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第一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
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
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已前的
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
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
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
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
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
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
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
,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
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
。其失亦与此同。
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
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
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
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决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
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
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
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
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决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
追溯到既往;现在是决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
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
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
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
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
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
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须记得“使
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
尽合这个标准呢?
怕不能罢?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
,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惟不知社会的重
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
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
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政变。特
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
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
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
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
是寻常的人就发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
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
。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
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
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
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
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
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
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
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
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
也。”
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
P1-P2
目录
导读
例言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式
第三章 中国疆城的沿革
第四章 本国史时斯的划分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第二章 秦汉之际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五编 现代史
第六编 结论
例言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式
第三章 中国疆城的沿革
第四章 本国史时斯的划分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第二章 秦汉之际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五编 现代史
第六编 结论
中国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