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华民国史(共10册)》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中华民国史(共10册)》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中华民国史(共10册)》是一部与“二十五史”相承接的纪传体史书。中华民国作为一个大的历?***冢已经结剩0多年,经过半个世纪对民国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国内史学界对民国历史的认识和看法也渐趋一致,于是有条件编纂一部与“二十五史”相承接的、权威的《中华民国史》。国内现有出版物中,尚无一部与“二十五史”体例相同、时间跨度与《清史稿》相承接的纪传体《中华民国史》,因此,《中华民国史(共10册)》的出版,将填补我国历史类图书出版的一大空白,使之成为“二十五史”之后的第“二十六史”。《中华民国史》由中国现代史学会组织编纂,集中了国内几乎所有中华民国史研究专家,分别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北师大、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五十余位专家承担具体撰写任务,从而保证了《中华民国史(共10册)》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史料价值上,都堪称精品之作。
目录
工矿业志
一 概述
(一)民国成立前中国工矿业发展概况
(二)北洋政府时期工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概况
(三)抗战前十年间的国统区工业
(四)1937年后各类区域的工业
二 纺织印染工业
(一)棉纺织业
(二)丝绸工业
(三)毛纺织业
(四)针织业
(五)印染业
三 饮食品加工工业
(一)面粉工业
(二)榨油业
(三)产盐业
(四)碾米、制糖、酿酒、制茶及蛋品加工等行业
四 能源工业
(一)煤炭工业
(二)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三)电力工业
五 冶金工业
(一)钢铁工业
(二)特矿工业
(三)其他有色金属工业
六 机械工业(含船舶修造、兵器、电器工业等)
(一)船舶修造业
(二)兵器工业(附航空工业)
(三)其他各类机械工业
(四)电器工业
七 其他工业
(一)基础化工工业
(二)日用化工工业
(三)近代医药化工的兴起
(四)烟草工业和造纸工业
(五)建材工业
农业志
一 概述
(一)民国成立前中国农业发展概况
(二)民国时期农村土地关系状况和变化趋势
(三)土地开发与农业科技推广
(四)农产品商品化与资本主义经营的发展
(五)30年代初期农村危局及国民党政府的挽救措施
(六)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占领区对农业的野蛮统制和疯狂掠夺
(七)1937-1949年国统区农业概况
(八)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农业
二 种植业:粮食作物
(一)粮食作物概说
(二)谷类
(三)豆类
(四)薯类
三 种植业:经济作物
(一)棉花
(二)麻类
(三)油料作物
(四)茶
(五)糖料作物
(六)烟草
四 林业
(一)民国时期中国森林资源概况
(二)林政、林法与林学
(三)东北林区的林业
(四)西北林区和西南林区的林业
(五)其他地区的林业
五 养蚕业、畜牧业及渔业
(一)养蚕业
(二)畜牧业和养殖业
(三)渔业
交通志
一 概述
二 水运
(一)中国新型水运方式的开端
(二)战前中国轮运业的发展
三 铁路
(一)晚清中国铁路的兴修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铁路建设
(三)30年代铁路建设的新高潮
(四)战前中国铁路运营管理
(五)七七事变以后的铁路建设
四 公路
(一)近代公路的初兴
(二)二三十年代的大规模筑路
(三)战前公路运输
(四)七七事变以后的公路建筑与运输
五 航空
(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端
(二)国民党政府时期航空事业的发展
六 邮电
(一)邮政
(二)电信
财政志
一 清末财政体制遗产
(一)财政主权的旁落
(二)中央财权旁落地方的演变趋势
(三)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
(四)清末财政制度改革
二 北洋政府的财政
(一)影响财政体制的因素
(二)财务行政体制:从改革走向混乱
(三)杂乱苛重的赋税
(四)北洋政府的外债
(五)北洋政府的内债
(六)财政支出特征与赤字
三 抗战前国民党政府的财政
(一)统一财政行政
(二)划分国家和地方收支
(三)预决算制度的实施
(四)税制与税收
(五)外债整理及再借新债
(六)国民党政府的内债
(七)财政支出特征与赤字
四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财政
(一)战时财政危机及财政政策调整
(二)赋税与专卖收入
(三)战时内债
(四)战时外债
(五)战时财政支出
五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
(一)对敌伪资产的接收
(二)外债
(三)内战军费开支浩大与财政危机加重
(四)发行内债与加征赋税
六 新民主主义政权的财政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财政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财政
(三)抗战胜利后的解放区财政
商贸金融志
一 概述
二 对外贸易
(一)清末民初中外贸易制度与组织
(二)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三)战前国统区的对外贸易
(四)七七事变以后的对外贸易
三 国内商业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及其局限性
(二)大宗商品流转模式与商品价格结构
(三)新式商业的崛起
(四)商业的三重结构
(五)商人资本的增长
四 货币与金融
(一)杂乱的货币与币制的改革
(二)票号业由盛转衰
(三)钱庄业的发展变化
(四)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兴起
(五)“四行两局”及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发展
(六)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七)解放战争时期的金融
主要参考书目
一 概述
(一)民国成立前中国工矿业发展概况
(二)北洋政府时期工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概况
(三)抗战前十年间的国统区工业
(四)1937年后各类区域的工业
二 纺织印染工业
(一)棉纺织业
(二)丝绸工业
(三)毛纺织业
(四)针织业
(五)印染业
三 饮食品加工工业
(一)面粉工业
(二)榨油业
(三)产盐业
(四)碾米、制糖、酿酒、制茶及蛋品加工等行业
四 能源工业
(一)煤炭工业
(二)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三)电力工业
五 冶金工业
(一)钢铁工业
(二)特矿工业
(三)其他有色金属工业
六 机械工业(含船舶修造、兵器、电器工业等)
(一)船舶修造业
(二)兵器工业(附航空工业)
(三)其他各类机械工业
(四)电器工业
七 其他工业
(一)基础化工工业
(二)日用化工工业
(三)近代医药化工的兴起
(四)烟草工业和造纸工业
(五)建材工业
农业志
一 概述
(一)民国成立前中国农业发展概况
(二)民国时期农村土地关系状况和变化趋势
(三)土地开发与农业科技推广
(四)农产品商品化与资本主义经营的发展
(五)30年代初期农村危局及国民党政府的挽救措施
(六)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占领区对农业的野蛮统制和疯狂掠夺
(七)1937-1949年国统区农业概况
(八)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农业
二 种植业:粮食作物
(一)粮食作物概说
(二)谷类
(三)豆类
(四)薯类
三 种植业:经济作物
(一)棉花
(二)麻类
(三)油料作物
(四)茶
(五)糖料作物
(六)烟草
四 林业
(一)民国时期中国森林资源概况
(二)林政、林法与林学
(三)东北林区的林业
(四)西北林区和西南林区的林业
(五)其他地区的林业
五 养蚕业、畜牧业及渔业
(一)养蚕业
(二)畜牧业和养殖业
(三)渔业
交通志
一 概述
二 水运
(一)中国新型水运方式的开端
(二)战前中国轮运业的发展
三 铁路
(一)晚清中国铁路的兴修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铁路建设
(三)30年代铁路建设的新高潮
(四)战前中国铁路运营管理
(五)七七事变以后的铁路建设
四 公路
(一)近代公路的初兴
(二)二三十年代的大规模筑路
(三)战前公路运输
(四)七七事变以后的公路建筑与运输
五 航空
(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端
(二)国民党政府时期航空事业的发展
六 邮电
(一)邮政
(二)电信
财政志
一 清末财政体制遗产
(一)财政主权的旁落
(二)中央财权旁落地方的演变趋势
(三)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
(四)清末财政制度改革
二 北洋政府的财政
(一)影响财政体制的因素
(二)财务行政体制:从改革走向混乱
(三)杂乱苛重的赋税
(四)北洋政府的外债
(五)北洋政府的内债
(六)财政支出特征与赤字
三 抗战前国民党政府的财政
(一)统一财政行政
(二)划分国家和地方收支
(三)预决算制度的实施
(四)税制与税收
(五)外债整理及再借新债
(六)国民党政府的内债
(七)财政支出特征与赤字
四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财政
(一)战时财政危机及财政政策调整
(二)赋税与专卖收入
(三)战时内债
(四)战时外债
(五)战时财政支出
五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
(一)对敌伪资产的接收
(二)外债
(三)内战军费开支浩大与财政危机加重
(四)发行内债与加征赋税
六 新民主主义政权的财政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财政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财政
(三)抗战胜利后的解放区财政
商贸金融志
一 概述
二 对外贸易
(一)清末民初中外贸易制度与组织
(二)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三)战前国统区的对外贸易
(四)七七事变以后的对外贸易
三 国内商业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及其局限性
(二)大宗商品流转模式与商品价格结构
(三)新式商业的崛起
(四)商业的三重结构
(五)商人资本的增长
四 货币与金融
(一)杂乱的货币与币制的改革
(二)票号业由盛转衰
(三)钱庄业的发展变化
(四)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兴起
(五)“四行两局”及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发展
(六)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七)解放战争时期的金融
主要参考书目
中华民国史.第九册,传四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