、孟子的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 131
第二节 “舍生取义”与“浩然之气” 132
一、“舍生取义”的伦理思想 132
二、善养“浩然之气”的修身方法 134
第三节 《荀子》的成书及其思想精华 136
一、荀况和他的著作 136
二、《荀子》的思想精华 137
第四节 荀子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扬 140
第八课《老子》《庄子》文化思想精华 144
第一节 老子和《道德经》 144
第二节 《老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影响 145
一、“无生有,有生万物”的宇宙论 146
二、“贵柔守雌”的人生论 148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论 150
四、辩证统一、对立互转的方法论 153
五、“涤除玄览,有无相生”的艺术论 155
第三节 庄周和《庄子》 157
第四节 《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认识价值 159
一、《庄子》所揭示的人生矛盾 159
二、《庄子》解决人生矛盾的方式 161
三、庄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与社会理想 163
第九课《孙子兵法》文化思想精华 168
第一节 孙子和《孙子兵法》 168
一、《孙子兵法》的作者 168
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69
第二节 《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思想体系 171
一、《孙子兵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71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体系 175
第三节 《孙子兵法》的深远影响 178
一、《孙子兵法》的传播与交流 178
二、《孙子兵法》原理的开拓性运用 179
第十课《韩非子》文化思想精华 182
第一节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之作 182
一、前期法家的悲壮之举 182
二、韩非与枟韩非子枠的产生 183
第二节 韩非的历史观及法治思想体系 185
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历史观 185
二、“道”“理”相依的法治思想体系 186
第三节 朴素而义深的寓言故事 189
第十一课佛教文化思想精华 193
第一节 佛教的创立与基本教义 193
一、佛教的创立与流传 193
二、传统佛学的基本教义 196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198
一、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翻译 198
二、佛教的宗派与禅宗 201
第三节 佛教文化思想精华 203
第十二课道教文化思想精华 207
第一节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207
一、道教起源和早期道教 207
二、道教发展的五个阶段 209
第二节 道教的信仰 212
一、以道为本 212
二、宇宙演化 214
三、多神崇拜 215
四、因果报应 216
第三节 道教文化思想精华 216
一、柔弱不争 217
二、劝善行善 219
三、自我修养 220
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25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