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发机制和数值模拟

副标题:无

作   者:王贻仁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53492968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共分5篇14章。分别介绍了“宇宙起源”和“恒星演化”的基础知识;历史超星和超新星轨迹、Ⅰ型和Ⅱ型超新星爆发机理等诸多内容。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宇宙起源
1.1 宇宙爆炸理论
1.2 宇宙信息获取
1.3 宇宙奥秘探索
第二章 恒星演化
2.1 恒星的早期演化阶段
2.2 恒星从主序开始的演化程
2.3 恒星的晚期演化阶段
第二篇 超新星
第三章 历史超新星与超新星历史遗迹(SNR)
3.1 银河星系超新星
3.2 河外星系超新星
3.3 我国超新星的观测和发现
3.4 SN 1987A
第四章 超新星分类和超新星诞生率
4.1 Ⅰ型超新星的主要观测特征
4.2 Ⅱ型超新星的主要观测特征
4.3 超新星诞生率
第五章 Ⅰ型超新星爆发机理——热核反应驱动
5.1 白矮星结构的钱氏理论
5.2 爆轰和爆燃
5.3 双星吸积可能结局和爆发能量估计
5.4 几个疑难问题
第六章 Ⅱ型超新星爆发机理——引力坍缩驱动
6.1 一些基本物理概念
6.1.1 时标
6.1.2 重核离解(即光裂解)
6.1.3 电子俘获
6.1.4 绝热指数
6.2 坍缩阶段
6.2.1 星核区坍缩过程
6.2.2 坍缩物质的熵
6.2.3 坍缩动力学
6.2.4 引力释放能
6.3 反弹阶段
6.4 激波传播阶段
6.4.1 瞬发爆炸(或直接爆炸)
6.4.2 延缓爆炸(或间接爆炸)
第三篇 物理因素
第七章 近核物质密度物态方程
7.1 核统计平衡
7.2 自由粒子热力学量
7.3 反弹激波传播区的物态方程
7.4 核和核物质的熵
7.5 可压液滴模型
7.5.1 热力学零度下的平衡方程
7.5.2 有限温度情况的平衡方程
7.6 超饱和密度物态方程
7.7 四粒子模型平衡方程推导
7.8 理想费米气体物态方程
第八章 中微子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1 热中微子过程
8.1.1 电子对湮灭中微子过程
8.1.2 光子中微子过程
8.1.3 等离子体中微子过程
8.1.4 轫致辐射中微子过程
8.2 电子俘获率
8.2.1 重核电子俘获率
8.2.2 电子完全简并情况下的自由质子电子俘获
8.2.3 自由质子电子俘获率
8.3 中微子反应截面
8.3.1 中微子电子散射
8.3.2 核子对中微子的吸收
8.3.3 核吸收中微子反应截面
8.3.4 相干散射
8.3.5 中微子核子散射
8.3.6 反中微子电子散射率
8.3.7 中微子平均自由程
第四篇 数值计算方法
第九章 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
9.1 一维球对称模型
9.2 二维轴对称旋转模型
9.3 超新星爆发期间的不稳定性和混合
9.4 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
9.4.1 方法的基础
9.4.2 流体力学方程组
9.4.3 人为黏性和热传导
9.4.4 自引力、汇和磁场
9.4.5 关于光滑核
9.4.6 SPH执行过程
第十章 中微子输运方程计算方法
10.1 流体动力学和中微子输运的基本方程组
10.1.1 运动方程和Boltzmann方程
10.1.2 多群流量限制扩散(MGFLD)方案
10.1.3 更加简单的输运方案
10.1.4 数值模拟中使用的计算方案汇总
10.2 致密物质的中微子输运
10.2.1 中微子场作用下的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方程
10.2.2 中微子输运方程
10.2.3 中微子扩散泄漏
第五篇 Ⅱ型超新星数值模拟
第十一章 GR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及其差分格式
11.1 GR方程组
11.2 差分格式
11.2.1 初始量
11.2.2 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11.3 能量方程的求解方法
11.3.1 四粒子模型物态方程情况
11.3.2 均匀核物质情况
11.3.3 反弹激波区三粒子平衡态情况
第十二章 计算模型的选取和计算环境的设定
12.1 前身星模型
12.1.1 前身星模型对超新星星核坍缩的影响
12.1.2 前身星模型对激波传输和爆发的影响
12.2 非物理因素考虑
12.2.1 空间网格的剖分
12.2.2 时间步长的选取
12.2.3 人为黏性的形式
12.2.4 内边界条件
12.2.5 外边界条件
第十三章 瞬发爆炸模型的构造
13.1 概述
13.2 “等效厚度”的构造方法
13.3 物态方程中参数cb,k0和v的影响
13.4 瞬发爆炸成功与否的简单判据
第十四章 激波传播与对流不稳定性
14.1 首级激波
14.1.1 激波形成点的位置
14.1.2 激波波阵面的位置
14.1.3 激波速度的大小
14.1.4 激波能量
14.2 次级激波
14.3 对流不稳定性
14.3.1 基础理论
14.3.2 轻子梯度驱动的对流
14.3.3 熵梯度驱动的对流
14.4 激波波后振荡现象
附录
一、源程序“SNⅡ-WLYW89”及其使用说明
二、“WW93”系列模型中的15M⊙模型(S15)的参数
参考文献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宇宙起源
1.1 宇宙爆炸理论
1.2 宇宙信息获取
1.3 宇宙奥秘探索
第二章 恒星演化
2.1 恒星的早期演化阶段
2.2 恒星从主序开始的演化程
2.3 恒星的晚期演化阶段
第二篇 超新星
第三章 历史超新星与超新星历史遗迹(SNR)
3.1 银河星系超新星
3.2 河外星系超新星
3.3 我国超新星的观测和发现
3.4 SN 1987A
第四章 超新星分类和超新星诞生率
4.1 Ⅰ型超新星的主要观测特征
4.2 Ⅱ型超新星的主要观测特征
4.3 超新星诞生率
第五章 Ⅰ型超新星爆发机理——热核反应驱动
5.1 白矮星结构的钱氏理论
5.2 爆轰和爆燃
5.3 双星吸积可能结局和爆发能量估计
5.4 几个疑难问题
第六章 Ⅱ型超新星爆发机理——引力坍缩驱动
6.1 一些基本物理概念
6.1.1 时标
6.1.2 重核离解(即光裂解)
6.1.3 电子俘获
6.1.4 绝热指数
6.2 坍缩阶段
6.2.1 星核区坍缩过程
6.2.2 坍缩物质的熵
6.2.3 坍缩动力学
6.2.4 引力释放能
6.3 反弹阶段
6.4 激波传播阶段
6.4.1 瞬发爆炸(或直接爆炸)
6.4.2 延缓爆炸(或间接爆炸)
第三篇 物理因素
第七章 近核物质密度物态方程
7.1 核统计平衡
7.2 自由粒子热力学量
7.3 反弹激波传播区的物态方程
7.4 核和核物质的熵
7.5 可压液滴模型
7.5.1 热力学零度下的平衡方程
7.5.2 有限温度情况的平衡方程
7.6 超饱和密度物态方程
7.7 四粒子模型平衡方程推导
7.8 理想费米气体物态方程
第八章 中微子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1 热中微子过程
8.1.1 电子对湮灭中微子过程
8.1.2 光子中微子过程
8.1.3 等离子体中微子过程
8.1.4 轫致辐射中微子过程
8.2 电子俘获率
8.2.1 重核电子俘获率
8.2.2 电子完全简并情况下的自由质子电子俘获
8.2.3 自由质子电子俘获率
8.3 中微子反应截面
8.3.1 中微子电子散射
8.3.2 核子对中微子的吸收
8.3.3 核吸收中微子反应截面
8.3.4 相干散射
8.3.5 中微子核子散射
8.3.6 反中微子电子散射率
8.3.7 中微子平均自由程
第四篇 数值计算方法
第九章 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
9.1 一维球对称模型
9.2 二维轴对称旋转模型
9.3 超新星爆发期间的不稳定性和混合
9.4 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
9.4.1 方法的基础
9.4.2 流体力学方程组
9.4.3 人为黏性和热传导
9.4.4 自引力、汇和磁场
9.4.5 关于光滑核
9.4.6 SPH执行过程
第十章 中微子输运方程计算方法
10.1 流体动力学和中微子输运的基本方程组
10.1.1 运动方程和Boltzmann方程
10.1.2 多群流量限制扩散(MGFLD)方案
10.1.3 更加简单的输运方案
10.1.4 数值模拟中使用的计算方案汇总
10.2 致密物质的中微子输运
10.2.1 中微子场作用下的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方程
10.2.2 中微子输运方程
10.2.3 中微子扩散泄漏
第五篇 Ⅱ型超新星数值模拟
第十一章 GR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及其差分格式
11.1 GR方程组
11.2 差分格式
11.2.1 初始量
11.2.2 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11.3 能量方程的求解方法
11.3.1 四粒子模型物态方程情况
11.3.2 均匀核物质情况
11.3.3 反弹激波区三粒子平衡态情况
第十二章 计算模型的选取和计算环境的设定
12.1 前身星模型
12.1.1 前身星模型对超新星星核坍缩的影响
12.1.2 前身星模型对激波传输和爆发的影响
12.2 非物理因素考虑
12.2.1 空间网格的剖分
12.2.2 时间步长的选取
12.2.3 人为黏性的形式
12.2.4 内边界条件
12.2.5 外边界条件
第十三章 瞬发爆炸模型的构造
13.1 概述
13.2 “等效厚度”的构造方法
13.3 物态方程中参数cb,k0和v的影响
13.4 瞬发爆炸成功与否的简单判据
第十四章 激波传播与对流不稳定性
14.1 首级激波
14.1.1 激波形成点的位置
14.1.2 激波波阵面的位置
14.1.3 激波速度的大小
14.1.4 激波能量
14.2 次级激波
14.3 对流不稳定性
14.3.1 基础理论
14.3.2 轻子梯度驱动的对流
14.3.3 熵梯度驱动的对流
14.4 激波波后振荡现象
附录
一、源程序“SNⅡ-WLYW89”及其使用说明
二、“WW93”系列模型中的15M⊙模型(S15)的参数
参考文献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宇宙起源
1.1 宇宙爆炸理论
1.2 宇宙信息获取
1.3 宇宙奥秘探索
第二章 恒星演化
2.1 恒星的早期演化阶段
2.2 恒星从主序开始的演化程
2.3 恒星的晚期演化阶段
第二篇 超新星
第三章 历史超新星与超新星历史遗迹(SNR)
3.1 银河星系超新星
3.2 河外星系超新星
3.3 我国超新星的观测和发现
3.4 SN 1987A
第四章 超新星分类和超新星诞生率
4.1 Ⅰ型超新星的主要观测特征
4.2 Ⅱ型超新星的主要观测特征
4.3 超新星诞生率
第五章 Ⅰ型超新星爆发机理——热核反应驱动
5.1 白矮星结构的钱氏理论
5.2 爆轰和爆燃
5.3 双星吸积可能结局和爆发能量估计
5.4 几个疑难问题
第六章 Ⅱ型超新星爆发机理——引力坍缩驱动
6.1 一些基本物理概念
6.1.1 时标
6.1.2 重核离解(即光裂解)
6.1.3 电子俘获
6.1.4 绝热指数
6.2 坍缩阶段
6.2.1 星核区坍缩过程
6.2.2 坍缩物质的熵
6.2.3 坍缩动力学
6.2.4 引力释放能
6.3 反弹阶段
6.4 激波传播阶段
6.4.1 瞬发爆炸(或直接爆炸)
6.4.2 延缓爆炸(或间接爆炸)
第三篇 物理因素
第七章 近核物质密度物态方程
7.1 核统计平衡
7.2 自由粒子热力学量
7.3 反弹激波传播区的物态方程
7.4 核和核物质的熵
7.5 可压液滴模型
7.5.1 热力学零度下的平衡方程
7.5.2 有限温度情况的平衡方程
7.6 超饱和密度物态方程
7.7 四粒子模型平衡方程推导
7.8 理想费米气体物态方程
第八章 中微子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1 热中微子过程
8.1.1 电子对湮灭中微子过程
8.1.2 光子中微子过程
8.1.3 等离子体中微子过程
8.1.4 轫致辐射中微子过程
8.2 电子俘获率
8.2.1 重核电子俘获率
8.2.2 电子完全简并情况下的自由质子电子俘获
8.2.3 自由质子电子俘获率
8.3 中微子反应截面
8.3.1 中微子电子散射
8.3.2 核子对中微子的吸收
8.3.3 核吸收中微子反应截面
8.3.4 相干散射
8.3.5 中微子核子散射
8.3.6 反中微子电子散射率
8.3.7 中微子平均自由程
第四篇 数值计算方法
第九章 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
9.1 一维球对称模型
9.2 二维轴对称旋转模型
9.3 超新星爆发期间的不稳定性和混合
9.4 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
9.4.1 方法的基础
9.4.2 流体力学方程组
9.4.3 人为黏性和热传导
9.4.4 自引力、汇和磁场
9.4.5 关于光滑核
9.4.6 SPH执行过程
第十章 中微子输运方程计算方法
10.1 流体动力学和中微子输运的基本方程组
10.1.1 运动方程和Boltzmann方程
10.1.2 多群流量限制扩散(MGFLD)方案
10.1.3 更加简单的输运方案
10.1.4 数值模拟中使用的计算方案汇总
10.2 致密物质的中微子输运
10.2.1 中微子场作用下的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方程
10.2.2 中微子输运方程
10.2.3 中微子扩散泄漏
第五篇 Ⅱ型超新星数值模拟
第十一章 GR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及其差分格式
11.1 GR方程组
11.2 差分格式
11.2.1 初始量
11.2.2 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11.3 能量方程的求解方法
11.3.1 四粒子模型物态方程情况
11.3.2 均匀核物质情况
11.3.3 反弹激波区三粒子平衡态情况
第十二章 计算模型的选取和计算环境的设定
12.1 前身星模型
12.1.1 前身星模型对超新星星核坍缩的影响
12.1.2 前身星模型对激波传输和爆发的影响
12.2 非物理因素考虑
12.2.1 空间网格的剖分
12.2.2 时间步长的选取
12.2.3 人为黏性的形式
12.2.4 内边界条件
12.2.5 外边界条件
第十三章 瞬发爆炸模型的构造
13.1 概述
13.2 “等效厚度”的构造方法
13.3 物态方程中参数cb,k0和v的影响
13.4 瞬发爆炸成功与否的简单判据
第十四章 激波传播与对流不稳定性
14.1 首级激波
14.1.1 激波形成点的位置
14.1.2 激波波阵面的位置
14.1.3 激波速度的大小
14.1.4 激波能量
14.2 次级激波
14.3 对流不稳定性
14.3.1 基础理论
14.3.2 轻子梯度驱动的对流
14.3.3 熵梯度驱动的对流
14.4 激波波后振荡现象
附录
一、源程序“SNⅡ-WLYW89”及其使用说明
二、“WW93”系列模型中的15M⊙模型(S15)的参数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超新星爆发机制和数值模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