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读本丛书”之一种,丛书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青年学人联手打造,分辑、分主题全面总结新世纪以来海内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以期引发新的学科反思和学术争鸣,促进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图景。
目录
洪治纲 “底层写作”的来路与归途——对一种文学研究现象的盘点与思考(代导言)
“底层文学”的崛起
刘旭 现代性话语笼罩下的底层(存目)
蔡翔 底层
蔡翔 刘旭 底层问题与知识分子的使命
孟繁华 资本神话时代的无产者写作
南帆等 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
汪政等 底层:中国经验和我们时代的文学书写
贺绍俊 底层文学的社会性与文学性
李云雷 “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
刘复生 纯文学的迷思与底层写作的陷阱
白浩 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书写与讨论
“底层文学”反思
滕翠钦 “底层经验”的表述与被表述:论争背后的话语策略分析(存目)
陈晓明 “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
吴义勤 “底层文学热”以“文学的名义”歪曲文学
王尧 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张颐武 在“中国梦”的面前回应挑战——“底层文学”和“打工文学”的再思考
邵燕君 当“乡土”进入“底层”——由贾平凹《高兴》谈“底层”和“乡土”写作的当下困境
梁鸿 通往“底层”之路——对“底层写作”概念及批评倾向的反思
《那儿》解读
王晓明 泡沫底下的越界之路
韩毓海 狂飙为我从天落——为《那儿》而作
陈映真 从台湾看《那儿》
吴正毅 旷新年 《那儿》:工人阶级的伤痕文学
符鹏 阶级想象的危机与底层话语的困境——重读小说《那儿》
李静 “底层话语”遮蔽了什么?——重读《那儿》
“底层”与诗歌
张清华 “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
钱文亮 伦理与诗歌伦理
张未民 生存性转化为精神性——关于打工诗歌的思考
张慧瑜 从“工业田园”到“无法拥有自己”——对比新老工人的诗歌经验
姜涛 “混搭”现场与当代诗的文化公共性
冷霜 “打工诗歌”的美学争议
高明 《我的诗篇》中的“我”
娄燕京 作为风景的新工人诗歌
作家谈“底层”
刘继明 我们怎样叙述底层?
曹征路 期待现实重新“主义”
陈应松 非文学时代的文学痛苦——在第三届上海大学文学周的演讲
李云雷 底层关怀、艺术传统与新“民族形式”——王祥夫先生访谈
李云雷 坚韧是*的武器——胡学文访谈
海外学者论“底层文学”
[日]尾崎文昭 底层写作—打工文学—新左翼文学
[韩]苑英奕 中韩“底层文学”的比较——以韩国小说《客地》与中国小说《那儿》的比较为中心
[美]钟雪萍 《那儿》与当代中国的“底层文学”
“底层”的理论阐释
汪晖 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尊严政治
罗岗 “主奴结构”与“底层”发声——从保罗•弗莱雷到鲁迅
【书摘与插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底层”一直是中国当代人文学者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早在1994年,由朱光磊主编的《大分化新组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书,就曾借助大量的客观数据,分析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特点及其趋向,尤其是对社会底层群体(包括失业人员、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蓝领等)的生存状况给予密切关注。随后,围绕着“三农”、城市阶层分化等问题,以《读书》《天涯》等杂志为核心的媒介,发表了大量颇具影响的文章,各类专著也不断涌现。 这些著述不仅有效地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底层社会的演变状况,而且对底层群体的生存境域给予了多方位的探讨,对贫富分化日趋明显的社会结构进行了深研。
文学也对此做出了迅速反应。早在1996年,文学评论家蔡翔就在《钟山》第5期上发表了《底层》一文。在此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自己当年在上海底层以及下乡时的生活,进而指出,尽管“底层仍然在贫穷中挣扎,平等和公平仍然是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但是,“贫穷并未导致道德的沦丧,相反,我的底层牢牢恪守着它的道德信条,他们对贪污和盗窃表示出一种极大的憎恶和轻蔑”,“几乎所有的道德要求*终都将落实到底层,底层将这个世界默默托起,同时遵守着这个世界对它发出的全部的道德指令”。 与此同时,作者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底层社会的变化,尤其是纯朴和善良逐渐消失的底层现实发出了真切的喟叹。此文既展示了中国底层社会的裂变,也分析了其中的利益化和欲望化的现实根源。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