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双减”是党和政府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勇担“把握规律、攻坚克难”的改革使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护每个儿童健康成长,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的重大决策。 “双减”本质上回应的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深层问题,在于引导基础教育的育人转向。本书既有从哲学层面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度审视和阐释;也有从源头出发对课程和教材减负进行呼吁和论述;同时,安排了一系列“观察与观点”“调研与思考”,以及“区域行动”和“学校作为”,意在从不同层面回应国家双减政策,展现不同层次的所思所为。
目录
本期导读
特稿
1. 追求本末相宜的教育理想
——“双减”政策的哲学思考/ 童世骏
2. 为教材和课程“减负”/ 杨东平
观察与观点
1. “双减”后基础教育政策博弈与名校战略选择/ 戚业国
2. 高中多样发展是基础教育体系重构的关键
——兼论我国高中教育政策百年演进及逻辑理路/ 郅庭瑾 李大印
3. “双减”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转向 / 郅庭瑾
调研与思考
1. “生计竞逐”语境下的教育焦虑和教育信念探察
——来自五大城市家长调研的分析和思考/ 董 辉 陈婕颖
2. “双减”给教师带来的机遇、挑战和政策应对/ 李廷洲 艾巧珍
区域行动
1. “轻负担、高质量”的静安追求/ 陈宇卿
2.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宁探索/ 熊秋菊
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黄浦实践/ 姚晓红
4. 教育综合治理的浦东经验/ 李百艳
学校作为
1. 学生作业研究的学校作为
——以上海市静教院附校为例/ 张人利
2. 重构校园生活的学校探索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的案例/ 许 军
3. 学校教育如何“加加减减”/ 堵琳琳
论点摘编
教育家观察:“双减”时代的教育改革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