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共同题名:Handbook of mechanical design

副标题:无

作   者:成大先主编

分类号:TH122

ISBN:978712201411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   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   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   构;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   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   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   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   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   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   成型模具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   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   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   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   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   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   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   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   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   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   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   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   ,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使用。   

目录

第15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

第1章概述 15-3

1原理和特征 15-3

1.1原理 15-3

1.2特征 15-3

2基本类型 15-3

2.1分类 15-3

2.2悬挂形式与其他特征的组合 15-4

3结构和性能 15-4

4优越性及应用 15-11

4.1优越性 15-11

4.2应用 15-11

5有关结构实例的说明 15-11

第2章悬挂安装结构 15-12

1整体外壳式 15-12

1.1初级减速器固定式安装结构 15-12

1.2初级减速器悬挂式安装结构 15-12

1.2.1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拉压杆(或弹簧) 15-12

1.2.2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弯曲杆 15-13

2固定滚轮式(bf型) 15- 15

.3推杆式(bfp型) 15-16

4拉杆式(bft型) 15-16

5偏心滚轮式(tsp型) 15-18

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 15-19

1整体外壳式 15-19

1.1全悬挂、自平衡扭力杆装置 15-19

1.2全悬挂、扭力杆串接弯曲杆装置 15-19

1.3全悬挂、弹簧串接拉压杆装置 15-20

1.4全悬挂、弹簧液压串接弹簧装置 15-21

1.5全悬挂、单作用式拉压杆装置 15-21

2固定滚轮式(bf型) 15-21

3推杆式(bfp型) 15-23

4拉杆式(bft型) 15-24

5偏心滚轮式(tsp型) 15-28

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 15-31

1单作用式 15-31

2自平衡式 15-34

3并接式(双作用式) 15-35

4串接式 15-37

5调整式 15-40

6液压阻尼器 15-41

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 15-42

1均载技术 15-42

1.1单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 15-42

1.2多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 15-42

1.2.1自动控制方法 15-42

1.2.2机电控制方法 15-43

2安全保护技术 15-44

2.1扭力杆保护装置 15-44

2.2过载保护装置 15-45

3中心距可变与侧隙调整 15-46

3.1辊子的外形尺寸和性能 15-46

3.1.1辊子的外形尺寸 15-46

3.1.2辊子的性能 15-47

3.2侧隙调整和控制 15-47

3.2.1齿轮侧隙在传动中的重要性 15-47

3.2.2传动最小侧隙的保证 15-48

4设计与结构特点 15-49

4.1合理确定末级传动副的形式和结构参数 15-49

4.1.1销齿传动等新型传动应逐步推广和发展 15-49

4.1.2目前末级减速宜采用高度变位渐开线直齿齿轮 15-50

4.2啮合点数的选择 15-50

4.3各种悬挂安装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性 15-50

4.3.1整体外壳式(pgc型等) 15-51

4.3.2固定滚轮式(bf型) 15-51

4.3.3推杆式(bfp型) 15-51

4.3.4拉杆式(bft型) 15-51

4.3.5偏心滚轮式(tsp型) 15-51

4.4柔性支承的特性和结构要求 15-51

4.4.1单作用式 15-51

4.4.2自平衡式 15-52

4.4.3并接式(双作用式) 15-52

4.4.4串接式 15-52

4.4.5调整式 15-52

第6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和选型方法 15-53

1 国内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性能和尺寸系列 15-53

1.1整体外壳式之一(pgc型,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 15-53

1.2整体外壳式之二(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 15-54

1.3整体外壳式之三(四点啮合,单作用弹簧缓冲装置串接拉压杆,有均载调节机构) 15-55

1.4整体外壳式之四(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 15-57

1.5固定滚轮式(bf型) 15-58

1.6拉杆式(bft型,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弹簧) 15-59

2国外多柔传动装置的尺寸系列及选型 15-62

2.1日本椿本公司bft型尺寸系列及选型 15-62

2.1.1拉杆式(bft型)多柔传动装置末级齿轮模数的选定 15-63

2.1.2固定滚轮式(bf型)和推杆式(bfp型)多柔传动装置末级齿轮模数的选定 15-64

2.2德国克虏伯公司bft型尺寸系列 15-66

2.3法国迪朗齿轮公司bft型尺寸系列及选型 15-67

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动力学计算 15-71

1全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氧气转炉为例) 15-71

1.1系统力学模型 15-71

1.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三质量系统,按非零度区预张紧启动工况) 15-73

1.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 15-73

1.3.1固有振动解(按模态分析法) 15-73

1.3.2强迫振动解 15-75

1.4扭振力矩 15-79

2半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烧结机为例) 15-79

2.1系统力学模型 15-79

2.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四质量系统) 15-81

2.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初始条件为零) 15-81

2.4系统扭振力矩的计算 15-88

3分析说明 15-88

4结论 15-88

附录 15-89

参考文献 15-92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16-3

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型式及其应用范围16-3

2圆柱齿轮减速器标准中心距(摘自gb/t 10090—1988)16-5

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16-6

4减速器的结构尺寸16-10

4.1减速器的基本结构16-10

4.2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尺寸16-11

4.3减速器附件16-14

5减速器轴承的选择16-18

6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6-19

7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16-19

7.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16-19

7.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16-21

8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16-23

8.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16-23

8.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油选择16-26

9减速器技术要求16-27

10减速器典型结构示例16-28

10.1圆柱齿轮减速器16-28

10.2圆锥齿轮减速器16-32

10.3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16-33

10.4蜗杆减速器16-34

10.5齿轮-蜗杆减速器16-38

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16-39

1zdy、zly、zsy型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8853—2001)16-39

1.1适用范围和代号16-39

1.2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型式16-39

1.3承载能力16-43

1.4减速器的选用16-47

2qj型起重机三支点减速器(摘自jb/t 8905 1—1999)、qj-d型起重机底座式减速器(摘自jb/t 8905 2—1999)和dqj型、dqjd型点线啮合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10468—2004)16-49

2.1适用范围、安装方式和代号16-49

2.2外形、安装尺寸16-51

2.3承载能力16-58

2.4实际传动比16-64

2.5减速器的选用16-64

3db、dc型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9002—1999)16-65

3.1适用范围和代号16-65

3.2外形、安装尺寸和装配型式16-66

3.3承载能力16-73

3.4实际传动比16-77

3.5减速器的选用16-77

4cw型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摘自jb/t 7935—1999)16-79

4.1适用范围和标记16-79

4.2外形、安装尺寸16-80

4.3承载能力和效率16-81

4.4润滑油牌号(黏度等级)16-84

4.5减速器的选用16-85

5tp型平面包络环面蜗轮减速器(摘自jb/t 9051—1999)16-86

5.1适用范围和标记16-86

5.2外形、安装尺寸16-87

5.3承载能力16-90

5.4减速器的总效率16-92

5.5减速器的选用16-936hwt、hwb型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摘自jb/t 7936—1999)16-94

6.1适用范围和标记16-94

6.2外形、安装尺寸16-95

6.3承载能力及总传动效率16-97

6.4减速器的选用16-104

7行星齿轮减速器16-105

7.1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6502—1993)16-105

7.1.1适用范围、标记及相关技术参数16-105

7.1.2外形、安装尺寸16-108

7.1.3承载能力16-122

7.1.4减速器的选用16-131

7.2ngw-s型行星齿轮减速器16-133

7.2.1适用范围和标记16-133

7.2.2外形、安装尺寸16-134

7.2.3承载能力16-136

7.2.4减速器的选用16-138

7.3hzw、hzc、hzl、hzy型垂直出轴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摘自jb/t 7344—1994)16-139

7.3.1适用范围及标记16-139

7.3.2外形、安装尺寸16-140

7.3.3承载能力16-143

7.3.4减速器的选用16-144

8摆线针轮减速器16-146

8.1概述16-146

8.2摆线针轮减速器16-148

8.2.1标记方法及使用条件16-148

8.2.2外形、安装尺寸16-149

8.2.3承载能力16-172

8.2.4减速器的选用16-203

9谐波传动减速器16-203

9.1工作原理与特点16-203

9.2xb、xbz型谐波传动减速器(摘自gb/t 14118—1993)16-205

9.2.1外形、安装尺寸16-205

9.2.2承载能力16-208

9.2.3使用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16-210

9.2.4减速器的选用16-210

10三环减速器16-211

10.1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16-211

10.2结构型式与特征16-212

10.3装配型式16-213

10.4外形、安装尺寸(摘自yb/t 079—1995)16-215

10.5承载能力16-221

10.6减速器的选用16-227

11釜用立式减速器16-227

11.1x系列釜用立式摆线针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 2—2001)16-227

11.1.1外形、安装尺寸16-228

11.1.2承载能力16-231

11.2lc型立式两级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3—2001)16-235

11.2.1外形、安装尺寸16-235

11.2.2承载能力16-236

11.3fj型硬齿面圆柱、圆锥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 5—2001)16-237

11.3.1外形、安装尺寸16-237

11.3.2承载能力16-239

11.4lpj、lpb、lpp型平行轴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 4—2001)16-240

11.4.1外形、安装尺寸16-240

11.4.2承载能力16-242

11.5fp型中功率窄v带及高强力v带传动减速器(摘自hg/t 3139 10—2001)16-244

11.5.1外形、安装尺寸16-244

11.5.2承载能力16-245

11.6yp型带传动减速器(摘自hg/t 3139 11—2001)16-246

11.6.1外形、安装尺寸16-246

11.6.2承载能力16-248

11.7釜用减速器附件16-249

11.7.1xd型单支点机架16-249

11.7.2xs型双支点机架16-252

11.7.3fz型双支点方底板机架16-255

11.7.4jq型夹壳联轴器16-257

11.7.5gt、df型刚性凸缘联轴器16-258

11.7.6sf型三分式联轴器16-260

11.7.7tk型弹性块式联轴器16-261

12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7000—1993)16-262

12.1适用范围16-262

12.2代号与标记示例16-263

12.3外形、安装尺寸16-263

12.4实际传动比及承载能力16-267

13th、tb型硬齿面齿轮减速器16-273

13.1适用范围及代号示例16-273

13.2装配布置型式16-273

13.3外形、安装尺寸16-274

13.4承载能力16-297

13.5减速器的选用16-312

14模块化系列斜齿轮减速电机16-3 15

14.1斜齿轮减速电机装配型式及主要技术特性16-316

14.2sew r系列斜齿轮减速电机外形、安装尺寸16-319

14.3sew r系列斜齿轮减速电机承载能力16-328

14.4sew r系列斜齿轮减速电机的选用及型号标记16-358

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16-360

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知识、类型和选用16-360

1.1传动原理16-360

1.2特点和应用16-362

1.3机械特性16-362

1.4类型、特性和应用示例16-363

1.5选用的一般方法16-367

1.5.1类型选择16-367

1.5.2容量选择16-367

2锥盘环盘无级变速器16-368

2.1概述16-368

2.2spt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6-368

2.3zh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6-370

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6-375

3.1概述16-375

3.2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6-376

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6-382

4.1概述16-382

4.2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6-382

4.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6-382

4.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6-383

4.2.3选型方法16-385

5带式无级变速器16-385

5.1概述16-385

5.2v形宽带无级变速器16-386

6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6-388

6.1概述16-388

6.1.1特点及用途16-388

6.1.2变速原理16-388

6.1.3调速范围16-389

6.2p型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6-389

6.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6-389

6.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6-390

7三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16-391

7.1概述16-391

7.2三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16-392

7.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6-392

7.2.2外形、安装尺寸16-393

7.2.3性能参数16-394

8四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16-394

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6-396

9.1概述16-396

9.2特点、工作特性和选用16-397

9.3型号标记、技术参数和外形、安装尺寸16-397

参考文献16-400

第17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章常用电机17-3

1电动机的特性、工作状态及其发热与温升17-3

2电动机的选择17-8

2.1选择电动机应综合考虑的问题17-8

2.2电动机选择顺序17-8

2.3电动机类型选择17-8

2.4电动机电压和转速的选择17-10

2.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运行17-11

2.6电动机功率计算17-12

2.7电动机功率计算与选用举例17-21

3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17-28

4常用电动机规格17-29

4.1旋转电动机外壳的防护分级(摘自gb/t 4942.1—2001)17-29

4.2旋转电动机结构及安装型式(im代号)(摘自gb/t 997—2003)17-30

4.3常用电动机的特点及用途17-37

4.4一般异步电动机17-41

4.4.1y2系列(ip54)(摘自jb/t 8680.1—1998、jb/t 8680.2—1998)、y3系列(ip55)(摘自jb/t 10447—2004)三相异步电动机17-41

4.4.2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9616—1999)17-53

4.4.3y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5271—1991、jb/t 5272—1991)17-62

4.4.4yr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119—1993)17-65

4.4.5yr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5269—1991)17-68

4.4.6y、yr系列中型三相异步电动机(660v)17-70

4.4.7yx系列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17-73

4.4.8yh系列(ip44)高转差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49—1992)17-76

4.4.9yej系列(ip44)电磁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56—1992)17-85

4.5变速和减速异步电动机17-90

4.5.1yd系列(ip44)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127—1993)17-90

4.5.2yct(摘自jb/t 7123—1993)、yctd(摘自jb/t 6450—1992)系列电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7-96

4.5.3ycj系列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47—1992)17-100

4.5.4yvp(ip44)系列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7-109

4.5.5ytsz系列冶金及起重用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7-113

4.6yz(摘自jb/t 10104—1999)、yzr(摘自jb/t 10105—1999)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17-116

4.6.1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17-116

4.6.2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电动机的安装尺寸与外形尺寸17-118

4.7防爆异步电动机17-121

4.7.1yb2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565.1—2004、jb/t 7565 2—2002、jb/t 7565 3—2004、jb/t 7565 4—2004)17-122

4.7.2ya系列增安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9595—1999、jb/t 8972—1999)17-132

4.8小功率电动机17-140

4.9yzo系列振动异步电动机17-145

4.10小型盘式制动电动机17-147

4.10.1ype三相异步盘式制动电动机17-147

4.10.2yhhpy起重用盘式制动电动机17-149

4.11直流电机17- 150

4.11.1z4系列直流电动机(摘自jb/t 6316—1992)17-151

4.11.2测速发电机17-166

4.12电动机滑轨17-172

第2章常用电器17-175

1电磁铁17-175

1.1mqd1系列牵引电磁铁17-175

1.2直流牵引电磁铁17-176

2行程开关17-178

2.1lxp1(3se3)系列行程开关17-178

2.2lx19系列行程开关17-181

2.3lxz1系列精密组合行程开关17-183

2.4lxw6系列微动开关17-184

2.5wl型双回路行程开关17-186

3接近开关17-197

3.1lxj6系列接近开关17-197

3.2lxj7系列接近开关17-198

3.3lxj8(3sg)系列接近开关17-198

3.4e2系列接近开关17-205

4光电开关17-210

5光电编码器17-216

5.1lec系列增量式光电编码器17-216

5.2jxw系列绝对式光电编码器17-217

6管状电加热元件(摘自jb/t 2379—1993)17-220

6.1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型号与用途17-220

6.2管状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及使用说明17-220

6.3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常用设计、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17-221

6.4jgq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7-222

6.5jgy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7-224

6.6jgs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7-225

6.7jgx1,2,3型及jgj1,2,3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7-226

6.8jgm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7-227

第3章电动、电液推杆与升降机17-229

1电动推杆17-229

1.1zhn系列电动推杆17-229

1.2dg型电动推杆17-231

1.3dgt型电动推杆17-236

1.4dgw型电动推杆17-237

1.5tdt双联同步电动推杆17-238

1.6应用示例17-239

1.7dtt型电动推拉杆17-239

2电液推杆17-242

2.1电动液压缸17-242

2.1.1ue系列电动液压缸与系列液压泵技术参数17-242

2.1.2uec系列直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17-245

2.1.3ueg系列并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17-247

2.2电液推杆及电液转角器17-253

2.2.1dyt(b)电液推杆17-253

2.2.2zdy电液转角器17-259

2.2.3有关说明17-260

3升降机17-261

3.1swl蜗轮螺杆升降机(摘自jb/t 8809—1998)17-261

3.1.1型式及尺寸17-261

3.1.2性能参数17-265

3.1.3驱动功率的计算17-269

3.1.4蜗杆轴伸的许用径向力17-269

3.1.5螺杆长度与极限载荷的关系17-270

3.1.6螺杆许用侧向力fs和轴向力fa与行程的关系17-271

3.1.7工作持续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17-272

3.2其他升降机17-272

参考文献17-273

第18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本篇主要符号18-3

第1章概述18-5

1机械振动的分类及机械工程中的振动问题18-5

1.1机械振动的分类18-5

1.2机械工程中常遇到的振动问题18-6

2有关振动的部分标准18-7

2.1有关振动的部分国家标准18-7

2.2国际振动标准简介18-10

3机械振动等级的评定18-11

3.1振动烈度的确定18-12

3.2泵的振动烈度的评定举例18-13

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18-15

1机械振动表示方法18-15

1.1简谐振动表示方法18-15

1.2周期振动幅值表示法18-16

1.3振动频谱表示法18-16

2弹性构件的刚度18-17

3阻尼系数18-20

3.1线性阻尼系数18-20

3.2非线性阻尼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18-21

4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8-22

4.1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8-22

4.2二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8-26

4.3各种构件的固有角频率18-28

5同向简谐振动合成18-33

6各种机械产生振动的扰动频率18-34

第3章线性振动18-35

1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响应18-35

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8-37

2.1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8-37

2.2非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8-39

3直线运动振系与定轴转动振系的参数类比18-40

4共振关系18-41

5回转机械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动18-42

5.1启动过程的振动18-42

5.2停机过程的振动18-42

6多自由度系统18-43

6.1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其特性18-43

6.2二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和相位差角计算公式18-45

7机械系统的力学模型18-45

7.1力学模型的简化原则18-46

7.2等效参数的转换计算18-46

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18-49

1非线性振动18-49

1.1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问题18-49

1.2非线性力的特征曲线18-50

1.3非线性系统的物理性质18-53

1.4分析非线性振动的常用方法18-56

1.5等效线性化近似解法18-56

1.6示例18-57

1.7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18-58

2自激振动18-59

2.1自激振动和自振系统的特性18-59

2.2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自激振动现象18-59

2.3单自由度系统相平面及稳定性18-61

3随机振动..18-64

3.1平稳随机振动描述18-65

3.2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8-66

3.3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18-67

第5章振动的控制18-68

1隔振与减振方法18-68

2隔振设计18-68

2.1隔振原理及一次隔振的动力参数设计18-68

2.2一次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8-70

2.3二次隔振动力参数设计18-71

2.4二次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8-73

2.5隔振设计的几个问题18-75

2.5.1隔振设计步骤18-75

2.5.2隔振设计要点18-76

2.5.3圆柱螺旋弹簧的刚度18-76

2.5.4隔振器的阻尼18-77

2.6隔振器的材料与类型18-77

2.7橡胶隔振器18-78

2.8橡胶隔振器设计18-81

2.8.1橡胶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18-81

2.8.2橡胶隔振器刚度计算18-82

2.8.3橡胶隔振器设计要点18-83

2.9不锈钢丝绳减振器18-84

2.9.1主要特点18-84

2.9.2选型原则与方法18-85

3阻尼减振18-88

3.1阻尼减振原理18-88

3.2材料的损耗因子与阻尼层结构18-89

3.2.1橡胶阻尼层结构18-90

3.2.2干摩擦阻尼减振器例18-91

3.3线性阻尼隔振器18-92

3.3.1减振隔振器系统主要参数18-92

3.3.2最佳参数选择18-93

3.3.3设计示例18-94

3.4非线性阻尼系统的隔振18-95

3.4.1刚性连接非线性阻尼系统隔振18-95

3.4.2弹性连接干摩擦阻尼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8-96

3.4.3减振器设计18-97

4动力吸振器18-98

4.1动力吸振器设计18-99

4.1.1动力吸振器工作原理18-99

4.1.2动力吸振器的设计18-99

4.1.3动力吸振器附连点设计18-100

4.1.4设计示例18-100

4.2加阻尼的动力吸振器18-101

4.2.1设计思想18-101

4.2.2减振吸振器的最佳参数18-102

4.2.3减振吸振器的设计步骤18-103

4.3二次减振隔振器设计18-104

4.3.1设计思想18-104

4.3.2二次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8-104

4.4摆式减振器18-105

4.5冲击减振器18-106

5缓冲器设计18-108

5.1设计思想18-108

5.1.1冲击现象及冲击传递系数18-108

5.1.2速度阶跃激励18-109

5.1.3缓冲弹簧的储能特性18-110

5.1.4阻尼参数选择18-110

5.2一次缓冲器设计18-111

5.2.1缓冲器的设计原则18-111

5.2.2设计要求18-112

5.2.3一次缓冲器动力参数设计18-112

5.2.4加速度脉冲激励波形影响提示18-112

5.3二次缓冲器的设计18-112

6平衡法18-113

6.1结构的设计18-113

6.2转子的平衡18-113

6.3往复机械的平衡18-115

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18-116

1概述18-116

1.1振动机械的用途及工艺特性18-116

1.2振动机械的组成18-117

1.3振动机械的频率特性及结构特征18-117

1.4有关振动机械的部门标准18-118

2振动输送类振动机的运动参数18-119

2.1机械振动指数18-119

2.2物料的滑行运动18-119

2.3物料抛掷指数18-120

2.4常用振动机的振动参数18-121

2.5物料平均速度18-121

2.6输送能力与输送槽体尺寸的确定18-122

2.7物料的等效参振质量和等效阻尼系数18-122

2.8振动系统的计算质量18-123

2.9激振力和功率18-123

3单轴惯性激振器设计18-124

3.1平面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8-124

3.2空间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8-125

3.3单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8-126

3.4激振力的调整及滚动轴承18-127

4双轴惯性激振器18-127

4.1产生单向激振力的双轴惯性激振器18-127

4.2空间运动双轴惯性激振器18-128

4.2.1交叉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8-129

4.2.2平行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8-129

4.3双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8-130

4.4自同步条件及激振器位置18-131

5近共振类振动机18-132

5.1惯性共振式18-132

5.1.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8-132

5.1.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8-133

5.2弹性连杆式18-134

5.2.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8-134

5.2.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8-134

5.3主振系统的动力平衡18-135

5.4导向杆和橡胶铰链18-136

5.5振动输送类振动机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的计算18-137

5.6近共振类振动机工作点的调试18-138

5.7间隙非线性弹簧设计18-138

6振动机械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8-138

6.1远超共振惯性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8-138

6.2惯性共振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8-140

6.3弹性连杆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8-141

7主要零部件18-143

7.1振动源电机18-143

7.2仓壁式振动器18-149

7.3复合弹簧18-150

8振动给料机18-152

9利用振动来监测缆索拉力18-155

9.1测量弦振动计算索拉力18-156

9.1.1弦振动测量原理18-156

9.1.2mgh型锚索测力仪18-156

9.2按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索拉力18-157

9.2.1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原理18-157

9.2.2高屏溪桥斜张钢缆检测部分简介18-157

9.3索拉力振动检测的最新方法18-159

9.3.1考虑索的垂度和弹性伸长λ18-159

9.3.2频差法18-160

9.3.3拉索基频识别工具箱18-160

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18-161

1概述18-161

1.1测量在机械振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18-161

1.2振动的测量方法18-161

1.2.1振动测量的主要内容18-161

1.2.2振动测量的类别18-161

1.3测振原理18-163

1.3.1线性系统振动量时间历程曲线的测量18-163

1.3.2测振原理18-163

1.4振动测量系统图示例18-164

2数据采集与处理18-164

2.1信号18-164

2.1.1信号的类别18-164

2.1.2振动波形因素与波形图18-164

2.2信号的频谱分析18-165

2.3数据采集系统18-166

2.3.1信号采集18-166

2.3.2力锤及应用18-167

2.4数据处理18-167

2.4.1数据处理方法18-167

2.4.2数字处理系统18-168

2.5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监测系统18-168

3振动幅值测量18-169

3.1光测位移幅值法18-169

3.2电测振动幅值法18-170

3.3激光干涉测量振动法18-170

3.3.1光学多普勒干涉原理测量物体的振动18-170

3.3.2低频激光测振仪18-170

4振动频率与相位的测量18-171

4.1李沙育图形法18-171

4.2标准时间法18-171

4.3闪光测频法18-172

4.4数字频率计测频法18-172

4.5振动频率测量分析仪18-172

4.6相位的测量18-172

5系统固有频率与振型的测定18-173

5.1自由衰减振动法18-173

5.2共振法18-173

5.3频谱分析法18-173

5.4振型的测定18-174

6阻尼参数的测定18-174

6.1自由衰减振动法18-174

6.2带宽法18-175

第8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18-176

1概述18-176

2简单转子的临界转速18-176

2.1力学模型18-176

2.2两支承轴的临界转速18-177

2.3两支承单盘转子的临界转速18-178

3两支承多盘转子临界转速的近似计算18-179

3.1带多个圆盘轴的一阶临界转速18-179

3.2力学模型18-179

3.3临界转速计算公式18-179

3.4计算示例18-181

4轴系的模型与参数18-182

4.1力学模型18-182

4.2滚动轴承支承刚度18-182

4.3滑动轴承支承刚度18-184

4.4支承阻尼18-188

5轴系的临界转速计算18-188

5.1轴系的特征值问题18-188

5.2特征值数值计算实例18-189

6轴系临界转速设计18-190

6.1轴系临界转速修改设计18-190

6.2轴系临界转速组合设计18-192

7影响轴系临界转速的因素18-193

参考文献18-195

第19篇机架设计

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19-3

1机架结构类型19-3

1.1按机架外形分类19-3

1.2按机架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分类19-3

1.3按力学模型分类19-4

1.4机架杆系结构类型19-5

2机架杆系的几何不变性19-5

2.1平面杆系的组成规则19-6

2.2平面杆系的自由度计算19-6

2.2.1平面杆系的约束类型19-6

2.2.2平面杆系自由度的计算19-7

2.3杆系几何特性与静定特性的关系19-7

3机架设计计算的准则和要求19-8

3.1机架设计的准则19-8

3.2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19-9

3.3设计步骤19-9

4机架结构的选择19-9

4.1一般规则19-9

4.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比较19-10

4.3静定桁架与刚架的比较19-11

4.4几种杆系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19-11

4.5几种桁架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19-13

5几种典型机架结构形式19-15

5.1汽车车架19-15

5.1.1梁式车架19-15

5.1.2承载式车身车架19-16

5.1.3各种新型车架形式19-17

5.2摩托车车架和拖拉机架19-18

5.3起重运输机械机架19-20

5.4挖掘机机架19-23

5.5管架与管子支吊架19-25

5.6标准容器支座19-31

5.7大型容器支架19-34

第2章机架设计的一般规定19-35

1载荷19-35

1.1载荷分类19-35

1.2组合载荷19-36

1.3雪载荷和冰载荷19-36

1.4风载荷19-37

1.5地震载荷19-40

2刚度要求19-42

2.1《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19-42

2.2《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19-43

2.3提高刚度的方法19-43

3强度要求19-44

3.1许用应力19-44

3.1.1基本许用应力19-44

3.1.2折减系数k19-44

3.1.3基本许用应力表19-45

3.2起重机钢架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19-46

3.3铆焊连接基本许用应力19-47

4机架结构的简化方法19-48

4.1选取力学模型的原则19-48

4.2支座的简化19-48

4.3结点的简化19-49

4.4构件的简化19-49

4.5简化综述及举例19-50

5杆系结构的支座形式19-51

5.1用于梁和刚架的支座19-51

5.2用于柱和刚架的支座19-52

5.3用于桁架的支座19-53

6技术要求19-53

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19-56

1梁的设计19-56

1.1纵梁的结构设计19-56

1.1.1纵梁的结构19-56

1.1.2梁的连接19-59

1.1.3梁截面的有关数据19-59

1.2主梁的上拱高度19-62

1.3端梁的结构设计19-62

1.4梁的整体稳定性19-63

1.5梁的局部稳定性19-65

1.6举例19-66

2梁的计算19-68

2.1梁的强度计算19-68

2.2连续梁计算用表19-69

2.3举例19-73

2.4弹性支座上的连续梁19-75

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19-80

1柱和立架的形状19-80

1.1柱的外形19-80

1.2柱的截面形状19-81

1.3立柱的外形与影响刚度的因素19-82

1.3.1起重机龙门架外形19-82

1.3.2机床立柱及其他19-83

1.3.3各种立柱类构件的刚度比较19-86

1.3.4螺钉及外肋条数量对立柱连接处刚度的影响19-86

2柱的连接及柱和梁的连接19-86

2.1柱的拼接19-86

2.2柱脚的设计与连接19-87

2.3梁和柱的连接19-89

3稳定性计算19-91

3.1不作稳定性计算的条件19-91

3.2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验算公式19-91

3.3结构件长细比的计算19-92

3.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19-93

3.4.1等截面柱19-93

3.4.2变截面受压构件19-94

3.4.3桁架构件的计算长度19-96

3.4.4特殊情况19-97

3.5偏心受压构件19-97

3.6板的局部稳定性计算19-98

3.7圆柱壳的局部稳定性计算19-101

4柱的计算用表19-101

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19-108

1静定梁式平面桁架的分类19-108

2桁架的结构19-109

2.1桁架结点19-109

2.2管子桁架19-110

2.3几种桁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19-111

2.3.1结构形式19-111

2.3.2尺寸参数19-112

2.4桁架的起拱度19-115

3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19-115

3.1截面法(用力矩平衡法计算)19-116

3.2截面法(用力平衡法计算)19-116

3.3结点法19-117

3.4混合法19-117

3.5代替法19-118

4桁架的位移计算19-119

4.1桁架的位移计算公式19-119

4.2几种桁架的挠度计算公式19-120

4.3举例19-123

5超静定桁架的计算19-126

6空间桁架19-127

6.1平面桁架组成的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法19-127

6.2圆形容器支承桁架19-128

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19-133

1刚架的结点设计19-134

2刚架内力分析方法19-135

2.1力法计算刚架19-136

2.1.1力法的基本概念19-136

2.1.2计算步骤19-136

2.1.3简化计算的处理19-137

2.2位移法19-139

2.2.1角变位移方程19-139

2.2.2应用基本体系及典型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19-140

2.2.3应用结点及截面平衡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19-141

2.3简化计算举例19-142

3框架的位移19-143

3.1位移的计算公式19-143

3.1.1由载荷作用产生的位移19-143

3.1.2由温度改变所引起的位移19-144

3.1.3由支座移动所引起的位移19-145

3.2图乘公式19-145

3.3空腹框架的计算公式19-148

4等截面刚架内力计算公式19-149

4.1等截面单跨刚架计算公式19-149

4.2均布载荷等截面等跨排架计算公式19-157

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19-159

1整体式机架19-159

1.1概述19-159

1.2有加强肋的整体式机架的肋板布置19-160

1.3布肋形式对刚度影响19-161

1.4肋板的刚度计算19-162

2箱形机架19-165

2.1箱体结构参数的选择19-165

2.1.1壁厚的选择19-165

2.1.2加强肋19-166

2.1.3孔和凸台19-166

2.1.4箱体的热处理19-166

2.2壁板的布肋形式19-167

2.3箱体刚度19-167

2.3.1箱体刚度的计算19-167

2.3.2箱体刚度的影响因素19-168

2.4齿轮箱箱体刚度计算举例19-172

2.4.1齿轮箱箱体的计算19-172

2.4.2车床主轴箱刚度计算举例19-175

3轧钢机类机架设计与计算方法19-176

3.1轧钢机机架形式与结构19-176

3.2短应力线轧机19-177

3.3闭式机架强度与变形的计算19-178

3.3.1计算原理19-178

3.3.2计算结果举例19-180

3.3.3机架内的应力与许用应力19-181

3.3.4闭口式机架的变形(延伸)计算19-182

3.4开式机架的计算19-183

4桅杆缆绳结构19-184

5柔性机架19-185

5.1钢丝绳机架19-185

5.1.1概述19-185

5.1.2输送机钢丝绳机架的静力计算19-185

5.1.3钢丝绳的拉力19-186

5.1.4钢丝绳的预张力19-186

5.1.5钢丝绳鞍座尺寸19-186

5.2浓密机机座柔性底板(托盘)的设计19-187

参考文献19-190

第20篇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第1章塑料制品设计20-3

1塑料制品材料选择20-3

1.1塑料的一般特性20-3

1.2塑料分类20-4

1.3热塑性塑料的性能与应用20-4

1.4热固性塑料的性能及应用20-8

2塑料制品的设计20-9

2.1塑料制品设计原则和方法20-9

2.1.1拟定设计方案20-9

2.1.2塑件的结构设计20-10

2.1.3生产准备和定型20-10

2.1.4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20-10

2.1.5热固性塑料的加工20-11

2.1.6塑料件的失效分析20-11

2.2注塑制品的细部设计20-12

2.2.1分模线位置的确定20-12

2.2.2制件口缘设计20-12

2.2.3塑件的尺寸精度20-13

2.2.4塑料件的尺寸公差20-14

2.2.5塑件的壁厚20-16

2.2.6塑件的圆角和圆角半径20-16

2.2.7塑件的加强筋和凸台20-17

2.2.8塑件的角撑20-19

2.2.9塑件的脱模斜度20-19

2.2.10塑件的顶出部位20-20

3塑件的结构设计20-20

3.1塑件孔和凹凸设计20-20

3.2塑件凸凹设计20-21

3.3嵌件模塑制品20-22

3.3.1金属嵌件的形式20-22

3.3.2嵌件与塑件的设计20-23

3.3.3塑件中嵌件的位置20-24

3.3.4嵌件周围塑料裂纹20-25

3.3.5热插嵌件20-26

第2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20-27

1成型前的准备工作20-27

2注射成型过程20-29

2.1塑化与流动20-29

2.1.1热均匀性20-29

2.1.2塑化量20-30

2.2注射20-30

2.3模塑20-31

3制件的后处理20-32

4注射成型工艺条件20-33

4.1温度20-33

4.2压力20-36

4.3成型周期(时间、速度)20-37

5典型塑件的塑料注塑工艺参数20-38

6注塑成型常见缺陷及对策20-43

第3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20-48

1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概论20-48

1.1塑料成型模具的分类方法20-48

1.2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分类和结构20-49

1.3注射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20-52

1.4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20-54

2浇注系统设计20-59

2.1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点20-59

2.2主流道与分流道设计20-59

2.2.1浇注系统的组成20-59

2.2.2浇注系统的设计20-60

2.3浇口设计20-63

2.3.1浇口的作用20-63

2.3.2浇口类型20-64

2.3.3浇口截面形状及尺寸20-67

2.3.4浇口位置选择原则20-68

2.3.5浇口位置选择实例20-72

2.4冷料穴设计20-74

2.4.1冷料穴20-74

2.4.2拉料杆20-74

3成型零件结构设计20-76

3.1模具分型面20-76

3.1.1模具分型面及类型20-76

3.1.2分型面的选择20-77

3.2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及设计20-80

3.2.1凹模(型腔)的结构设计20-80

3.2.2型芯的结构设计20-82

3.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方法20-84

3.4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实例20-84

4导向机构设计20-86

4.1导向零件的作用20-86

4.1.1导向作用20-86

4.1.2定位作用20-86

4.1.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20-86

4.2导向零件设计原则20-87

4.3导柱的结构、形式及应用20-88

4.4导套和导向孔的结构、固定方法及应用20-90

5推出机构设计20-91

5.1推杆结构设计20-91

5.1.1推出机构的分类20-91

5.1.2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20-91

5.1.3推杆推出机构20-92

5.2推管推出机构20-93

5.3推板推出机构20-94

5.4推出机构的导向与复位20-95

5.4.1复位零件20-95

5.4.2导向零件20-96

6抽芯机构设计20-96

6.1侧向分型抽芯机构20-96

6.1.1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工作过程20-96

6.1.2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20-97

6.1.3抽芯距与抽芯力的计算20-98

6.2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20-99

6.2.1斜导柱分型抽芯原理20-99

6.2.2斜导柱、滑块、锁紧块的设计20-99

6.2.3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20-104

6.3斜滑块分型与抽芯机构20-106

6.3.1滑块导滑的斜滑块分型与抽芯机构20-106

6.3.2斜滑块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20-107

6.4其他形式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20-108

7加热和冷却装置的设计20-109

7.1对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20-110

7.2冷却装置设计原则20-110

第4章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模具20-112

1概述20-112

2热固性塑料注射模塑对注射机的要求20-113

3热固性塑料注射模设计要点20-113

第5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实例20-117

1一般结构的注射成型模具实例20-117

1.1单分型面注射成型模具20-117

1.2侧向分型抽芯注射成型模具20-117

1.3定模设置推出机构的注射模20-117

1.4双分型面注射成型模具20-118

1.5潜伏式浇口全自动塑料注射成型模具20-121

1.6具有自动卸螺纹结构的注射成型模具20-121

1.7气动脱模注射成型20-122

2结构较为复杂的注射成形模具实例20-123

2.1洗衣机搅水轮塑料注射成型模具20-123

2.2电话机机身底座注射成型模具20-124

2.3电话机外壳注射成型模具20-124

2.4电话机手柄注射成型模具20-125

2.5按键注射成型模具20-126

2.6电视机外壳后盖塑料注射成形模具20-127

2.7电视机前罩塑料注射成型模具20-128

第6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标准模架20-129

1中小型模架20-129

1.1中小型模架的标记方法20-129

1.2中小型模架的结构形式(品种)20-129

1.3中小型模架的尺寸组合20-131

1.4模架的规格系列20-131

2大型模架20-133

2.1大型模架的标记方法20-133

2.2大型模架的结构形式20-134

2.3大型模架的尺寸组合20-134

第7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程序与cad20-136

1塑料模具设计程序20-136

2塑料注射成型模具cad20-137

2.1塑料注射成型模具cad的内容与特点20-137

2.1.1塑料注射成型模具cad的主要内容20-138

2.1.2塑料注射成型模具cad的特点20-138

2.2塑料注射成型模具cad中的几何造型20-139

2.3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与结构图的绘制20-140

参考文献...20-143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英文共同题名:Handbook of mechanical desig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