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副标题:无

作   者:杨琪著

分类号:X43

ISBN:978753332222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基于对学术史的认识,《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以考察抗战前民国的减灾问题为主旨,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纵横两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民国减灾政策、措施、救灾方式的演化及其减灾成效作总体研究,对科技、法律与灾害保障制度在减灾中的作用予以充分关注。作为灾害学与历史学交叉学科的灾害历史学,其基本理论即历史学与灾害学理论。灾害学是研究各类灾害的个性、共性、相关性及其对策的科学。而研究减灾问题,社会学、社会保障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对上述理论的握,笔者查阅了大量赈灾档案、报告,各级政府公报、报纸杂志,以及与灾害史相关的人口、环境、水利等方面的资料。在广泛吸纳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分五章对民国时期的减灾进行全面的剖析。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术史的回顾
   三 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 严重的灾荒问题
   一 民国时期的主要自然灾害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初步分析
   (二)民国灾害的基本特性
   二 严重的社会危害
   (一)摧残农村经济
   (二)打击城市工商业
   (三)引发社会动荡
   三 民国灾荒的成灾机制
   (一)自然的变异
   (二)脆弱的民国社会
  第二章 减灾:制度与立法
   一 减灾机制的建立
   (一)振务机构的设立
   (二)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的形成
   二 减灾立法
   (一)减灾法的制定
   (二)减灾法的内涵与效应
  第三章 灾害的社会救济与政府救济
   一 义赈的兴起及慈善组织的救灾活动
   (一)义赈的兴起
   (二)华洋义赈会及其救灾防灾活动
   (三)其他慈善团体的救济活动及其评价
   二 职能部门的赈灾举措
   (一)拯救民生:急赈
   (二)寓救于防:以工代赈
   (三)恢复与重建:农赈
  第四章 灾害的研究、监测与治理
   一 灾害的科学研究与监测网的建设
   (一)灾害的科学研究及其进展
   (二)灾害监测网的建设
   二 灾害的科学治理
   (一)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疫情的减衰
   (二)农业病虫害的研究与治理
  第五章 减灾工程与备荒防灾建设
   一 减灾工程的修建
   (一)主要江河的治理规划
   (二)大规模的江河修防
   二 农业领域的防灾备荒
   (一)仓储备荒与新式农业仓库建设
   (二)农田水利事业的开展
  第六章 民国减灾的再思考
   一 民国减灾的特点
   二 民国减灾的启示
   三 必须建立完善的灾害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