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算经十书》是中国汉魏以迄隋唐十部数学著作的总称。唐之后千余年来,其构成稍有变化。隋设算学馆,《九章算术》等算经是主要教材。唐初太史令李淳风(602一670)与算学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奉敕编纂并注释十部算经,包括《周髀算经》(赵爽注,甄鸯述)、《九章算术》(刘徽注)、刘徽著《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著《张丘建算经》、祖冲之著《缀术》、甄鸾著《五曹算经》、甄鸾著《五经算术》、王孝通著《缉古算经》,是为中国传统数学奠基时期的总结。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完成,颁行国子监算学馆作为教材,并作为明算科的考试科目。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秘书省刊刻十部算经,是为世界上首次印刷数学著作。时《缀术》已佚,付之阙如。《夏侯阳算经》亦不存,因唐中叶韩延《算术》篇首有"夏侯阳日",被误认为《夏侯阳算经》而刻入,实际上刻入九部。这些印本经北宋未战乱散佚严重。南宋天文学家、数学家鲍 之自庆元六年(1200年)至嘉定六年(1213年)收集到这些刻本,并在杭州七宝山宁寿观《道藏》中录得《数术记遗》一卷,陆续刊刻。明初严恭《通原算法》遂称这十部算书为"十经",明末程大位《算法统宗》则称为"十书"。明代传统数学衰落,宋版算经散佚殆尽,鲍刻本十部算经到明末只存《九章算经》(半部)、《周髀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五曹算经》、《缉古算经》、《数术记遗》及《夏侯阳算经》的孤本。后来,《缉古算经》、《夏侯阳算经》又散佚,1980年文物出版社将现存六种影印成《宋刻算经六种》。清初毛 访求得鲍刻本七种算经,影抄成汲古阁本。这些抄本后来传人情官,1932年,北平故宫博物院影印,收入《天禄琳琅丛书》,而原抄本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修《永乐大典》(1408年),将汉、唐、宋、元算经分类抄入"算"字条各卷。清乾隆中弘历下诏修《四库全书》,戴震从中辑录出《周髀算经》(1774年),用以校勘明万历间胡震亨刻本《周髀算经》;又从《永乐大典》辑录出《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夏侯阳算经》,加以校勘整理;这七部戴震校勘本算经被排印,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戴震随后又收集到汲古阁本《张丘建算经》、《缉古算经》及明胡震亨刻本《数木记遗》,加以校勘,与上述七部算书一并抄入《四库全书》子部天文算法类。后来,戴震又借助汲古阁本,对这十部算经重加校勘,交孔继涵刻刊.这就是微波树本《算经十书》(177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现《算经十书》的名称。此后200年间诸版汉唐算经,皆是戴震校本的翻刻本、排印本,或以其为底本的重校本。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以孔刻本为工作底本,重加校点。所收十书亦与孔刻本相同,只是将《数术记遗》与赝本《夏侯阳算经》作为附录。这次校勘,《周髀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五曹算经》、《数术记遗》及《九章算术》前五卷以甫未本为底本,《缉古算经》、《夏候阳算经》以汲古阁本为底本,《九章算术》后四卷以杨辉本为底本,而《海岛算经》、《五经算术》以由聚珍版与四库本恢复的戴震辑录本为底本。各部算经顺序仍依钱校本。
目录
第一册
本书说明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海岛算经
孙子算经
张丘建算经
五曹算经
五经算术
缉古算经
附录
数术记遗
夏侯阳算经
第二册
孙子算经序
孙子算经卷上
孙子算经卷中
孙子算经卷下
校勘记
本书说明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海岛算经
孙子算经
张丘建算经
五曹算经
五经算术
缉古算经
附录
数术记遗
夏侯阳算经
第二册
孙子算经序
孙子算经卷上
孙子算经卷中
孙子算经卷下
校勘记
算经十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