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3/0/9787536300323.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二、地貌地质
三、青铜文化
一、地表河系
三、气候生态
第三章 古代文化遗迹
第二章 宁明县的崖壁画
第三章 龙州县的崖壁画
第一编 左江流域的自然地理及历史
二、本次调查的田野工作方法
第三编 崖壁画的研究
三、分期及各期年代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二章 历代建置沿革
一、历次和本次调查简况
三、崖壁画的分布
1. 人物图像
一、旧石器时代遗存
第一章 几点说明
第四章 崇左县的崖壁画
二、年代上下限的推断
二、图形的分类与辨别
2. 器物图像
第一章 年代与分期
一、断代问题的简单回顾
二、左江流域的现代民族
四、崖壁画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 崖壁画的艺术风格
三、作画民族与现今民族的关系
三、画面内容考释
4. 具体内容分析
5. 崖壁画的消亡
1. 消除水旱灾害
2. 保障人丁兴旺
第五章 扶绥县的崖壁画
第三章 崖壁画的内容及其社会功能
3. 动物图像
4. 圆形图像
5. 未成形图像
1. 对几种观点的简评
二、新石器时代遗存
第四章 崖壁画的发现及调查概况
第二编 各地点崖壁画的分别描述
第二章 族属
一、作画民族
一、分析内容的前提
3. 作画意图
四、崖棺葬
第六章 大新县的崖壁画
3. 护佑战争胜利
1. 平涂剪影法
3. 均衡对称法
4. 画面热烈豪放,节奏感强
1. 时代风格
2. 作画的社会背景
一、绘画技法
4. 主次对比法
二、艺术特征
1. 人是主题,整体性强
2. 气势雄浑壮观,国内外罕见
2. 民族风格
2. 概括与夸张法
3. 图像程式化,宗教意味浓厚
第五章 作画技术
一、接近崖壁的方法
三、作画颜料
第六章 左江崖壁画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四、与崖棺葬的关系
三、艺术风格
二、作画工具
一、保存状况
二、保护意见
第八章 结语
附录一 附录崖画地点及其有关问题刍议
附录二 左江流域崖壁画地点一览表
3. 个人风格
二、与滇、川崖画的关系
全书英文提要(韦德三译)
八、宁明县珠山一(一)
九、宁明县珠山一(二)1
一二、珠山一(二)4
一七、珠山二(一)3
一、与汉文化的关系
三、与福建汰内岩石刻的关系
第七章 崖壁画的保存状况及保护意见
附录三 宁明花山崖壁画14C年代测定报告
附录四 左江流域崖壁画颜料鉴定报告
附录五 有关左江流域崖壁画的论文资料目录
一一、珠山一(二)3
后记
一三、珠山一(二)5
一五、珠山二(一)1
一六、珠山二(一)2
二○、珠山二(四)
二一、珠山二(五)
二三、珠山二(七)
一○、珠山一(二)2
一四、珠山一(三)
一九、珠山二(三)
二八、龙峡山二(三)1
三○、龙峡山二(三)3
三六、高山一(二)
三七、高山一(四)
一八、珠山二(二)
二五、龙峡山一(2)
二九、龙峡山二(三)2
三三、达?山崖壁画
四一、高山二(一)2
四二、高山二(二)
四三、高山二(三)1
二二、珠山二(六)
三一、龙峡山二(三)4
五一、花山(一)4
五三、花山(一)6
五五、花山(一)8
五六、花山(一)9
五八、花山(一)11
二六、龙峡山二(一)
二七、龙峡山二(二)
三五、高山一(一)
三九、高山一(五)2
四○、高山二(一)1
四六、高山二(五)
四九、花山(一)2
三八、高山一(五)1
四八、花山(一)1
五○、花山(一)3
五七、花山(一)10
五九、花山(一)12
六○、花山(一)13
六二、花山(一)15
四四、高山二(三)2
四五、高山二(四)
六四、花山(三)
六五、龙州县岩洞山壁画位置图
六九、?镜山(一)
七三、洪山(二)1
七六、沉香角1
五二、花山(一)5
五四、花山(一)7
六三、花山(二)2
七○、?镜山(二)
七八、沉香角3
七九、沉香角4
八○、沉香角5
六一、花山(一)14
八二、沉香角7
八六、沉香角11
八八、沉香角13
八九、沉香角14
九一、沉香角16
九五、水岩山崖壁画
六七、岩洞山(二)1
八五、沉香角10
九七、对面山(一)
九九、对面山(二)2
一○一、楼梯岩1
一○二、楼梯岩2
一○三、楼梯岩3
七七、沉香角2
九○、沉香角15
九八、对面山(二)1
一○六、三洲头山(一)1
一○七、三洲头山(一)2
一○八、三洲头山(一)3
一○九、三洲头山(二)1
八一、沉香角6
八三、沉香角8
八四、沉香角9
八七、沉香角12
一○四、楼梯岩4
一一○、三洲头山(二)2
一一二、三洲尾山1
九三、宝剑山崖壁画
一一四、三洲尾山3
一二○、岩敏山(二)3
一二三、岜逢山(二)
一二五、无名山崖壁画
一二七、朝船头山崖壁画
一三三、大洲头山1
一一一、三洲头山(二)3
一一五、三洲尾山4
一三五、大洲头山3
一三七、三角岩崖壁画
一三九、纱帽山(一)
一四○、纱帽山(二)
一四一、纱帽山(三)
一一三、三洲尾山2
一一八、岩敏山(二)1
一一九、岩敏山(二)2
一二二、岜逢山(一)
一三○、渡船山(二)
一三一、渡船山(三)
一三四、大洲头山2
一一七、岩敏山(一)
一二九、渡船山(一)
一四五、棉江花山(一)2
一四六、棉江花山(二)
一四七、棉江花山(三)
一四九、棉江花山(四)2
一五一、棉江花山(五)1
一四二、纱帽山(四)
一四四、棉江花山(一)1
一四八、棉江花山(四)1
一五二、棉江花山(五)2
一五五、驮角山崖壁画
一五八、黄巢城山(二)
一六三、隐士山4
一五○、棉江花山(四)3
一五九、黄巢城山(三)
一六五、灯笼山1
一六六、灯笼山2
一六七、灯笼山3
一七○、灯笼山6
一七三、驮伯山2
一五四、双对机山崖壁画
一五六、高码头红山崖壁画
一六一、隐士山1
一六二、隐士山2
一六八、灯笼山4
一六九、灯笼山5
一七二、驮柏山1
一七四、驮伯山3
一七八、银山(一)2
一七九、银山(一)3
一八一、银山(二)2
一八二、银山(二)3
一八三、银山(三)
一八四、穿窿山崖壁画
一七五、驮伯山5
一七七、银山(一)1
一八○、银山(二)1
一八五、岜岸灯山崖壁画
一八六、马鼻山1
一八九、关刀山(一)
一九一、关刀山(三)
一八七、马鼻山2
一九○、关刀山(二)
一九二、关刀山(四)
一九三、关刀山(五)
一九八、白鸽岩山(二)
二○○、白鸽岩山(四)
二○四、白鸽岩山(八)
一九四、凌支山(一)
一九五、凌支山(二)
一九七、白鸽岩山(一)
一九九、白鸽岩山(三)
二○一、白鸽岩山(五)
二○二、白鸽岩山(六)
二○三、白鸽岩山(七)
二○五、白鸽岩山(九)
二一一、大湾山(一)
二一二、大湾山(二)
二一三、大湾山(三)
二一七、万人洞山(二)1
二一八、万人洞山(二)2
二二一、万人洞山(四)
二○六、白鸽岩山(十)
二○九、将军山崖壁画
二一六、万人洞山(一)2
二二○、万人洞山(三)
二二三、万人洞山(六)
二二七、岜银山崖壁画
二三一、白龟红山(三)1
二○七、白鸽岩山(十一)
二一九、万人洞山(二)3
二二二、万人洞山(五)
二二五、陇狗山(三)1
二二六、陇狗山(三)2
二二九、白龟红山(一)
二三二、白龟红山(三)2
二一五、万人洞山(一)1
二三三、白龟红山(四)
二三九、岑山(二)
二四○、岑山(三)
二四二、左州山(一)
二四七、达宁山崖壁画
二五一、闸口山1
二三○、白龟红山(二)
二五三、闸口山3
二五七、大山(三)
二五八、小银瓮山(一)
二五九、小银瓮山(二)
二六一、大银瓮山(一)
二六三、大银瓮山(三)
二三五、白羊山(一)
二三六、白羊山(二)
二三八、岑山(一)
二四三、左州山(二)
二四九、楞庙山崖壁画
二五二、闸口山2
二五六、大山(二)
二四五、干岜山崖壁画
二六二、大银瓮山(二)
二六五、七星山(一)1
二六六、七星山(一)2
二六八、岩怀山崖壁画
二七四、驮那山(一)
二七五、驮那山(二)
二五五、大山(一)
二七○、孔驮山(一)
二七二、蜡烛山1
二七七、合头山(一)
二八三、驮坛山(一)
二八五、镇龙山(一)
二八六、镇龙山(二)
二六七、七星山(二)
二八一、?怀山(一)
二九○、青龙山(二)
二九二、岜割山崖壁画
二九五、岜赖山(二)1
二九六、岜赖山(二)2
二九七、岜赖山(二)3
二七一、孔驮山(二)
二七三、蜡烛山2
二七九、合头山(三)
二八四、驮坛山(二)
二八七、?造山崖壁画
二八九、青龙山(一)
二九四、岜赖山(一)
二七八、合头山(二)
二九八、岜赖山(二)4
三○一、后底山(二)
三○三、吞平山(一)
三○六、仙人山崖壁画
三○八、画山崖壁画
三五三、红岩山崖壁画(附录地点)
三○○、后底山(一)
三五一、凭祥市鹿山崖壁画(附录地点)
三○四、吞平山(二)
三五四、汪投山崖壁画(附录地点)
三五五、天等县那砚山(1)(附录地点)
三五六、那砚山(2)(附录地点)
三五七、那砚山(3)(附录地点)
三、青铜文化
一、地表河系
三、气候生态
第三章 古代文化遗迹
第二章 宁明县的崖壁画
第三章 龙州县的崖壁画
第一编 左江流域的自然地理及历史
二、本次调查的田野工作方法
第三编 崖壁画的研究
三、分期及各期年代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二章 历代建置沿革
一、历次和本次调查简况
三、崖壁画的分布
1. 人物图像
一、旧石器时代遗存
第一章 几点说明
第四章 崇左县的崖壁画
二、年代上下限的推断
二、图形的分类与辨别
2. 器物图像
第一章 年代与分期
一、断代问题的简单回顾
二、左江流域的现代民族
四、崖壁画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 崖壁画的艺术风格
三、作画民族与现今民族的关系
三、画面内容考释
4. 具体内容分析
5. 崖壁画的消亡
1. 消除水旱灾害
2. 保障人丁兴旺
第五章 扶绥县的崖壁画
第三章 崖壁画的内容及其社会功能
3. 动物图像
4. 圆形图像
5. 未成形图像
1. 对几种观点的简评
二、新石器时代遗存
第四章 崖壁画的发现及调查概况
第二编 各地点崖壁画的分别描述
第二章 族属
一、作画民族
一、分析内容的前提
3. 作画意图
四、崖棺葬
第六章 大新县的崖壁画
3. 护佑战争胜利
1. 平涂剪影法
3. 均衡对称法
4. 画面热烈豪放,节奏感强
1. 时代风格
2. 作画的社会背景
一、绘画技法
4. 主次对比法
二、艺术特征
1. 人是主题,整体性强
2. 气势雄浑壮观,国内外罕见
2. 民族风格
2. 概括与夸张法
3. 图像程式化,宗教意味浓厚
第五章 作画技术
一、接近崖壁的方法
三、作画颜料
第六章 左江崖壁画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四、与崖棺葬的关系
三、艺术风格
二、作画工具
一、保存状况
二、保护意见
第八章 结语
附录一 附录崖画地点及其有关问题刍议
附录二 左江流域崖壁画地点一览表
3. 个人风格
二、与滇、川崖画的关系
全书英文提要(韦德三译)
八、宁明县珠山一(一)
九、宁明县珠山一(二)1
一二、珠山一(二)4
一七、珠山二(一)3
一、与汉文化的关系
三、与福建汰内岩石刻的关系
第七章 崖壁画的保存状况及保护意见
附录三 宁明花山崖壁画14C年代测定报告
附录四 左江流域崖壁画颜料鉴定报告
附录五 有关左江流域崖壁画的论文资料目录
一一、珠山一(二)3
后记
一三、珠山一(二)5
一五、珠山二(一)1
一六、珠山二(一)2
二○、珠山二(四)
二一、珠山二(五)
二三、珠山二(七)
一○、珠山一(二)2
一四、珠山一(三)
一九、珠山二(三)
二八、龙峡山二(三)1
三○、龙峡山二(三)3
三六、高山一(二)
三七、高山一(四)
一八、珠山二(二)
二五、龙峡山一(2)
二九、龙峡山二(三)2
三三、达?山崖壁画
四一、高山二(一)2
四二、高山二(二)
四三、高山二(三)1
二二、珠山二(六)
三一、龙峡山二(三)4
五一、花山(一)4
五三、花山(一)6
五五、花山(一)8
五六、花山(一)9
五八、花山(一)11
二六、龙峡山二(一)
二七、龙峡山二(二)
三五、高山一(一)
三九、高山一(五)2
四○、高山二(一)1
四六、高山二(五)
四九、花山(一)2
三八、高山一(五)1
四八、花山(一)1
五○、花山(一)3
五七、花山(一)10
五九、花山(一)12
六○、花山(一)13
六二、花山(一)15
四四、高山二(三)2
四五、高山二(四)
六四、花山(三)
六五、龙州县岩洞山壁画位置图
六九、?镜山(一)
七三、洪山(二)1
七六、沉香角1
五二、花山(一)5
五四、花山(一)7
六三、花山(二)2
七○、?镜山(二)
七八、沉香角3
七九、沉香角4
八○、沉香角5
六一、花山(一)14
八二、沉香角7
八六、沉香角11
八八、沉香角13
八九、沉香角14
九一、沉香角16
九五、水岩山崖壁画
六七、岩洞山(二)1
八五、沉香角10
九七、对面山(一)
九九、对面山(二)2
一○一、楼梯岩1
一○二、楼梯岩2
一○三、楼梯岩3
七七、沉香角2
九○、沉香角15
九八、对面山(二)1
一○六、三洲头山(一)1
一○七、三洲头山(一)2
一○八、三洲头山(一)3
一○九、三洲头山(二)1
八一、沉香角6
八三、沉香角8
八四、沉香角9
八七、沉香角12
一○四、楼梯岩4
一一○、三洲头山(二)2
一一二、三洲尾山1
九三、宝剑山崖壁画
一一四、三洲尾山3
一二○、岩敏山(二)3
一二三、岜逢山(二)
一二五、无名山崖壁画
一二七、朝船头山崖壁画
一三三、大洲头山1
一一一、三洲头山(二)3
一一五、三洲尾山4
一三五、大洲头山3
一三七、三角岩崖壁画
一三九、纱帽山(一)
一四○、纱帽山(二)
一四一、纱帽山(三)
一一三、三洲尾山2
一一八、岩敏山(二)1
一一九、岩敏山(二)2
一二二、岜逢山(一)
一三○、渡船山(二)
一三一、渡船山(三)
一三四、大洲头山2
一一七、岩敏山(一)
一二九、渡船山(一)
一四五、棉江花山(一)2
一四六、棉江花山(二)
一四七、棉江花山(三)
一四九、棉江花山(四)2
一五一、棉江花山(五)1
一四二、纱帽山(四)
一四四、棉江花山(一)1
一四八、棉江花山(四)1
一五二、棉江花山(五)2
一五五、驮角山崖壁画
一五八、黄巢城山(二)
一六三、隐士山4
一五○、棉江花山(四)3
一五九、黄巢城山(三)
一六五、灯笼山1
一六六、灯笼山2
一六七、灯笼山3
一七○、灯笼山6
一七三、驮伯山2
一五四、双对机山崖壁画
一五六、高码头红山崖壁画
一六一、隐士山1
一六二、隐士山2
一六八、灯笼山4
一六九、灯笼山5
一七二、驮柏山1
一七四、驮伯山3
一七八、银山(一)2
一七九、银山(一)3
一八一、银山(二)2
一八二、银山(二)3
一八三、银山(三)
一八四、穿窿山崖壁画
一七五、驮伯山5
一七七、银山(一)1
一八○、银山(二)1
一八五、岜岸灯山崖壁画
一八六、马鼻山1
一八九、关刀山(一)
一九一、关刀山(三)
一八七、马鼻山2
一九○、关刀山(二)
一九二、关刀山(四)
一九三、关刀山(五)
一九八、白鸽岩山(二)
二○○、白鸽岩山(四)
二○四、白鸽岩山(八)
一九四、凌支山(一)
一九五、凌支山(二)
一九七、白鸽岩山(一)
一九九、白鸽岩山(三)
二○一、白鸽岩山(五)
二○二、白鸽岩山(六)
二○三、白鸽岩山(七)
二○五、白鸽岩山(九)
二一一、大湾山(一)
二一二、大湾山(二)
二一三、大湾山(三)
二一七、万人洞山(二)1
二一八、万人洞山(二)2
二二一、万人洞山(四)
二○六、白鸽岩山(十)
二○九、将军山崖壁画
二一六、万人洞山(一)2
二二○、万人洞山(三)
二二三、万人洞山(六)
二二七、岜银山崖壁画
二三一、白龟红山(三)1
二○七、白鸽岩山(十一)
二一九、万人洞山(二)3
二二二、万人洞山(五)
二二五、陇狗山(三)1
二二六、陇狗山(三)2
二二九、白龟红山(一)
二三二、白龟红山(三)2
二一五、万人洞山(一)1
二三三、白龟红山(四)
二三九、岑山(二)
二四○、岑山(三)
二四二、左州山(一)
二四七、达宁山崖壁画
二五一、闸口山1
二三○、白龟红山(二)
二五三、闸口山3
二五七、大山(三)
二五八、小银瓮山(一)
二五九、小银瓮山(二)
二六一、大银瓮山(一)
二六三、大银瓮山(三)
二三五、白羊山(一)
二三六、白羊山(二)
二三八、岑山(一)
二四三、左州山(二)
二四九、楞庙山崖壁画
二五二、闸口山2
二五六、大山(二)
二四五、干岜山崖壁画
二六二、大银瓮山(二)
二六五、七星山(一)1
二六六、七星山(一)2
二六八、岩怀山崖壁画
二七四、驮那山(一)
二七五、驮那山(二)
二五五、大山(一)
二七○、孔驮山(一)
二七二、蜡烛山1
二七七、合头山(一)
二八三、驮坛山(一)
二八五、镇龙山(一)
二八六、镇龙山(二)
二六七、七星山(二)
二八一、?怀山(一)
二九○、青龙山(二)
二九二、岜割山崖壁画
二九五、岜赖山(二)1
二九六、岜赖山(二)2
二九七、岜赖山(二)3
二七一、孔驮山(二)
二七三、蜡烛山2
二七九、合头山(三)
二八四、驮坛山(二)
二八七、?造山崖壁画
二八九、青龙山(一)
二九四、岜赖山(一)
二七八、合头山(二)
二九八、岜赖山(二)4
三○一、后底山(二)
三○三、吞平山(一)
三○六、仙人山崖壁画
三○八、画山崖壁画
三五三、红岩山崖壁画(附录地点)
三○○、后底山(一)
三五一、凭祥市鹿山崖壁画(附录地点)
三○四、吞平山(二)
三五四、汪投山崖壁画(附录地点)
三五五、天等县那砚山(1)(附录地点)
三五六、那砚山(2)(附录地点)
三五七、那砚山(3)(附录地点)
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