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全面回顾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记录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30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了3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目录
总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阶段/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主要内容/1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
第一编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3
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8
三、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
四、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19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和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4
二、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27
三、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40
第三章 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构想/47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其历史反思/50
第四章 八大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从“以俄为师”到“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路/66
二、《论十大关系》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步/69
三、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72
四、党的八大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76
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80
第五章 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
一、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形成发展/88
二、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的主要内容/93
三、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的成就与失误/102
第六章 调整时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反思
一、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反思/108
二、在调查研究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再认识/110
三、经济、政治领域里的调整/120
四、毛泽东独立自主及防止“和平演变”的外交思想/124
第七章 探索执政党建设的不懈努力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执政党建设的初步探索/131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137
三、1957年整风的初衷与实际效果/142
四、六十年代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146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建党”/149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两种趋向/155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图景及其实践/160
三、“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思想/167
四、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170
第二编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一章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的改革思想
一、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和全面整顿/178
二、批判“两个凡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85
三、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89
第二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196
二、对若干重大政治历史问题进行拔乱反正/202
三、以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为起点的农村体制改革/205
四、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及初步实践/207
第三章 党的十二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213
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改革纲领的制定/216
三、“六五”计划的制定,国民经济调整的提出和开展/221
四、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对外政策的调整/227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改革整编的成就/234
第四章 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明确判断/239
二、关于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242
三、农村改革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44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50
五、治理整顿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253
六、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59
第五章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与实践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264
二、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内涵/271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80
第六章 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论断的提出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86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293
三、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305
第七章 党的十三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308
二、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释/313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16
四、“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318
五、十三大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324
第八章 十三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1989年“政治风波”与邓小平的稳定观/334
二、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与邓小平关于防止“和平演变”思想/348
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继续发展/358
第九章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70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37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378
第十章 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总结、新概括
一、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385
二、党的十四大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论述/391
……
第三编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一章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的剧变/4
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6
三、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0
第二章 江泽民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贡献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正式确立/20
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27
三、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理论观点/34
第三章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41
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53
第四章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提出/62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及成效/68
……
第四编 十六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阶段/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主要内容/1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
第一编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3
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8
三、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
四、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19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和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4
二、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27
三、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40
第三章 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构想/47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其历史反思/50
第四章 八大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从“以俄为师”到“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路/66
二、《论十大关系》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步/69
三、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72
四、党的八大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76
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80
第五章 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
一、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形成发展/88
二、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的主要内容/93
三、毛泽东现代化赶超战略的成就与失误/102
第六章 调整时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反思
一、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反思/108
二、在调查研究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再认识/110
三、经济、政治领域里的调整/120
四、毛泽东独立自主及防止“和平演变”的外交思想/124
第七章 探索执政党建设的不懈努力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执政党建设的初步探索/131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137
三、1957年整风的初衷与实际效果/142
四、六十年代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146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建党”/149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两种趋向/155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图景及其实践/160
三、“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思想/167
四、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170
第二编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一章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的改革思想
一、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和全面整顿/178
二、批判“两个凡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85
三、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89
第二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196
二、对若干重大政治历史问题进行拔乱反正/202
三、以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为起点的农村体制改革/205
四、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及初步实践/207
第三章 党的十二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213
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改革纲领的制定/216
三、“六五”计划的制定,国民经济调整的提出和开展/221
四、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对外政策的调整/227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改革整编的成就/234
第四章 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明确判断/239
二、关于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242
三、农村改革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44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50
五、治理整顿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253
六、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59
第五章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与实践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264
二、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内涵/271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80
第六章 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论断的提出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86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293
三、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305
第七章 党的十三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308
二、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释/313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16
四、“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318
五、十三大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324
第八章 十三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1989年“政治风波”与邓小平的稳定观/334
二、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与邓小平关于防止“和平演变”思想/348
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继续发展/358
第九章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70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37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378
第十章 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总结、新概括
一、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385
二、党的十四大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论述/391
……
第三编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一章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的剧变/4
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6
三、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0
第二章 江泽民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贡献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正式确立/20
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27
三、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理论观点/34
第三章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41
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53
第四章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提出/62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及成效/68
……
第四编 十六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