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导论

副标题:无

作   者:朱立元著

分类号:

ISBN:978753363984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接受美学酝酿、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鼎盛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前半期,此后就渐趋衰落,但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融人了近20年各种哲学、美学新思潮中。比如,70年代以后影响极大的解构主义思潮,在思路上就是从读者(接受者)角度切入的,体现了接受美学的启不;又如女权主义批评,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接受美学的成果,它从接受和效果的角度,发掘了女性文学长期被湮没的许多成果,重建了女性文学史;新近的文化理论和文化批评基本上是在后现代语境中展开的,其中有不少论及大众文化问题,仍渗透了接受美学的影响;如此等等。由此可见,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思潮、一个学派,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巨大、深远的影响,却至今仍然存在,它所开创的文学、美学研究新思路、新方法,还远未过时。   

目录

第一章 接受美学的思想、理论渊源
第一节 理解和解释的本体论——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阐释学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不确定域”与读者的“具体化”和“重建”——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
第三节 文学形式与审美标准在接受中演进——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布拉格结构主义
第四节 作为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现象的文学艺术——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学社会学
第五节 同社会接受唱反调的文学艺术——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美学
第六节 文学接受的心理轨迹——阅读心理学种种
第七节 诉诸读者的自由想象——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
第八节 “期待视界”与“范型”理论——波普尔与库恩的科学哲学
第二章 接受美学的诞生及其发展
第一节 接受美学诞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第二节 生气勃勃的康士坦茨学派:尧斯和伊瑟尔
第三节 东进与西渐
第四节 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章 文学本体论:对文学的存在方式的探讨
第一节 传统的文学本体论的缺陷
第二节 新的问题:文学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
第三节 解答文学本体论问题的新思路
第四节 文学:三环节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第五节 文学:创造和接受的社会交流过程
第四章 文学作品论:本文的召唤结构
第一节 英伽登和韦勒克的文学作品结构模式
第二节 文学作品: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
第三节 文学作品结构的召唤性
第五章 文学认识论(上):个体阅读心理学
第一节 从发生认识论谈起
第二节 阅读的“前结构”: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
第三节 语符一意象思维:从文字到意象
第四节 二级阅读:反思性的“问答逻辑”和视界交融
第六章 文学认识论(下):群体接受社会学
第一节 文学接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第二节 文学接受是一种社会交流活动
第三节 文化圈与读者群
第四节 纯文学与通俗文学
第七章 文学创作论:追随“潜在的读者”
第一节 从现实的读者到潜在的读者
第二节 意象一语符思维:从意象到文字
第三节 创造更多的“空白”与“不确定性”
第八章 文学价值论:对读者审美需求的意义和效用
第一节 文学价值是作品对读者的审美效应关系
第二节 读者直接参与文学价值的创造
第三节 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多元价值系统
第四节 文学的基本价值与浮动价值
第九章 文学效果论:对接受者视界的改变与影响
第一节 从多元价值向多元效果转化
第二节 效果的发生:悄悄地改变读者的视界
第三节 纵向的历史影响
第四节 横向的交互影响
第十章 文学批评观:读者对作品的阐释与评判
第一节 批评是对作品意义的阐释
第二节 批评的有效性与价值尺度
第三节 批评的主体性与对象性
第四节 接受美学的六种批评模式
第十一章 文学历史观:文学接受与效果的历史之链
第一节 对传统文学史观念的评论
第二节 文学与历史的融合:效果史与接受史
第三节“效果史”观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启示
第四节 关于总体文学史的构想
结论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接受美学导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