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由两代学人共同倾力完成。在撰写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使调查报告的内容真实丰富,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工作,先后走访了798、宋庄、环铁等多个艺术区,并深入到各个知名的画廊、美术馆,得到了很多一手材料。同时,还在图书馆查阅了内容丰富的与当代艺术相关的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特别是数量庞杂的各类数据和现场参访资料,尤为耗费时日。作者的大量工作为《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的文献价值奠定了基础。
目录
上篇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及“走红”
14 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核心体系
19 后冷战文化、后殖民主义及其中国崛起的背景
27 中国当代艺术概念以及西方眼中的当代艺术
32 符号化和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
二、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争议
34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文化战略
36 自我伤害及血腥暴力主题
42 对“文革”、毛泽东像等政治符号的使用
45 当代艺术中的模仿和恶俗化倾向
50 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54 当代艺术活动中的学理与法律之争
57 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地位及评价
59 “当代艺术”能否代表未来中国新文化的走向
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神话与泡沫
61 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飙升的原因
65 价格分析图
73 国外基金会的收藏与操作
76 金融风暴与当代艺术市场神话的幻灭
四、中国当代艺术民间体制的形成
79 展览
89 艺术区
101 画廊
114 民营美术馆
122 收藏
134 当代艺术博览会
140 艺术节
145 民间的国际渠道
五、中国当代艺术与主流体制
166 主流体制对当代艺术监管模式的转变
171 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
177 文化机构策划的外展
181 国内官方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性平台
189 中国当代艺术与主流媒体
191 中国当代艺术对学院的进入和当代艺术家在主流体制中的位置
六、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现状反省及战略构想
197 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后殖民状态
203 自我失语与自我后殖民化
205 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中篇
一、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之关系
221 西方模版与中国当代艺术
240 对西方模版的超越
二、中国当代艺术主题
248 玩世现实主义
250 政治符号
254 自我伤害和挑战伦理
257 东方风情
259 艳俗
261 生态·环保
264 对传统的借用
267 女性主义
270 关注草根阶层
272 身体·欲望
275 残酷青春
277 “卡通”
三、装置艺术
280 装置艺术的概念与特征
280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289 装置艺术的主题
294 装置艺术的生存现状和市场状况
302 中国装置艺术年表
四、行为艺术
313 行为艺术的多样化探索
317 极端行为的泛滥
321 行为艺术与当代艺术市场
322 行为艺术关注的主题
五、录像与多媒体艺术
328 释义
329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进程
336 成熟期:1996—2000
340 2001年至今—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新格局
350 艺术机构对影像艺术的关注
352 录像与多媒体艺术的市场与收藏
六、观念摄影
355 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方式:观念与新美学风格
364 “新影像”和“影像志异”——“观念摄影”的命名
367 “观念摄影”的表现主题
371 2000年以后的新变化:当代艺术市场的到来
七、新绘画
377 新绘画释义
379 新绘画兴起的原因及重要的艺术家
412 新绘画创作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作品的市场现状
八、实验雕塑
414 实验雕塑的发展历程
418 实验雕塑的类型
442 实验雕塑所关注的现实问题
447 实验雕塑与当代艺术市场
下篇
中国当代艺术历程(1989—2009)
后记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及“走红”
14 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核心体系
19 后冷战文化、后殖民主义及其中国崛起的背景
27 中国当代艺术概念以及西方眼中的当代艺术
32 符号化和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
二、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争议
34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文化战略
36 自我伤害及血腥暴力主题
42 对“文革”、毛泽东像等政治符号的使用
45 当代艺术中的模仿和恶俗化倾向
50 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54 当代艺术活动中的学理与法律之争
57 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地位及评价
59 “当代艺术”能否代表未来中国新文化的走向
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神话与泡沫
61 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飙升的原因
65 价格分析图
73 国外基金会的收藏与操作
76 金融风暴与当代艺术市场神话的幻灭
四、中国当代艺术民间体制的形成
79 展览
89 艺术区
101 画廊
114 民营美术馆
122 收藏
134 当代艺术博览会
140 艺术节
145 民间的国际渠道
五、中国当代艺术与主流体制
166 主流体制对当代艺术监管模式的转变
171 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
177 文化机构策划的外展
181 国内官方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性平台
189 中国当代艺术与主流媒体
191 中国当代艺术对学院的进入和当代艺术家在主流体制中的位置
六、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现状反省及战略构想
197 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后殖民状态
203 自我失语与自我后殖民化
205 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中篇
一、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之关系
221 西方模版与中国当代艺术
240 对西方模版的超越
二、中国当代艺术主题
248 玩世现实主义
250 政治符号
254 自我伤害和挑战伦理
257 东方风情
259 艳俗
261 生态·环保
264 对传统的借用
267 女性主义
270 关注草根阶层
272 身体·欲望
275 残酷青春
277 “卡通”
三、装置艺术
280 装置艺术的概念与特征
280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289 装置艺术的主题
294 装置艺术的生存现状和市场状况
302 中国装置艺术年表
四、行为艺术
313 行为艺术的多样化探索
317 极端行为的泛滥
321 行为艺术与当代艺术市场
322 行为艺术关注的主题
五、录像与多媒体艺术
328 释义
329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进程
336 成熟期:1996—2000
340 2001年至今—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新格局
350 艺术机构对影像艺术的关注
352 录像与多媒体艺术的市场与收藏
六、观念摄影
355 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方式:观念与新美学风格
364 “新影像”和“影像志异”——“观念摄影”的命名
367 “观念摄影”的表现主题
371 2000年以后的新变化:当代艺术市场的到来
七、新绘画
377 新绘画释义
379 新绘画兴起的原因及重要的艺术家
412 新绘画创作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作品的市场现状
八、实验雕塑
414 实验雕塑的发展历程
418 实验雕塑的类型
442 实验雕塑所关注的现实问题
447 实验雕塑与当代艺术市场
下篇
中国当代艺术历程(1989—2009)
后记
Research report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