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and life

副标题:无

作   者:傅佩荣著

分类号:

ISBN:978754263242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哲学与人生》集傅佩荣教授十数年之授课精华所成就的作品。开宗   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   人生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   之超越”等普通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   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为   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   此外,尚有“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等题材。   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亦是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   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   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目录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一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戴尔菲神殿: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人是理性的动物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教)
    基督教与天主教
    上帝造人:神的形象与原罪
    得救之途:信、望、爱
    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从达尔文到柏格森
    失落的环节:理性思考
    人与动物的分界
    真正的生命:直观的发挥
    德日进:人往哪里去?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构
    神话的基本信念
    神话的作用
    神话的主题
    现代社会的神话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希腊悲剧三大代表
    近代欧洲的悲剧
    中国的戏剧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自然学派
    辩士学派
   思想方法的特色
    对话的方式
    苏格拉底的对话
    知识就是德行
   生平大事
    最有智慧的人
    被人诬告,为己辩伪
    狱中讨论
   生命内涵
    追求真理
    肯定传统
    内心之声
   人格表现
    理性与自由
    信念与尊严
    生死与超越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人生三绝望
    人生三阶段
   尼采
    上帝死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权力意志:超人
    精神三变
   雅斯贝尔斯
    界限状况
    刹那与永恒
    密码与超越界
    四大圣哲
   海德格尔
    存有与时间
    从此有到存在
    人的未来
   马塞尔
    是(Being)≠有(Having)
    奥秘(Mystery)≠问题(Problem)
    我与你(I-You)≠我与他(I—He)
    人生=旅行的过程
   结论: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意识的空无化作用
    萨特消极的人生观
   加缪
    与萨特之交往
    思想关键:“荒谬”
    荒谬的形态
    以荒谬为出发点
    加缪作品简介
   结论:清楚自己的抉择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引言:中国有哲学吗?
    有文化必有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
   中国哲学之起源
    《尚书·洪范》:永恒哲学
    《周易》:变化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质
    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
    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
    存在与价值可以统合于超越界
   结论:使传统智慧再现生机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人文精神的觉醒
    礼乐安定人间秩序
   人性向善论
    向善而非本善
    善: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择善圈执论
    择善的前提
    择善的方法
    从择善到固执
    固执与变通
   儒家的价值观
    自我中心阶段:生存与发展
    人我互动阶段:礼法与情义
    超越自我阶段:无私与至善
   结论:人生的横向与纵向
   孔子的一生:指向无限而圆满的上升弧线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儒家与道家的差异
    儒家承先启后,道家具革命性格
    儒家以人为本位,道家超越人类本位
   老子的道
    “道”是一切的起始(a)与归宿(w)
    人间问题来自“知”
    超越外在限制,向内探求
    老子的三宝
   庄子的逍遥
    超越的智慧
    庄子与惠施的交往
    气化一元论
    处世态度:外化而内不化
   结论:以儒道思想作为生活准则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的界定
    以直接的途径,展现新形式与新象征
    表达某种集体潜意识,使个人可以过渡到人类
    有如雷达观测站,对人类文化的病征提出预警
    在入神之间挣扎,以创造力反叛死亡
    艺术家的困境
    艺术家是人类的瑰宝
   创造力与潜意识
    遭遇实在界:主客融合的忘我之境
    洞见闯入意识领域
    创意往往在意识转换之刹那展现
   艺术之审美效果
    表现感情甚于模仿自然
    创造性的表现,目的性的结构
    不只是情感的宣泄或净化,而是升华
    通往自由之路,恢复完整生命
   结论:透过艺术了解生命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对宗教之批判
    自然科学主义:无对象可言
    社会学主义:社会之工具
    心理学主义:心理上的拐杖
    语言学:无意义的空话
   从信仰出发
    信仰是人与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
    超越力量的表现:超越者、超越界
    宗教是信仰的体现
    信仰是内心的超越力量
   宗教的条伴
    教义
    仪式
    戒律
    传教团体
    学理
    小结
   宗教之高级与低级
    人性不完美
    对罪恶的反抗
    对痛苦的态度
   迷信的特色
    出于恐惧
    崇拜个人
    增强欲望
    迎合世俗价值
   结论:观想永恒的奥秘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
    教育的三阶段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
    群体
    自我
    自然界
    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
    自我认识
    自我定位
    自我成长
    自我超越
   结论: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文化之界定
    异于自然
    形成传统
    自为中心
    生命周期
   文化之内涵(结构)
    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
    理念层次
   现代人的考验
    天文学革命
    生物学革命
    心理学革命
    资讯化革命
    基因学革命
    回溯传统,因应挑战
   中华文化的理念
    儒家的人性论
    道家的自然观
    儒道皆有超越界
   结论:文化的未来展望
    多元化与全球化
    各文化基本理念的沟通
    在善的基础上发展真与美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Philosophy and lif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