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這本書講了我們共同作出的一個嘗試。
過去,構圖課程很松,不成章法。講什麼練習什麼,隨意得很,隨機得很。于是大家希望改進,梳理出幾個合理的課題,設計出一些可以操作的方法。經過幾年實踐,學生的反饋和別人的經驗都逐步綜合進來之後,新方法顯得比較豐滿了,仿佛是比較成為章法了。
妙在三者之間
構圖課程牽扯的內容比較多,往上牽扯到藝術創作的全部理論,往下涉及到手頭上的一切技巧能力。一旦分寸掌握不當,那麼,不是架空成了理論課,就是退回到一般的技巧練習。作為架空的典型例子是過分強調觀念的創作傾向,當下並不罕見。相反的典型例子是社會實踐課萎縮成外光寫生。
分寸掌握得當,那麼妙在眼、手、心三者之間,不偏不倚,游刃有余。記得我們當年設計這種構圖練習課題的時候,就十分醉心于探親那麼一種方法,既不是空談理論,又不要陷于漫無邊際的自由創作。
可疑的法則
一般教科書常講的“構圖法則”總是有些可疑。
“多樣統一”好像是個大原則,又像是什麼也沒說的大空話。
“三角形的穩定感、S形的流動感”之類說法,既粗糙又勉強,因為三角形未必就穩定,殭硬缺少流動感的S形構圖更是多見。
相比之下,與其向教科書小冊子學習構圖,或許不如直接向傳世的傑作學習;與其推敲構圖方法的文字表達,不如直接歸納原作構圖的視覺效果。
在視覺的歸納過程中,眼、手、心三者並用。心領神會于比較概括的視覺分析,心領神會于動筆揮毫的作畫動作里。
虛的關系
我記得自己上大學之前就喜歡那種人物眾多、構圖複雜的大畫,曾經試圖弄懂其構成的原理,我想那種構圖的本領實住了不起。無窮無盡的構圖單元被整合為一個整體,而且是有聲有色的整體,這個整體的生命力既來自其中每一個單元的自身的活力,又來自單元之間的那個“看不見”的關系的魅力。這里所說的“關系”就是構圖。
構圖究竟有沒有一般法則?如果說教科書所講的法則有點可疑,那麼可信的法則是什麼?藝術史上遺產浩大的規模,讓我們每個誠實的人不敢輕言一般共同法則。哪怕我們希望藝術有規律,有共同法則的人也總是要以向已的猜測或者自己的信仰的名義講話。
如果說“單元”是實體,是實的,那麼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虛的,是看不見的。但是,任何一個實的單元都是由虛的關系構成,由虛的關系支撐著。從畫面整體到每個人物景物,再往下到人物的每個細節,層層追究下去的話,實在的東西是一再地被分解掉,而“關系”這個虛的東西卻反而在任何一個層次上支撐著。這事情十分有趣。循著這思路,不只是一般的所謂形式法則、構圖法則,也包括教學的方法,都不該是殭化的、一成不變的。
傳統畫論多次講“有法”與“無法”之間的辯証關系。在每位畫家個人,或者在一個集體一個畫派里都是如此。法之有無個是最重要,重要在于從無到有或從有到無的積極發展不停頓的過程。
構圖分析課在我們第二工作室里開設于1992年,迄今也有10年了。丁一林先生和馬小騰先生都是潛心學術的,他們用心積累、搜集了教學過程當中的第一手資料,也把自己相關的思想整理出來,連同王雷、林笑初的體會,一並向同行匯報,我想會有新的思路被啟發出來,從而,把這些看似已成章法的東西再往前推進一步
目录
序&戴士和
引言
壹 传统绘画构图研究
课题一:经典构图的线描整理
(一)课题意义
(二)课题方法
(三)课题提示
课题二:经典构图的黑白灰色调构成整理
(一)课题意义
(二)课题方法
(三)课题提示
(四)范例分析
课题三:传统艺术考察中的构图研究
(一)课题意义
(二)课题提示与方法
贰 多人物构图创作练习
(一)课题意义
(二)课题要求
(三)方法要点与范例分析
叁 有限制的命题构图训练
(一)课题意义
(二)课题提示
物化
联想
有待发展的形象符号
(三)课题要求与方法
变换题目
加大构图工作量
限制形象素材
规范构图方法
肆 构图研究体会
(一)黑白灰与线造型&王雷
(二)利器&林笑初
伍 创作范例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注释
New Concept of Composit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