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obacteria
副标题:无
作 者:(美)J. M. 让达(J. Michael Janda),(美)S. L. 阿博特(Sharon L. Abbott)著;曾明,王斌,李凤祥等译
分类号:
ISBN:978712202426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原著由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社(ASM Press)出版,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专家翻译为中文。全书首先扼要介绍肠杆菌科研究历史、分类学以及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意义,接着依次阐述了各属及模式菌种的相关医学问题,体现了下列特色:
涵盖了肠杆菌科的所有属,除了临床常见和罕见的各属以外,还涉及了植物病原菌;
对各属肠杆菌的医学问题阐述比较到位,一般包括分类学、流行病学、实验室鉴定、发病机理和抗生素敏感性等议题;
介绍了许多鉴别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方法,比如16S rRNA测序、分子探针等;
附录——肠杆菌科的生化鉴别表,可以帮助微生物学家在属、种的水平上鉴定出某种微生物。
本书是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质检部门的技术人员很好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供从事医学微生物的研究人员以及医院检验科的医生参考。更多>>
目录
目录
第1章 肠杆菌科的历史回顾
参考文献
第2章 肠杆菌科——分类学上的考虑
2.1 分类学的方法
2.1.1 表型方法
2.1.2 分子方法
2.1.3 分子探针
2.1.4 多相分类学
2.2 肠杆菌科
2.2.1 肠杆菌科的进化和扩充
2.2.2 肠杆菌科——一个全面的科
2.2.3 定义肠杆菌科特性——我们来自哪里,去往何处?
2.3 肠杆菌科——结束语
2.3.1 目前的问题
2.3.2 待定名称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3章 肠杆菌科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意义
3.1 肠杆菌作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
3.1.1 研究史
3.1.2 肠杆菌作为医源性病原体的现状
3.2 肠杆菌疾病相关的新趋势
3.2.1 概念的进展
3.2.2 疾病和疾病的相关过程
3.3 公共卫生领域的意义
3.4 医学上重要肠杆菌的实验室诊断
3.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肠埃希菌
4.1 分类学
4.2 流行病学
4.2.1 环境分布
4.2.2 临床发病率
4.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4.3 临床意义
4.3.1 菌血症
4.3.2 尿道感染
4.3.3 脑膜炎
4.3.4 复合感染
4.3.5 致泻性疾病
4.4 实验室鉴定
4.4.1 分离
4.4.2 生化鉴定
4.5 发病机理
4.5.1 ExPEC
4.5.2 腹泻病
4.5.3 EPEC
4.5.4 ETEC
4.5.5 EIEC
4.5.6 STEC
4.5.7 EAEC
4.5.8 DAEC
4.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埃希菌属的其他种
5.1 分类学
5.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5.3 实验室鉴定
5.3.1 分离
5.3.2 生化方法
5.4 抗生素敏感性
5.5 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6章 志贺菌属
6.1 分类学
6.2 流行病学
6.2.1 临床发病率
6.2.2 疾病暴发
6.3 临床意义
6.3.1 胃肠道疾病
6.3.2 茵血症
6.3.3 其他感染
6.4 实验室鉴定
6.4.1 分离
6.4.2 鉴定
6.4.3 免疫诊断
6.4.4 分型
6.5 发病机理
6.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7章 非伤寒沙门菌
7.1 分类学
7.2 流行病学
7.2.1 环境分布
7.2.2 临床发病率
7.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7.3 临床意义
7.3.1 胃肠道疾病
7.3.2 菌血症
7.3.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7.3.4 其他感染
7.4 实验室鉴定
7.4.1 分离
7.4.2 鉴定
7.4.3 免疫诊断
7.4.4 分型
7.5 发病机理
7.6 抗生素敏感性
7.7 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8章 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8.1 分类学
8.2 流行病学
8.2.1 临床发病率
8.2.2 暴发和传播
8.3 临床意义
8.4 实验室鉴定
8.4.1 分离
8.4.2 鉴定
8.4.3 免疫诊断
8.4.4 分型
8.5 发病机理
8.6 抗生素敏感性及疫苗
参考文献
第9章 克雷伯菌属和拉乌尔菌属
9.1 分类学
9.2 流行病学
9.2.1 环境分布
9.2.2 临床发病率
9.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9.3 临床意义
9.3.1 菌血症
9.3.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9.3.3 呼吸疾病
9.3.4 尿道感染
9.3.5 肝病
9.3.6 其他感染
9.4 实验室鉴定
9.4.1 分离
9.4.2 生化方法
9.4.3 免疫诊断
9.4.4 分型
9.5 发病机理
9.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0章 沙雷茵属
10.1 分类学
10.2 流行病学
10.2.1 环境分布
10.2.2 临床发病率
10.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0.3 临床意义
10.3.1 菌血症
10.3.2 中枢神经系统
10.3.3 其他感染
10.4 实验室鉴定
10.4.1 分离
10.4.2 生化鉴定
10.4.3 免疫诊断
10.4.4 分型
10.5 发病机理
10.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1章 肠杆菌属
11.1 分类学
11.1.1 研究史
11.1.2 分类学的问题和争议
11.1.3 命名
11.1.4 分类问题
11.2 流行病学
11.2.1 环境分布
11.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1.3 临床意义
11.3.1 菌血症
11.3.2 心内膜炎
11.3.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膜炎
11.3.4 呼吸道感染
11.3.5 伤口感染
11.3.6 尿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
11.3.7 骨和关节疾病
11.3.8 其他感染
11.4 实验室鉴定
11.4.1 分离
11.4.2 鉴定
11.4.3 免疫诊断
11.4.4 分型
11.5 发病机理
11.6 抗生素敏感性
11.7 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12章 柠檬酸杆菌属
12.1 分类学
12.2 流行病学
12.2.1 环境分布
12.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2.3 临床意义
12.3.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2.3.2 菌血症
12.3.3 尿道感染
12.3.4 其他感染
12.4 实验室鉴定
12.4.1 分离
12.4.2 生化方法
12.4.3 免疫诊断
12.4.4 分型
12.5 发病机理
12.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3章 耶尔森菌属
13.1 分类学
13.2 流行病学
13.2.1 环境分布
13.2.2 临床发病率
13.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3.3 临床意义
13.3.1 菌血症
13.3.2 胃肠道疾病
13.3.3 鼠疫
13.3.4 其他感染
13.4 实验室鉴定
13.4.1 分离
13.4.2 鉴定
13.4.3 免疫诊断
13.4.4 分型
13.5 发病机理
13.5.1 铁摄取
13.5.2 黏附和细胞的入侵
13.5.3 LCR
13.5.4 Yop
13.5.5 LcrV
13.5.6 其他毒力特性
13.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4章 变形杆菌属
14.1 分类学
14.2 流行病学
14.2.1 环境分布
14.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4.3 临床意义
14.3.1 尿道感染
14.3.2 菌血症
14.3.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4.3.4 伤口感染
14.3.5 肠胃炎
14.3.6 风湿关节炎及相关疾病
14.3.7 其他感染
14.4 实验室鉴定
14.4.1 分离
14.4.2 鉴定
14.4.3 免疫诊断
14.4.4 分型
14.5 发病机理
14.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5章 摩根菌属
15.1 分类学
15.2 流行病学
15.2.1 环境分布
15.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5.3 临床意义
15.3.1 尿道感染
15.3.2 菌血症
15.3.3 胃肠炎
15.3.4 其他感染
15.4 实验室鉴定
15.4.1 分离
15.4.2 从污染部位和尿中分离
15.4.3 鉴定
15.4.4 免疫诊断
15.4.5 分型
15.5 发病机理
15.6 抗生素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6章 普罗威登斯菌属
16.1 分类学
16.2 流行病学
16.2.1 环境分布
16.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6.3 临床意义
16.3.1 尿道感染
16.3.2 菌血症
16.3.3 胃肠炎
16.3.4 其他感染
16.4 实验室鉴定
16.4.1 分离
16.4.2 鉴定
16.5 发病机理
16.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7章 爱德华菌属
17.1 分类学
17.2 流行病学
17.2.1 环境分布
17.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及医院内感染
17.3 临床意义
17.3.1 肠胃炎
17.3.2 菌血症
17.3.3 伤口感染
17.3.4 其他感染
17.4 实验室鉴定
17.4.1 分离
17.4.2 生化鉴定
17.5 发病机理
17.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8章 哈夫尼亚菌属
18.1 分类学
18.2 流行病学
18.2.1 环境分布
18.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8.3 临床意义
18.3.1 胃肠炎
18.3.2 呼吸道感染
18.3.3 菌血症
18.3.4 其他感染
18.4 实验室鉴定
18.4.1 分离
18.4.2 鉴定
18.5 发病机理
18.6 抗生素敏感性
18.7 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19章 邻单胞菌属
19.1 分类学
19.1.1 研究史
19.1.2 分类学问题
19.2 流行病学
19.2.1 环境分布
19.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9.3 临床意义
19.3.1 胃肠炎
19.3.2 败血症和脑膜炎
19.3.3 腹内感染
19.3.4 眼科疾病
19.3.5 其他感染
19.4 实验室鉴定
19.4.1 分离
19.4.2 鉴定
19.5 发病机理
19.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20章 与临床标本相关的罕见肠杆菌属
20.1 西蒂西菌属
20.1.1 分类学
20.1.2 流行病学
20.1.3 临床意义
20.1.4 分离
20.1.5 鉴别
20.1.6 抗生素敏感性
20.2 尤因菌属
20.2.1 分类学
20.2.2 流行病学
20.2.3 临床意义
20.2.4 分离
20.2.5 鉴别
20.2.6 抗生素敏感性
20.3 克雷瓦菌属
20.3.1 分类学
20.3.2 流行病学
20.3.3 临床意义
20.3.4 分离
20.3.5 鉴别
20.3.6 抗生素敏感性
20.3.7 最新的发现
20.4 勒克菌属
20.4.1 分类学
20.4.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4.3 分离和鉴别
20.4.4 抗生素敏感性
20.5 勒米诺菌属
20.5.1 分类学
20.5.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5.3 分离和鉴别
20.5.4 抗生素敏感性
20.6 米勒菌属
20.6.1 分类学
20.6.2 流行病学
20.6.3 临床意义
20.6.4 分离
20.6.5 鉴定
20.6.6 抗生素敏感性
20.7 光杆菌属
20.7.1 分类学
20.7.2 流行病学
20.7.3 临床意义
20.7.4 分离
20.7.5 鉴定
20.7.6 抗生素敏感性
20.8 兰恩菌属
20.8.1 分类学
20.8.2 流行病学
20.8.3 临床意义
20.8.4 分离
20.8.5 鉴定
20.8.6 抗生素敏感性
20.9 塔特姆菌属
20.9.1 分类学
20.9.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9.3 分离和鉴别
20.9.4 抗生素敏感性
20.10 特拉伯菌属
20.10.1 分类学
20.10.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10.3 分离和鉴别
20.10.4 抗生素敏感性
20.11 约克菌属
20.11.1 分类学
20.11.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11.3 分离和鉴定
20.11.4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21章 植物病原体和肠杆菌科的其他成员
21.1 分类学
21.2 作为植物病原体的肠杆菌
21.3 作为人类病原体的植物病原体
21.4 实验室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
21.4.1 与植物和植物疾病相关属
21.4.2 其他菌属
参考文献
附录 肠杆菌科生化鉴别表
索引
;h
第1章 肠杆菌科的历史回顾
参考文献
第2章 肠杆菌科——分类学上的考虑
2.1 分类学的方法
2.1.1 表型方法
2.1.2 分子方法
2.1.3 分子探针
2.1.4 多相分类学
2.2 肠杆菌科
2.2.1 肠杆菌科的进化和扩充
2.2.2 肠杆菌科——一个全面的科
2.2.3 定义肠杆菌科特性——我们来自哪里,去往何处?
2.3 肠杆菌科——结束语
2.3.1 目前的问题
2.3.2 待定名称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3章 肠杆菌科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意义
3.1 肠杆菌作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
3.1.1 研究史
3.1.2 肠杆菌作为医源性病原体的现状
3.2 肠杆菌疾病相关的新趋势
3.2.1 概念的进展
3.2.2 疾病和疾病的相关过程
3.3 公共卫生领域的意义
3.4 医学上重要肠杆菌的实验室诊断
3.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肠埃希菌
4.1 分类学
4.2 流行病学
4.2.1 环境分布
4.2.2 临床发病率
4.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4.3 临床意义
4.3.1 菌血症
4.3.2 尿道感染
4.3.3 脑膜炎
4.3.4 复合感染
4.3.5 致泻性疾病
4.4 实验室鉴定
4.4.1 分离
4.4.2 生化鉴定
4.5 发病机理
4.5.1 ExPEC
4.5.2 腹泻病
4.5.3 EPEC
4.5.4 ETEC
4.5.5 EIEC
4.5.6 STEC
4.5.7 EAEC
4.5.8 DAEC
4.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埃希菌属的其他种
5.1 分类学
5.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5.3 实验室鉴定
5.3.1 分离
5.3.2 生化方法
5.4 抗生素敏感性
5.5 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6章 志贺菌属
6.1 分类学
6.2 流行病学
6.2.1 临床发病率
6.2.2 疾病暴发
6.3 临床意义
6.3.1 胃肠道疾病
6.3.2 茵血症
6.3.3 其他感染
6.4 实验室鉴定
6.4.1 分离
6.4.2 鉴定
6.4.3 免疫诊断
6.4.4 分型
6.5 发病机理
6.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7章 非伤寒沙门菌
7.1 分类学
7.2 流行病学
7.2.1 环境分布
7.2.2 临床发病率
7.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7.3 临床意义
7.3.1 胃肠道疾病
7.3.2 菌血症
7.3.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7.3.4 其他感染
7.4 实验室鉴定
7.4.1 分离
7.4.2 鉴定
7.4.3 免疫诊断
7.4.4 分型
7.5 发病机理
7.6 抗生素敏感性
7.7 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8章 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8.1 分类学
8.2 流行病学
8.2.1 临床发病率
8.2.2 暴发和传播
8.3 临床意义
8.4 实验室鉴定
8.4.1 分离
8.4.2 鉴定
8.4.3 免疫诊断
8.4.4 分型
8.5 发病机理
8.6 抗生素敏感性及疫苗
参考文献
第9章 克雷伯菌属和拉乌尔菌属
9.1 分类学
9.2 流行病学
9.2.1 环境分布
9.2.2 临床发病率
9.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9.3 临床意义
9.3.1 菌血症
9.3.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9.3.3 呼吸疾病
9.3.4 尿道感染
9.3.5 肝病
9.3.6 其他感染
9.4 实验室鉴定
9.4.1 分离
9.4.2 生化方法
9.4.3 免疫诊断
9.4.4 分型
9.5 发病机理
9.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0章 沙雷茵属
10.1 分类学
10.2 流行病学
10.2.1 环境分布
10.2.2 临床发病率
10.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0.3 临床意义
10.3.1 菌血症
10.3.2 中枢神经系统
10.3.3 其他感染
10.4 实验室鉴定
10.4.1 分离
10.4.2 生化鉴定
10.4.3 免疫诊断
10.4.4 分型
10.5 发病机理
10.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1章 肠杆菌属
11.1 分类学
11.1.1 研究史
11.1.2 分类学的问题和争议
11.1.3 命名
11.1.4 分类问题
11.2 流行病学
11.2.1 环境分布
11.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1.3 临床意义
11.3.1 菌血症
11.3.2 心内膜炎
11.3.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膜炎
11.3.4 呼吸道感染
11.3.5 伤口感染
11.3.6 尿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
11.3.7 骨和关节疾病
11.3.8 其他感染
11.4 实验室鉴定
11.4.1 分离
11.4.2 鉴定
11.4.3 免疫诊断
11.4.4 分型
11.5 发病机理
11.6 抗生素敏感性
11.7 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12章 柠檬酸杆菌属
12.1 分类学
12.2 流行病学
12.2.1 环境分布
12.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2.3 临床意义
12.3.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2.3.2 菌血症
12.3.3 尿道感染
12.3.4 其他感染
12.4 实验室鉴定
12.4.1 分离
12.4.2 生化方法
12.4.3 免疫诊断
12.4.4 分型
12.5 发病机理
12.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3章 耶尔森菌属
13.1 分类学
13.2 流行病学
13.2.1 环境分布
13.2.2 临床发病率
13.2.3 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3.3 临床意义
13.3.1 菌血症
13.3.2 胃肠道疾病
13.3.3 鼠疫
13.3.4 其他感染
13.4 实验室鉴定
13.4.1 分离
13.4.2 鉴定
13.4.3 免疫诊断
13.4.4 分型
13.5 发病机理
13.5.1 铁摄取
13.5.2 黏附和细胞的入侵
13.5.3 LCR
13.5.4 Yop
13.5.5 LcrV
13.5.6 其他毒力特性
13.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4章 变形杆菌属
14.1 分类学
14.2 流行病学
14.2.1 环境分布
14.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4.3 临床意义
14.3.1 尿道感染
14.3.2 菌血症
14.3.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4.3.4 伤口感染
14.3.5 肠胃炎
14.3.6 风湿关节炎及相关疾病
14.3.7 其他感染
14.4 实验室鉴定
14.4.1 分离
14.4.2 鉴定
14.4.3 免疫诊断
14.4.4 分型
14.5 发病机理
14.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5章 摩根菌属
15.1 分类学
15.2 流行病学
15.2.1 环境分布
15.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5.3 临床意义
15.3.1 尿道感染
15.3.2 菌血症
15.3.3 胃肠炎
15.3.4 其他感染
15.4 实验室鉴定
15.4.1 分离
15.4.2 从污染部位和尿中分离
15.4.3 鉴定
15.4.4 免疫诊断
15.4.5 分型
15.5 发病机理
15.6 抗生素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6章 普罗威登斯菌属
16.1 分类学
16.2 流行病学
16.2.1 环境分布
16.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6.3 临床意义
16.3.1 尿道感染
16.3.2 菌血症
16.3.3 胃肠炎
16.3.4 其他感染
16.4 实验室鉴定
16.4.1 分离
16.4.2 鉴定
16.5 发病机理
16.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7章 爱德华菌属
17.1 分类学
17.2 流行病学
17.2.1 环境分布
17.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及医院内感染
17.3 临床意义
17.3.1 肠胃炎
17.3.2 菌血症
17.3.3 伤口感染
17.3.4 其他感染
17.4 实验室鉴定
17.4.1 分离
17.4.2 生化鉴定
17.5 发病机理
17.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18章 哈夫尼亚菌属
18.1 分类学
18.2 流行病学
18.2.1 环境分布
18.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8.3 临床意义
18.3.1 胃肠炎
18.3.2 呼吸道感染
18.3.3 菌血症
18.3.4 其他感染
18.4 实验室鉴定
18.4.1 分离
18.4.2 鉴定
18.5 发病机理
18.6 抗生素敏感性
18.7 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19章 邻单胞菌属
19.1 分类学
19.1.1 研究史
19.1.2 分类学问题
19.2 流行病学
19.2.1 环境分布
19.2.2 临床发病率、暴发和医院内感染
19.3 临床意义
19.3.1 胃肠炎
19.3.2 败血症和脑膜炎
19.3.3 腹内感染
19.3.4 眼科疾病
19.3.5 其他感染
19.4 实验室鉴定
19.4.1 分离
19.4.2 鉴定
19.5 发病机理
19.6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20章 与临床标本相关的罕见肠杆菌属
20.1 西蒂西菌属
20.1.1 分类学
20.1.2 流行病学
20.1.3 临床意义
20.1.4 分离
20.1.5 鉴别
20.1.6 抗生素敏感性
20.2 尤因菌属
20.2.1 分类学
20.2.2 流行病学
20.2.3 临床意义
20.2.4 分离
20.2.5 鉴别
20.2.6 抗生素敏感性
20.3 克雷瓦菌属
20.3.1 分类学
20.3.2 流行病学
20.3.3 临床意义
20.3.4 分离
20.3.5 鉴别
20.3.6 抗生素敏感性
20.3.7 最新的发现
20.4 勒克菌属
20.4.1 分类学
20.4.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4.3 分离和鉴别
20.4.4 抗生素敏感性
20.5 勒米诺菌属
20.5.1 分类学
20.5.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5.3 分离和鉴别
20.5.4 抗生素敏感性
20.6 米勒菌属
20.6.1 分类学
20.6.2 流行病学
20.6.3 临床意义
20.6.4 分离
20.6.5 鉴定
20.6.6 抗生素敏感性
20.7 光杆菌属
20.7.1 分类学
20.7.2 流行病学
20.7.3 临床意义
20.7.4 分离
20.7.5 鉴定
20.7.6 抗生素敏感性
20.8 兰恩菌属
20.8.1 分类学
20.8.2 流行病学
20.8.3 临床意义
20.8.4 分离
20.8.5 鉴定
20.8.6 抗生素敏感性
20.9 塔特姆菌属
20.9.1 分类学
20.9.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9.3 分离和鉴别
20.9.4 抗生素敏感性
20.10 特拉伯菌属
20.10.1 分类学
20.10.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10.3 分离和鉴别
20.10.4 抗生素敏感性
20.11 约克菌属
20.11.1 分类学
20.11.2 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
20.11.3 分离和鉴定
20.11.4 抗生素敏感性
参考文献
第21章 植物病原体和肠杆菌科的其他成员
21.1 分类学
21.2 作为植物病原体的肠杆菌
21.3 作为人类病原体的植物病原体
21.4 实验室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
21.4.1 与植物和植物疾病相关属
21.4.2 其他菌属
参考文献
附录 肠杆菌科生化鉴别表
索引
;h
Enterobacteria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