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副标题:无

作   者:黄健英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81108796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内容简介: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也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和交叉地带。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交错带以北的广袤草原基本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以南降水量逐渐递增,适宜农耕业的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自北向南是由畜牧业向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其表现一般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插花分布,越向南延伸,种植业比重越高。从历史上畜牧业的存在形式看,农牧交错带以北是游牧畜牧业,向南随着种植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补充,由游牧畜牧业向饲养畜牧业过渡。农牧交错带作为两种自然环境、两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及经济文化类型
   1.1 蒙古族的起源
    1.1.1 蒙古族的族源
    1.1.2 蒙古民族的形成
   1.2 蒙古族的分布
    1.2.1 蒙古建国前夕各部的分布
    1.2.2 元代蒙古族的分布
   1.3 历史上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1.3.1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
    1.3.2 狩猎一采集经济文化类型
    1.3.3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1.3.4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第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2.1 农牧交错带的概念
    2.1.1 农牧交错带的提出
    2.1.2 农牧交错带的含义
   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界定
    2.2.1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沿革
    2.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范围
   2.3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和变迁
    2.3.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2.3.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第三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动因
   3.1 长城与北方农牧交错带
   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自然因素
    3.2.1 气候变化
    3.2.2 地形地貌
    3.2.3 降水变化
    3.2.4 干燥多风
    3.2.5 水资源紧缺
   3.3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经济因素
    3.3.1 人口增长
    3.3.2 经济利益驱动
   3.4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制度因素
    3.4.1 正式制度
    3.4.2 非正式制度
  第四章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
    4.1.1 北方农牧交错带及蒙古高原早期的农业
    4.1.2 清中后期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北的垦殖和农耕经济的蔓延
    4.1.3 近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继续北移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化和蒙古族农民的出现
   4.3 现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和农牧业结构的变化
    4.3.1 1949年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4.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4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的衰落
   4.4.1 草原畜牧业是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北地区自然与历史的必然选择
   4.4.2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衰落的表现
  第五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功能
   5.2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经济的特点
   5.2.1 种植业结构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
   5.2.2 生产环境恶劣,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5.2.3 广种薄收,农业效益低下
   5.3 北方农牧交错带北移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5.3.1 草地退化
   5.3.2 水土流失
   5.3.3 荒漠化
   5.3.4 沙尘暴频发
  第六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内蒙古民族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6.1 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
   6.1.1 历史上北方农牧交错带及以北地区民族人口结构的变迁
   6.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内蒙古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
   6.2 对蒙古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6.2.1 草原及草原畜牧业是蒙古族文化产生的基础
   6.2.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语言的影响
   6.2.3 对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影响
  第七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化和工业化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7.1 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7.1.1 战国至清代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7.1.2 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7.1.3 长城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城镇
   7.2 清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发展
   7.3 现代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发展和变迁
   7.3.1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分布特点
   7.3.2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经济发展现状
   7.3.3 内蒙古主要城镇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7.3.4 内蒙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7.4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的经济社会效应分析
   7.4.1 经济聚集和扩散效应
   7.4.2 农牧产品集散效应
   7.4.3 社会效应
   7.4.4 生态环境效应
   7.5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工业化与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化
   7.5.1 内蒙古早期工商业的发展
   7.5.2 内蒙古现代工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
   7.5.3 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内蒙古工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7.5.4 工业化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化
   7.5.5 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6 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化和工业化模式的思考
  第八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案例分析——以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为例
   8.1 林西县建置沿革
   8.2 土地放垦
   8.3 农耕经济类型的出现及其变迁
   8.3.1 土地资源及耕地
   8.3.2 农作物
   8.4 畜牧业
   8.4.1 草场类型
   8.4.2 草场等级
   8.4.3 畜禽饲养量
   8.5 林西县人口与民族
   8.5.1 人口变动情况
   8.5.2 驻军与林西县人口变动
   8.5.3 人口分布
   8.5.4 人口的民族构成
   8.5.5 民族源流
   8.5.6 旅蒙商与林西县民族人口结构
  结论与思考
   1.经济文化类型的选择和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
   2.适应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在发展中保护草原畜牧业经济文化类型
   3.保护和尊重文化多元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