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质量管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核心理念和卓越绩效模式的体系架构,全面阐述了质量管理的理念、过程、体系结构以及主要的工具和方法。文中贯穿着管理变革的新颖思想和方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及其组织形式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完善了知识体系,涵盖当代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貌;行文中使用通用的管理语言,添加了管理名言警句、思考题和案例,增强了可读性,并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展现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精华。
《质量管理》适用于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课本,特别适合于MBA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作为更新管理理念,构造现代管理体系,深谙管理过程、方法和工具的新读物。
目录
目录
第1章 质量管理导论
1.1 当代管理环境的特征
1.1.1 变化日益剧烈
1.1.2 顾客掌握着主导权
1.1.3 竞争无所不在
1.2 质量的含义
1.2.1 质量的定义
1.2.2 质量概念的相关术语
1.2.3 魅力特性、必须特性和线性特性
1.2.4 质量概念的两重含义
1.2.5 “大质量”观与“小质量”观
1.2.6 追求质量的动因
1.3 质量管理及相关概念
1.3.1 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治理
1.3.2 质量管理的概念
1.3.3 经典的质量管理过程
1.3.4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3.5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成效
1.4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
1.4.1 质量检验阶段
1.4.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4.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4.4 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5 质量经济性管理与质量成本
1.5.1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逻辑结构
1.5.2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程序
1.5.3 质量成本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系统模式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念
2.1.1 戴明及其管理理念
2.1.2 朱兰及其质量管理理念
2.1.3 石川馨及其质量管理理念
2.1.4 克劳斯比及其质量管理理念
2.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2.1 ISO 9000族标准及其构成
2.2.2 基于过程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2.3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征
2.3 卓越绩效模式
2.3.1 基于日本戴明奖的模式
2.3.2 基于美国国家质量奖的模式
2.3.3 基于欧洲质量奖的模式
2.3.4 “卓越绩效模式”小结
2.3.5 TQM、ISO 9000、卓越绩效准则之间的关系
2.4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2.4.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4.2 领导作用
2.4.3 全员参与
2.4.4 过程方法
2.4.5 管理的系统方法
2.4.6 持续改进
2.4.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2.4.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4.9 八项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3.1 顾客识别与细分
3.1.1 顾客识别
3.1.2 顾客细分
3.2 顾客需要、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3.2.1 顾客需要
3.2.2 顾客满意
3.2.3 顾客忠诚
3.3 顾客满意度的测量与分析
3.3.1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目的
3.3.2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实施过程
3.3.3 顾客满意度数据分析
3.3.4 顾客满意度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3.4 顾客满意经营系统
3.4.1 顾客满意经营系统的总体架构
3.4.2 完全顾客满意理念
3.4.3 CSMS的运行机制
3.4.4 CSMS的工具和方法
3.4.5 推进顾客满意经营的举措
3.5 顾客关系管理
3.5.1 关于顾客关系管理的认识
3.5.2 顾客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
3.5.3 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领导与战略
4.1 组织的方向和理念
4.1.1 使命
4.1.2 愿景
4.1.3 核心价值观
4.2 组织治理与社会责任
4.2.1 组织治理
4.2.2 社会责任
4.2.3 道德规范
4.2.4 公益支持
4.3 沟通、激励与创新
4.3.1 沟通
4.3.2 激励
4.3.3 创新
4.4 战略策划与实施
4.4.1 战略分析
4.4.2 战略策划
4.4.3 战略实施
4.4.4 战略评估与控制
4.5 标高分析
4.5.1 标高分析的含义
4.5.2 标高分析的作用
4.5.3 标高分析的思路和步骤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5.1 人力资源管理
5.1.1 人力资源规划
5.1.2 职位分析与设计
5.1.3 员工招聘
5.1.4 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
5.1.5 员工的绩效评价
5.2 员工参与及员工活性化
5.2.1 确保员工参与
5.2.2 实现员工活性化
5.3 团队与团队合作
5.3.1 打造团队
5.3.2 推动团队合作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过程管理
6.1 过程管理的含义和要求
6.1.1 过程与系统的概念
6.1.2 过程管理的原则
6.1.3 过程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6.1.4 典型的过程管理模式
6.2 过程策划
6.2.1 过程识别
6.2.2 过程设计
6.2.3 服务过程设计的特殊性
6.2.4 系统化的过程设计方法——质量机能展开
6.3 过程实施与控制
6.3.1 过程实施与监控的内容及要求
6.3.2 产品设计过程实施
6.3.3 设计评审过程
6.3.4 生产过程实施与控制
6.4 过程改进
6.4.1 计划阶段
6.4.2 转移阶段
6.4.3 运作运行管理阶段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持续改进
7.1 质量改进概述
7.1.1 质量改进的含义
7.1.2 质量改进的特点
7.1.3 质量改进的意义
7.1.4 质量改进的对策
7.2 质量改进的组织实施
7.2.1 克服质量改进的阻力
7.2.2 高层管理者的赞同与参与
7.2.3 质量改进的正规化和制度化
7.3 质量改进的工作流程
7.3.1 项目提案与选择
7.3.2 建立项目团队
7.3.3 诊断过程
7.3.4 治疗过程
7.3.5 建立控制,巩固成果
7.4 六西格玛管理
7.4.1 六西格玛的起源及其发展
7.4.2 六西格玛管理的测量指标
7.4.3 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
7.4.4 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关键
7.4.5 实施六西格玛的支持性工具
7.5 其他的质量改进方法
7.5.1 朱兰质量改进程序
7.5.2 克劳斯比质量改进程序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绩效测量、分析、评价与知识管理
8.1 绩效测量
8.1.1 绩效测量的重要性和要求
8.1.2 绩效测量的内容
8.1.3 绩效测量过程
8.2 绩效分析
8.2.1 绩效分析内容
8.2.2 绩效分析的注意事项
8.3 绩效评价
8.3.1 卓越绩效评价方法
8.3.2 国家质量奖的评审程序
8.3.3 自我评价程序
8.4 信息与知识管理
8.4.1 数据、信息与知识
8.4.2 数据、信息的可用性
8.4.3 信息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8.4.4 知识管理过程和体系架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供方关系管理
9.1 供方关系的相关概念
9.1.1 供方关系的类型
9.1.2 采购观念的转变与互利合作的供方关系
9.1.3 互利合作供方关系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收益
9.2 供方选择与供应策略制定
9.2.1 供方选择
9.2.2 供方关系策略模型
9.2.3 供方关系管理的原则
9.3 供方关系管理过程
9.3.1 供方关系计划
9.3.2 供方关系控制
9.3.3 供方关系改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 统计思想及其应用
10.1 统计基础
10.1.1 质量数据的类型
10.1.2 总体和样本
10.1.3 概率与随机变量
10.1.4 常用统计参数
10.2 变异理论
10.2.1 变异的来源
10.2.2 变异的类型
10.2.3 变异与两类管理错误
10.2.4 统计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10.3 常用统计技术和方法
10.3.1 描述性统计
10.3.2 统计推断
10.3.3 预测性统计
10.4 检验与抽样检验
10.4.1 质量检验
10.4.2 随机抽样
10.4.3 抽样检验与抽样方案
10.5 过程能力
10.5.1 过程能力研究的内容和程序
10.5.2 过程能力指数
10.5.3 过程能力评级
10.5.4 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
10.6 控制图
10.6.1 控制图的原理
10.6.2 控制图的用途
10.6.3 控制图的类型和适用情况
10.6.4 控制图的应用程序
10.6.5 控制图的观察和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11.1 用于质量控制的工具
11.1.1 调查表
11.1.2 分层法
11.1.3 因果图
11.1.4 排列图
11.1.5 直方图
11.1.6 散布图
11.1.7 流程图
11.2 用于质量策划的工具
11.2.1 关系图
11.2.2 KJ法
11.2.3 树图
11.2.4 矩阵图
11.2.5 矩阵数据分析法
11.2.6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11.2.7 矢线图
11.3 解决问题的模式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2章 可靠性管理
12.1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12.1.1 可靠性的含义
12.1.2 可靠性分类
12.1.3 可靠性与维修性、可用性
12.2 可靠性的度量
12.2.1 单元可靠性的度量
12.2.2 系统可靠性度量与预测
12.3 可靠性工程
12.3.1 可靠性设计
12.3.2 可靠性分析
12.3.3 可靠性试验
12.4 可靠性管理
12.4.1 可靠性管理的一般步骤
12.4.2 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12.4.3 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3章 标准化、质量认证、质量审核与质量监督
13.1 标准化
13.1.1 标准化及有关概念
13.1.2 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13.1.3 标准体系
13.1.4 标准化的形式
13.1.5 标准的制定程序
13.1.6 企业标准化的任务和要求
13.2 质量认证
13.2.1 认证制度的由来
13.2.2 认证制度的含义
13.2.3 认证的分类
13.2.4 认证的过程与模式
13.2.5 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的作用
13.2.6 WTO/TBT协议关于标准化与合格评定的要求
13.3 质量审核
13.3.1 质量审核及其相关概念
13.3.2 审核类型及其特征
13.3.3 审核原则
13.3.4 质量审核的实施过程
13.4 质量监督
13.4.1 质量监督的含义
13.4.2 质量监督的任务和意义
13.4.3 质量监督的法律依据及其基本要求
13.4.4 政府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13.4.5 舆论与消费者监督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章 质量管理导论
1.1 当代管理环境的特征
1.1.1 变化日益剧烈
1.1.2 顾客掌握着主导权
1.1.3 竞争无所不在
1.2 质量的含义
1.2.1 质量的定义
1.2.2 质量概念的相关术语
1.2.3 魅力特性、必须特性和线性特性
1.2.4 质量概念的两重含义
1.2.5 “大质量”观与“小质量”观
1.2.6 追求质量的动因
1.3 质量管理及相关概念
1.3.1 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治理
1.3.2 质量管理的概念
1.3.3 经典的质量管理过程
1.3.4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3.5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成效
1.4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
1.4.1 质量检验阶段
1.4.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4.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4.4 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5 质量经济性管理与质量成本
1.5.1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逻辑结构
1.5.2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程序
1.5.3 质量成本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系统模式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念
2.1.1 戴明及其管理理念
2.1.2 朱兰及其质量管理理念
2.1.3 石川馨及其质量管理理念
2.1.4 克劳斯比及其质量管理理念
2.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2.1 ISO 9000族标准及其构成
2.2.2 基于过程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2.3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征
2.3 卓越绩效模式
2.3.1 基于日本戴明奖的模式
2.3.2 基于美国国家质量奖的模式
2.3.3 基于欧洲质量奖的模式
2.3.4 “卓越绩效模式”小结
2.3.5 TQM、ISO 9000、卓越绩效准则之间的关系
2.4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2.4.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4.2 领导作用
2.4.3 全员参与
2.4.4 过程方法
2.4.5 管理的系统方法
2.4.6 持续改进
2.4.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2.4.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4.9 八项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3.1 顾客识别与细分
3.1.1 顾客识别
3.1.2 顾客细分
3.2 顾客需要、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3.2.1 顾客需要
3.2.2 顾客满意
3.2.3 顾客忠诚
3.3 顾客满意度的测量与分析
3.3.1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目的
3.3.2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实施过程
3.3.3 顾客满意度数据分析
3.3.4 顾客满意度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3.4 顾客满意经营系统
3.4.1 顾客满意经营系统的总体架构
3.4.2 完全顾客满意理念
3.4.3 CSMS的运行机制
3.4.4 CSMS的工具和方法
3.4.5 推进顾客满意经营的举措
3.5 顾客关系管理
3.5.1 关于顾客关系管理的认识
3.5.2 顾客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
3.5.3 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领导与战略
4.1 组织的方向和理念
4.1.1 使命
4.1.2 愿景
4.1.3 核心价值观
4.2 组织治理与社会责任
4.2.1 组织治理
4.2.2 社会责任
4.2.3 道德规范
4.2.4 公益支持
4.3 沟通、激励与创新
4.3.1 沟通
4.3.2 激励
4.3.3 创新
4.4 战略策划与实施
4.4.1 战略分析
4.4.2 战略策划
4.4.3 战略实施
4.4.4 战略评估与控制
4.5 标高分析
4.5.1 标高分析的含义
4.5.2 标高分析的作用
4.5.3 标高分析的思路和步骤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5.1 人力资源管理
5.1.1 人力资源规划
5.1.2 职位分析与设计
5.1.3 员工招聘
5.1.4 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
5.1.5 员工的绩效评价
5.2 员工参与及员工活性化
5.2.1 确保员工参与
5.2.2 实现员工活性化
5.3 团队与团队合作
5.3.1 打造团队
5.3.2 推动团队合作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过程管理
6.1 过程管理的含义和要求
6.1.1 过程与系统的概念
6.1.2 过程管理的原则
6.1.3 过程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6.1.4 典型的过程管理模式
6.2 过程策划
6.2.1 过程识别
6.2.2 过程设计
6.2.3 服务过程设计的特殊性
6.2.4 系统化的过程设计方法——质量机能展开
6.3 过程实施与控制
6.3.1 过程实施与监控的内容及要求
6.3.2 产品设计过程实施
6.3.3 设计评审过程
6.3.4 生产过程实施与控制
6.4 过程改进
6.4.1 计划阶段
6.4.2 转移阶段
6.4.3 运作运行管理阶段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持续改进
7.1 质量改进概述
7.1.1 质量改进的含义
7.1.2 质量改进的特点
7.1.3 质量改进的意义
7.1.4 质量改进的对策
7.2 质量改进的组织实施
7.2.1 克服质量改进的阻力
7.2.2 高层管理者的赞同与参与
7.2.3 质量改进的正规化和制度化
7.3 质量改进的工作流程
7.3.1 项目提案与选择
7.3.2 建立项目团队
7.3.3 诊断过程
7.3.4 治疗过程
7.3.5 建立控制,巩固成果
7.4 六西格玛管理
7.4.1 六西格玛的起源及其发展
7.4.2 六西格玛管理的测量指标
7.4.3 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
7.4.4 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关键
7.4.5 实施六西格玛的支持性工具
7.5 其他的质量改进方法
7.5.1 朱兰质量改进程序
7.5.2 克劳斯比质量改进程序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绩效测量、分析、评价与知识管理
8.1 绩效测量
8.1.1 绩效测量的重要性和要求
8.1.2 绩效测量的内容
8.1.3 绩效测量过程
8.2 绩效分析
8.2.1 绩效分析内容
8.2.2 绩效分析的注意事项
8.3 绩效评价
8.3.1 卓越绩效评价方法
8.3.2 国家质量奖的评审程序
8.3.3 自我评价程序
8.4 信息与知识管理
8.4.1 数据、信息与知识
8.4.2 数据、信息的可用性
8.4.3 信息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8.4.4 知识管理过程和体系架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供方关系管理
9.1 供方关系的相关概念
9.1.1 供方关系的类型
9.1.2 采购观念的转变与互利合作的供方关系
9.1.3 互利合作供方关系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收益
9.2 供方选择与供应策略制定
9.2.1 供方选择
9.2.2 供方关系策略模型
9.2.3 供方关系管理的原则
9.3 供方关系管理过程
9.3.1 供方关系计划
9.3.2 供方关系控制
9.3.3 供方关系改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 统计思想及其应用
10.1 统计基础
10.1.1 质量数据的类型
10.1.2 总体和样本
10.1.3 概率与随机变量
10.1.4 常用统计参数
10.2 变异理论
10.2.1 变异的来源
10.2.2 变异的类型
10.2.3 变异与两类管理错误
10.2.4 统计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10.3 常用统计技术和方法
10.3.1 描述性统计
10.3.2 统计推断
10.3.3 预测性统计
10.4 检验与抽样检验
10.4.1 质量检验
10.4.2 随机抽样
10.4.3 抽样检验与抽样方案
10.5 过程能力
10.5.1 过程能力研究的内容和程序
10.5.2 过程能力指数
10.5.3 过程能力评级
10.5.4 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
10.6 控制图
10.6.1 控制图的原理
10.6.2 控制图的用途
10.6.3 控制图的类型和适用情况
10.6.4 控制图的应用程序
10.6.5 控制图的观察和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11.1 用于质量控制的工具
11.1.1 调查表
11.1.2 分层法
11.1.3 因果图
11.1.4 排列图
11.1.5 直方图
11.1.6 散布图
11.1.7 流程图
11.2 用于质量策划的工具
11.2.1 关系图
11.2.2 KJ法
11.2.3 树图
11.2.4 矩阵图
11.2.5 矩阵数据分析法
11.2.6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11.2.7 矢线图
11.3 解决问题的模式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2章 可靠性管理
12.1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12.1.1 可靠性的含义
12.1.2 可靠性分类
12.1.3 可靠性与维修性、可用性
12.2 可靠性的度量
12.2.1 单元可靠性的度量
12.2.2 系统可靠性度量与预测
12.3 可靠性工程
12.3.1 可靠性设计
12.3.2 可靠性分析
12.3.3 可靠性试验
12.4 可靠性管理
12.4.1 可靠性管理的一般步骤
12.4.2 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12.4.3 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3章 标准化、质量认证、质量审核与质量监督
13.1 标准化
13.1.1 标准化及有关概念
13.1.2 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13.1.3 标准体系
13.1.4 标准化的形式
13.1.5 标准的制定程序
13.1.6 企业标准化的任务和要求
13.2 质量认证
13.2.1 认证制度的由来
13.2.2 认证制度的含义
13.2.3 认证的分类
13.2.4 认证的过程与模式
13.2.5 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的作用
13.2.6 WTO/TBT协议关于标准化与合格评定的要求
13.3 质量审核
13.3.1 质量审核及其相关概念
13.3.2 审核类型及其特征
13.3.3 审核原则
13.3.4 质量审核的实施过程
13.4 质量监督
13.4.1 质量监督的含义
13.4.2 质量监督的任务和意义
13.4.3 质量监督的法律依据及其基本要求
13.4.4 政府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13.4.5 舆论与消费者监督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