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对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平台下的系统管
理及网络服务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分上、下两篇,共25章,内容涵
盖了Linux系统概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系统安装及相关配置、
图形桌面管理、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磁盘管理、文件和目录管理、终端常用
命令、系统监测与维护、常用应用软件、网络基础、DN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WWW服务的配置与管理、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打印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NF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Samba服务的配置与管理、DHC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电子邮件服务的配置与管理、NAT服务的配置与管理、MySQL数据库的配置与
管理、代理服务的配置与管理、LDA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VPN服务的配置与
管理、Webmin管理工具,以及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叙述深入浅出,非常适合于初、中级
Linux用户,既可以作为各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及Linux培训班的教材,也
可以作为广大Linux爱好者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第一部分 Linux系统配置与管理
第1章 Linux系统概述
1.1 Linux起源及特点
1.1.1 Linux起源
1.1.2 Linux的特点及主要优势
1.2 Linux版本发展
1.2.1 Linux内核版本
1.2.2 Linux发行版本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及其新特点
1.3.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新特点
第2章 Linux系统安装及相关配置
2.1 准备安装Linux
2.1.1 安装程序的获取
2.1.2 硬件需求与兼容性
2.2 安装方式的选择
2.2.1 从CD-ROM安装
2.2.2 从硬盘进行安装
2.2.3 另一种从硬盘安装的方法
2.2.4 通过NFS安装
2.2.5 通过FTP安装
2.2.6 通过HTTP安装
2.3 安装系统
2.3.1 启动安装程序
2.3.2 语言和键盘支持
2.3.3 磁盘分区设置
2.3.4 网络配置
2.3.5 时区选择
2.3.6 设置根口令
2.3.7 选择安装的软件包
2.3.8 准备安装
2.3.9 安装完成
2.3.10 许可协议设置
2.3.11 防火墙设置
2.3.12 SELinux设置
2.3.13 Kdump设置
2.3.14 日期和时间设置
2.3.15 设置软件更新
2.3.16 创建个人用户
2.3.17 声卡设置
2.3.18 附加安装
2.4 升级和删除
2.4.1 升级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2.4.2 删除Linux分区
2.4.3 删除Linux引导记录
2.5 系统安装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2.5.1 无法找到光驱
2.5.2 系统显示信号11错误
2.5.3 在安装过程中使用驱动程序盘
2.5.4 出现“No device found to install Red Hat Enterprrise Linux”错误
2.5.5 无法使用全部硬盘空间
2.5.6 分区表无法识别
2.5.7 如何保存回溯追踪消息
第3章 图形桌面管理
3.1 桌面系统简介
3.2 使用GNOME
3.2.1 进入GNOME桌面
3.2.2 GNOME面板
3.2.3 GNOME命令行模式
3.2.4 输入法设置
3.2.5 屏幕分辨率和屏幕保护程序设置
3.2.6 声卡检测
3.2.7 添加和删除软件包
3.2.8 刻录光盘
3.2.9 搜索文件
3.2.10 编辑菜单
3.2.11 其他个性化设置
3.2.12 退出GNOME桌面
3.3 使用KDE
3.3.1 进入KDE
3.3.2 KDE桌面和面板
3.3.3 Konqueror文件管理器
3.3.4 KDE控制中心
3.3.5 退出KDE桌面
3.4 桌面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3.4.1 图形界面无法正常启动
3.4.2 调整显示器和显卡
第4章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4.1 普通用户的管理
4.1.1 添加新用户
4.1.2 解析/etc/passwd文件
4.1.3 解析/etc/shadow文件
4.1.4 修改用户的账号
4.1.5 删除用户
4.1.6 用户的临时禁用
4.1.7 用户默认配置文件/etc/login.defs
4.1.8 使用newusers命令批量添加用户
4.2 根用户的管理
4.2.1 修改root密码
4.2.2 使用su命令切换为root
4.2.3 root密码丢失的处理
4.3 用户组的管理
4.3.1 添加新用户组
4.3.2 修改用户组属性
4.3.3 删除用户组
4.3.4 解析/etc/group文件
4.3.5 解析/etc/gshadow文件
4.4 用户和用户组的图形化管理
4.4.1 添加新用户
4.4.2 修改用户属性
4.4.3 删除用户
4.4.4 添加新用户组
4.4.5 修改用户组
4.4.6 删除用户组
4.5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常见问题
4.5.1 对/etc/shadow文件的编辑导致用户密码丢失
4.5.2 /etc/nologin文件引起普通用户无法登录
4.5.3 账户到期或密码失效导致用户无法登录
4.5.4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
4.5.5 账号管理的常用命令
4.5.6 创建用户共享目录
第5章 磁盘管理
5.1 常用的磁盘管理工具
5.1.1 Linux磁盘分区简介
5.1.2 fdisk磁盘分区工具简介
5.1.3 进入fdisk交互模式
5.1.4 使用fdisk划分磁盘分区实例
5.1.5 使用Partition Magic管理磁盘分区
5.1.6 parled磁盘分区工具简介
5.1.7 进入parted交互模式
5.1.8 使用mkfs创建文件系统
5.1.9 使用fdfor/nat格式化磁盘
5.1.10 使用e2fsck修复磁盘
5.2 磁盘配额管理
5.2.1 磁盘配额的系统配置
5.2.2 对用户设置磁盘配额
5.2.3 对用户组设置磁盘配额
5.2.4 启动和终止磁盘配额
5.2.5 使用quota命令监视磁盘使用
5.2.6 使用du命令进行磁盘空间统计
5.3 磁盘管理常见问题
5.3.1 添加新磁盘
5.3.2 修复受损文件系统
5.3.3 无法引导文件系统
第6章 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
6.1 文件系统的概念
6.2 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6.3 Linux系统的默认安装目录
6.4 Linux文件系统的类型
6.5 使用fstab文件挂载文件系统
6.6 LVM-逻辑卷管理
6.7 Linux文件系统的组成
6.8 创建Linux文件系统
6.9 Linux文件的类型
6.10 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6.10.1 权限的常规表示
6.10.2 使用chmod命令进行权限设置
6.10.3 设置特殊权限
6.10.4 设置文件或目录的默认权限
6.10.5 访问控制列表AcL
6.10.6 权限的图形化管理
6.11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用命令
6.11.1 文件和目录操作常用通配符
6.11.2 ls或dir命令:列出当前目录的内容
6.11.3 cd命令:更改当前目录
6.11.4 cp命令:复制目录或文件
6.11.5 m命令:删除目录或文件
6.11.6 mkdir命令:创建目录
6.11.7 rmdir命令:删除空目录
6.11.8 mv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
6.11.9 find命令:查找文件
6.11.10 grep命令:在文件中搜索指定的字符串
6.11.11 chown命令: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
6.11.12 chgrp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
6.11.13 cat命令:把一个文件发送到标准输出设备
6.11.14 more命令:一次显示一屏信息
6.11.15 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允许用户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后翻阅文件
6.11.16 head命令:查看文件前面的部分内容
6.11.17 touch命令:改变文件的时间戳
6.11.18 SOIt命令:对文件中的所有行进行排序
6.11.19 comln命令:对两个已排序文件逐行进行比较
6.11.20 diff命令:比较两个文本文件,并显示它们的不同
6.11.21 cut命令:移出文件中的部分内容
6.11.22 locate命令:查找所有名称中包含指定字符串的文件
6.11.23 split命令:将一个文件拆分成几个文件
6.11.24 IO重定向及管道操作
6.12 文件和目录的图形化管理
6.12.1 启动Nautilus文件管理器
6.12.2 打开文件和目录
6.12.3 书签
6.12.4 文件与目录的创建、重命名和删除
6.12.5 文件和目录的移动/复制/链接
6.12.6 修改文件和目录的属性
6.12.7 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
6.13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见问题
6.13.1 无法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6.13.2 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
6.13.3 查询设备上采用的未知文件系统
6.13.4 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第7章 Linux终端常用命令
7.1 Linux的终端窗口
7.1.1 启动终端窗口
7.1.2 终端窗口的常规操作
7.1.3 命令行自动补全
7.2 常用的信息显示命令
7.2.1 pwd命令
7.2.2 stat命令
7.2.3 uname命令
7.2.4 hostname命令
7.2.5 dmesg命令
7.2.6 free命令
7.2.7 locale命令
7.2.8 cat/etc/issue命令
7.2.9 lastb命令
7.2.10 date命令
7.2.11 cal命令
7.2.12 time命令
7.2.13 clock命令
7.2.14 cat/proc/cpuinfo命令
7.2.15 cat/proc/interrupts命令
7.2.16 cat/proc/filesystems命令
7.2.17 lsmod命令
7.2.18 set命令
7.2.19 runlevel命令
7.2.20 sysctl-a命令
7.2.21 uptime命令
7.2.22 ps命令
7.2.23 top命令
7.2.24 pstree命令
7.2.25 history命令
7.2.26 mesg命令
7.3 常用的系统管理命令
7.3.1 mkbootdisk命令
7.3.2 kill命令
7.3.3 killall命令
7.3.4 alias和unalias命令
7.3.5 clear命令
7.3.6 reboot命令
7.3.7 shutdown命令
7.3.8 &命令
7.3.9 jobs命令
7.3.10 fg命令
7.3.11 exit命令
7.3.12 halt命令
7.3.13 sync命令
7.3.14 mknod命令
7.3.15 chattr命令
7.3.16 echo命令
7.3.17 wc命令
7.4 软盘操作命令集mtools
7.5 Linux与DOS常用命令比较
7.6 使用mount命令挂载外设
7.6.1 软磁盘的挂载
7.6.2 CDROM的挂载
7.6.3 USB存储设备的挂载
7.7 Linux备份与压缩的策略
7.8 打包程序tar
7.8.1 打包和解包的常规操作
7.8.2 查看tar包中的内容
7.8.3 打包链接文件
7.8.4 向包中添加新文件
7.8.5 生成.tar.gz压缩包
7.9 压缩程序gzip与gunzip
7.9.1 常规压缩与解压缩操作
7.9.2 查看.gz压缩包中的内容
7.9.3 自定义压缩包后缀名
7.10 压缩程序zip与unzip
7.10.1 使用zip生成压缩文件
7.10.2 使用unzip进行解压
7.11 其他常用备份与压缩工具
7.11.1 压缩程序bzip2与bunzip2
7.11.2 dump与restore命令
7.11.3 cpio命令
7.11.4 dd命令
7.11.5 rsync命令
7.11.6 使用cp命令制作软盘镜像
7.11.7 制作光盘镜像
7.12 常用联机帮助命令
7.12.1 man命令
7.12.2 info命令
7.12.3 help命令
7.12.4 其他相关命令
第8章 系统监测与维护
8.1 监测系统资源和性能
8.1.1 使用proc文件系统查看系统内核信息
8.1.2 系统监视器
8.1.3 磁盘使用分析器
8.2 查看用户使用系统资源情况
8.2.1 w命令
8.2.2 who命令
8.2.3 last命令
8.2.4 ac命令
8.3 利用自动作业程序实现系统自维护
8.3.1 Cron程序
8.3.2 Anacron程序
8.3.3 at程序
8.3.4 batch命令
8.4 改变进程优先级
8.4.1 nice命令
8.4.2 renice命令
8.4.3 使用系统监视器更改优先级
8.5 Linux系统日志
8.5.1 启动syslog日志进程
8.5.2 系统日志配置文件syslog.conf
8.5.3 测试syslog.conf
8.5.4 清空运行日志
8.5.5 系统日志的图形化管理
8.5.6 使用曰志进行故障诊断
第9章 常用应用软件
9.1 互联网软件
9.1.1 Firefox Web浏览器
9.1.2 Konqueror浏览器
9.1.3 KNeWSTicker新闻播报器
9.1.4 Kopete客户消息即时工具
9.1.5 Krdc远程桌面连接工具
9.2 图像处理软件
9.2.1 gThurmb图像浏览器
9.2.2 GIMP图像处理软件
9.3 影音软件
9.3.1 CD播放机
9.3.2 音乐榨汁机CD提取器
9.3.3 命令行播放器ogg123
9.4 文本编辑器
9.4.1 VI编辑器
9.4.2 gedit文本编辑器
9.4.3 Evince pdf查看器
第二部分 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第10章 Linux网络基础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0.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10.1.2 初级计算机网络
10.1.3 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10.1.4 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
10.2 网络基本类型
10.2.1 按地理覆盖范围
10.2.2 按拓扑结构
10.3 网络体系结构
10.3.1 OSI/RM删参考模型
10.3.2 TCP/IP参考模型
10.4 网络配置基本内容
10.4.1 主机名
10.4.2 IP地址
10.4.3 子网与子网掩码(subnet mask)
10.4.4 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
10.4.5 网关地址(gateway)
10.4.6 域名服务器地址(DNS)
10.4.7 DHCP服务器
10.5 配置以太网连接
10.5.1 添加以太网连接
10.5.2 修改网络配置
10.5.3 使用配置文件
10.6 连接Internet
10.6.1 使用modem拨号上网
10.6.2 使用xDSL拨号上网
10.6.3 使用ISDN拨号上网
10.6.4 使用无线连接
10.7 网络管理常用命令及应用实例
10.7.1 hostname命令
10.7.2 ifconfig命令
10.7.3 ifup命令
10.7.4 ifdown命令
10.7.5 route命令
10.7.6 ping命令
10.7.7 nslookup命令
10.7.8 arp命令
10.7.9 netstat命令
10.7.10 traceroute命令
10.7.11 利用常用命令分析局域网连通故障
第11章 DN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1.1 DNS服务概述
11.1.1 DNS域名空间
11.1.2 DNS的工作原理
11.1.3 DNS的分类
11.1.4 域名的注册申请
11.2 DNS的安装
11.2.1 Bind软件包
11.2.2 Bind的安装
11.3 DNS的启动、停止及测试
11.3.1 DNS的启动与停止
11.3.2 测试DNS服务器
11.4 DNS服务器配置
11.4.1 根服务器信息文件named.root
11.4.2 DNS配置文件named.conf
11.4.3 DNs正向解析区域文件
11.4.4 DNS反向解析区域文件
11.5 配置DNs服务器实例
11.5.1 搭建一个简单的DNs服务器
11.5.2 搭建具有视图功能的DNS服务器
11.5.3 利用DNS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11.5.4 泛域名的解析
11.5.5 直接解析域名
11.6 DNS客户端配置
11.6.1 Windows客户端配置
11.6.2 Linux客户端配置
11.7 DNS服务器的常见问题分析
11.7.1 DNS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11.7.2 不能完成反向解析
11.7.3 缺少主机名后的“.”
11.7.4 工作目录设置错误
11.7.5 忘记改变顺序号
11.7.6 重新装载namecl进程
11.7.7 从DNS服务器不能复制分区数据库
第12章 WWW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2.1 WWW服务概述
12.1.1 WWW的起源
12.1.2 Apche概述
12.1.3 Web服务的工作原理
12.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与运行
12.2.1 安装Aloache服务器
12.2.2 启动和停止Apache服务器
12.3 Apache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12.3.1 httpd.conf文件
12.3.2 配置目录权限
12.3.3 创建虚拟目录
12.3.4 用户认证
12.4 配置虚拟主机
12.4.1 虚拟主机概述
12.4.2 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
12.4.3 配置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
12.4.4 动态虚拟主机技术
12.5 管理日志文件
12.5.1 日志文件类型
12.5.2 日志文件格式
12.5.3 实现日志滚动
12.5.4 Webalizer一日志统计分析工具
12.6 A10ache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12.6.1 基本配置
12.6.2 虚拟主机配置
12.6.3 服务器设置
12.6.4 性能设置
12.7 配置动态web服务运行环境
12.7.1 配置CGI运行环境
12.7.2 配置PHP运行环境
第13章 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3.1 FTP概述
13.1.1 文件传输服务器FTP工作原理
13.1.2 Pott与Passive传输模式
13.2 Vsftpcl简介
13.2.1 Vsftp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13.2.2 启动和关闭Vsftpd
13.3 Vsfcpd服务器配置
13.3.1 配置vsftpd.conf文件
13.3.2 vsftpd/ftpusers与vsfptd/user.list文件配置
13.3.3 匿名FTP设置
13.3.4 真实账号设置
13.4 FTP客户端配置
13.4.1 FTP常用命令
13.4.2 Windows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
13.4.3 Linux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
13.5 查看FTP日志
第14章 打印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4.1 通用UNIX打印系统(CUPS)概述
14.2 CUPS服务的安装
14.2.1 图形化安装方式
14.2.2 命令行安装方式
14.3 CUPS的启动与停止
14.3.1 使用图形化方式
14.3.2 在终端窗口中使用命令方式
14.4 CUPS的配置文件
14.4.1 CUPS服务器配置文件
14.4.2 CUPS打印机类配置文件
14.4.3 CUPS打印机配置文件
14.5 CUPS打印服务管理
14.5.1 打印服务器基本设置
14.5.2 添加本地打印机
14.5.3 添加远程打印机
14.5.4 添加其他打印机
14.5.5 修改打印机设置
14.6 CUPS打印机类管理
14.6.1 添加打印机类
14.6.2 修改打印机类
14.7 基于Web的CUPS管理
14.7.1 使用Web添加打印机
14.7.2 使用Web添加打印机类
14.7.3 使用Web查看CUPS帮助
14.7.4 使用Web管理打印作业
14.7.5 使用Web管理打印机
14.8 常用的打印命令
14.8.1 1pr命令
14.8.2 1pc命令
14.8.3 1lpq命令
14.8.4 1prm命令
第15章 NF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5.1 NFS文件服务器概述
15.2 NFS的安装
15.3 配置NFS服务器
15.3.1 配置/etc/exports文件
15.3.2 利用exportfs命令修改设置
15.4 配置NFS客户端
15.4.1 使用mount命令挂载NFS文件系统
15.4.2 卸载NFS文件系统
15.4.3 利用fstab文件自动挂载NFS文件系统
15.4.4 使用autofs按需挂载NFS文件系统
15.5 NFS服务器的启动与停止
15.5.1 启动NFS服务器
15.5.2 使用checkconfig命令设置NFS自动运行
15.5.3 NFS服务器的停止
15.6 NFS服务器的测试
15.6.1 检查NFS服务是否正常工作
15.6.2 检查客户端选项设置
15.6.3 检查NFS服务器输出目录状态
15.7 NFS图形化配置方法
15.7.1 使用【服务配置】启动和终止NFS
15.7.2 使用【NFS服务器配置方案】配置NFS
15.8 NFS故障分析与排除
15.8.1 共享目录输出失败
15.8.2 显示“设备正忙”无法卸载
15.8.3 挂载失败
15.8.4 权限错误
15.8.5 看不到共享子目录的内容
15.8.6 NFS请求挂起
15.8.7 NFS挂载在引导时挂起
第16章 Smaba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6.1 Samba服务概述
16.1.1 SMB协议
16.1.2 Samba工作原理
16.2 Samba服务的安装与启动
16.2.1 Samba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16.2.2 启动与停止Samba服务
16.3 配置Samba服务器
16.3.1 smb.conf文件基本配置
16.3.2 配置Samba用户认证
16.3.3 配置Samba日志文件
16.4 Samba服务器安全设置
16.4.1 Samba服务器安全级
16.4.2 加密口令
16.4.3 口令服务器
16.5 实现Samba资源共享
16.5.1 共享目录
16.5.2 共享打印机
16.6 Samba客户端配置
16.6.1 Linux客户端配置
16.6.2 Windows客户端配置
16.7 Samba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16.7.1 添加共享
16.7.2 编辑共享目录
16.7.3 服务器设置
16.7.4 编辑Samba用户
第17章 DHC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7.1 DHCP服务概述
17.1.1 DHCP协议简介
17.1.2 DHCP服务工作原理
17.2 DHCP服务的安装与使用
17.2.1 安装DHCP服务
17.2.2 启动与停止DHCP服务
17.3 配置DHCP服务器
17.3.1 配置dhcpd.conf文件
17.3.2 设置IP地址范围
17.3.3 设置客户端选项
17.3.4 设置IP租用期限
17.3.5 静态IP分配
17.3.6 动态IP分配
17.3.7 DHCP服务器双机备份
17.4 配置DHCP客户端
17.4.1 Windows环境下DHCP客户端设置
17.4.2 Linux环境下DHCP客户端设置
第18章 电子邮件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8.1 E-mail概述
18.1.1 E-mail系统的组成
18.1.2 E-mail工作原理
18.1.3 电子邮件协议
18.2 配置SMTP服务器
18.2.1 Sendmail
18.2.2 Postfix
18.3 POP和IMAP的实现
18.3.1 dovecot
18.3.2 cyrus-imap
18.4 配置邮件客户端
18.4.1 使用客户端软件
18.4.2 Web方式收发邮件
18.5 邮件服务的安全问题
18.5.1 垃圾邮件过滤
18.5.2 邮件杀毒
第19章 NAT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9.1 NAT概述
19.1.1 NAT的工作原理
19.1.2 NAT的分类
19.2 NAT的地址概念
19.2.1 内部本地地址
19.2.2 内部全局地址
19.2.3 外部本地地址
19.2.4 外部全局地址
19.3 NAT地址转换方式
19.3.1 静态地址转换
19.3.2 动态地址转换
19.3.3 端口地址转换
19.4 NAT配置实例
19.4.1 实例模型
19.4.2 配置NAT服务器
19.4.3 配置NAT客户端
19.5 NAT的安全问题
19.5.1 NAT与代理服务
19.5.2 NAT与防火墙
19.5.3 安全问题
第20章 MySQL数据库的配置与管理
20.1 MySQL概述
20.2 MySQL服务的安装与启动
20.2.1 MySQL的安装
20.2.2 启动和停止MySQL服务
20.3 MysQL数据库的管理
20.3.1 启动MySQL客户端
20.3.2 修改管理员口令
20.3.3 MySQL配置文件
20.3.4 管理MySQL服务器
20.3.5 MySQL客户端操作
20.4 MySQL数据库的备份和修复
20.4.1 MySQL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20.4.2 MySQL数据库的故障修复
20.5 phpMyAdmin的安装与使用
20.5.1 MySQL的图形化配置工具
20.5.2 phpMyAdmin的安装
20.5.3 使用phpMyAdmin
第21章 代理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1.1 代理服务概述
21.1.1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21.1.2 Squid代理服务器简介
21.2 Squid软件包的安装与运行
21.2.1 Squi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21.2.2 启动和停止Squid
21.3 配置Squid服务器
21.3.1 配置squid.conf文件
21.3.2 初始化squid
21.4 Squid服务器安全管理
21.4.1 访问控制
21.4.2 用户认证
21.5 配置透明代理
21.6 多级缓存
21.7 Squid服务器曰志管理
21.8 客户端配置
21.8.1 Firefox中的客户端设置
21.8.2 Internet Explorer中的客户端设置
第22章 LDA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2.1 LDAP概述
22.1.1 目录服务简介
22.1.2 LDAP协议及其特点
22.1.3 LDAP的基本模型
22.1.4 规划LDAP目录结构
22.2 OpenLDAP软件包的安装
22.2.1 OpenLDAF简介
22.2.2 OpenLDAP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22.2.3 Berkeley DB数据库的安装
22.3 酉己置OpenLDAP服务器
22.3.1 配置slapd.conf文件
22.3.2 使用slappasswd命令创建加密口令
22.3.3 测试slapd.conf设置
22.4 OpenLDAP的启动与停止
22.5 使用phpLDAPadmin
22.5.1 初始化数据
22.5.2 下载与安装
22.5.3 phpLDAPadmin的配置
22.5.4 使用phpLDAPadmin
22.6 设置LDIF文件
第23章 VPN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3.1 VPN服务简介
23.1.1 VPN的概念
23.1.2 VPN协议
23.1.3 VPN的身份认证方法
23.2 VPN服务的安装与使用
23.2.1 网络设置与软件下载
23.2.2 安装VPN服务
23.2.3 启动与停止VPN服务
23.3 配置VPN服务器
23.4 配置VPN客户端
23.4.1 配置Windows VPN客户端
23.4.2 配置Linux VPN客户端
第24章 Webmin管理工具
24.1 Webmin管理工具概述
24.2 Webmin管理工具的安装与启动
24.2.1 安装前准备
24.2.2 下载并安装Webmin
24.2.3 登录Webmin
24.2.4 设置中文界面
24.2.5 Webmin界面
24.2.6 启动与停止Webmin
24.3 Webmin管理模块简介
24.3.1 Webmin配置管理模块
24.3.2 系统配置管理模块
24.3.3 服务器配置管理
24.3.4 网络配置管理模块
24.3.5 硬件配置管理模块
24.3.6 集群配置管理模块
24.3.7 其他配置管理模块
24.4 Webmin配置管理
24.4.1 Webmin用户管理
24.4.2 升级Webmin
24.5 系统配置管理
24.5.1 用户与组
24.5.2 改变口令
24.5.3 Cron任务调度
24.5.4 文件系统备份
24.5.5 开机和关机
24.6 服务器配置管理
24.6.1 Apache服务
24.6.2 Samba服务
24.6.3 DNS服务
24.6.4 DHCP服务
24.6.5 MySQL数据库
24.6.6 Postfix邮件服务
24.6.7 SSH服务
24.6.8 Squid代理服务
24.6.9 Webalizer日志分析
24.7 网络配置管理
24.7.1 网络接口
24.7.2 路由和网关
24.8 硬件配置管理
24.8.1 本地磁盘分区
24.8.2 系统时间
24.9 其他配置管理
24.9.1 系统和服务器状态
24.9.2 Perl模块
24.9.3 PHP配置
第25章 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25.1 Linux网络安全对策
25.1.1 确保端口安全
25.1.2 确保连接安全
25.1.3 确保系统资源安全
25.1.4 确保账号、密码的安全
25.1.5 系统文件的安全性
25.1.6 日志文件的安全性
25.2 Linux下的防火墙配置
25.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25.2.2 Red Hat安全级别设置
25.2.3 使用iptable管理防火墙
25.3 入侵检测技术(IDS)
25.3.1 入侵检测技术简介
25.3.2 Snort软件概述
25.3.3 安装Snort
25.3.4 使用Snort
25.3.5 snort.conf配置文件
25.3.6 配置Snort规则
25.4 OpenSSH实现网络安全连接
25.4.1 SSH安装
25.4.2 启动和停止OpenSSH守护进程
25.4.3 配置OpenSSH服务器
25.4.4 配置OpenSSH客户
25.4.5 使用ssh客户端
25.4.6 使用scp客户端
25.4.7 使用sftp客户端
25.4.8 使用SSH Secure Shell访问SSH服务器
25.5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
25.5.1 计算机病毒种类
25.5.2 计算机病毒特征
25.5.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25.5.4 常见病毒的分析与预防
第1章 Linux系统概述
1.1 Linux起源及特点
1.1.1 Linux起源
1.1.2 Linux的特点及主要优势
1.2 Linux版本发展
1.2.1 Linux内核版本
1.2.2 Linux发行版本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及其新特点
1.3.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新特点
第2章 Linux系统安装及相关配置
2.1 准备安装Linux
2.1.1 安装程序的获取
2.1.2 硬件需求与兼容性
2.2 安装方式的选择
2.2.1 从CD-ROM安装
2.2.2 从硬盘进行安装
2.2.3 另一种从硬盘安装的方法
2.2.4 通过NFS安装
2.2.5 通过FTP安装
2.2.6 通过HTTP安装
2.3 安装系统
2.3.1 启动安装程序
2.3.2 语言和键盘支持
2.3.3 磁盘分区设置
2.3.4 网络配置
2.3.5 时区选择
2.3.6 设置根口令
2.3.7 选择安装的软件包
2.3.8 准备安装
2.3.9 安装完成
2.3.10 许可协议设置
2.3.11 防火墙设置
2.3.12 SELinux设置
2.3.13 Kdump设置
2.3.14 日期和时间设置
2.3.15 设置软件更新
2.3.16 创建个人用户
2.3.17 声卡设置
2.3.18 附加安装
2.4 升级和删除
2.4.1 升级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2.4.2 删除Linux分区
2.4.3 删除Linux引导记录
2.5 系统安装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2.5.1 无法找到光驱
2.5.2 系统显示信号11错误
2.5.3 在安装过程中使用驱动程序盘
2.5.4 出现“No device found to install Red Hat Enterprrise Linux”错误
2.5.5 无法使用全部硬盘空间
2.5.6 分区表无法识别
2.5.7 如何保存回溯追踪消息
第3章 图形桌面管理
3.1 桌面系统简介
3.2 使用GNOME
3.2.1 进入GNOME桌面
3.2.2 GNOME面板
3.2.3 GNOME命令行模式
3.2.4 输入法设置
3.2.5 屏幕分辨率和屏幕保护程序设置
3.2.6 声卡检测
3.2.7 添加和删除软件包
3.2.8 刻录光盘
3.2.9 搜索文件
3.2.10 编辑菜单
3.2.11 其他个性化设置
3.2.12 退出GNOME桌面
3.3 使用KDE
3.3.1 进入KDE
3.3.2 KDE桌面和面板
3.3.3 Konqueror文件管理器
3.3.4 KDE控制中心
3.3.5 退出KDE桌面
3.4 桌面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3.4.1 图形界面无法正常启动
3.4.2 调整显示器和显卡
第4章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4.1 普通用户的管理
4.1.1 添加新用户
4.1.2 解析/etc/passwd文件
4.1.3 解析/etc/shadow文件
4.1.4 修改用户的账号
4.1.5 删除用户
4.1.6 用户的临时禁用
4.1.7 用户默认配置文件/etc/login.defs
4.1.8 使用newusers命令批量添加用户
4.2 根用户的管理
4.2.1 修改root密码
4.2.2 使用su命令切换为root
4.2.3 root密码丢失的处理
4.3 用户组的管理
4.3.1 添加新用户组
4.3.2 修改用户组属性
4.3.3 删除用户组
4.3.4 解析/etc/group文件
4.3.5 解析/etc/gshadow文件
4.4 用户和用户组的图形化管理
4.4.1 添加新用户
4.4.2 修改用户属性
4.4.3 删除用户
4.4.4 添加新用户组
4.4.5 修改用户组
4.4.6 删除用户组
4.5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常见问题
4.5.1 对/etc/shadow文件的编辑导致用户密码丢失
4.5.2 /etc/nologin文件引起普通用户无法登录
4.5.3 账户到期或密码失效导致用户无法登录
4.5.4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
4.5.5 账号管理的常用命令
4.5.6 创建用户共享目录
第5章 磁盘管理
5.1 常用的磁盘管理工具
5.1.1 Linux磁盘分区简介
5.1.2 fdisk磁盘分区工具简介
5.1.3 进入fdisk交互模式
5.1.4 使用fdisk划分磁盘分区实例
5.1.5 使用Partition Magic管理磁盘分区
5.1.6 parled磁盘分区工具简介
5.1.7 进入parted交互模式
5.1.8 使用mkfs创建文件系统
5.1.9 使用fdfor/nat格式化磁盘
5.1.10 使用e2fsck修复磁盘
5.2 磁盘配额管理
5.2.1 磁盘配额的系统配置
5.2.2 对用户设置磁盘配额
5.2.3 对用户组设置磁盘配额
5.2.4 启动和终止磁盘配额
5.2.5 使用quota命令监视磁盘使用
5.2.6 使用du命令进行磁盘空间统计
5.3 磁盘管理常见问题
5.3.1 添加新磁盘
5.3.2 修复受损文件系统
5.3.3 无法引导文件系统
第6章 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
6.1 文件系统的概念
6.2 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6.3 Linux系统的默认安装目录
6.4 Linux文件系统的类型
6.5 使用fstab文件挂载文件系统
6.6 LVM-逻辑卷管理
6.7 Linux文件系统的组成
6.8 创建Linux文件系统
6.9 Linux文件的类型
6.10 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6.10.1 权限的常规表示
6.10.2 使用chmod命令进行权限设置
6.10.3 设置特殊权限
6.10.4 设置文件或目录的默认权限
6.10.5 访问控制列表AcL
6.10.6 权限的图形化管理
6.11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用命令
6.11.1 文件和目录操作常用通配符
6.11.2 ls或dir命令:列出当前目录的内容
6.11.3 cd命令:更改当前目录
6.11.4 cp命令:复制目录或文件
6.11.5 m命令:删除目录或文件
6.11.6 mkdir命令:创建目录
6.11.7 rmdir命令:删除空目录
6.11.8 mv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
6.11.9 find命令:查找文件
6.11.10 grep命令:在文件中搜索指定的字符串
6.11.11 chown命令: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
6.11.12 chgrp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
6.11.13 cat命令:把一个文件发送到标准输出设备
6.11.14 more命令:一次显示一屏信息
6.11.15 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允许用户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后翻阅文件
6.11.16 head命令:查看文件前面的部分内容
6.11.17 touch命令:改变文件的时间戳
6.11.18 SOIt命令:对文件中的所有行进行排序
6.11.19 comln命令:对两个已排序文件逐行进行比较
6.11.20 diff命令:比较两个文本文件,并显示它们的不同
6.11.21 cut命令:移出文件中的部分内容
6.11.22 locate命令:查找所有名称中包含指定字符串的文件
6.11.23 split命令:将一个文件拆分成几个文件
6.11.24 IO重定向及管道操作
6.12 文件和目录的图形化管理
6.12.1 启动Nautilus文件管理器
6.12.2 打开文件和目录
6.12.3 书签
6.12.4 文件与目录的创建、重命名和删除
6.12.5 文件和目录的移动/复制/链接
6.12.6 修改文件和目录的属性
6.12.7 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
6.13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见问题
6.13.1 无法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6.13.2 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
6.13.3 查询设备上采用的未知文件系统
6.13.4 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第7章 Linux终端常用命令
7.1 Linux的终端窗口
7.1.1 启动终端窗口
7.1.2 终端窗口的常规操作
7.1.3 命令行自动补全
7.2 常用的信息显示命令
7.2.1 pwd命令
7.2.2 stat命令
7.2.3 uname命令
7.2.4 hostname命令
7.2.5 dmesg命令
7.2.6 free命令
7.2.7 locale命令
7.2.8 cat/etc/issue命令
7.2.9 lastb命令
7.2.10 date命令
7.2.11 cal命令
7.2.12 time命令
7.2.13 clock命令
7.2.14 cat/proc/cpuinfo命令
7.2.15 cat/proc/interrupts命令
7.2.16 cat/proc/filesystems命令
7.2.17 lsmod命令
7.2.18 set命令
7.2.19 runlevel命令
7.2.20 sysctl-a命令
7.2.21 uptime命令
7.2.22 ps命令
7.2.23 top命令
7.2.24 pstree命令
7.2.25 history命令
7.2.26 mesg命令
7.3 常用的系统管理命令
7.3.1 mkbootdisk命令
7.3.2 kill命令
7.3.3 killall命令
7.3.4 alias和unalias命令
7.3.5 clear命令
7.3.6 reboot命令
7.3.7 shutdown命令
7.3.8 &命令
7.3.9 jobs命令
7.3.10 fg命令
7.3.11 exit命令
7.3.12 halt命令
7.3.13 sync命令
7.3.14 mknod命令
7.3.15 chattr命令
7.3.16 echo命令
7.3.17 wc命令
7.4 软盘操作命令集mtools
7.5 Linux与DOS常用命令比较
7.6 使用mount命令挂载外设
7.6.1 软磁盘的挂载
7.6.2 CDROM的挂载
7.6.3 USB存储设备的挂载
7.7 Linux备份与压缩的策略
7.8 打包程序tar
7.8.1 打包和解包的常规操作
7.8.2 查看tar包中的内容
7.8.3 打包链接文件
7.8.4 向包中添加新文件
7.8.5 生成.tar.gz压缩包
7.9 压缩程序gzip与gunzip
7.9.1 常规压缩与解压缩操作
7.9.2 查看.gz压缩包中的内容
7.9.3 自定义压缩包后缀名
7.10 压缩程序zip与unzip
7.10.1 使用zip生成压缩文件
7.10.2 使用unzip进行解压
7.11 其他常用备份与压缩工具
7.11.1 压缩程序bzip2与bunzip2
7.11.2 dump与restore命令
7.11.3 cpio命令
7.11.4 dd命令
7.11.5 rsync命令
7.11.6 使用cp命令制作软盘镜像
7.11.7 制作光盘镜像
7.12 常用联机帮助命令
7.12.1 man命令
7.12.2 info命令
7.12.3 help命令
7.12.4 其他相关命令
第8章 系统监测与维护
8.1 监测系统资源和性能
8.1.1 使用proc文件系统查看系统内核信息
8.1.2 系统监视器
8.1.3 磁盘使用分析器
8.2 查看用户使用系统资源情况
8.2.1 w命令
8.2.2 who命令
8.2.3 last命令
8.2.4 ac命令
8.3 利用自动作业程序实现系统自维护
8.3.1 Cron程序
8.3.2 Anacron程序
8.3.3 at程序
8.3.4 batch命令
8.4 改变进程优先级
8.4.1 nice命令
8.4.2 renice命令
8.4.3 使用系统监视器更改优先级
8.5 Linux系统日志
8.5.1 启动syslog日志进程
8.5.2 系统日志配置文件syslog.conf
8.5.3 测试syslog.conf
8.5.4 清空运行日志
8.5.5 系统日志的图形化管理
8.5.6 使用曰志进行故障诊断
第9章 常用应用软件
9.1 互联网软件
9.1.1 Firefox Web浏览器
9.1.2 Konqueror浏览器
9.1.3 KNeWSTicker新闻播报器
9.1.4 Kopete客户消息即时工具
9.1.5 Krdc远程桌面连接工具
9.2 图像处理软件
9.2.1 gThurmb图像浏览器
9.2.2 GIMP图像处理软件
9.3 影音软件
9.3.1 CD播放机
9.3.2 音乐榨汁机CD提取器
9.3.3 命令行播放器ogg123
9.4 文本编辑器
9.4.1 VI编辑器
9.4.2 gedit文本编辑器
9.4.3 Evince pdf查看器
第二部分 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第10章 Linux网络基础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0.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10.1.2 初级计算机网络
10.1.3 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10.1.4 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
10.2 网络基本类型
10.2.1 按地理覆盖范围
10.2.2 按拓扑结构
10.3 网络体系结构
10.3.1 OSI/RM删参考模型
10.3.2 TCP/IP参考模型
10.4 网络配置基本内容
10.4.1 主机名
10.4.2 IP地址
10.4.3 子网与子网掩码(subnet mask)
10.4.4 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
10.4.5 网关地址(gateway)
10.4.6 域名服务器地址(DNS)
10.4.7 DHCP服务器
10.5 配置以太网连接
10.5.1 添加以太网连接
10.5.2 修改网络配置
10.5.3 使用配置文件
10.6 连接Internet
10.6.1 使用modem拨号上网
10.6.2 使用xDSL拨号上网
10.6.3 使用ISDN拨号上网
10.6.4 使用无线连接
10.7 网络管理常用命令及应用实例
10.7.1 hostname命令
10.7.2 ifconfig命令
10.7.3 ifup命令
10.7.4 ifdown命令
10.7.5 route命令
10.7.6 ping命令
10.7.7 nslookup命令
10.7.8 arp命令
10.7.9 netstat命令
10.7.10 traceroute命令
10.7.11 利用常用命令分析局域网连通故障
第11章 DN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1.1 DNS服务概述
11.1.1 DNS域名空间
11.1.2 DNS的工作原理
11.1.3 DNS的分类
11.1.4 域名的注册申请
11.2 DNS的安装
11.2.1 Bind软件包
11.2.2 Bind的安装
11.3 DNS的启动、停止及测试
11.3.1 DNS的启动与停止
11.3.2 测试DNS服务器
11.4 DNS服务器配置
11.4.1 根服务器信息文件named.root
11.4.2 DNS配置文件named.conf
11.4.3 DNs正向解析区域文件
11.4.4 DNS反向解析区域文件
11.5 配置DNs服务器实例
11.5.1 搭建一个简单的DNs服务器
11.5.2 搭建具有视图功能的DNS服务器
11.5.3 利用DNS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11.5.4 泛域名的解析
11.5.5 直接解析域名
11.6 DNS客户端配置
11.6.1 Windows客户端配置
11.6.2 Linux客户端配置
11.7 DNS服务器的常见问题分析
11.7.1 DNS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11.7.2 不能完成反向解析
11.7.3 缺少主机名后的“.”
11.7.4 工作目录设置错误
11.7.5 忘记改变顺序号
11.7.6 重新装载namecl进程
11.7.7 从DNS服务器不能复制分区数据库
第12章 WWW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2.1 WWW服务概述
12.1.1 WWW的起源
12.1.2 Apche概述
12.1.3 Web服务的工作原理
12.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与运行
12.2.1 安装Aloache服务器
12.2.2 启动和停止Apache服务器
12.3 Apache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12.3.1 httpd.conf文件
12.3.2 配置目录权限
12.3.3 创建虚拟目录
12.3.4 用户认证
12.4 配置虚拟主机
12.4.1 虚拟主机概述
12.4.2 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
12.4.3 配置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
12.4.4 动态虚拟主机技术
12.5 管理日志文件
12.5.1 日志文件类型
12.5.2 日志文件格式
12.5.3 实现日志滚动
12.5.4 Webalizer一日志统计分析工具
12.6 A10ache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12.6.1 基本配置
12.6.2 虚拟主机配置
12.6.3 服务器设置
12.6.4 性能设置
12.7 配置动态web服务运行环境
12.7.1 配置CGI运行环境
12.7.2 配置PHP运行环境
第13章 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3.1 FTP概述
13.1.1 文件传输服务器FTP工作原理
13.1.2 Pott与Passive传输模式
13.2 Vsftpcl简介
13.2.1 Vsftp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13.2.2 启动和关闭Vsftpd
13.3 Vsfcpd服务器配置
13.3.1 配置vsftpd.conf文件
13.3.2 vsftpd/ftpusers与vsfptd/user.list文件配置
13.3.3 匿名FTP设置
13.3.4 真实账号设置
13.4 FTP客户端配置
13.4.1 FTP常用命令
13.4.2 Windows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
13.4.3 Linux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
13.5 查看FTP日志
第14章 打印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4.1 通用UNIX打印系统(CUPS)概述
14.2 CUPS服务的安装
14.2.1 图形化安装方式
14.2.2 命令行安装方式
14.3 CUPS的启动与停止
14.3.1 使用图形化方式
14.3.2 在终端窗口中使用命令方式
14.4 CUPS的配置文件
14.4.1 CUPS服务器配置文件
14.4.2 CUPS打印机类配置文件
14.4.3 CUPS打印机配置文件
14.5 CUPS打印服务管理
14.5.1 打印服务器基本设置
14.5.2 添加本地打印机
14.5.3 添加远程打印机
14.5.4 添加其他打印机
14.5.5 修改打印机设置
14.6 CUPS打印机类管理
14.6.1 添加打印机类
14.6.2 修改打印机类
14.7 基于Web的CUPS管理
14.7.1 使用Web添加打印机
14.7.2 使用Web添加打印机类
14.7.3 使用Web查看CUPS帮助
14.7.4 使用Web管理打印作业
14.7.5 使用Web管理打印机
14.8 常用的打印命令
14.8.1 1pr命令
14.8.2 1pc命令
14.8.3 1lpq命令
14.8.4 1prm命令
第15章 NF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5.1 NFS文件服务器概述
15.2 NFS的安装
15.3 配置NFS服务器
15.3.1 配置/etc/exports文件
15.3.2 利用exportfs命令修改设置
15.4 配置NFS客户端
15.4.1 使用mount命令挂载NFS文件系统
15.4.2 卸载NFS文件系统
15.4.3 利用fstab文件自动挂载NFS文件系统
15.4.4 使用autofs按需挂载NFS文件系统
15.5 NFS服务器的启动与停止
15.5.1 启动NFS服务器
15.5.2 使用checkconfig命令设置NFS自动运行
15.5.3 NFS服务器的停止
15.6 NFS服务器的测试
15.6.1 检查NFS服务是否正常工作
15.6.2 检查客户端选项设置
15.6.3 检查NFS服务器输出目录状态
15.7 NFS图形化配置方法
15.7.1 使用【服务配置】启动和终止NFS
15.7.2 使用【NFS服务器配置方案】配置NFS
15.8 NFS故障分析与排除
15.8.1 共享目录输出失败
15.8.2 显示“设备正忙”无法卸载
15.8.3 挂载失败
15.8.4 权限错误
15.8.5 看不到共享子目录的内容
15.8.6 NFS请求挂起
15.8.7 NFS挂载在引导时挂起
第16章 Smaba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6.1 Samba服务概述
16.1.1 SMB协议
16.1.2 Samba工作原理
16.2 Samba服务的安装与启动
16.2.1 Samba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16.2.2 启动与停止Samba服务
16.3 配置Samba服务器
16.3.1 smb.conf文件基本配置
16.3.2 配置Samba用户认证
16.3.3 配置Samba日志文件
16.4 Samba服务器安全设置
16.4.1 Samba服务器安全级
16.4.2 加密口令
16.4.3 口令服务器
16.5 实现Samba资源共享
16.5.1 共享目录
16.5.2 共享打印机
16.6 Samba客户端配置
16.6.1 Linux客户端配置
16.6.2 Windows客户端配置
16.7 Samba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16.7.1 添加共享
16.7.2 编辑共享目录
16.7.3 服务器设置
16.7.4 编辑Samba用户
第17章 DHC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7.1 DHCP服务概述
17.1.1 DHCP协议简介
17.1.2 DHCP服务工作原理
17.2 DHCP服务的安装与使用
17.2.1 安装DHCP服务
17.2.2 启动与停止DHCP服务
17.3 配置DHCP服务器
17.3.1 配置dhcpd.conf文件
17.3.2 设置IP地址范围
17.3.3 设置客户端选项
17.3.4 设置IP租用期限
17.3.5 静态IP分配
17.3.6 动态IP分配
17.3.7 DHCP服务器双机备份
17.4 配置DHCP客户端
17.4.1 Windows环境下DHCP客户端设置
17.4.2 Linux环境下DHCP客户端设置
第18章 电子邮件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8.1 E-mail概述
18.1.1 E-mail系统的组成
18.1.2 E-mail工作原理
18.1.3 电子邮件协议
18.2 配置SMTP服务器
18.2.1 Sendmail
18.2.2 Postfix
18.3 POP和IMAP的实现
18.3.1 dovecot
18.3.2 cyrus-imap
18.4 配置邮件客户端
18.4.1 使用客户端软件
18.4.2 Web方式收发邮件
18.5 邮件服务的安全问题
18.5.1 垃圾邮件过滤
18.5.2 邮件杀毒
第19章 NAT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19.1 NAT概述
19.1.1 NAT的工作原理
19.1.2 NAT的分类
19.2 NAT的地址概念
19.2.1 内部本地地址
19.2.2 内部全局地址
19.2.3 外部本地地址
19.2.4 外部全局地址
19.3 NAT地址转换方式
19.3.1 静态地址转换
19.3.2 动态地址转换
19.3.3 端口地址转换
19.4 NAT配置实例
19.4.1 实例模型
19.4.2 配置NAT服务器
19.4.3 配置NAT客户端
19.5 NAT的安全问题
19.5.1 NAT与代理服务
19.5.2 NAT与防火墙
19.5.3 安全问题
第20章 MySQL数据库的配置与管理
20.1 MySQL概述
20.2 MySQL服务的安装与启动
20.2.1 MySQL的安装
20.2.2 启动和停止MySQL服务
20.3 MysQL数据库的管理
20.3.1 启动MySQL客户端
20.3.2 修改管理员口令
20.3.3 MySQL配置文件
20.3.4 管理MySQL服务器
20.3.5 MySQL客户端操作
20.4 MySQL数据库的备份和修复
20.4.1 MySQL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20.4.2 MySQL数据库的故障修复
20.5 phpMyAdmin的安装与使用
20.5.1 MySQL的图形化配置工具
20.5.2 phpMyAdmin的安装
20.5.3 使用phpMyAdmin
第21章 代理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1.1 代理服务概述
21.1.1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21.1.2 Squid代理服务器简介
21.2 Squid软件包的安装与运行
21.2.1 Squi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21.2.2 启动和停止Squid
21.3 配置Squid服务器
21.3.1 配置squid.conf文件
21.3.2 初始化squid
21.4 Squid服务器安全管理
21.4.1 访问控制
21.4.2 用户认证
21.5 配置透明代理
21.6 多级缓存
21.7 Squid服务器曰志管理
21.8 客户端配置
21.8.1 Firefox中的客户端设置
21.8.2 Internet Explorer中的客户端设置
第22章 LDA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2.1 LDAP概述
22.1.1 目录服务简介
22.1.2 LDAP协议及其特点
22.1.3 LDAP的基本模型
22.1.4 规划LDAP目录结构
22.2 OpenLDAP软件包的安装
22.2.1 OpenLDAF简介
22.2.2 OpenLDAP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22.2.3 Berkeley DB数据库的安装
22.3 酉己置OpenLDAP服务器
22.3.1 配置slapd.conf文件
22.3.2 使用slappasswd命令创建加密口令
22.3.3 测试slapd.conf设置
22.4 OpenLDAP的启动与停止
22.5 使用phpLDAPadmin
22.5.1 初始化数据
22.5.2 下载与安装
22.5.3 phpLDAPadmin的配置
22.5.4 使用phpLDAPadmin
22.6 设置LDIF文件
第23章 VPN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3.1 VPN服务简介
23.1.1 VPN的概念
23.1.2 VPN协议
23.1.3 VPN的身份认证方法
23.2 VPN服务的安装与使用
23.2.1 网络设置与软件下载
23.2.2 安装VPN服务
23.2.3 启动与停止VPN服务
23.3 配置VPN服务器
23.4 配置VPN客户端
23.4.1 配置Windows VPN客户端
23.4.2 配置Linux VPN客户端
第24章 Webmin管理工具
24.1 Webmin管理工具概述
24.2 Webmin管理工具的安装与启动
24.2.1 安装前准备
24.2.2 下载并安装Webmin
24.2.3 登录Webmin
24.2.4 设置中文界面
24.2.5 Webmin界面
24.2.6 启动与停止Webmin
24.3 Webmin管理模块简介
24.3.1 Webmin配置管理模块
24.3.2 系统配置管理模块
24.3.3 服务器配置管理
24.3.4 网络配置管理模块
24.3.5 硬件配置管理模块
24.3.6 集群配置管理模块
24.3.7 其他配置管理模块
24.4 Webmin配置管理
24.4.1 Webmin用户管理
24.4.2 升级Webmin
24.5 系统配置管理
24.5.1 用户与组
24.5.2 改变口令
24.5.3 Cron任务调度
24.5.4 文件系统备份
24.5.5 开机和关机
24.6 服务器配置管理
24.6.1 Apache服务
24.6.2 Samba服务
24.6.3 DNS服务
24.6.4 DHCP服务
24.6.5 MySQL数据库
24.6.6 Postfix邮件服务
24.6.7 SSH服务
24.6.8 Squid代理服务
24.6.9 Webalizer日志分析
24.7 网络配置管理
24.7.1 网络接口
24.7.2 路由和网关
24.8 硬件配置管理
24.8.1 本地磁盘分区
24.8.2 系统时间
24.9 其他配置管理
24.9.1 系统和服务器状态
24.9.2 Perl模块
24.9.3 PHP配置
第25章 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25.1 Linux网络安全对策
25.1.1 确保端口安全
25.1.2 确保连接安全
25.1.3 确保系统资源安全
25.1.4 确保账号、密码的安全
25.1.5 系统文件的安全性
25.1.6 日志文件的安全性
25.2 Linux下的防火墙配置
25.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25.2.2 Red Hat安全级别设置
25.2.3 使用iptable管理防火墙
25.3 入侵检测技术(IDS)
25.3.1 入侵检测技术简介
25.3.2 Snort软件概述
25.3.3 安装Snort
25.3.4 使用Snort
25.3.5 snort.conf配置文件
25.3.6 配置Snort规则
25.4 OpenSSH实现网络安全连接
25.4.1 SSH安装
25.4.2 启动和停止OpenSSH守护进程
25.4.3 配置OpenSSH服务器
25.4.4 配置OpenSSH客户
25.4.5 使用ssh客户端
25.4.6 使用scp客户端
25.4.7 使用sftp客户端
25.4.8 使用SSH Secure Shell访问SSH服务器
25.5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
25.5.1 计算机病毒种类
25.5.2 计算机病毒特征
25.5.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25.5.4 常见病毒的分析与预防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技术大全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