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诗性散文》是一部既具原创性、探索性,又有深厚诗学内涵的散文理论专著。作者以一种自由开放的现代散文研究视野,以学术的执着与生命激情,对诗性散文进行了富于个性化和学理性的阐释。诗性主要指散文必须具备的一种美质和独立的品格。诗性一般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把握诗性一是靠体验;二是靠感悟。诗性可分为主体诗性、文化诗性和形式诗性三个层面。散文的诗性是一种度量,它可以检测散文的整体质量特别是内在质量达到了何种高度。
目录
绪论 诗性散文的可能性与阐释空间
诗性的发生
第一章 散文的诗性之源
第一节 道、汉字及禅的诗性资源
第二节 庄子:以“寓言为广”
第三节 悟:禅与散文的不解之缘
第四节 灵:诗性的归潜与飞扬
主体诗性
第二章 散文的精神诗性
第一节 精神性之于散文的意义
第二节 独立特行的思想者——以王小波为例
第三节 优雅高贵的诗性表达——以筱敏为例
第四节 恩与诗的契合
第三章 散文的生命诗性
第一节 文化哲学史中的生命激流
第二节 生命诗性的内涵及形态
第三节 对生命价值的探询
第四节 生命的生长性与整体性
第五节 “融入”与“倾听”:体验生命的两种形式
第四章 散文的诗性智慧
第一节 维柯的诗性智慧
第二节 禅宗式、哲思式乖解构式的诗性智慧
第三节 趣与幽默
第五章 散文的诗性想象
第一节 好想象与坏想象
第二节 真实与想象
第三节 诗性想象的几个层面
文化诗性
第六章 散文的文化诗性
第一节 文化诗性界说
第二节 文学阐释中的文化诗性
第三节 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化精神
第七章 文化散文的诗性品格
第一节 对存在方式和自由精神的诗性质询
第二节 再现和诠释民族的文化人格
第三节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守护
第四节 文化诗性中的还乡体认与宗教关怀
第五节 文化本体性与审美性
形式诗性
第八章 散文的叙述诗性
第一节 散文叙述观念的革命
第二节 虚构性与多元的叙述形态
第三节 散文叙述中的现代主义因素
第四节 抒情笔调与叙述氛围
第九章 散文的诗性意象
第一节 构成意象内涵诸要素
第二节 散文意象的四种类型
第三节 组构创设意象的美学原则
第十章 散文的诗性意
诗性的发生
第一章 散文的诗性之源
第一节 道、汉字及禅的诗性资源
第二节 庄子:以“寓言为广”
第三节 悟:禅与散文的不解之缘
第四节 灵:诗性的归潜与飞扬
主体诗性
第二章 散文的精神诗性
第一节 精神性之于散文的意义
第二节 独立特行的思想者——以王小波为例
第三节 优雅高贵的诗性表达——以筱敏为例
第四节 恩与诗的契合
第三章 散文的生命诗性
第一节 文化哲学史中的生命激流
第二节 生命诗性的内涵及形态
第三节 对生命价值的探询
第四节 生命的生长性与整体性
第五节 “融入”与“倾听”:体验生命的两种形式
第四章 散文的诗性智慧
第一节 维柯的诗性智慧
第二节 禅宗式、哲思式乖解构式的诗性智慧
第三节 趣与幽默
第五章 散文的诗性想象
第一节 好想象与坏想象
第二节 真实与想象
第三节 诗性想象的几个层面
文化诗性
第六章 散文的文化诗性
第一节 文化诗性界说
第二节 文学阐释中的文化诗性
第三节 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化精神
第七章 文化散文的诗性品格
第一节 对存在方式和自由精神的诗性质询
第二节 再现和诠释民族的文化人格
第三节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守护
第四节 文化诗性中的还乡体认与宗教关怀
第五节 文化本体性与审美性
形式诗性
第八章 散文的叙述诗性
第一节 散文叙述观念的革命
第二节 虚构性与多元的叙述形态
第三节 散文叙述中的现代主义因素
第四节 抒情笔调与叙述氛围
第九章 散文的诗性意象
第一节 构成意象内涵诸要素
第二节 散文意象的四种类型
第三节 组构创设意象的美学原则
第十章 散文的诗性意
诗性散文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