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

副标题:无

作   者:郑洪新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03019535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编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2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3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4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5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月 第6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第7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第四节 其他病因 第8章 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第二节 发病类型 第9章 诊法 第10章 病机与辨证 第11章 养生防治康复 主要参考书目

目录

编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第2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3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和藏象学说的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脏腑的分类和依据

四、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女子胞

附:精室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4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动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气与精的关系

四、血与津液的关系

五、血与精的关系

第5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命名原则

二、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三、表里关系和流注次序

四、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分布规律

二、生理功能

三、循行部位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十二经别

二、十五别络

三、十二经筋

四、十二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6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阴阳分类及其特征

二、古今体质类型研究

第7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过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毒邪

二、外伤

三、寄生虫

四、药邪

五、先天因素

第8章 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影响发病的环境因素

第二节 发病类型

第9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头项五官

五、望舌

六、望皮肤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病气

第三节 问诊

一、问诊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二、询问一般情况、主诉、病史

三、询问现在症状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附:二十八种脉分类比较表

二、按诊

第10章 病机与辨证

第一节 八纲的病机与辨证

一、表里的病机与辨证

二、寒热的病机与辨证

三、虚实的病机与辨证

四、阴阳辨证总纲

五、八纲病机与辨证的复杂变化

第二节 阴阳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一、阴阳偏盛

二、阴阳偏衰

三、阴阳互损

四、阴阳亡失

第三节 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与辨证

一、气病的病机与辨证

二、血病的病机与辨证

三、津液失常病机与辨证

四、气血津液关系失常的病机与辨证

第四节 脏腑病的病机与辨证

一、五脏病的病机与辨证

二、六腑病的病机与辨证

三、脏腑兼证的病机与辨证

第五节 外感病病机与辨证

一、六经病机与辨证

二、卫气营血病机与辨证

三、三焦病机与辨证

第11章 养生防治康复

第一节 养生

一、养生的重要意义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三节 治则

一、扶正祛邪

二、标本缓急

三、调整阴阳

四、正治反治

五、调理脏腑

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七、三因制宜

第四节 康复

一、康复的基本原则

二、康复的主要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医学基础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