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创造意味着超越可能而寻求不可能,认知性辞格正以自己的语言本质——寻求不可能特征——响亮地呼应着它。本书从这个角度探讨辞格的认知结构和语言结构,不仅为之构建了一个解释性系统,而且让我们从中看到人的创造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看一难与世界的关系在创造中的改变。
目录
第1章 认知性辞格:寻求不可能特征
1.认知性辞格分析的语义学方法
1.1 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不可能特征
1.2 三种特征的相互关系
1.3 词内和词外:语义特征的存在方式
1.4 不可能特征的接受与强制性语义共现
2.认知性辞格的本质:接纳不可能特征
2.1 认知性辞格的基本形态
2.2 接纳不可能特征的五组方式
3.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
3.1 辞格的解释性研究:从表达效果回溯使用意图
3.2 辞格的分化
3.3 两种辞格与修辞研究的两种观念
附录:内涵特征:范畴特征与经验特征
第2章 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认知结构
1.认知的原发过程
1.1 认知途径:逻辑的和原发的
1.2 原发性认知的特点
2.模式识别与认知中的同一关系
2.1 从模式识别到语义特征分析法
. 2.2 同一关系及其语言表现
3.原发过程的模式识别:相似关系、接近关系与自变关系
3.1 原发性的模式识别的顽经存在
3.2 原发过程中的有介体与无介体方式
4.比喻:从相似关系到同一关系
4.1 比喻中的相似关系分析
4.2 相似即同一的原则与比喻的对称性认知结构
4.3 a-b的逻辑矛盾与比喻理解的词义蒙太奇
4.4 比喻中的同一性梯度
5.近喻:从接近关系到同一关系
5.1 接近关系——榫接性的特征共享
5.2 接近即同-原则与近喻
5.3 接近即同-作为一种认知过程
5.4 a-b阶段与近喻不对称的认知结构
5.5 近喻理解的语义蒙太奇
5.6 近喻的同一性梯度
6.自喻:自变关系的认知基础与语义表现的不可能特征:夸张和比拟 夸张、通感与近喻
7.自喻、比喻、近喻的一体化
第3章 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语言结构
1.理论背景与辞格的语言结构
2.比喻的语言结构
3.近喻的语言结构
4.自喻的语言结构
第4章 认知性辞格的创造性评价与创造心理
1.认知性辞格的评价
2.认知性辞格与创造心理
附录:意识、无意识、语言意识
1.认知性辞格分析的语义学方法
1.1 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不可能特征
1.2 三种特征的相互关系
1.3 词内和词外:语义特征的存在方式
1.4 不可能特征的接受与强制性语义共现
2.认知性辞格的本质:接纳不可能特征
2.1 认知性辞格的基本形态
2.2 接纳不可能特征的五组方式
3.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
3.1 辞格的解释性研究:从表达效果回溯使用意图
3.2 辞格的分化
3.3 两种辞格与修辞研究的两种观念
附录:内涵特征:范畴特征与经验特征
第2章 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认知结构
1.认知的原发过程
1.1 认知途径:逻辑的和原发的
1.2 原发性认知的特点
2.模式识别与认知中的同一关系
2.1 从模式识别到语义特征分析法
. 2.2 同一关系及其语言表现
3.原发过程的模式识别:相似关系、接近关系与自变关系
3.1 原发性的模式识别的顽经存在
3.2 原发过程中的有介体与无介体方式
4.比喻:从相似关系到同一关系
4.1 比喻中的相似关系分析
4.2 相似即同一的原则与比喻的对称性认知结构
4.3 a-b的逻辑矛盾与比喻理解的词义蒙太奇
4.4 比喻中的同一性梯度
5.近喻:从接近关系到同一关系
5.1 接近关系——榫接性的特征共享
5.2 接近即同-原则与近喻
5.3 接近即同-作为一种认知过程
5.4 a-b阶段与近喻不对称的认知结构
5.5 近喻理解的语义蒙太奇
5.6 近喻的同一性梯度
6.自喻:自变关系的认知基础与语义表现的不可能特征:夸张和比拟 夸张、通感与近喻
7.自喻、比喻、近喻的一体化
第3章 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语言结构
1.理论背景与辞格的语言结构
2.比喻的语言结构
3.近喻的语言结构
4.自喻的语言结构
第4章 认知性辞格的创造性评价与创造心理
1.认知性辞格的评价
2.认知性辞格与创造心理
附录:意识、无意识、语言意识
辞格的认知性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