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依托于汉字方块字特点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字说对联》选取了常用的对仗字八十对,以对仗字作为切入点,介绍了每一个字的起源、演变和内涵,配以对联常识、对联故事和对联赏析,把汉字的文化意象与对联知识相结合,以期普及对联的基本知识。
目录
序 汉字“对联”中的文化意象及艺术形式
自然天象
002 天 — 地
008 星 — 月
014 山 — 水
020 寒 — 暑
026 风 — 雨
032 霜 — 雾
036 冰 — 雪
042 江 — 海
048 峦 — 浪
054 林 — 谷
花木鸟兽
062 花 — 草
068 荷 — 柳
074 兰 — 菊
080 松 — 竹
086 桃 — 杏
092 龙 — 凤
098 鸟 — 鱼
104 牛 — 马
110 鸡 — 犬
116 熊 — 虎
122 蛩 — 蝶
时令方位
130 今 — 古
136 春 — 夏
142 时 — 日
148 朝 — 夜
154 南 — 北
160 前 — 后
166 中 — 外
172 台 — 阁
178 堂 — 室
184 高 — 远
190 窗 — 壁
颜色形容
198 黄 — 紫
204 红 — 绿
210 乌 — 白
216 青 — 碧
222 难 — 易
228 肥 — 瘦
232 长 — 短
238 轻 — 薄
器物人文
246 诗 — 赋
252 儒 — 士
258 书 — 画
264 经 — 史
270 吟 — 写
276 歌 — 咏
282 琴 — 剑
288 金 — 玉
294 茶 — 酒
300 香 — 色
306 声 — 韵
人生百味
314 头 — 足
320 身 — 手
326 心 — 口
332 牙 — 角
338 衣 — 帽
342 男 — 女
348 人 — 客
354 君 — 父
360 妻 — 母
366 童 — 叟
世态情怀
374 仁 — 义
380 新 — 旧
386 来 — 去
392 迟 — 急
396 骄 — 侈
402 能 — 爱
408 愁 — 乐
414 争 — 竞
420 残 — 断
数量虚词
428 无 — 有
434 千 — 万
440 三 — 二
446 多 — 少
452 双 — 一
458 非 — 是
464 而 — 以
470 兮 — 也
476 将 — 欲
482 犹 — 已
【书摘与插画】
星/月
古文字中的“星”就写作“曐”,上面是“晶”,表示天上有很多闪烁发光的星星。下部的“生”是声旁,同时也描绘出满天星辰从无到有,在空寂的夜幕中渐渐出现的美妙过程。三国诗人曹操《观沧海》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即描绘了天上星光耀眼夺目的情景。隋代诸葛颍《奉和月夜观星》亦有“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之句。古人于宇宙中感受星光灿烂之美,漫天星辰的崇高性与神秘感,恰恰能将这种诗意的美感*化。
“月”是象形字。“月”的甲骨文 、金文都是一轮缺月的形状。《说文解字》解释说:“月,缺也。太阴之精。”“月”“缺”两字音韵相近,字义相通,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所以,古人用“缺”来解释“月”,认为它是太阴的精华。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象征。遥望夜空,古人写下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李白《静夜思》)、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明月安宁而静谧,往往寄托了恋人、亲人间的相思,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还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
“星”和“月”都是出现在夜空中的美丽景象。黑色而寂静的夜晚,令星辰与明月显得更加明亮动人。古人往往将“星”“月”合而言之,流传着许多赞美星辰、歌咏明月的诗词、对联甚至书画等艺术作品。如明代有一对联道:“微茫几点疏星,户前相引;灿烂一钩新月,木末来邀。”以“微茫”对“灿烂”,将二者的光亮程度及其展现出来的意境两相对照,互见其美。
对联故事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年中秋节,他与家人赏月到夜半时分,心中欢喜,便吟出了一句上联:
“半夜二更半。”
这联妙在首尾用了同一个字,而且前后意思一样。苏东坡的小儿子苏过*聪明,马上对道:
“中秋八月中。”
又有一年中秋节,苏东坡和佛印和尚、苏小妹在湖中泛舟赏月,苏小妹吟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又看看聪明美丽的苏小妹,脱口而出对道: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