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清代是词学的复兴期和高峰期,也是词社的成熟期和繁荣期。本书全面研究了清代词社,指出词社在引导词人创作,影响词人观念;反映词坛现状,影响词学走向;催生词学流派,促进词学繁荣;培养乡土词人,推动地域词学;增进词人友谊,抒发群体怀抱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目录
绪论
一、清词中兴与清代词社
二、清代词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三、清代词社研究的意义
四、清代词社研究的基本文献和方法
第一章 清代词社概论
第一节 词社综论
一、文学社团简述
二、词社的定义
三、词社历史简述
第二节 清代词社的特征
一、清代词社与诗社
二、清代词社与前代词社
第三节 清代词社的分期、流变和类型
一、清代词社的分期
二、清代词社的特征流变
三、清代词社的类型
第二章 清初的词社(明清之际~康熙前期)
第一节 逐渚唱和
一、《□渚唱和词》的版本与唱和成员
二、□渚唱和的时代背景及万寿祺的创作心态
三、□渚唱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节 《倡和诗馀》唱和
一、《倡和诗馀》的版本、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倡和诗馀》与云间词论
三、《倡和诗馀》的创作成就
第三节 红桥唱和
一、红桥唱和与王士禛
二、扬州和红桥的游宴传统与历史感
三、红桥唱和的创作成就
四、红桥唱和的影响
第四节 水绘园唱和
一、水绘园唱和与冒襄
二、水绘园唱和与《同人集》
三、水绘园唱和词的特点
第五节 清初其他词社
一、特社
二、《支机集》唱和
三、陈傅唱和
四、其他词社述略
第三章 清代中期的词社(康熙后期~乾嘉之际)
第一节 宗风浙西的词社
一、韩江吟社
二、燕市联吟
三、讨春合唱和樽酒消寒唱和
第二节 不为浙西派拘束的词社
一、小山词社
二、荆圃唱和
三、清溪吟社
第三节 其他词社述略
一、郑澐社
二、藤阴唱和
三、汪度社
四、江声社
五、春湖吟社
六、朱研家社
七、“秋花词”唱和
八、粤中词社
九、杨芸、李纫兰社
第四章 清代后期的词社(嘉道咸同年间)
第一节 浙常交轨的词社
一、蓉影唱和
二、吴中消寒会
三、吴中词社群
四、越台词社
五、午桥词社
第二节 另辟蹊径的词社
一、聚红榭词社
二、探骊吟社
三、海滨酬唱
第三节 踵武浙西的词社
一、孙原湘消寒会
二、洺州唱和
三、碧声吟馆唱和
第四节 其他词社述略
一、汐社
二、潘曾绶社
三、乐钧社
四、江东词社
五、青溪水榭唱和
六、“鹤巢”社
七、听松词社
八、淮海词社
九、罗汝怀社
十、嬉春词社
十一、梅崖词社
十二、方浚颐社
十三、邓恩锡社
十四、袁起社
十五、画舫联吟
十六、云溪词社和春柳唱和
十七、湘江吟社
十八、九秋社
十九、俞樾社
二十、宣南词社
二十一、沈学渊消夏社
二十二、夷良社
二十三、花萼联吟
二十四、孙宗礼消寒雅集
二十五、香冢词社
二十六、王舒毓社
二十七、朱杏孙社
二十八、湖山春社
二十九、张景祁社
三十、蒋敦复社
三十一、刘芙初销寒雅集
三十二、顾春社
三十三、“红叶阑”唱和
三十四、“沅兰”唱和
第五章 清末民初的词社(光绪年间~民国初年)
第一节 重尊姜张的词社
一、吴社
二、城南拜石唱和
第二节 转益多师的词社
一、湘社
二、鸥隐词社
第三节 创立新词境的咫村词社和庚辛唱和
一、咫村词社
二、庚辛唱和
第四节 其他词社述略
一、岁寒三友社与旧鸥新雨社
二、边保枢社
三、程颂万消寒集
四、风馀词社
五、和珠玉词唱和
六、陈作霖消寒会
七、著活吟社
八、鹿园词社
余论:清代词社的意义
一、引导词人创作,影响词人观念
二、反映词坛现状,影响词学走向
三、催生词学流派,促进词学繁荣
四、培养乡土词人,推动地域词学
五、增进词人友谊,抒发群体怀抱
参考文献
后记
清代词社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