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部分 “主语/主体”的历史以及逻辑学基础
引论
章 “主语/主体”的考古学
一 问题重重的“当代主体”
二 “主语”的含义及其演变
三 思想的“主体一施动者”
1 两个术语网络
2 人身与实质
3 赋谓的主语和归罪的主体
四 赋谓主义和实体主义
1 基底性和赋谓主义
2 亚里士多德的赋谓论
3 人是什么?
4 赋谓论
五 阿维洛伊的双主语理论:人不思考
1 阿维洛伊处理的问题
2 阿维洛伊的主要观点
3 人不思考
六 阿奎那:反对阿维洛伊
七 奥利维:自我认识的灵魂
八 “主体”替代“主语”:当代主体的登场
第二章 意向性和“主体一对象/客体”关系
一 中世纪思想中的“意向”和“意向性”
二 理智的种和意向的形式
三 笛卡儿思想中的意向性:“物”和“对象”
四 康德:“物自体”和“对象”
五 “主体”和“对象”的颠倒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逻辑学
一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1 论证与定义
2 本质三段论
3 定义:本质三段论
二 弗雷格的当代逻辑学
1 弗雷格的逻辑学
2 概念文字
3 算术基础
三 从“客体”和“概念”到“变量”和“函数”
l “概念”与“客体”
2 “函数”和“概念”
3 否定
4 罗素悖论
第二部分 拉康思想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模型
引论
第四章 个理论模型I:命题、圆环图和交叉帽图
一 能指
二 大它
三 《认同》讨论班中的“分裂的主体”
四 否定
五 全称肯定命题和皮尔斯逻辑图
六 圆环图
七 交叉帽图
八 同一性和认同
第五章 个理论模型II:欲望图
第六章 第二个理论模型:异化图
一 异化图I
1 集合论的基本概念
2 弗雷格逻辑学和集合论的共同点
3 sens和non-sens
4 异化图中主体和大它的关系
5 无意识
6 异化
二 异化图II
1 我思故我在
2 我不在、存有和父之名
3 “我”和“它”
4 异化图II
三 异化图III
1 思想与重复
2 异化图III
四 异化图IV
1 主体和错失
2 “假设知道的主体”和转移
第七章 第三个理论模型:集合论
一 主体的分裂以及主体显现的第二个模式
二 罗素悖论
三 “我”的分裂
四 有序对:能指的增殖
第八章 第四个理论模型:斐波那契数列
一 帕斯卡的赌博
二 客体a的值
1 虚数
2 黄金分割数
第九章 第五个理论模型:量词逻辑
一 《精神分析的行为》讨论班:引入量词逻辑
二 《论一个不应该是假装的话语》讨论班:性公式
三 《……或者 糟糕》讨论班:量词逻辑矩阵
四 《继续》讨论班:性关系和逻辑矩阵
第十章 第六个理论模型:集合论终章一“大一”理论
一 《幻想的逻辑》讨论班:另外的“大一”和多余的“大一”
二 《从—个大它到另—个》讨论班:享乐、“大一”和空集
三 《……或者 糟糕》讨论班:三个Un
四 《继续》讨论班:S1和“这里有一个”
第三部分 水仙花
引论
第十一章 拉康的第四个镜子模型:能指理论
一 拉康思想中的“能指一表象”理论
1 表象、精神代表和表象代表
2 《精神分析的伦理学》讨论班:表象代表
3 《从一个大它到另一个》讨论班:主体的表象
4 《……或者 糟糕》讨论班:单子
二 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表象和表象代表
l 《癔症研究》:表象与情感
2 《释梦》
3 从表象到表象代表
三 “表象”的历史
1 从“种”到“观念”
2 从“观念”到“表象”
四 海德格尔:存有、基石和表象
1 柏拉图:从“存有”到“表象”
2 存有、hupokeimenon和基底
第十二章 小二度——矛盾重重的理论
一 能指的形式化
二 大它的定义
三 个理论模型中的一些问题
四 0与1
1 弗雷格思想中的数
2 能指和客体a的数字化
3 能指的诞生地
五 “实在”概念的矛盾定义
六 能指的增殖模式中的问题
七 主体动力学中的困难
1 个理论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2 集合论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八 量词逻辑中的女人
九 能指:表象还是表象代表?
十 游移不定的“变量”
十一 客体a的起源之谜
附录
参考文献
引论
章 “主语/主体”的考古学
一 问题重重的“当代主体”
二 “主语”的含义及其演变
三 思想的“主体一施动者”
1 两个术语网络
2 人身与实质
3 赋谓的主语和归罪的主体
四 赋谓主义和实体主义
1 基底性和赋谓主义
2 亚里士多德的赋谓论
3 人是什么?
4 赋谓论
五 阿维洛伊的双主语理论:人不思考
1 阿维洛伊处理的问题
2 阿维洛伊的主要观点
3 人不思考
六 阿奎那:反对阿维洛伊
七 奥利维:自我认识的灵魂
八 “主体”替代“主语”:当代主体的登场
第二章 意向性和“主体一对象/客体”关系
一 中世纪思想中的“意向”和“意向性”
二 理智的种和意向的形式
三 笛卡儿思想中的意向性:“物”和“对象”
四 康德:“物自体”和“对象”
五 “主体”和“对象”的颠倒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逻辑学
一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1 论证与定义
2 本质三段论
3 定义:本质三段论
二 弗雷格的当代逻辑学
1 弗雷格的逻辑学
2 概念文字
3 算术基础
三 从“客体”和“概念”到“变量”和“函数”
l “概念”与“客体”
2 “函数”和“概念”
3 否定
4 罗素悖论
第二部分 拉康思想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模型
引论
第四章 个理论模型I:命题、圆环图和交叉帽图
一 能指
二 大它
三 《认同》讨论班中的“分裂的主体”
四 否定
五 全称肯定命题和皮尔斯逻辑图
六 圆环图
七 交叉帽图
八 同一性和认同
第五章 个理论模型II:欲望图
第六章 第二个理论模型:异化图
一 异化图I
1 集合论的基本概念
2 弗雷格逻辑学和集合论的共同点
3 sens和non-sens
4 异化图中主体和大它的关系
5 无意识
6 异化
二 异化图II
1 我思故我在
2 我不在、存有和父之名
3 “我”和“它”
4 异化图II
三 异化图III
1 思想与重复
2 异化图III
四 异化图IV
1 主体和错失
2 “假设知道的主体”和转移
第七章 第三个理论模型:集合论
一 主体的分裂以及主体显现的第二个模式
二 罗素悖论
三 “我”的分裂
四 有序对:能指的增殖
第八章 第四个理论模型:斐波那契数列
一 帕斯卡的赌博
二 客体a的值
1 虚数
2 黄金分割数
第九章 第五个理论模型:量词逻辑
一 《精神分析的行为》讨论班:引入量词逻辑
二 《论一个不应该是假装的话语》讨论班:性公式
三 《……或者 糟糕》讨论班:量词逻辑矩阵
四 《继续》讨论班:性关系和逻辑矩阵
第十章 第六个理论模型:集合论终章一“大一”理论
一 《幻想的逻辑》讨论班:另外的“大一”和多余的“大一”
二 《从—个大它到另—个》讨论班:享乐、“大一”和空集
三 《……或者 糟糕》讨论班:三个Un
四 《继续》讨论班:S1和“这里有一个”
第三部分 水仙花
引论
第十一章 拉康的第四个镜子模型:能指理论
一 拉康思想中的“能指一表象”理论
1 表象、精神代表和表象代表
2 《精神分析的伦理学》讨论班:表象代表
3 《从一个大它到另一个》讨论班:主体的表象
4 《……或者 糟糕》讨论班:单子
二 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表象和表象代表
l 《癔症研究》:表象与情感
2 《释梦》
3 从表象到表象代表
三 “表象”的历史
1 从“种”到“观念”
2 从“观念”到“表象”
四 海德格尔:存有、基石和表象
1 柏拉图:从“存有”到“表象”
2 存有、hupokeimenon和基底
第十二章 小二度——矛盾重重的理论
一 能指的形式化
二 大它的定义
三 个理论模型中的一些问题
四 0与1
1 弗雷格思想中的数
2 能指和客体a的数字化
3 能指的诞生地
五 “实在”概念的矛盾定义
六 能指的增殖模式中的问题
七 主体动力学中的困难
1 个理论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2 集合论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八 量词逻辑中的女人
九 能指:表象还是表象代表?
十 游移不定的“变量”
十一 客体a的起源之谜
附录
参考文献
拉康思想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模型(1959—1973)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