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3/76/9787540678425.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珠江文化虽然在历史不同阶段发展成熟的水平与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有一定差距,但在文化的产生时间上并不落后于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文化内涵的丰富程度也不逊色于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至于文化的发展程度和文化重心的空间分布,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转移。作为珠江文化根底的百越文化,融入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这也是当代中国共同富裕理念的表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黄伟宗等主编的这本《中国珠江文化史(上下)》将与您共同探讨珠江文化。
目录
上
引论
三种文化是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产物
三种文化的形成、发展及文化重心的转移
三种文化的不同特色分析
文化流动与中华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格局
概论
第一节 珠江水系抚育的珠江文化
第二节 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长河
一、珠江文化创始期――先秦时代的“雏形文化”
二、第一高潮期――汉代的“广信文化”
三、第一缓冲期――南北朝的“南域文化”
四、第二高潮期――唐代的“盛世文化”
五、第二缓冲期――唐五代的“南汉文化”
六、第三高潮期――宋代的“炽热文化”
七、第三缓冲期――元代的“抗争文化”与“商通文化”
八、第四高潮期――明代的“耀明文化”
九、第四缓冲期――清代的“粤学文化”
十、第五高潮期――近现代的“裂变文化”
十一、第五缓冲期――现当代的“运动文化”
十二、第六高潮期――当代新时期的“开放文化”
第三节 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
一、海洋文化
二、古道文化
三、移民文化
四、华侨华人文化与侨乡文化
五、书院文化
六、器艺文化
七、宗教文化与民间崇拜文化
八、民俗文化
九、异物文化
第四节 自然与人文环境合铸的文化特性
一、海洋性、共时性、领潮性
二、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
三、重商性、务实性、时效性
四、敏感性、变通性、机缘性
五、平民性、平等性、自在性
第一章 珠江文化形成发展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珠江流域地理区位和格局
一、珠江流域地理区位
二、珠江流域地理格局
第二节 珠江流域的地貌特征
一、珠江流域地貌基本特征
二、地貌分区
第三节 珠江文化发育的地质基础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活动构造地震带
四、珠江流域地质区域
第四节 珠江流域的气候和水文
一、气候特征与文化关系
二、水文特征与文化关系
第五节 适于农耕的多种土壤
一、自然土壤
二、耕作土壤
第六节 丰富生物资源催化文明发祥
一、植物资源与农业文明
二、动物资源与农业文明
第二章 史前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三章 先秦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四章 秦汉六朝的珠江文化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珠江文化
下
第七章 明清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八章 近代的珠江文化
第九章 现代和当代前期的珠江文化
第十章 当代新时期的珠江文化
后记 珠江文化的探索历程
附录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学术活动年青(1988-2009)
引论
三种文化是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产物
三种文化的形成、发展及文化重心的转移
三种文化的不同特色分析
文化流动与中华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格局
概论
第一节 珠江水系抚育的珠江文化
第二节 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长河
一、珠江文化创始期――先秦时代的“雏形文化”
二、第一高潮期――汉代的“广信文化”
三、第一缓冲期――南北朝的“南域文化”
四、第二高潮期――唐代的“盛世文化”
五、第二缓冲期――唐五代的“南汉文化”
六、第三高潮期――宋代的“炽热文化”
七、第三缓冲期――元代的“抗争文化”与“商通文化”
八、第四高潮期――明代的“耀明文化”
九、第四缓冲期――清代的“粤学文化”
十、第五高潮期――近现代的“裂变文化”
十一、第五缓冲期――现当代的“运动文化”
十二、第六高潮期――当代新时期的“开放文化”
第三节 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
一、海洋文化
二、古道文化
三、移民文化
四、华侨华人文化与侨乡文化
五、书院文化
六、器艺文化
七、宗教文化与民间崇拜文化
八、民俗文化
九、异物文化
第四节 自然与人文环境合铸的文化特性
一、海洋性、共时性、领潮性
二、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
三、重商性、务实性、时效性
四、敏感性、变通性、机缘性
五、平民性、平等性、自在性
第一章 珠江文化形成发展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珠江流域地理区位和格局
一、珠江流域地理区位
二、珠江流域地理格局
第二节 珠江流域的地貌特征
一、珠江流域地貌基本特征
二、地貌分区
第三节 珠江文化发育的地质基础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活动构造地震带
四、珠江流域地质区域
第四节 珠江流域的气候和水文
一、气候特征与文化关系
二、水文特征与文化关系
第五节 适于农耕的多种土壤
一、自然土壤
二、耕作土壤
第六节 丰富生物资源催化文明发祥
一、植物资源与农业文明
二、动物资源与农业文明
第二章 史前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三章 先秦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四章 秦汉六朝的珠江文化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珠江文化
下
第七章 明清时代的珠江文化
第八章 近代的珠江文化
第九章 现代和当代前期的珠江文化
第十章 当代新时期的珠江文化
后记 珠江文化的探索历程
附录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学术活动年青(1988-2009)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组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