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为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合称“双希”文化。
“双希”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欧美文学。但二者之间的精神实质有何不同?《圣经》与希伯来文化如何具体而微地影响了整个欧美文学的发展?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共选编了二十九篇文章,作者既有海涅、艾略特、C·S·路易斯这一类的作家,又有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汉·斯昆、薛华、斯托得、麦葛福这一类的思想家,也有朱维之、刘小枫这一类的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论及《圣经》文本的主旨及“双希”文化的不同,并奥古斯丁、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班扬、帕斯卡尔、拉辛、歌德、奥斯汀、霍桑、安徒生、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作家的精神资源等各方面内容。
艾略特说:“文学的‘伟大价值’不能仅仅用文学标准来测定;当然我们必须记住测定一种读物是否是文学,只能用文学标准来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正是对这一至理名言的注解。
目录
目录
上编 《圣经》与“双希”文化总论
宗教和文学
探求《圣经》的本来面目
从黑格尔到《圣经》
作为罪感与爱感的《圣经》精神意向
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之比较
希伯来文学和世界文学
谈古希伯来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教学定位
中编 诗人哲学家
《忏悔录》与奥古斯丁的人性观
但丁与我们
自然与恩典的冲突:从乔托到但丁再到彼特拉克
我们为什么走不进天堂?——《神曲·地狱》的东拉西扯
莎士比亚的“断裂”及其悲剧主题
作为基督教悲剧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论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但
读《天路历程》,和伟大相遇
帕斯卡尔《思想录》对人性的洞察
拉辛戏剧中的悲剧观
浮士德的文化图谋
下编 近世大师们的精神资源
简·奥斯汀的信仰与价值观
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
安徒生简单是因为他过于复杂
苦难与爱
狄更斯小说中的基督教思想
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律法与恩典: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翁的《忏悔录》与人生的意义
C·S·路易斯对天堂的渴望
索尔仁尼琴:圣徒式的一生
你从古拉格归来——致索尔仁尼琴
附录
我们能否读懂《圣经》和上帝?
我们能否读懂上帝和《圣经》?
上编 《圣经》与“双希”文化总论
宗教和文学
探求《圣经》的本来面目
从黑格尔到《圣经》
作为罪感与爱感的《圣经》精神意向
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之比较
希伯来文学和世界文学
谈古希伯来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教学定位
中编 诗人哲学家
《忏悔录》与奥古斯丁的人性观
但丁与我们
自然与恩典的冲突:从乔托到但丁再到彼特拉克
我们为什么走不进天堂?——《神曲·地狱》的东拉西扯
莎士比亚的“断裂”及其悲剧主题
作为基督教悲剧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论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但
读《天路历程》,和伟大相遇
帕斯卡尔《思想录》对人性的洞察
拉辛戏剧中的悲剧观
浮士德的文化图谋
下编 近世大师们的精神资源
简·奥斯汀的信仰与价值观
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
安徒生简单是因为他过于复杂
苦难与爱
狄更斯小说中的基督教思想
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律法与恩典: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翁的《忏悔录》与人生的意义
C·S·路易斯对天堂的渴望
索尔仁尼琴:圣徒式的一生
你从古拉格归来——致索尔仁尼琴
附录
我们能否读懂《圣经》和上帝?
我们能否读懂上帝和《圣经》?
Witness of the word western literature and Christianit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