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曾获第二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一等奖,次年又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奖,并得到了许多文章的推荐和好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我的不安心情却越来越增加,与最初的欣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主要是因为我对书中的一些论述愈来愈感到不满意。例如《文化变迁》一章,关于变迁的非经济因素,特别是人的价值意识觉醒和主体性作用以及变迁的直线的与非直线的、逆转的与不可逆转的、平衡的与不平衡的等等错综复杂的状态,都是缺乏深刻论述的。再如《文化与生活方式》一章,考虑社会形态有余,而对不同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延续的论述,则感不足。其他各章的一些非学术性的论证,也是多余的。不过,它也反映了我当时的所思所想所识,并非造作。自然,这也与当时社会学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刚刚恢复、重建有关。为了不至于被人误解,我不得不从正面作许多解释。对于这些问题,只可惜今天我无暇作一次全面的修订了。这次再版,只改正了第1次印刷的几处错误的地方,全书还是照原版面貌付印的。好在对于本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在已经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各卷《文化价值哲学》中都作了某些修正和进一步的论述。
本书是关于研究“文化社会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一个长期争论的概念、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文化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古典文化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几个主要学派的文化社会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目录
第四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再版前言
第一版自序
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文化
一 一个长期争论的概念
二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
三 文化的定义
四 文化诸现象
第二章 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
一 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三 文化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西方古典文化社会学(综合社会学时期)
一 古典文化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位先驱人物
三 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个流派
四 从达尔文到摩尔根
第四章 文化社会学学科的确立(从综合社会学到文化社会学)
一 世纪交替中的社会学
二 文化社会学学科的确立
三 几个主要学派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第五章 西方现代文化社会学(新的综合时期)
一 文化社会学与现时代
二 转向个人和心理的浪潮
三 现代进化论的兴起
四 现代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学
一 马克思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
二 马克思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七章 文化的起源、积累和突变
一 文化的起源
二 文化的积累
三 文化的突变
四 文化悖论
第八章 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的生态系统
一 何谓文化生态系统
二 陆地河流海洋
三 村落文化的生态分析
四 城市文化生态的多变量关系
五 没有平衡,就没有永恒
第九章 文化·历史·层面——文化的时间、空间系统
一 文化层
二 文化丛
三 文化圈
四 文化区
五 文化类型
六 文化模式
第十章 文化·群体·社会——文化的社会系统
一 社会系统
二 文化血族民族
三 文化阶级阶层
四 小群体文化与副文化
五 世界文化
第十一章 文化生产
一 文化生产的特性
二 文化增长及其相关变量
三 文化的储存、分配和应用
四 现代文化生产
第十二章 文化传播
一 什么是文化传播
二 文化传播是如何实现的
三 文化增殖
四 文化流
五 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十三章 文化冲突
一 文化冲突的性质
二 文化分化
三 文化整合
四 文化适应
第十四章 文化变迁
一 何谓文化变迁
二 文化变迁的动因
三 文化变迁的规律
四 文化变迁的周期
五 文化变迁的意义
第十五章 文化控制
一 文化控制的性质
二 文化控制的社会机制
三 文化控制的子系统
四 文化控制的意义
第十六章 文化与社会化
一 何谓人的社会化
二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教化比较
三 再社会化与人格的多层次结构
四 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的发展
五 文化的丰富多彩与人格的多种多样
六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性格
第十七章 文化与文明
一 文明的含义
二 文化与文明
三 通向现代文明的不同道路
第十八章 文化与生活方式
一 何谓生活方式
二 文化与生活方式
三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
第十九章 文化与现代化
一 何谓现代化
二 文化与现代化
三 文化与经济改革
四 文化与城市建设
五 文化与科学技术应用
六 文化与社会管理
七 文化与现代人
第二十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新的综合
一 西方文化的魔力与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 西方文化的东移与中国文化的重建
三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新的综合
附录 我写《文化社会学》
?*cx
第四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再版前言
第一版自序
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文化
一 一个长期争论的概念
二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
三 文化的定义
四 文化诸现象
第二章 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
一 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三 文化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西方古典文化社会学(综合社会学时期)
一 古典文化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位先驱人物
三 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个流派
四 从达尔文到摩尔根
第四章 文化社会学学科的确立(从综合社会学到文化社会学)
一 世纪交替中的社会学
二 文化社会学学科的确立
三 几个主要学派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第五章 西方现代文化社会学(新的综合时期)
一 文化社会学与现时代
二 转向个人和心理的浪潮
三 现代进化论的兴起
四 现代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学
一 马克思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
二 马克思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七章 文化的起源、积累和突变
一 文化的起源
二 文化的积累
三 文化的突变
四 文化悖论
第八章 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的生态系统
一 何谓文化生态系统
二 陆地河流海洋
三 村落文化的生态分析
四 城市文化生态的多变量关系
五 没有平衡,就没有永恒
第九章 文化·历史·层面——文化的时间、空间系统
一 文化层
二 文化丛
三 文化圈
四 文化区
五 文化类型
六 文化模式
第十章 文化·群体·社会——文化的社会系统
一 社会系统
二 文化血族民族
三 文化阶级阶层
四 小群体文化与副文化
五 世界文化
第十一章 文化生产
一 文化生产的特性
二 文化增长及其相关变量
三 文化的储存、分配和应用
四 现代文化生产
第十二章 文化传播
一 什么是文化传播
二 文化传播是如何实现的
三 文化增殖
四 文化流
五 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十三章 文化冲突
一 文化冲突的性质
二 文化分化
三 文化整合
四 文化适应
第十四章 文化变迁
一 何谓文化变迁
二 文化变迁的动因
三 文化变迁的规律
四 文化变迁的周期
五 文化变迁的意义
第十五章 文化控制
一 文化控制的性质
二 文化控制的社会机制
三 文化控制的子系统
四 文化控制的意义
第十六章 文化与社会化
一 何谓人的社会化
二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教化比较
三 再社会化与人格的多层次结构
四 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的发展
五 文化的丰富多彩与人格的多种多样
六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性格
第十七章 文化与文明
一 文明的含义
二 文化与文明
三 通向现代文明的不同道路
第十八章 文化与生活方式
一 何谓生活方式
二 文化与生活方式
三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
第十九章 文化与现代化
一 何谓现代化
二 文化与现代化
三 文化与经济改革
四 文化与城市建设
五 文化与科学技术应用
六 文化与社会管理
七 文化与现代人
第二十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新的综合
一 西方文化的魔力与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 西方文化的东移与中国文化的重建
三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新的综合
附录 我写《文化社会学》
?*cx
文化社会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