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血液净化学”共22章,本书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概念,概述了血液净化设备的新进展,全面的阐明了血液净化新技术、新方法。重点描述了血液净化相关的临床问题,包括透析相关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引起这些并发症的新机制、新理论,具有21世纪本领域进展的新理念、新观点。
北京友谊医院是全国首先开展血液透析的单位之一,并较早地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率先在国内开展多项血液净化新技术,形成和建立了独特的治疗常规和管理制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在国外的考察体会,并参阅国外文献编成此书。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血液净化原理、设备和新技术;第二部分介绍血液净化治疗的并发症。书中既推荐了国外最新技术,又介绍了我们自己的临床应用经验。本书中首次采用了国家技术监督局新批准的“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及“血液透析装置”名词规范术语。为便于读者查找,书后附有部分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王质刚,现任首都医科大学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常委、中华肾脏病学会北京分会常委、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任多种医学杂志的副主编、常务主编和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度获市卫生系统先个人称号。
王教授多年从事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业,包括肾移植内科、肾小球疾病和血液净化工作。90年代初,组建肾病专业组,相继成立肾内科,出任首届科主任。由于肾组织学诊断方法在临床上的常规应用,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特别近10多年来,肾内科水平进入国内知名肾科之一。1994年开展腹膜透析(capd)技术,目前,该科慢性腹透患者100多名,居本市首位、全国第三位。90年代中期,成立了有40台透析机的大型透析中心,成为设备完善、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社会信誉较好和同行认可的透析中心。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引进和开展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高钠透析、高通量透析、生物滤过、配对透析滤过、a蛋白免疫吸附和膜式血浆置换等8种血液净化新技术并获得成功。由于血液净化方法具有多样性、先进性,运用量化指标判断患者透析的充分性,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我院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居国内之首,存活期延长,最长一例依靠透析存活20年。透析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水平。集数十年临床、科研、教学经验,王教授治疗了大量病人,深得患者信赖。
王教授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始终信奉“诚、信、责、廉”的工作准则和作人原则,对组织、同事、患者待之以诚;对工作、同事守之以信;对医学事业和广大患者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廉洁行医,真情服务患者,他常说:“我净化的不只是血液,也是心灵。”
王教授发奋读书,努力实践,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所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尸体肾移植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在血液透析临床上的应用 》、《 血液净化技术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研究》、《血液净化学(科技专著) 》分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研究 》、《膜式血浆置换技术首次在我国临床应用》、《细胞调亡作为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分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主编《血液净化学》、《血液净化.肾移植》《急性肾功能衰竭最新诊治进展》等4部专著, 副主编3部,参编2篇,发表论文和综述近100篇。
[
目录
第一章 血液净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 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肾脏与人工肾
第二节 人工肾原理和生物物理学
第三章 透析器
第一节 透析膜及其进展
第二节 透析器的设计和功能
第三节 透析器的功能进展
第四节 透析器的复用
第五节 透析器的评价
第四章 血液透析设备
第一节 透析设备基本结构
第二节 透析液供给装置
第三节 透析机监测装置
第四节 超滤控制方式
第五节 透析中报警装置
第六节 透析机添加功能
第七节 透析的其他附属设备
第八节 透析机的发展预测
第五章 血液透析用水处理和透析液
第一节 透析用水处理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水处理方法
第三节 透析液成分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 血液透析抗凝疗法
第七章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管通路选择
第三节 暂时性血管通路
第四节 永久性血管通路
第五节 移植血管通路
第六节 瘘血流量的测定及与心功能的关系
第八章 血液透析指证及透析剂量
第一节 血液透析指证
第二节 血液透析剂量
第九章 诱导透析及其护理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肾衰的非透析疗法
第二节 血液透析诱导疗法
第三节 血液透析准备
第四节 血液透析中的监测与护理
第五节 血液透析中技术故障与处理
第六节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及处理
第七节 透析透析的实验室检查
第十章 血液透析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 超滤和序贯血液透析
第二节 碳酸氢盐血液透析
第三节 高-低钠序贯血液透析
第四节 低温血液透析
第五节 无肝素血液透析
第六节 单针血液透析
第七节 血液透析中的营养疗法
第八节 REDY吸附型血液透析
第十一章 血液净化技术进展
第一节 短时血液净化概述
第二节 高流量透析、高通量透析
第三节 高效血液透析
第四节 血液滤过
第五节 血液透析滤过、配对透析滤过
第六节 推拉式血液透析滤过
第七节 长时间\白天\夜间透析
第八节 生物滤过
第九节 生物人工肾
第十节 血浆置换
第十一节 蛋白A免疫吸附
第十二节 血脂净化
第十三节 吸附疗法
第十四节 便携式人工肾
第十五节 腹水回输
第十二章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特点
第三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药物的清除
第六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并发症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三章 血液灌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灌流的历史
第三节 吸附剂和吸附机理
第四节 血液灌流器
第五节 血液灌流操作
第六节 血液灌流的副作用
第七节 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特殊病情的透析疗法
第一节 小儿透析
第二节 老年患者透析
第三节 妇女妊娠期透析
第四节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与透析
第五节 透析患者肾移植
第十五章:慢性透析患者代谢异常和器官系统并发症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肾衰的原因
第二节 尿毒症毒素新认识
第三节 透析患者的酸碱平衡
第四节 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及肾性骨营养不良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内分泌功能紊乱
第六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脂蛋白代谢异常
第七节 慢性肾功能肾衰免疫功能异常
第八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微量元素
第九节 透析与淀粉样变
第十节 透析患者的性功能和生育问题
第十一节 铝相关骨病
第十二节 慢性透析患者感染并发症
第十三节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临床意义
第十四节 慢性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第十五节 慢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第十六节 透析患者氧化应激
第十七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及其处理
第十八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并发症
第十九节 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统异常
第二十节 透析与肝炎、艾滋病
第二十一节 尿毒症患者呼吸系统改变
第二十二节 尿毒症患者血液系统异常
第二十三节 透析患者精神和神经系统异常
第二十四节 获得性肾囊肿
第二十五节 透析患者的皮肤问题
第二十六节 透析患者的眼、耳、鼻问题
第二十七节 透析患者的麻醉与手术
第二十八节 透析患者恶性肿瘤
第二十九节 透析患者血清酶学异常
第三十节 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与影响生存的因素
第十六章 腹膜透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腹膜透析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腹膜透析原理
第四节 腹膜透析效率
第五节 腹膜透析导管
第六节 腹膜透析技术
第七节 腹膜透析装置
第八节 腹膜透析适应证及效果
第九节 腹膜透析禁忌证
第十节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
第十一节 腹膜超滤功能低下
第十二节 腹膜炎
第十三节 腹膜透析发展的营养
第十七章:急性肾功能肾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肾衰的病因及分类
第三节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理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肾衰的诊断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肾衰的治疗
第六节 特殊类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节 影响急性肾功能肾衰的预后因素和患者死因
第十八章 透析药理学
第一节 尿毒症时药理学
第二节 药物代谢
第三节 肾衰患者的给药
第四节 透析患者的药物应用
第十九章:透析患者营养管理
第一节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综合征
第二节 尿毒症营养不良的原因
第三节 肾衰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
第四节 肾衰患者的膳食管理
第二十章:透析患者运动疗法
第一节 透析患者体力评价
第二节 运动疗法禁忌证
第三节 运动方案
第四节 运动疗法效果
第五节 运动对心功能和清除率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康复
第一节 透析患者心理与身体的康复
第二节 我国慢性透析患者现状
第三节 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
第四节 对我国透析事业的展望
第二十二章: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第一节 透析质量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透析质量的因素
第三节 评价透析质量的标准
第四节 透析质量管理的内容
第五节 透析质量实施方法
第二章 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肾脏与人工肾
第二节 人工肾原理和生物物理学
第三章 透析器
第一节 透析膜及其进展
第二节 透析器的设计和功能
第三节 透析器的功能进展
第四节 透析器的复用
第五节 透析器的评价
第四章 血液透析设备
第一节 透析设备基本结构
第二节 透析液供给装置
第三节 透析机监测装置
第四节 超滤控制方式
第五节 透析中报警装置
第六节 透析机添加功能
第七节 透析的其他附属设备
第八节 透析机的发展预测
第五章 血液透析用水处理和透析液
第一节 透析用水处理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水处理方法
第三节 透析液成分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 血液透析抗凝疗法
第七章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管通路选择
第三节 暂时性血管通路
第四节 永久性血管通路
第五节 移植血管通路
第六节 瘘血流量的测定及与心功能的关系
第八章 血液透析指证及透析剂量
第一节 血液透析指证
第二节 血液透析剂量
第九章 诱导透析及其护理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肾衰的非透析疗法
第二节 血液透析诱导疗法
第三节 血液透析准备
第四节 血液透析中的监测与护理
第五节 血液透析中技术故障与处理
第六节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及处理
第七节 透析透析的实验室检查
第十章 血液透析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 超滤和序贯血液透析
第二节 碳酸氢盐血液透析
第三节 高-低钠序贯血液透析
第四节 低温血液透析
第五节 无肝素血液透析
第六节 单针血液透析
第七节 血液透析中的营养疗法
第八节 REDY吸附型血液透析
第十一章 血液净化技术进展
第一节 短时血液净化概述
第二节 高流量透析、高通量透析
第三节 高效血液透析
第四节 血液滤过
第五节 血液透析滤过、配对透析滤过
第六节 推拉式血液透析滤过
第七节 长时间\白天\夜间透析
第八节 生物滤过
第九节 生物人工肾
第十节 血浆置换
第十一节 蛋白A免疫吸附
第十二节 血脂净化
第十三节 吸附疗法
第十四节 便携式人工肾
第十五节 腹水回输
第十二章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特点
第三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药物的清除
第六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并发症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三章 血液灌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灌流的历史
第三节 吸附剂和吸附机理
第四节 血液灌流器
第五节 血液灌流操作
第六节 血液灌流的副作用
第七节 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特殊病情的透析疗法
第一节 小儿透析
第二节 老年患者透析
第三节 妇女妊娠期透析
第四节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与透析
第五节 透析患者肾移植
第十五章:慢性透析患者代谢异常和器官系统并发症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肾衰的原因
第二节 尿毒症毒素新认识
第三节 透析患者的酸碱平衡
第四节 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及肾性骨营养不良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内分泌功能紊乱
第六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脂蛋白代谢异常
第七节 慢性肾功能肾衰免疫功能异常
第八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微量元素
第九节 透析与淀粉样变
第十节 透析患者的性功能和生育问题
第十一节 铝相关骨病
第十二节 慢性透析患者感染并发症
第十三节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临床意义
第十四节 慢性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第十五节 慢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第十六节 透析患者氧化应激
第十七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及其处理
第十八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并发症
第十九节 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统异常
第二十节 透析与肝炎、艾滋病
第二十一节 尿毒症患者呼吸系统改变
第二十二节 尿毒症患者血液系统异常
第二十三节 透析患者精神和神经系统异常
第二十四节 获得性肾囊肿
第二十五节 透析患者的皮肤问题
第二十六节 透析患者的眼、耳、鼻问题
第二十七节 透析患者的麻醉与手术
第二十八节 透析患者恶性肿瘤
第二十九节 透析患者血清酶学异常
第三十节 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与影响生存的因素
第十六章 腹膜透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腹膜透析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腹膜透析原理
第四节 腹膜透析效率
第五节 腹膜透析导管
第六节 腹膜透析技术
第七节 腹膜透析装置
第八节 腹膜透析适应证及效果
第九节 腹膜透析禁忌证
第十节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
第十一节 腹膜超滤功能低下
第十二节 腹膜炎
第十三节 腹膜透析发展的营养
第十七章:急性肾功能肾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肾衰的病因及分类
第三节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理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肾衰的诊断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肾衰的治疗
第六节 特殊类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节 影响急性肾功能肾衰的预后因素和患者死因
第十八章 透析药理学
第一节 尿毒症时药理学
第二节 药物代谢
第三节 肾衰患者的给药
第四节 透析患者的药物应用
第十九章:透析患者营养管理
第一节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综合征
第二节 尿毒症营养不良的原因
第三节 肾衰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
第四节 肾衰患者的膳食管理
第二十章:透析患者运动疗法
第一节 透析患者体力评价
第二节 运动疗法禁忌证
第三节 运动方案
第四节 运动疗法效果
第五节 运动对心功能和清除率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康复
第一节 透析患者心理与身体的康复
第二节 我国慢性透析患者现状
第三节 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
第四节 对我国透析事业的展望
第二十二章: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第一节 透析质量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透析质量的因素
第三节 评价透析质量的标准
第四节 透析质量管理的内容
第五节 透析质量实施方法
血液净化学.第2版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