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全球资本主义的出现和与之相伴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变化,已经改变了美国以及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大都市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图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城市生态学理论,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解释性范式,已经无法充分解释大都市现象与城市生活的复杂性。《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研究来说正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是*本提出社会空间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读本。马克•戈特迪纳和雷•哈奇森建构改进了城市社会学方法的特定概念和论点,发展了一个更好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的新的理论模型。围绕一个崭新的整合范式——社会空间观点,将社会生态图式与政治经济图式加以整合,并且打破了传统的城市中心城区/郊区二分法,对大都市区域持续变化的本质进行独特的聚焦,一方面强调空间对社会生活、房地产对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思考了社会因素例如种族、阶层、性别、生活方式、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对大都市地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目录
第四版序
1 新城市社会学
城市区域,1
定义大都市区域,6
世界各地的巨型城市,9
城市社会学的一个新观点,13
全球资本主义和大都市,13
城市发展中的供应方因素,15
大都市生活中文化的重要性,17
小结:社会空间观点,19
关键概念,21
讨论问题,21
2 城市生活的起源
古代的城市化,28
古典城市,30
公元1000年之后的城市化,33
中世纪秩序和文艺复兴城市,38
资本主义和工业城市的兴起,41
关键概念,47
重要人名,47
讨论问题,48
3 城市社会学的兴起
格奥尔格•西梅尔论城市,52
路易斯•沃思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主义,55
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58
从人类生态学到城市生态学,69
小结:72
关键概念,73
讨论问题,74
4 当代城市社会学
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经典方法,76
城市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亨利•列斐伏尔,80
阶级冲突理论:戈登、施托普尔和沃克,82
资本积累理论,84
城市社会学者的方法:增长机器与社会空间观点,86
房地产和政府干预,89
符号学和城市文化,93
全球经济,95
小结:社会空间观点,97
关键概念,98
讨论问题,98
5 美国的城市化
城市成长的阶段,99
殖民时期:1630年至1812年,101
工业扩张时期:1812年至1920年,105
大都市的兴起:1920年至1960年,114
关键概念,122
讨论问题,122
6 郊区化、全球化和多中心区域的出现 123
去工业化和全球化:1960年代以来改变了城市和郊区两者的进程,130
全球化和不平衡的发展,131
去工业化和全球化如何影响了郊区,133
超越郊区:多中心区域的出现,138
大都市区域的*近趋势,141
向阳光地带的转移,144
关键概念,153
讨论问题,154
7 大都市里的人和生活方式:城市和郊区文化
阶层差异和空间区位,156
妇女、性别角色和空间,165
城市作为一个特殊场所:夜生活、城市文化和城市中心的重生,171
城市文化和城市复兴,172
种族和移民,176
结论:大都市的种族和文化多样性,182
关键概念,183
讨论问题,184
8 多中心大都市区域的少数民族定居模式、邻里和社区 185
少数民族的自愿和非自愿迁移,185
邻里和社区,194
邻里和社区的差异,200
社区的新形式,202
社会网络作为不受限制的社区,205
小结,206
关键概念,207
讨论问题,207
9 大都市问题:种族主义、贫困、犯罪、住房和财政危机 209
社会问题的社会空间方法,210
种族主义和贫困,211
上升的收入不平等、失业和贫困,221
住房危机和社会未能提供足够的支付得起的住房,222
无家可归,227
犯罪,229
财政危机和公共服务问题,239
小结,241
关键概念,242
讨论问题,243
10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西欧,248
东欧,265
日本,271
小结,276
关键概念,278
讨论问题,278
11 全球化和发展中世界的城市化
变化中的城市化观点,283
人口跃迁,287
首位城市发展模式,289
棚户镇的发展,290
非正规经济和应对策略,294
城市社会运动和政治,295
城市化的模式,297
小结,317
关键概念,318
讨论问题,318
12 大都市规划和环境议题
蔓延,323
大都市规划的短暂历史,326
土地使用规划的社会学,329
乌托邦方案:霍华德、勒•科布西埃和赖特,332
规划批评家:雅各布斯和克里尔,330
今日规划中的其他趋势,338
规划议题小结,340
环境议题,341
关键概念,348
重要人名,348
讨论问题,348
13 大都市社会政策
公地悲剧,350
不平衡发展和政策:再分配计划,352
城市政策和大都市政策,355
利己主义和社会正义议题,363
城市政策:政治争论,367
区域管治,369
关键概念,372
讨论问题,372
14 城市社会学的未来
理解我们新的城市世界,376
城市结构和城市文化,388
城市的未来,390
城市探究的未来,393
关键概念,395
重要人名,395
讨论问题,395
【书摘与插画】
《新城市社会学》第四版在材料内容上也有不少增补,在分量上有显著增加。对所涉及的全球化、文化角色、区域治理等重要议题,书中均予以了详尽阐述与独特剖析。其一是全球化的力量和影响。遵循该教材开初就一直采用的一个发展的全球观,第四版对美国本土与国外城市发展的全球关联和脉络、城市发展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联系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辨析,这体现在全球经济(第4章)、去工业化和全球化、全球化和不平衡的发展(第6章)新增的三个专门议题,均独立成节。还集中体现在*后一章的“理解我们的新城市世界”这一节,作为新增的若干重要话题中的*个,从历史纵深方向和现实横断面的方向对全球化作了综合、扼要的讨论。其二是文化的角色和意义。通过城市文化取向的角色来理解大都市生活,特别是将空间的主题化和符号学应用于城市空间现象与场所特征的分析,较之前各版本,在第四版中该特色得到了更多强化。除了延续关于大都市生活中文化的重要性的阐述(第1章),新增“符号学和城市文化”一节(第4章),通过对城市环境主题化和符号学的关注,进一步论述文化对于社会空间观点的重要性。“城市文化和城市复兴”一节(第7章)详细讨论消费经济背景下的文化走向,包括各个地点使用象征资源来获得富有吸引力的意象的方法,以便同时吸引房地产投资者和游客。这不但是对于社会空间方法中文化重要性的实证,也为社会空间方法中的文化策略提供了操作方法的指引。*后一章以“城市结构和城市文化”一节总结城市文化研究领域的相关工作,强调全球的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式、城市文化的独特性以及21世纪更大的城市结构之间共享的一些重要文化特征。其三是区域治理的必要和迫切。在第13章中引入区域治理的概念,提出区域治理的理念,所援引的底特律和多伦多的案例基本延续了第三版的比较分析,指出大都市区域的政治分裂极可能造成并助长不平衡的社会空间发展。“治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中*时髦的术语之一,差不多与《新城市社会学》*版的写作出版同一时期,涉及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城市治理、社区治理等多个层面,第四版中唯独强调了“区域治理”,是与本书重要的概念多中心的城市/大都市区域相对应的。虽然全书对于在大都市区域内部以及跨大都市区域的城市空间中政府重大而复杂的介入干预、强大利益团体的活动以及底层群体的生存策略在不同篇章都有深入述及,但是并未在治理的理念下充分整合并展开阐述,也未深入具体探究治理的社会学对策。
对于*次接触本教科书的读者,毋庸置疑,《新城市社会学》既是丰富的、醇厚的,又是新鲜的、独特的。这种新鲜独特的感受可能来自与其他(城市)社会学读本的比较,也就是为数不少的躯干健全、没有头脑的(英文谓之all limbs and no head)(城市)社会学研究文献,或是什锦杂烩式的教科书,一股脑儿将各派理论堆置在一起,内容驳杂,却没有梳理出其中的关联,从而缺少严谨的结构逻辑与内在的体系观点。对于连续两个版次的译者,能产生新鲜感不能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通常而言,译者首先应该是*认真的读者,他/她须得参透原著的精神,熟悉原著的内容,理解细微的表达。而在阅读与翻译《新城市社会学》第四版时,译者仍然不时地感受到了新意,这种新意或来自于新的概念,或原有概念的新的阐发,或来自新的材料与议题。特别是延伸阅读部分,虽然不是作者写就,但是精心遴选的篇目或段落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或术语解释,或史事索隐,或新闻撷摘,是对主体文本部分的丰富与拓展,对读者的吸引不亚于香醇的干卡普奇诺咖啡上的细密浓稠的白色牛奶泡沫。因此,在第四版中译本的目录中,延伸阅读的篇名也在目录中一并列出,在不影响教科书主体结构显示的基础上,既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应各节所阐述的内容,又方便读者检索查阅。
新城市社会学(第四版)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