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存在与意义》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原创 性著作,“四肢结构论”是该书乃至整个广松哲学的 理论内核,邓习议编著的这本《四肢结构论--关系 主义何以可能》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多个维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全景式的文本学解读。读 者将亲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诸多思想大家格式 塔式的精神交流与思想碰撞,进而从当代哲学发展趋 势的自觉意识,批判反思广松关于认识世界和实践世 界的四肢结构图景及其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新推 进何以可能。
目录
导论
一 广松涉其人其著
二 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
三 从“异化论”到“物象化论”
四 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实体主义批判
第一节 古典实体论的主客二分及其图式
一 什么是实体
二 如何认识实体
三 “三体图式”与“三项图式”
第二节 近代实体论的预设与困境
一 康德哲学把物与主体的关系归结为物
二 马赫哲学缺漏了要素之外的“某物”
三 现象学对意向内容的预设性
四 存在哲学将存在与存在者二元分立
第三节 四肢结构论的理论背景
一 “四肢结构”的语源
二 芝诺悖论、关系者与关系算子
三 缘起性空论
四 似动现象与心理同型
五 四肢结构论的秘密结构
第四节 四肢结构论的形成路径
一 四肢结构论的雏形
二 世界的共同主观性的存在结构
三 商品世界的四肢结构
四 《资本论》的双向解读
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 现象的所知的二肢性
一 现象何以负载“意义”
二 现象与意义的关系
三 现象之外的某物
第二节 所知的第一肢:现象的所与
一 何谓现象
二 驳“最简单的感性现象”
三 最简单的感性现象是现象一意义关系中的项
第三节 所知的第二肢:意义的所识
一 何谓现象负载的意义
二 纯蓝的确立在于与其他颜色的反照关系
三 意义的所识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 所知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 “作为”是比“是”更深层的逻辑规定
二 指示是能指一所指的象征性结合
三 “作为”是异与同的等值化的统
第三章 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 能知的二重性
一 身体的自我放大
二 能知一所知与理论反打
第二节 能知的第一重:能知的个人
一 人称的分极化(Ⅰ)
二 语言的归属性
第三节 能知的第二重:能识的人类
一 普遍的人类
二 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
三 反思与自身指涉
四 能知项的存在机制
第四节 能知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 现象的所与一意义的所识与质料一形式
二 能知一能识与被表的意义
第五节 现象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第四章 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 用在性财态的二肢性
一 现象世界的表情性
二 要求特性与诱发特性
三 用在性与财态
第二节 财态的第一肢:实在的所与
一 财态与实在
二 价值即情绪说
三 经济学的价值论
第三节 财态的第二肢:意义的价值
一 价值对象性
二 意义的价值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 财态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 激发性的等值化的统
二 条件反射机制与伴随说
三 意义的所识与价值的所识的区别
第五章 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 能为的二重性
一 能为的主体的分化
二 能期待者一所期待者
三 镜像理论
第二节 能为的第一重:能为的个人
一 人称的分极化(Ⅱ)
二 角色的行动及意义
第三节 能为的第二重:职位的人类
一 职位的行为
二 职位的脱人化
三 实践的关心态势
第四节 能为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 我与他者的反照关系
二 人格特征及其形成
第五节 实践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结语
一 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二 四肢结构论视域中的生态文明
三 价值的哲学上升之路
后记
一 广松涉其人其著
二 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
三 从“异化论”到“物象化论”
四 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实体主义批判
第一节 古典实体论的主客二分及其图式
一 什么是实体
二 如何认识实体
三 “三体图式”与“三项图式”
第二节 近代实体论的预设与困境
一 康德哲学把物与主体的关系归结为物
二 马赫哲学缺漏了要素之外的“某物”
三 现象学对意向内容的预设性
四 存在哲学将存在与存在者二元分立
第三节 四肢结构论的理论背景
一 “四肢结构”的语源
二 芝诺悖论、关系者与关系算子
三 缘起性空论
四 似动现象与心理同型
五 四肢结构论的秘密结构
第四节 四肢结构论的形成路径
一 四肢结构论的雏形
二 世界的共同主观性的存在结构
三 商品世界的四肢结构
四 《资本论》的双向解读
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 现象的所知的二肢性
一 现象何以负载“意义”
二 现象与意义的关系
三 现象之外的某物
第二节 所知的第一肢:现象的所与
一 何谓现象
二 驳“最简单的感性现象”
三 最简单的感性现象是现象一意义关系中的项
第三节 所知的第二肢:意义的所识
一 何谓现象负载的意义
二 纯蓝的确立在于与其他颜色的反照关系
三 意义的所识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 所知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 “作为”是比“是”更深层的逻辑规定
二 指示是能指一所指的象征性结合
三 “作为”是异与同的等值化的统
第三章 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 能知的二重性
一 身体的自我放大
二 能知一所知与理论反打
第二节 能知的第一重:能知的个人
一 人称的分极化(Ⅰ)
二 语言的归属性
第三节 能知的第二重:能识的人类
一 普遍的人类
二 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
三 反思与自身指涉
四 能知项的存在机制
第四节 能知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 现象的所与一意义的所识与质料一形式
二 能知一能识与被表的意义
第五节 现象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第四章 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 用在性财态的二肢性
一 现象世界的表情性
二 要求特性与诱发特性
三 用在性与财态
第二节 财态的第一肢:实在的所与
一 财态与实在
二 价值即情绪说
三 经济学的价值论
第三节 财态的第二肢:意义的价值
一 价值对象性
二 意义的价值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 财态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 激发性的等值化的统
二 条件反射机制与伴随说
三 意义的所识与价值的所识的区别
第五章 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 能为的二重性
一 能为的主体的分化
二 能期待者一所期待者
三 镜像理论
第二节 能为的第一重:能为的个人
一 人称的分极化(Ⅱ)
二 角色的行动及意义
第三节 能为的第二重:职位的人类
一 职位的行为
二 职位的脱人化
三 实践的关心态势
第四节 能为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 我与他者的反照关系
二 人格特征及其形成
第五节 实践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结语
一 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二 四肢结构论视域中的生态文明
三 价值的哲学上升之路
后记
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