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臣孙嘉淦

副标题:无

作   者:王永泰著

分类号:

ISBN:978753782199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孙嘉淦(1683-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兴县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前期一位突出的有胆识的宰相级官员。前人评价说,“嘉淦初为直臣,其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而学问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嘉淦为第一人”。孙嘉淦名气的响亮程度出人意料。吕梁一带现在知道孙嘉淦的老百姓挺多,而且关于孙嘉淦有众多故事流传。在其故乡兴县,老辈人讲得最多的孙嘉淦故事有四个,其中一个是皇帝过寿,众臣上贺,孙嘉淦提来青菜一桶,寓意“大清一统”。还有就是山西的房子越制(超越规定的规格)而建的多,是孙嘉淦为民请命所致。其他两个都与孙嘉淦“好名”相关。一个说,皇帝———是哪个皇帝没有必要考究了———某天突有所思,问诸多臣子:天下有几种人?大家各说不一。而孙嘉淦则言: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名往。普天之下只有两种人,一种为名,一种为利。皇帝问:既然这样,孙爱卿是为名还是为利?孙嘉淦说:为臣不爱钱。言下之意当然是为名了。另一个说,孙嘉淦告老还乡,从京城回兴县之前,他老人家犯嘀咕了:我一辈子不贪不沾,没有攒下几个钱,如今荣归故里,还是一副穷酸模样遭乡绅土财耻笑不说了,也给朝廷丢脸啊。思谋良久,计上心来,让仆人连夜买来十几口厚重木箱,然后亲自动手装满了砖头。第二天,辎重浩荡启程回家。没料到,皇帝得到举报说,孙嘉淦平常装清廉,实际也是个贪墨官,不信您看,他回家的时候金银财宝带了好几骡车。于是,孙嘉淦行至半路遭到检查,装阔的事露馅儿了。此事一经汇报,皇上很是感动,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换下了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算是重重赏了他一笔。乡语村言自然可听不可信,但是孙嘉淦的确是个个性十足的政治名人,把名声看得甚重,所作所为都非同一般。这是有正史记载的。康熙五十二年,孙嘉淦中进士,时年30岁。值得一提的是,孙嘉淦亲兄弟三人都是进士。一门三进士的荣耀在兴县至今还被人称道。但是孙嘉淦在康熙朝中9年仕途生涯,一直没有什么值得入载史册的事。正所谓“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年届不惑的孙嘉淦突然血气方刚起来。他给新皇帝上书,劝诫三件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后两件倒也罢了,第一件简直就是捋虎须。雍正在康熙末年“九王夺嫡”中胜出,为了稳定地位,剪除先帝八子、九子也就是自己两弟弟的势力手段残酷、不遗余力。这么做是否必要先不说了,影响是相当地不好。孙嘉淦的折子算朝雍正的脸上给了一个响亮的耳刮子,效果当然明显,那就是满朝轰动、皇帝震怒。好在有雍正的老师朱轼求情,说:“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自己也对孙嘉淦说真话不要脑袋的胆识表示佩服,转怒为笑说:“朕也服其胆。”没有砍了他,当时保留了孙嘉淦在翰林院工作,之后又提升他为国子监司业,相当于最高学府的教务长。此事过后,孙嘉淦名声鹊起。但随后,不能释怀的雍正还是抓了孙嘉淦的一个过失,交刑部议处。刑部的负责人领会上意,说,按律当斩。雍正作为一个明君这时候体现了高明的政治手腕,对孙嘉淦加恩免死,说这个人性气不好,我不待见,但是他出了名的不要钱,念在还有这么个长处,“著在银库行走”。孙嘉淦在国库临时打杂的差事结束后,又被委任为河东盐政。在别人眼里,这也是个肥差。能得此官,和孙嘉淦不爱财也有莫大关系。乾隆继位后,年轻有为,相中了敢言直谏的孙嘉淦,擢升他为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专管监察。孙嘉淦也不含糊,很快给皇帝上了篇绝代谏论《三习一弊疏》。兴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办主任王奋勤对他们老乡的这篇文章评价极高:“只此一篇文章,足以让一个人青史留名,永垂不朽。”“三习一弊”的大意是:“人君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这三种习惯形成后,那就会产生喜小人而厌君子的弊病,希望皇帝您哪应该“予除三习,永杜一弊”,可不要自以为是。《三习一弊疏》着眼之高,恰恰适合于做皇帝的人看,抨击之广则直指人性的普遍弱点,语言之美足以令人拍案惊奇,但其笔锋之利让所针对的人读来难免汗流浃背,坐卧不安。好在乾隆帝看了之后挺喜欢,表示采纳,而且因此又升了孙嘉淦的官,让他做刑部尚书,并“总理国子监事”。孙嘉淦是谏臣也是能臣,查贪官、平冤狱、整修河道、调和民族矛盾,办过许多出色的事。敢说、能干又遇上了好皇帝,使得他在仕途上创造了奇迹,兴县的老乡说孙嘉淦一生当过兵部、吏部、刑部、工部“四部尚书”,还当过直隶、湖广两任总督。最后死的时候是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孙嘉淦的死耐人寻味。对吕梁文化名人深有研究的赵桂溟先生分析说,他这位胆大的老乡竟然是被吓死的。1750年,登基15年的乾隆皇帝筹划他的首次南巡,有的官员对皇帝的这种举动有意见,企图阻止皇帝,但又担心自己的影响力不够,就想了个办法,假托孙嘉淦的名义伪造了一篇为此上谏的奏稿,还伪造了皇帝的御批,然后在民间和官场传播,以求制造舆论,耸动人心。借了孙嘉淦的名声,这篇文章还真的产生了挺强的号召力,流传甚广。伪奏稿事让乾隆皇帝发现后,在全国范围内追查作者,仅在四川一省,就有280余人因传抄而获罪。赵桂溟说,孙嘉淦直言抗上的牌子很响,梗直不假,但是他更是一位有政治智慧的臣子,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时机、尺度把握准确有当,这样越轨的事不会干。事情发生以后,孙嘉淦非常不安。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雍正在位13年,兴文字狱20起,乾隆皇帝在60年的统治期内,更是发动过130起文字狱。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过了几十年,年近七旬的孙嘉淦再直也弯了,晚年的他已经表现得极其圆通谨慎。据史料记载,查处伪奏稿的事延续了三年,孙嘉淦对家人说:“先帝(指雍正)及今上,尝戒我好名,今独假我名,殆生平好名之累未尽,有此致之。”1753年,孙嘉淦惊惧而终,时年71岁。

目录


第一回 玩笑成真酿成大祸 金蝉脱壳夜走他乡
第二回 新皇帝囚禁众兄弟 孙嘉淦仗义说直话
第三回 孙嘉淦任职国子监 张氏女被骗入京都
第四回 国子监嘉淦参佐领 亲王府允礼打弘历
第五回 果亲王有意护属官 孙嘉淦执意拘蠹吏
第六回 受灾伤百姓遭劫难 免丁粮清官含冤死
第七回 为前仇果亲王使坏 怜贫苦孙嘉淦断案
第八回 鄂尔奇奉旨查舞弊 果亲王弄巧反成拙
第九回 说直话输掉三品衔 降银库还忤果亲王
第十回 吏不廉库丁盗官银 官不管废员操闲心
第十一回 释旧疑果亲王举贤 恨无权孙嘉淦争官
第十二回 孙嘉淦河东除积弊 高运司贪赃被夺官
第十三回 穷追猛打一查到底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第十四回 引经据典教训皇上 一本正经恐吓故人
第十五回 据实陈奏反遭贬谪 忠心不改再释无故
第十六回 平冤析狱尚书挨打 飞扬拔扈贝勒被擒
第十七回 因直言惹出弥天祸 遇不平依然说直话
第十八回 狠毒继母移花接木 耿直总督明察秋毫
第十九回 图财害命妄称邪教 旗民互讼不偏不倚
第二十回 羊头狗肉钦差使坏 事不由己皇帝为难
第二十一回 依法度情敢驳皇上 为平民愤尽由苗人
第二十二回 武昌关藩司吞税款 北京城皇帝弄权术
第二十三回 偏听信清官办错案 装糊涂断然离官场
第二十四回 乾隆帝微服访贤臣 孙嘉淦奉召返京师
第二十五回 皇阿哥随意恶作剧 大学士两回被戏弄
第二十六回 贤相国油尽神灯灭 乾隆帝惊叹少直臣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直臣孙嘉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